我和男配成亲了 第66章

作者:弯钩一月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她本来是想说明明自家爹长得也不差,怎么两个哥哥却不及这个远道而来的表哥生的好呢,可是这话到底没敢说出来。

  文二太太笑道:“多大的姑娘了,还这般撒娇撒痴,也不怕你表嫂笑话你。”

  林溪微微笑道:“怎么会,表妹活泼大方,我喜欢都来不及呢!”

  文三姑娘便得意的朝母亲笑了笑,文二太太抚着她的发顶道:“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你爹和你小姑本就是一母同胞,生的自然有几分相像。你表哥生的又与你小姑有几分相似,和你爹有两分相像也是自然。”

  文二太太说完了这话,不愿冷落林溪,便向林溪问起了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京城,又问他们住的是哪家客栈。

  林溪便把自己已经租了宅子的事说了出来。

  文二太太便嗔怪道:“怎么不搬到家里来住,何苦白费银子到外面租房子?这京城的房租可不便宜。”

  林溪便把沈老太太搬出来做挡箭牌,“提前租下宅子,是我家老太太的意思,她一早就命老仆来京,早早看好了房子。说是夫君要会试,住在亲戚家里难免要麻烦人家,还不如另外租个宅子,既清净又便宜。”

  文二太太在收到他们的帖子时,就已经想的清楚,自家受过小姑子那么大的恩,外甥来京,怎么也要留对方住下的。即便对方不提,自家也要主动挽留的。没想到他们早已租下了宅子,又抬出了沈老太太,文二太太觉得他们多半是嫌住在亲戚家里不方便,又看林溪衣着打扮不俗,觉得他们估计是不差银子,想到此,文二太太便不再多客套,只问那宅子在哪,可有什么用得着他们的地方。

  林溪笑道:“那宅子就在东大街的落花胡同,旁边还挨着一户相熟的人家,我祖父和他家老爷子是同年,两家算是世交。”

  文三姑娘听到落花胡同,便插话问道:“我记得顾家就住在落花胡同,你们租的那个宅子,是不是就在顾家旁边?”

  林溪道:“对,就是顾家旁边,我说的那户人家就是顾家。表妹认得顾家的人?”

  文三姑娘道:“认得,顾六小姐和我是手帕交。上个月顾六小姐做东办诗会,还给我下了张帖子,母亲你还记得这事吗?”后一句话却是对文二太太说的。

  文二太太笑道:“你那些诗会茶会什么的,三五天就要举办一次,我哪记得那么清楚。”

  文三姑娘道:“母亲不记得就说不记得,哪有你说的三五天那么勤,要真是这样,我们诗社每年所出的诗集不就泛滥成灾了。”又问林溪可会作诗,“我们诗社每到二十一那日就要举行诗会,不论出身,只要诗作的好,有人引荐,就可以加入。如今虽然比不得清平郡主的那个琅嬛诗社,但是也有二十来人。”

  文三姑娘所说的琅嬛诗社是京中最有名的一个诗社,这个诗社的发起人是秦王的小女儿清平郡主,其他诗社的成员也都是京中有名的贵女。不过这个诗社贵虽贵矣,名气也大,可是却因太过看重出身家世,反倒错失了许多有才华的少女。

  而文三姑娘所在的桃花社虽然同样名声在外,可是成员却不论出身好坏只论有没有作诗的才华,因此琅嬛诗社虽有名,可是私下里桃花社的诗集却更受欢迎。

  林溪在晋城的时候,闲来无事也曾看过几本诗集,自问背诗无人能及,可是作诗仍是差强人意,便道:“我不大会作诗,还是算了吧!”

