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男配成亲了 第91章

作者:弯钩一月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林溪说完这番话就毫不留恋的走了,只留下长宁公主一个人待在雅间。

  多此一举,长宁公主喃喃自语了这么一句,忽然苦笑了一下。这么一想确实是有点多此一举,沈默从始至终对她这个公主就没动过半点心,既然不曾动过心,又何须提防。

  若她今日真的对自己提出这个要求,长宁公主反而觉得自己的存在是根扎在她夫妻中间的一根刺,而现在沈夫人明摆着一点不惧她这个觊觎她家夫君的人,无疑证明了她们夫妻之间确实是情比金坚。

  想到此,长宁公主不由有些气馁,又有些失望过后的怒气,一个没忍住,这些日子克制不少的脾气又升了上来,直接就把桌上的两盏温茶扫到了地上。

  雅间外的侍女听到动静,忙唤了声,“公主。”

  还没等到侍女迈入房内,长宁公主又扔了一只最近的茶壶,“滚,都给我滚,都给我滚得远远的。”

  林溪从雅间出来后,却是脚步轻松,今日一见,总算是解决了长宁公主这个问题。好在她知道那对赤金嵌珠镯的来历,正好借机让长宁公主欠了她一个人情,从此便不用担心对方再找自己的麻烦了。

  不过长宁公主这件事解决后,还有一个问题在等着林溪。

  从外面回到府里,玉娘便向林溪恳求想再见姐姐珍娘一面。

  林溪也想弄清楚珍娘现在的处境,便派方忠去打听这件事。

  没想到事情的发展出乎她们的意料,珍娘原来并不是大长公主府里的歌姬。大长公主府原来也养着几个歌姬,可是偏偏暖炉会前几天,两个歌姬先后染了风寒,大长公主便派人从自己的兄长那里,也就是康钦王府上借来了两个歌姬。

  而这歌姬中的一人便是珍娘。珍娘其实并不是大长公主府的人,而是康钦王府的人。

  原本以为珍娘是大长公主府上的人,还能借着大长公主这层关系,把人赎回来。可是没想到珍娘却是沦落到了康钦王府,不过林溪没放弃希望,还是去了趟大长公主府。

  偏巧林溪去的时候,大长公主不在府里,去了京郊的温泉庄子。

  林溪只好劝慰玉娘放宽心思,等大长公主回来再说。

  可是这一等就是半个多月,临近年底的时候,大长公主才姗姗回府。

  可是等到大长公主听了林溪的请求,派人去康钦王府要人时,却被告知珍娘在一次宴会上被前来参加宴会的六皇子看中,前几天被六皇子府里派来的一顶小轿接走,现下已成了六皇子府中的一名侍妾。

  这下子,就连大长公主也没办法了,只好把这消息如实告诉给了林溪。

  “也许这就是我们姐妹俩的命。”玉娘得知这个消息,沉默良久后方才说了这么一句。

  林溪还能说什么,只好安慰道:“上次参加暖炉会时,你也见过六皇子妃,不是不能容人的大妇。而且我还与她有些交情,可以帮你姐姐在她跟前说两句好话。”

第123章

  这个新年因着沈默不在, 又有珍娘的事,过得并不算热闹。

  而京中的形势对太子这边也越来越不利。

  林溪在初二那天领着麒哥去文家拜年时, 就听文二太太说起大年初一那日, 圣上因着一件小事狠狠发作了太子一通。

  正月还没出,林溪就听外面人传太子被圣上下了禁足令, 没有今上的圣谕,谁都不许出入东宫。

  这个消息传出去以后, 别说大臣们感到震惊意外, 就连太子赵忱也感到不可置信, 只觉眼前的一切都好像在做梦一样。

  直到太子妃苏氏红着眼圈来到他书房,告诉他东宫现在围满了禁卫军,赵忱才彻底清醒了过来。

  他这个太子确实被禁足了。

  难过伤心自然是有的, 不过赵忱最不愿接受的是,没想到事情真的朝着他所预料的最坏后果的方向发展,只怕这个禁足的命令下来不久,他这个太子就该被废了。

  事情真的到了这个地步,赵忱伤心难过之后, 人反而更清醒了。

  他先扶起跪在地上的太子妃苏氏,然后用平静的语调道:“前几个月你告诉我,奉仪曾氏已经有了两个多月的身孕,可我一直为朝中局势所困扰,只看过她一回, 如今我被困东宫, 正好有时间去看看她, 太子妃也一起去吧!”

