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433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三爷停住,问道,“公公何处去?”

  德喜笑道,“听说小草姑娘的信送到了,圣上命小人拿过去瞧瞧。”

  三爷不动声色地问道,“都取走?”

  晟王与华嫔娘娘母子之间的感情,似乎变好了。德喜笑得更浓了,“小人将新来的信取走,前几封信待会儿再连同画一起送回来,交于娘娘品评、回信。”

  三爷点头,“公公考虑周全,有劳了。”

  “这是老奴的本分,不敢当王爷夸奖。”德喜见他果然讨了晟王的欢心,笑得如同雪中绽放梅花的老树皮。

  腊月,各处进京朝贺、纳贡的使臣非常多,三爷忙着天章阁的事儿之余,还要帮着二哥跑接待使节的差事,正忙得不可开交之际,临江的来信到了。

  与信一起来的,还有一个白发老翁。

  这老翁乃是与母妃定亲的燕鸟山杨家的老奴,杨伯。当年杨家人自坪溪回燕鸟山途中覆船,杨伯自燕鸟山前来办丧,扶着主人一家的尸体回乡安葬后,便由同去的华远怀将其安顿回老家养老。

  华远怀接了外甥的信,仔细回想青信这个人的模样。他在六公主夭折时进宫,曾见过青信一次,他确信自己之前并未见过此人。

  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华远怀派人去潮州燕鸟山接了杨伯,将他送到京城,让他帮忙辨认妹妹身边的大太监青信是否是杨家什么人。

  “绝不会是我家少爷,少爷是老奴亲手安葬的。翻船后两日,老奴在江下游找到少爷的尸体时,虽然被水泡胀了,但老奴还是认得出我家少爷的模样。少爷背上的刀伤,有这么长啊……”虽然已过去了二十多年,但说起当年事,杨伯依旧是难掩悲怆。杨家人死得,实在是冤屈。

  三爷点头,又问了杨家是否有四十岁上下的男丁,并形容了青信的样貌。

  杨家在燕鸟山也算大户,同族人不少,杨伯只根据这些描述也说不出什么。三爷便命人安顿他住下,吩咐人给青信画像,然后才认真看舅父的来信,信上详细讲述了当年事。若非三爷问起,华远怀必定不会提及,因为当年的憋屈,他不想让外甥知道。

  看过后,三爷额头的青筋都冒了起来。

  外祖父当时在县里虽然做个不大不小的文官,但文声卓著,母妃和舅父也颇有才名。当年三月三,十五岁的母妃受知县之女的邀请前去游玩踏青,这种女儿家的聚会在当时并不少见,所以谁也没提起警觉。

  谁知,游船竟遇上了秘密出巡的建隆帝,自此改变了华杨两家人的命运。

  华远怀在信中写道,他事后调查才知,当地官员是为了讨建隆帝欢心,才将各家女儿集中在一起,任建隆帝挑选。

  建隆帝一眼就挑中了其中最出色的、已经定亲的母妃。

  当地官员见逼迫母妃的父母不成,不只暗杀了杨家人,还陷害外祖父贪墨,陷害舅父私通海盗,这样样都是要掉头的死罪。母妃知道了家中的难处,主动站出来随着建隆帝去了,才化解了这场危机。

  外祖父觉得自己无能,心中积郁,几年便与外祖母先后撒手人寰;舅父也因此满怀愧疚,踏上了报仇之路。

  舅父言道,“该杀的仇人都杀了,晟儿无须费心。那潮州刺史辗转与右相程无介有些关联,当年程无介便是你父皇南巡时的随行小官。你当警惕此人,他或许也是知情者。若是需要动手,一定要慎之又慎。当年的两份婚书,匆忙间我也不知其去向,这些年也未寻到。想必都被那些人藏了或者销毁,这两者所为何故,晟儿当能明白。”

  烧了,是为了销毁证据;留着,是为了有朝一日他们想用母妃做事时,以此要挟她!

  深谙建隆帝喜好的程无介,可能是这件事的直接推手,否则婚书也不能最终落在他的手中;否则他也不会平步青云,由翰林院的小官,十几年的时间便升为宰相!

  他是建隆帝的走狗,比右相更甚,更无良知!

  三爷满眼杀意,嘴角竟微微翘起,勾出嗜血的弧度。

  三爷这样嗜血的笑,玄散已经多月未见了,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刚刚制成的毛笔,站起身等候三爷下令。

  三爷吩咐道,“将程家的买卖、店铺、田庄列个单子,交给秦中天,让他集秦记之力,将程家的生意逐个压垮,断了他们的财路!”