  文三姑娘却以为她是谦虚,“表嫂不必谦虚,我们社里的人都是极好相处的,就是像表嫂这样嫁了人的妇人也有。”

  文二太太也在旁道:“你初来京城,参加诗会还能多认识些人,不然整日在家闷坐也是无聊。”

  京中风气开放,不比晋城那边保守,不光出了嫁的妇人能常常出门,就是未嫁的少女也经常出门逛街。所以文二太太不仅没有反对女儿的提议,反倒非常鼓励林溪参加这些诗会。

  林溪听她们说的有理,也动了几分心,“可是我真不怎么会作诗,我自己没面子是小,就怕带累表妹。”

  文三姑娘大方道:“没事,其实我做的诗也不算太好,说不上什么带累不带累。过几天就是举行诗社的日子了,这个月正好轮到靖宁侯府的三姑娘做东,她人最是和气不过的,你见了就知道了。”

  靖宁侯府的三姑娘,林溪淡淡笑了笑,没想到她来京短短几天,先是见了男主一面,过后几天又可以见到女主,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躲也躲不开啊!

第86章

  文二老爷从督察院出来的时候, 已经是申时末, 他看了眼天色, 觉得今日总算是能在天黑之前回家了。

  可他还没走出去几步, 就听有人在后面喊了声,“文大人留步!”

  文二老爷一回头, 却是顺天府府丞刘勋刘大人。

  顺天府府丞也是正四品的官职,文二老爷便拱拱手:“刘大人。”

  刘大人含笑道:“去年文大人升任佥督御史时,我因忙于公务,没有专程到府上道贺, 今日碰巧遇上, 不如一起到春风楼喝上几杯如何?”

  春风楼是京中有名的一家酒楼, 不光酒楼的内外上下布置是一等一的精致,就是菜色也比一般酒楼别致出色的多。

  文二老爷却是没什么心情品尝这春风楼的美食与美酒,他与刘勋素无来往,平时不过点头之交,如今对方却表现得如此热情, 委实让他有点摸不着头脑。

  酒过三巡, 刘勋方才丢开那些客套话, 正色与文二老爷说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个案子,“最近长宁公主府上出了人命的事,文大人可曾听说?”

  文二老爷道:“偶有所闻,听说是长宁公主与徐驸马口角, 驸马失手之下打死了公主身边的一个侍女。”

  刘勋道:“今日没有外人, 刘某也不必瞒你。那侍女哪是徐驸马失手打死的, 是公主犯了嫉妒之心,不忿徐驸马多看了那侍女几眼,抡起花瓶砸了过去,恰好把那侍女砸死了。徐驸马看不过去,多说了几句,公主生气之下便把这事推到了徐驸马身上。

  想来那徐驸马也是可怜,本来也是书香子弟出身,好容易十年苦读中了进士,却被一朝选为驸马,生生断送了前程。如今却又摊上了这事,朝中谁不知道李贵妃最为护短,长宁公主又受圣上宠爱,只怕这徐驸马将来凶多吉少啊!”

  文二老爷没说话,只是端起面前的酒盅慢慢喝了一口,半天才开口道:“要是这样,确实凶多吉少。”

  刘勋道:“这就叫世事难料。昨儿我蒙承恩伯的邀请去他府上喝酒,不说酒席如何,单说照明的那两颗夜明珠就是价值连城。听说承恩伯夫人上个月偶染风寒,李贵妃心疼长嫂,特地派了两个太医前去瞧看。看来有李贵妃在,李家怎么也得再风光十几年。”

  他这样拉拉杂杂说了半天,句句不离李贵妃与承恩伯,却一句也没扯到他请文二老爷喝酒的目的。

  文二老爷的脸色却是愈听愈沉。

  刘勋把要说的话说完,自觉文二老爷已经领会了自己的意图,便从袖中掏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把折扇。

  “听说文大人从不收贵重的礼物,正好我这里有把折扇,算作庆贺大人高升的贺礼,区区一点薄礼,还请文大人笑纳。”

  文二老爷却没有马上去接,心里挣扎了许久,终究还是慢慢伸出了手。

  文府此时却热闹得紧,沈二太太一定要留沈默和林溪吃晚饭,沈默也想见见母亲口中常提的二舅,夫妻两人便留了下来,可是没想到等到掌灯时分,文二老爷也没回来。

  文二太太觉得丈夫大抵是不会回来吃饭了,便一边吩咐厨房上菜,一边让人准备客房。

  林溪跟着文二太太和文三姑娘坐在一桌吃了饭,饭后文三姑娘拉着她去了自己的房里看桃花社出的诗集,文二太太正关照厨下做几碗醒酒汤,文二老爷回来了。

  文二老爷回来的时候,脸色还有些不好,及至看到来京的外甥,脸上方露出一丝笑意。

  “没想到你都长这么大了。”文二老爷想到早逝的三妹,高兴过后便是伤心,不过却很快把这点情绪掩了下去,“你祖母身子可还好,这次上京可是想来国子监读书?”