  苏氏听说太子要去看看曾氏,只好勉强提起精神,“殿下去看看她也好,曾奉仪这胎怀相并不是很好,如今都七八个月了,整日还是没什么胃口。”

  太子成亲这么久,膝下却连一个子女都没有,最着急的人便是太子妃苏氏了。她自己因着李贵妃的缘故小产,后来曾奉仪怀孕,她便买通了诊脉的太医,悄悄把此事瞒了下来。后来又找了个借口,让曾奉仪称病不出,只在自己寝殿养身子。

  所以曾奉仪怀有身孕这事,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

  赵忱和苏氏来到曾奉仪的寝殿之时,曾奉仪正半躺在窗下的罗汉床上,看见太子和太子妃前来,她忙扶着贴身宫女的手从罗汉床上站了起来。

  苏氏忙叮嘱道:“你现在怀着身子,慢点起来。”

  赵忱望着曾奉仪的肚子,问了句:“几个月了?”

  曾奉仪抚着肚子道:“回殿下的话,已经有七个多月了。”

  “离生产还有多久?”赵忱问道。

  曾奉仪微微笑道:“稳婆说再有一个多月就该生了。”

  苏氏也笑道:“臣妾现在就盼着曾奉仪能给太子添个小郡王,就是小郡主也好。”

  赵忱则淡淡一笑,又看了眼曾奉仪的肚子,方才对她道:“你好好养身子,缺什么就跟太子妃说。”

  曾奉仪应了一声:“妾身这里不缺什么,太子妃时不时就打发人过来送东西,吃的用的都有。”

  赵忱看了眼苏氏,点了点头:“那你好好歇着。改天我再来看你。”

  从曾奉仪的寝殿出来,赵忱走到一处宽敞的庭院前就立住了脚步。

  苏氏不解道:“殿下怎么不走了?”

  赵忱没回答,反而挥退了近身服侍的几人,转过身才低声道:“曾氏这一胎,还有多少人知道?”

  苏氏因着他脸上郑重的神色吃了一惊,回过神来才道:“这事只有曾氏的几个贴身心腹和臣妾身边的几个人知道,再有就是刘太医知道。”

  赵忱想了一想,“刘太医你先不要管,曾氏和你身边的那几个知情人,你一定要想法封住他们的口,这事绝对不能叫外人知道。”

  苏氏也是世家出身,太子这么一说,她立马就想到了一个可能,“殿下难道是......”

  “你懂我的意思就好。”赵忱嘴边露出一丝苦笑,“我有预感,我这个太子大概是做不长了,不管日后结局如何,我总要为自己留下一点血脉。不管曾氏所生是男是女,这一点血脉我一定要保住。”

  苏氏面色一怔,她没想到事情的情形比她所想的还坏,“殿下为何这么说,父皇只是禁了您的足,并没有......”

  “事情都已经到这地步,我不能不往最坏的情形打算。”赵忱一直都记着林溪的那句话,如果他这个太子迟早有一天要被废,那自己在此之前一定要多留几条退路。

  苏氏的心本来就一直提着,听到赵忱这几句话,心里更是忐忑难安,不过她嫁入东宫也有两三年的时间了,这两三年因着李贵妃的刁难,她的性格比从前未出阁时坚韧不少,不一会儿就调整好了情绪,还站在赵忱的角度考虑问题道,“殿下既有此意,可想好了将来抚养孩子的人选?”

  赵忱道:“太子妃可还记得我跟你提过的朱大人?”

  朱衡朱大人,苏氏马上就想了起来,这位大人的忠心那是不用说的了。可是这位朱大人现在却远在外地,苏氏正要再说什么,一个小太监匆匆走了过来。

  小太监附在赵忱耳边说了几句话,赵忱便对苏氏道:“这事回头再说,我先走了。”

  苏氏看着赵忱匆匆离去后,反反复复思索了一下赵忱所说的提议,然后便唤来了自己的乳母章嬷嬷。

  “曾奉仪怀有身孕以后,膳食都是御膳房的张太监负责,我记得他是你的同乡,这个人是否可靠?”