  “是!”玄散响亮应了。

  这还是三爷第一次用秦记做跟赚钱无关的事儿,玄散倒要看看已经拽上天的秦中天,到底有几斤几两。如果他斤两不够瞧,干脆让位,让秦日爰出任秦记的大东家。

  若是姑娘掌管秦记,击垮程家的生意不过是动动手指头的事儿!

  待到青信的画像送到杨伯面前,杨伯仔细辨认了半天,也不太敢确定,“老奴看着他的眉眼确实有几分熟悉,可若说他是哪个,老奴一时还想不起来……”

  看来青信的确与杨家有关系了,有必要让青信与杨伯见个面,好确认他的身份。

  三爷径直去了二哥那里,过两日便是圣上出宫去皇陵祭祖的日子,太后和皇后都会随行,他想跟二哥商量商量,让母妃跟着一起去。母妃出宫,青信必定要跟着,到时让杨伯仔细辨认一番,若是此人真有嫌疑,直接在宫外将他处理了就是。

  母凭子贵,三爷现在是最得圣心的皇子,安排母妃随着建隆帝出行也不是难事。

  太后知道了虽然不高兴,但也只能忍着。严晟虽然是她亲手带大的,但华嫔是他的亲生母亲,给华嫔颜面就是给严晟颜面,太后也无可奈何。

  华嫔得了消息虽然意外,但儿子说是想让她出去散散心,虽然她不觉得去皇陵有什么好去的,但还是开心地应了。

  昨夜央求了建隆帝半夜,也没得了出宫机会的郑美人,靠在正殿门口,看着青信吩咐人收拾行装,不阴不阳地说着风凉话。

  青信听烦了,只冷冷说了一句,“此处风大,娘娘当心被风吹着,伤了身子。”

  是了,现在什么也没她的身子重要!郑美人裹紧披风,轻轻护住自己的肚子,让人扶着小心翼翼地回了侧殿。

第八四九章 青信的坚持

  最后,不只华嫔跟着出来了,连德妃也跟来了。德妃在宜寿宫前跪了一个寒夜,抱着美人儿睡在殿中的建隆帝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居然就点了头。

  因为有被贬的大皇子母妃德妃随行,所以华嫔的跟随出行就不是那么地显眼了。

  浩浩荡荡的祭祖队伍从皇宫鱼贯而出,在威风凛凛的千牛卫护卫下,直奔皇陵。

  二皇子在前开路,三皇子在后压阵,倒霉催的四皇子前几日喝多了酒耍酒疯,乐极生悲失足落入湖中受了寒气,只能在家养病,又被众人轮番问候教训了几顿。

  出行的皇后和德妃都比华嫔嫔位高,所以华嫔的马车在最后,三爷坠在后边,离着母妃的车很近。

  皇上出行,自然引来无数百姓的参拜。城里城外,被侍卫隔开的路两旁都是人,杨伯也混在其中,仔细打量骑马跟在华嫔娘娘马车边的大太监青信。

  起初时,杨伯还认不出,待追着看了一阵后,青信觉察到杨伯的注视,侧目与杨伯眼对眼,杨伯的双眼猛地睁大。

  他,认出这是谁了!

  因为杨伯被晟王府的人乔装易了容貌,青信却没认出这老翁是何人,只是淡然地收回视线,骑马慢慢跟在华嫔的马车边。

  傍晚时分,踩着吉时,一行人到了皇陵的行宫。待将事情安排妥当,陪着太后用了膳又巡查了一圈行宫的守卫后,三爷回到自己的房间时,已近戌时。

  他即刻招了杨伯进来问话。

  杨伯很是激动,“王爷,老奴认出来了!青信公公是我家公子巡视田庄时,救下的一个叫水晏的孩子,这孩子不爱说话,平时也只喜欢躲在角落里呆着,大伙平常都想不起他。家里出事儿那会儿老奴也没见到他,以为他卷了家里的东西跑了。没想到他竟然……竟然……”

  竟然净身入宫,做了太监!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水晏净身入宫,怎么对得起他的列祖列宗。杨伯着实都不通他入宫当太监是为了啥。

  水晏?舅父的信中没有提到过这个人。三爷问道,“劳烦您把他的事儿仔细讲来。”

  杨伯苦笑,“王爷,燕鸟山那两年闹了涝灾,小乞儿比猴子还多。我家少爷心善,带了几个回来在家里做事。水晏是最不起眼的一个,老奴就没听他说过什么话,平时就一声不吭地跟在少爷身后,少爷不用他跟时,他就默默做事。后来少爷说他有悟性,就让他去书房,教他识字,少爷出事儿时,也不晓得他学了多少。”

  “杨润青去坪溪时,他是否跟着去了?”三爷问道。

  杨伯想了想,又摇头,“老奴着实不记得,他既然还活着,就应该是没去吧?”

