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463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圆通老老实实地回话,“我师父和师兄张了好几回嘴,说你是小孩子,话当不得真,就让小僧出来读书了。”

  小草气势十足地在手心里一下下地敲着小棍子,“圆通,你八岁时说过谎吗?”

  “没有!”圆通答得非常肯定。

  “我今年也八岁了,那你觉得我的话当不当得真?”小草又问。

  圆通立刻点头,“当真。”

  小草满意了,小棍子往石头上一放,掰着小手给给圆通分析道理,“你十八岁如果不当和尚了,一定要成家娶媳妇,对吧?”

  对吗?圆通求助贺风露。贺风露默默转头,心里有点同情这个被二姑娘盯上的小和尚。

  “应该对吧?”圆通迷糊着。

  小草用力点了点小脑袋,“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你当和尚也就算了,不当和尚了还不娶媳妇就是不孝了。虽然你没见过你爹娘,但他们生养你一场,你总不能不孝,对吧?”

  “对!”圆通点头。

  “如果要娶媳妇,你能找到比我更好的吗?”小草又问。

  “不能。”圆通又摇头。

  “嗯,所以就这么办吧。先生还等着咱们去读书呢,走。”小草满意转身,领着小和尚去云开书舍读书。跟在他们身后的贺风露,对二姑娘的本事佩服地五体投地。

  第一庄里,秦氏正与翠巧和黄子厚商量着今年春耕的事儿,李氏抱着小四郎跑来了。

  跟秦氏唠了半天闲磕,李氏才低声道,“姐,四郎他爷爷奶奶说要搬到我们那院里去住,说让我把东里间收拾出来……”

  正房以东为尊,东里间是一家之主住的屋子,他们过去了住主房也是对的。

  这事儿秦氏听二弟说过,知道她现在心里不痛快,但也只能安慰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儿,大嫂病着做不了饭,大妮儿又不顶事,让你来回跑还不如把两个老人接过来住。他们过来了,就有人帮你搭把手照看四郎,家里家外的事儿你也就能转悠开了。”

  二妮儿大了,她就能照看弟弟。刚过了一年多舒心日子的李氏,想到又要跟婆婆住在一起,心里就像塞了只螃蟹八爪挠心地难受,可她是儿媳妇,伺候老人是天经地义的。若是只老两口过来,她也就不说啥了,可是,“他奶奶要带着三郎一块过来,说是三郎跟着他们俩一块睡熟了。”

  三郎跟大郎不一样,大郎自小就爱读书,三郎自小就爱抢东西打架。让三郎过来,添双筷子李氏倒不怕,怕得就是他欺负二妮儿和四郎,或者把四郎带坏了。

  秦氏也皱了眉,“二弟怎么说?”

  李氏低头拧着衣角,小声道,“他还不知道,刚他奶奶过来说的。姐也知道正田的脾气,怕是他知道了也不会说啥……”

  二弟还真是这个脾气,不过娘家的事儿,秦氏现在真不好张嘴说话,“你不想让三郎过来,就跟二弟商量。毕竟是你在家照看孩子管老人,你张嘴了,二弟总不会不管的。”

  李氏继续拧衣角,“他铺子里的事儿那么忙,我不想再让他为家里的事儿操心……”

  所以就来找她了,她能干啥?秦氏顿了顿,才问道,“那你想咋办?”

  李氏把衣角快揉成一团了,才不好意思地说了来意,“姐,我这话吧,你要是觉得不合适就当我没说。我想让二妮儿跟小草学点拳脚功夫,要是他爷爷奶奶真带着三郎过去,三郎找事二郎不好上手,可二妮儿就不一样了,要是……要是二妮把三郎打了,谁也说不上啥来,姐说是不?”