  文二老爷想着外甥年纪还轻,此次来京多半是想进国子监读书,没想到沈默是来进京参加会试的。

  沈默见到母亲口中常提的这个二舅,心情自然有些激动,不过他性情内敛,即便是高兴,也只是微微一笑:“祖母身子很好,外甥来京城是参加会试的。”

  文二太太在旁道:“你太小瞧外甥了,人家可是正经的新科解元,还用得着到国子监读书?”

  文二老爷没料到外甥这样有出息,惊讶过后便露出与有荣焉的笑容,“好,好得很,不愧是你爹的儿子。当年你爹的文章就连你外公看了都称赞,要不是宋探花长得好,你爹排个一甲不在话下。”

  沈二老爷也就是沈纲的相貌生得一般,所以文章虽做得好,可是在殿试的时候,却被长得更好的宋探花横插了一杠,点了二甲第一名。

  文二老爷想起当年的往事,嗟叹一阵,又把沈默叫到书房说了好一会儿话,方才去了内宅安歇。

  文二太太还未睡下,听见动静,便上前替他宽衣,“今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

  文二老爷想起之前在春风楼的事就忍不住叹了口气,把刘勋给的折扇拿了出来,“这扇子你先收好,什么时候我要用的时候,你再拿出来。”

  文二太太道:“不过一把扇子,也值当你这样嘱咐。”

  文二老爷叹道:“你知道什么,那扇子里保不准有银票,当然得把它收好。”

  文二太太唬了一跳,“什么银票,你不是从不收这些东西吗?”

  文二老爷道:“这不是我想不想的问题,总之你别多问了,把这扇子收好就是。”

  文二太太看着面前的这把扇子,好似看着烫手山芋似的,“不能把它退回去吗?”

  “你以为我不想,我原想安安生生熬到致仕那一天,偏偏左都御史是横了心与承恩伯为难。其实不过就为后宫那点事,左都御史的女儿齐妃去年不知因为何事得罪了李贵妃,被降成了齐嫔。原本是件小事,可谁知道齐嫔是个气性大的,过后竟被气死了。从此这梁子就结下了。如今左都御史是铁了心的要找承恩伯的麻烦,我自然是不想掺和他们这些事的,说来说去,无非都是为的自己的私利。”文二老爷说到这里,长叹一口气,“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自从那年文二老爷上折子得罪朝中权贵,险些被下大狱以后,他的立场已经变了,面上虽然还像从前那样保持着清正廉洁,可是内心深处他的思想却悄然有了一丝变化,不再像从前那样想做名垂后世的忠正之臣,只想保全自己一家人就好。

  因此刘勋这次替承恩伯当说客,他虽然想要袖手旁观,可是却不敢冒得罪承恩伯的风险,只能把银票暂时收下。至于他心里打得主意却是两不相帮,对于这两派,能敷衍就敷衍。

  文二太太却是第一次听丈夫说起这些宫闱争斗的事,不由怔愣了一下,“宫里的事我虽不知道,但是也知李贵妃极为受宠,你可千万别跟承恩伯府过不去,那不是我们能得罪的人。”

  “这还用你说,我当然知道。”文二老爷在自家夫人的手上轻轻拍了拍,“你放心,我心里有数,不会让你和孩子再经历一次了。”

  文二老爷夫妻夜话的时候,林溪也在和沈默聊天,不过气氛却比文二老爷好得多。

  京城的宵禁比晋城那边严得多,好在文二太太提前准备了客房,夫妻两人便顺势留了下来。

  林溪好容易适应了新租的宅子,如今突然又换了环境,不免翻来覆去睡不着。

  沈默也没睡着,他在想文二老爷之前跟他推心置腹所说的那些话,京中局势远比他和袁师傅想得更为复杂。

  他正想得出神,不防左臂一沉,林溪轻轻靠了过来。

  “夫君,你也还没睡啊?”