  他这是在问三爷么?玄散默默摇头,这老头的记性真的不行了。

  三爷让杨伯出去后,便吩咐道,“去将青信请过来,本王想问一问母妃的起居。”

  青信来时,依旧是弯着腰,脸上没什么表情,三爷不问他也不开口。玄散现在才明白,青信公公的性子从小到大就没变过。

  三爷先问了几句闲话,才问道,“公公是哪里人士?”

  青信俯首,“小人是潮州高塘人。”

  他入宫时用的的确是这个地名,三爷接着问道,“因何入宫做了太监?”

  “家中三餐不济,为了有口饭吃。”青信依旧是老样子。

  三爷微抬下颚,指向刚刚进来的杨伯,问道,“你可认得这位老伯?”

  青信转头看到杨伯,依旧平静无波。杨伯激动着,“水晏啊,是我啊,你不记得了?”

  青信点头,“记得,杨伯。”

  就这么简单地认下了?玄散微微皱眉,青信实在是太平静了。虽说这种平静放在华嫔娘娘身边很正常,可他还是觉得不对劲儿,就像个没活气的死人。

  三爷让杨伯退下,再次问道,“你因何入宫?”

  青信跪在地上,“当年的事儿,您都知道了?”

  “刚知晓。”

  青信很是实诚,“小人深受杨家公子之恩,眼看着他们一家惨死,心中怨气难平,想替他报仇又没能耐,隔了三个月,有人到潮州收人,小人便跟着来了。以后的事儿,您就知道了。”

  青信入宫后五年,才得以入华嫔娘娘当时所在的延华宫做事,后来因为六公主之死,延华宫大太监被建隆帝处置了,他才被三爷提举,一步步到了今天的位置。

  三爷问道,“你与封江兆可有关联?”

  青信点头,“他帮过小人,让小人的日子过得不至于太艰难。”

  一个不喜欢说话、又无门无路的小太监,在宫里的日子自然过得不会轻松。若是有人替他说句话或者关照一二,会好许多。

  三爷又问,“他可知道你进宫是为了什么?”

  青信平静道,“除了小人,无人知晓小人为何入宫。”

  妹妹出事时三爷才十岁,他将延华宫的太监筛了一遍,只觉得这个没有靠山的洒扫小太监青信可靠,才提拔他上来做事。三爷虽然没有小暖的识人本事,但是他相信自己的直觉,当时的青信对母妃是没有恶意,很忠诚。一个人的眼神是骗不了人的。

  于是,三爷问道,“你是何时放弃报仇的?”

  “入宫后,小人有一次偷听到她与华玉说话,才知道当年她入宫的真相,也就不恨了。”青信坦然道。

  玄散看着他,微微皱起眉头。为了报酬入宫当太监,受尽欺负靠近了目标。却因为听了几句话就不报仇了?听着怎么就这么不可信呢。

  “这些年,你一直帮着封江兆做事?”

  “帮他送些消息,没有害过娘娘。”

  三爷再问,“封江兆临死前,可有派人给你传递消息?”

  青信点头,“他派人送了消息来,说是必要时,让小人给他的人留个门。可这点小人做不到,重华宫的门不归小人管。”

  三爷早在小暖说青信有点奇怪之后,就已经把母妃的安全分给了几个人负责,青信的确是重华宫的大太监,但他在重华宫也不能只手遮天。

  “封江兆在宫里的暗线都有哪些,你如实讲来。”

  青信这次却摇了头,“王爷,小人这等阉人,除了几个熬出头的,活得都不容易。他们不是封江兆的死士,只是为了活得更好些,才帮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儿。请恕青信无状,青信不能说。”

第八五零章 给你个操刀的机会

  好一个不能说宫里的太监不男不女,地位低下,他们心理大多很拧巴,行为上也不大正常,少有同情心,做事手段残忍。青信惩治宫里犯错的太监宫女用的手段,也让玄散不屑。但是今天从他口里听到“不能说”这三个字,玄散忽然觉得,此人还有那么点可取之处。

  三爷静静看了青信一会儿,问道,“杨润青出事儿时,你在何处,是怎么活下来的”

  青信答道,“小人当时就在船上,行到江流湍急处时从水里蹿上几个蒙面人,他们也不说话,就拿刀砍人。当时船上全乱了,少爷将小人推进江里,小人被水拍晕,醒来时已漂出去十几里,待找回来又追回燕鸟山,少爷已经入土了。”

  三爷又问道,“杨润青可将什么东西交给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