  章嬷嬷道:“太子妃好好的怎么想起问这个来了?”看苏氏的脸色郑重无比,章嬷嬷只得按下心中的疑惑,慢慢道,“张太监是因为家贫才入宫做了阉人,老奴与他接触过几次,还帮过他一个大忙,应该可以信得过。”

  苏氏点点头:“那就好。回头你替我给他捎个口信,要他千万要对曾奉仪有一段时间胃口不好的事保密。”

  “这个不用太子妃叮嘱,我早跟张太监说过。”

  苏氏和赵忱这边安排一切事宜的时候,不知情的曾奉仪依旧在自己的寝殿里安心养胎。

  为了她的身心着想,苏氏从未跟她透露过太子被禁足的事,也让身边服侍的人不要告诉曾奉仪。

  因此曾奉仪虽然胃口不是很好,但是心情却保持得很好。唯一困惑的就是,从前一直给她把脉的刘太医已经半个多月没见了。

  对此,苏氏解释给她说,李贵妃偶感风寒,刘太医被她叫去调养身体了。

  事实上,李贵妃确实感染了风寒,为了怕过病气给元洪帝,李贵妃已经好几天没有去元洪帝跟前服侍了。

  李贵妃在照顾元洪帝一事上确实精心无比,连着几天没见李贵妃,元洪帝心里着实牵挂她。

  二月中旬一天,天气非常不错,阳光也好,元洪帝病了这么些天,偶然动了要出去走走的念头,便说要到李贵妃的关雎宫看看。

  李贵妃正半靠在软榻吃药,闻听元洪帝来了,忙下榻行礼问安。

  元洪帝虚扶了一下,“都老夫老妻了,还讲究这些虚礼做什么?”

  李贵妃只娇媚一笑,“臣妾这里正病着,皇上又来做什么?”

  元洪帝伸出右手握住了李贵妃的手,“好几天没见爱妃你,心里着实挂念。”

  李贵妃掩嘴笑了笑,“有皇上这句话,臣妾喝完苦药就不用再吃蜜饯了。”

  不过话是这样说,等李贵妃吃完苦药,底下人照常捧上一攒盒蜜饯。

  李贵妃用银签挑了粒酸梅,自己含了一枚,又给元洪帝挑了一粒,亲自送到他嘴边。

  元洪帝这段日子苦药喝得不少,这酸梅正对他的胃口,便一连吃了好几粒。

  李贵妃生怕过了他病气,等他坐了一会儿,便催他回去。

  可是元洪帝刚依着她的话站了起来,就觉胃里一阵翻滚,不仅把刚才吃的酸梅吐了出来,还把中午吃的午膳也吐了个干净。

  李贵妃站起来一边给他拍背,一边吩咐底下人去请太医。

  不多时,太医院的院判卢太医就匆匆跟着小太监过来了。

  卢太医刚给元洪帝诊完脉,李贵妃便问道:“怎么样,皇上好好的怎么会吐了?”

  卢太医脸色有点不对劲,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方才道:“皇上呕吐不是因为身体不适,而是中了一种毒药。不知皇上刚才可吃过什么?”

  “中毒?”李贵妃立马吓得变了脸色,“卢太医,你可不要乱说?”

  卢太医叩头道:“微臣不敢隐瞒,皇上的脉象确实是中毒的表现。”

  元洪帝呕吐过后,胃里已经不再像之前那么难受,听到卢太医说自己中了毒,他不由沉了脸色,“朕的一日三餐都有人试毒,卢太医这么说,莫不是说有人在朕的饭菜里下毒?”

  卢太医忙道:“微臣不敢,微臣只想问皇上一句,您今日有没有吃过其他东西?”

  元洪帝还在细想,李贵妃已道:“对了,皇上来我这里的时候,还曾吃过几粒酸梅。可是这酸梅我天天都在吃,也没觉得有何不适啊!”

  卢太医听李贵妃这么一说,便道:“不知那酸梅在哪,可否让微臣看一看。”

  那盛放酸梅的攒盒还没收起来,李贵妃便命宫女端过去给卢太医。

  卢太医拈起一粒酸梅闻了闻,又拿起来舔了舔,过后以一种肯定的语气道:“这酸梅确实有毒,皇上若不信,可叫其他太医过来查看。”

  “可是若这酸梅有毒,为何我吃了这么些天,却没有什么大碍?”李贵妃问道。

  卢太医道:“这酸梅是被人用一种□□浸泡过,贵妃吃了这么些天没有大碍是因为这毒药还未完全侵害您的身体。而皇上却是大病初愈,脾胃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所以才会一食用这酸梅,就会引起呕吐等不适。”

  “那这毒药对皇上的身体可有损坏?”李贵妃忙问道。

  卢太医道:“皇上中的毒很轻微,刚才又已经呕吐过,只要服一碗解毒汤就没什么大碍了。倒是贵妃吃了这酸梅这么些天,虽然身体还没有大碍,可是等到这□□慢慢侵入您的身体,久而久之就会变得特别虚弱。”

第1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