  沈默轻轻嗯了一声。

  林溪扯了扯他的衣襟,“既然睡不着,我有事跟你说。”

  沈默便低头看她,“什么事?”

  林溪又往前靠了靠,刚好枕在他的胳膊上,她轻轻挪动了两下,找了个舒适的位置,方才继续道:“表妹一心要拉我入诗社,这番盛情,我实在难却。可我的诗作又实在是拿不出手,夫君你说我该怎么办?”

  沈默没有开口,静静等着她的下文。

  果然林溪不等他说话,就自顾自道:“要不然这样,夫君你先帮我作几首诗。反正诗社翻来覆去就无非是咏海棠咏菊花,马上就要到冬天了,夫君你先帮我写几首咏雪和咏梅的诗,好不好?”

  沈默垂眸看她,“你这是要我帮你作弊?”

  林溪却不答反问,“你觉得我是那种人吗?”

  沈默道:“那你要我帮你写诗做什么?”

  林溪理直气壮道:“当然是做参考啊!我不耐烦一本一本的找那些咏梅咏雪诗,还不如让你帮我写几首,我好照着那个格式作诗。”

  林溪这是完全照搬写论文的经验,作诗她是没什么天赋,可是她记忆力好啊,那些咏花咏景的诗全都记在她的脑袋里,可是诗社不乏人才,难保不被人看出,她做的诗全是照搬前人而来,因此林溪就想沈默帮她写几首诗,她在沈默诗作的基础上东挪西凑一番,总会写出一首像样的诗。

  沈默拗不过她,便闭上眼,默念了几首自己从前写过的咏雪和咏梅的诗。

  这些诗作都是他十三四岁闲来无事时做的,以他现在的眼光来看,自然是不够好,不过应付一般诗社应该是没问题的。

  林溪默念了一遍把这些诗作记在心里,过后果真东拼西凑了一篇咏雪诗出来,然后还念给了沈默。

  “怎么样,这首诗做得不错吧?”林溪得意的问道,这首诗以沈默的其中一首咏雪诗为蓝本,但是林溪却更改了一下诗里面所用到的两个典故,字句也变换了一下,如果不细细推敲,在外人眼中完全就是一首新诗。

  沈默轻轻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这样的法子,也只有你能想得出来。”

第87章

  每个月的二十一日是桃花诗社举行诗会的日子, 每到这一日, 社里的成员都会轮着做东,关于做东这件事, 诗社的成员们早已有约定,鉴于各人家世不同, 所以不管是谁做东,都不论环境好坏, 不拘场地大小,更不求饮食精致, 只要玩得高兴,作诗做得尽兴就好。

  不过小姑娘们爱面子, 每轮到自己做东, 不管是家世好坏,都会挖空心思想些好玩的好吃的点子, 好让众人尽兴而归。

  十月二十一日正好轮到靖宁侯府的三姑娘薛晴柔做东,早在前几天,她就让人把府里的水云阁收拾了出来, 又亲自带着人布置了一番。

  林溪跟着文三姑娘过来靖宁侯府这边做客时,终于见到了这位书中的女主,和她想象中一样, 薛晴柔此人生的非常貌美,乌发雪肤, 眉眼如画, 眉目间更有种说不出来的温婉。

  文三姑娘把林溪介绍给薛晴柔认识时, 就见对方轻轻柔柔的一笑:“有人加入我们诗社,这是好事啊!何况有文姑娘做引荐,大家岂有不答应的道理。”

  一番话说得文三姑娘眉开眼笑,朝林溪显摆道:“我说的一点都没错吧!我就说薛姑娘人最和气不过的,她又是我们的社长,只要她点头,这事就没什么问题了。”

  林溪朝薛晴柔淡淡笑了笑:“久闻薛姑娘才名,今日一见,果真令人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