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男主的懦弱继母 第174章

作者:寻云者不遇 标签: 爽文 随身空间 穿越重生

  “没事。”戚三笑了笑。

  目送着人进了内城,他转身上了马,带着自己的属下往西一拐,策马来到城中西南面一个小角落。

  他到时,莫林等人已经在卸货了。

  但这一次,这些人面上的神情都有些严肃,与往日里轻松的氛围有些迥异。

  戚三立即察觉到,肯定是出了什么意外。

  他伸手招呼莫林,将他带到了旁边一个重兵把守的院落。

  一关上门,他便询问道:“出什么事情了?”

  莫林是戚游麾下一个戎族兵卒,因为熟悉草原,被委任了与佐以交易的任务。

  他们这两年长期往来于昌岭和草原深处,为佐以亲王带去盛朝的兵器,同时也以高价从佐以手中换得戎族的皮毛和珍稀药材等东西。

  戚游所谓的“资助”计划,其实只是给了佐以购买兵器的资格,并不是免费赠送。

  这一次,莫林同样趁着开春雪化,运送了一批兵器准备往北走。

  “我们的事情……好像暴露了……”沉默了片刻,莫林开口说道。

  “暴露了?”戚三闻言,眉头紧拧。

  他问道:“怎么说。”

  “我带人从昌岭出发的时候,遇到了一队从北面回来的行商。”莫林回忆着前几天的遭遇,“当时是在一处荒野,夜里休息碰上了,两队便在一处背风口休息。

  “那行商头子自称经常往来于拒戎和辽州,与我聊了许多,言谈间与普通的行商并无差异。

  “第二日醒来之后,我们便分开了,我继续往北,而他则往昌岭的方向回去。”

  莫林运送的虽然是不能见光的武器,但因为扮作的是普通行商,有时候恰巧碰上这种事情,也不敢一昧戒备,惹人心疑。

  “这本来没有什么,但是两天后,当我在阿勒族借宿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想起这件事,便询问了张氏几句……”莫林继续道:“可是张氏却说,她从未见过与我描述相符的行商。

  “如果是经常往来于拒戎和辽州,怎么可能没有在阿勒族借宿过?

  “这个时候我已经起了疑心,于是派人快马朝昌岭追过去。问过了守军,才知道他们同样也没见到那一群人。

  “统领,我恐怕……那群人不为别的,就是冲着我的队伍来的!”

  戚三面色凝重地点了点头:“你的猜测不无道理……”

  想了想,他又问:“那些行商是盛朝人还是戎族人?”

  “盛朝人戎族人都有,盛人更多一些,领头的那个也是盛人!”莫林回答道:“总之……看着与普通的盛朝行商没有太大的差别。”

  “我明白了……看来确实是有人盯上了你们这个队伍。”戚三在脑海中思索着。

  过了一阵,他拍了拍莫林的肩膀:“没事,我大概有些头绪了。

  “你是在阿勒族南边发现他们的,我猜测他们的活动区域不会蔓延到这边来。

  “这样,此次交易你还是照计划过去,其他的,我会与王爷联络,确定一下那群人的背后势力,再行解决。”

  莫林本来也是这样打算的,闻言便拱手道:“属下明白。”

  “嗯。”戚三挥挥手,“你自去忙吧,若再有发现,再来寻我。”

  “是。”莫林又行了一礼,随即退了出去。

  屋中只剩下戚三一人,但他的面色却没有丝毫转晴。原地跺了一会儿步,他来到书案后,提笔简单写下莫林的遭遇和自己的猜测。

  接着,他唤来属下,嘱咐道:“加急!将这封信送到王爷那边去!”

  属下一颔首,接过信转身离开。

  

第130章

  另一边,拒戎内城。

  从康城到来的信使刚坐下不久,换了套见客装束的曹觅便带着东篱出来了。

  信使连忙与曹觅行了一礼,恭敬道:“王妃。”

  曹觅让他起身,问道:“怎么了?康城那边出什么事情了吗?”

  “啊,这倒不是。”信使面上神情轻松自如,回答道:“不是康城的事情。”

  他从怀中掏出一封信:“此事说来话长,王妃看看便知道了。”

  曹觅点头,展开信快速浏览了一番后,嗤笑了一声:“就五百石粮食?而且直到上个月才送来?”

  她将信封倒扣在茶几上:“辽州要是真指望朝廷的救援,如今恐怕都不知道要死多少人了。”

  原来,这封信中说的,是朝廷针对辽州西北部旱情的救济。

  去年,戚游察觉到辽州旱情之后,便依礼向朝廷上书,请求朝廷减免辽州西北部灾区的赋税,并派下赈粮。

  但是事实上,早已经了解朝廷效率的北安王也没敢真指望朝廷的行动——在送出了求救信之后,戚游便自己组织了救援,从受灾不严重的辽州东南面调集了资源,往西北面送去。

  由于近些年来,整个辽州的官僚早被他的铁血手腕整治得服服帖帖,再加上因为曹觅预警,辽州实则早有准备,损失并不算大。

  戚游调集了人力粮食过去之后,西北面的灾情很快稳定下来。

  如此,虽然雨水还是一年比一年少,但是辽州实则没有出现什么动乱。再加上已经被曹觅送出去的红薯,今年甚至连流民都没有增加。

  眼见着事情都解决了,朝廷的赈济才姗姗来迟,曹觅哪有不气愤的。

  “按照上面的说法……其实是三千石。”见曹觅一脸无法置信的模样,信使又解释了两句:“但是东西王府已经核实过了,祛除掺着的石沙和不能吃的霉米……确实只勉强凑出来五百石。”

  信使没有说的是,这还是在如今辽州官吏都被整顿过,少了一轮剥削的情况。

  要换做以往,朝廷送出来三千石粮食,到灾民手中,剩下个两百石就差不多了。

  曹觅气过之后,也冷静了下来。

  “嗯,我知道了。”她点了点头,又对信使询问道:“这种事不该送到西北官吏那里的去吗?怎么呈到我这儿来了?”

  信使如实禀告道:“因为之前赈济西北区域时,王妃和王妃名下的容广山庄出了大力气。

  “管家那边看完消息后,便令小人过来询问一下王妃的意思,看看这批粮食……是直接送到山庄作为抵偿,还是……”

  他这么一说,曹觅便明白了:“不用了,五百石粮食……也抵不了什么。”

  她想了想,回应道:“这样吧,你还是让管家那边安排,把东西送去西北区域。

  “灾情虽说控制住了,但依旧没有结束。这批粮食送过去,也好叫当地的百姓看到依仗,无需再担心断粮的事情。”

  信使闻言,感慨道:“王妃仁慈!”

  他不再耽搁:“那小人这便回去,转告管家。”

  曹觅点了点头:“嗯,你自去吧。路上小心。”

  信使行了一礼,直接返身退了出去。

  不过是一件小事,曹觅把信纸递给东篱收好,便不再放到心上。

  她转而询问道:“也不知道瑞儿那边怎么样了。小丫头娇气得很,对着她大哥,估计又要哭闹了。”

  东篱跟在她身后,笑道:“王妃不用担心。

  “大公子看着不喜欢小娘子,其实啊,最是关心小娘子的状况了。每次您和二公子三公子聚在一起逗弄小娘子,大公子虽然不参与,但却经常询问奴婢小娘子的情况。

  “依奴婢看啊,大公子也是极疼爱小娘子的。”

  “是这样吗?”曹觅好笑地朝她看去。

  随即,她有些复杂地自言自语道:“嗯……瑞儿是被养出了闷骚的性子吗?真奇怪,明明戚安和戚然皮得很……”

  东篱没听到她的话,只道:“咱们现在过去瞧瞧就知道了,大公子肯定把小娘子照顾得很好。”

  曹觅便笑着点了点头:“嗯,咱们悄悄过去,瞧瞧他们在做什么!”

  ——

  相比于辽州的可有可无,盛朝其他区域,已经因为赈粮的事情闹得不可开交了。

  孟蒲村位于锦州,离着天底下最繁华的京城只有不到一百里。但村中百姓的生活,与生活在京中的人,相较之下却有天壤之别。

  去岁遭遇旱情,田里的庄稼长得不好,村民们不说颗粒无收,收成比起前些年,已经少了好几成。

  秋后赋税再一缴,所有人都开始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有他们一村——旱情影响范围极大,几乎是所有普通百姓,都面临着与他们大差不差的情况。

  请求赈灾减税的消息层层传上去,百姓们都巴巴等待着朝廷拨粮。

  等他们靠着仅剩的粮食熬过了秋冬两季,进入青黄不接的春夏,终于等到了朝廷姗姗来迟的赈粮。

  孟蒲村的村长一听到消息,连忙叫上村中的几个青壮,同自己过去搬粮食。

  村中人一听到粮食来了,根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不管是男女老少,只要能走的,都远远坠在他们后面,一起来到了村口。

  但等村长来到村门口一看,却登时傻了眼。

  “这……官,官爷,小老儿老眼昏花,没听清您方才所言。”他伸出手,颤颤巍巍地指着面前牛车,“您方才说,此次来了多少粮食?”

  穿着官差服的官吏瞥了他一眼,用手指沾了沾唾沫,将手中名册薄子翻回上一页:“老人家,您可听好了。这里……”

  他拍了拍身旁的牛车:“两百石粮食,是朝廷拨下来给你们孟蒲村的赈粮。”

  这一次的旱情并不算特别严重,按照两石粮食能救一个人的算法,这两百石救济只有百多人的孟蒲村,也算足够了。

  但前提是,送来的东西真的有两百石。

  “你说这有多少?”孟蒲村的村长还未说话,跟着他出来的一个年轻人已经发起了火。

  他两步上前,拍了拍牛车上的破麻袋:“我不用称都知道,别说两百了,这里恐怕连八十石都没有!”

  可能是正在气头上,手劲也失了控制,年轻人这几巴掌下去,竟直接把麻袋拍破了一个洞。

  顷刻间,麻袋中的麦子哗啦啦从破口流淌出来,散了一地。

  孟蒲村的村长从车辕抓起一把,哀切道:“这……这是放了几年的霉粮啊!这,这怎么能吃啊?”

  “别人能吃,你们怎么不能吃了?”官吏不耐烦道:“前边的丹山、安洪都顺顺当当拿了,怎么你们孟蒲就不行了?”

  说着说着,他火气还上来了:“爱拿拿,不拿老子就运回去喂狗!”

  “官爷,官爷您稍等。”孟蒲村的村长连忙拉住他的衣袖,解释道:“不是,官爷您听小老儿说道说道。”

  他叹了一口气:“我们村今年是真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