  秦氏没想到弟妹想的竟是这么个法子,一时愣住了。

  “其实,我想让二妮儿跟小草学两下子,也是为了二妮儿将来打算。是我这当娘的没本事,二妮的性子随我,怕事儿又胆小还不会说话。我怕她嫁到夫家去受气,要是她能会两下子,也能好点不是……”李氏觉得小草把大妮儿和三郎揍得趴在地上直哭那场面,可解气了。

第九一六章 分棉花籽

  秦氏没想到李氏想的是这个,不过她觉得这法子真得挺好,“要是弟妹不怕二妮儿吃苦,就让她每天早上过来跟小草一起练。不过小草也是跟着风露练了快一年,才有现在这两下子,一会儿半会儿的可不管用。”

  “这叫啥苦,能有个真本事一辈子不吃亏,是大大的甜头。”李氏见秦氏肯让二妮儿跟着一起学,高兴得无可无不可,说了许多好话才带着四郎走了。

  翠巧看着虎头虎脑的四郎,手轻轻抚在自己的肚子上。再胆小怕事的娘,也想护着她的孩子,只是本事有大小,护着的法子不一样。等到以后她闺女长大了受欺负,她就带着人打上门去,把闺女领回来,反正有姑娘在,只要她闺女有本事,就比在夫家伺候人强。

  “哎呦!”翠巧惊呼一声,秦氏立刻走过来问道,“又踢你了?”

  “还动呢,兴许是翻了个身,感觉骨碌一下子就过来了。”翠巧拉着夫人的手,按在自己的肚子上,肚子里的孩子过了六个月后动来动去,她才真的有了肚子里有个孩子的感觉。

  秦氏笑得一脸开心,“这娃儿好动,我怀着小草那会儿,半天都不动一下。”

  翠巧笑着,“兴许在肚子里跟出来了脾气不一样,您看二姑娘现在比谁都好动,已经是村里的孩子王了。”

  谁说不是呢,秦氏笑得宠溺,“全是我和她姐把她惯坏了。”

  “让奴婢说,这样不吃亏不受气,多好。”翠巧摸着肚子,若是她的孩子以后能有两位姑娘一半的能耐,她这辈子也就省心了,“夫人,智真大师开坛讲经时,奴婢能去听吗?”

  智真大师是得道高僧,听他说话翠巧就觉得舒服,若是能听他讲经,一定能给肚子里的孩子添福气。不过大师**位子有限,翠巧肚子大了,不敢跟人挤。

  秦氏笑了,“当然能,我跟度通说了,村子里去三十个人,,们每个庄子去十五人,到时候让函昊跟你一起去。”

  翠巧连忙起来行礼,“函昊说这几天棉花籽正要出芽儿,他得日夜在暖房盯着出不来,奴婢能去已是天大的福分了,怎还好占两个人的位子。”

  提到踏踏实实琢磨怎么种好庄稼的王函昊,秦氏就满意得不得了,“函昊越来越有样了,有他在,今年咱们田里还得多长几百斤棉花。”

  “是安人和姑娘肯给他机会,若是别的主家,哪舍得让他这么折腾。”翠巧真心道。王函昊为了琢磨怎么种好棉花怎么减少病虫害,需要用棉花籽育苗反复尝试。除了安人和姑娘,哪个会舍得让他这么用,棉花籽现在可是有钱也买不到的。

  说起棉花籽,秦氏就对黄子厚道,“地解冻了,你这两天把咱们库里的棉花籽取出来过称,运到村里交给里正,只多别少了。”

  卖给别处的棉花籽去年就运走了,只第二庄、第三庄和分给秦家村里人的棉花籽还在库里放着,之所以没分,是怕他们放不好,把棉花籽冻了或让老鼠糟蹋了。

  黄子厚做事利索,第二天就把棉花籽称好装了四个大麻袋,交到了秦家村里正韩二爷手里,请他按一家十五斤给大伙儿分下去。按照一亩地七斤棉花籽的种法,十五斤棉花籽绝对绝对够种满两亩地,就算苗出得不齐,也能找补齐整了。

  村里人看着这大麻袋,乐得嘴都合不拢了。急性子赵麻子催促道,“二伯,打开让咱大伙瞧瞧,成不?”

  第一庄开得白花花的棉花他们见过,但这去了棉花的棉花籽,还真没几个人见过,大伙儿吩咐拔长了脖子望着。韩二爷点了头,几个壮小伙立刻解开袋子,赵麻子往里一看就乐了,“诶呦,这籽儿咋跟长了毛的兔子屎一个样啊。”

  大伙儿都围上来看了,也是笑个不停。韩二爷高声问,“这长了毛的屎蛋儿,你们要不?”

  “要”大伙儿扯着嗓门喊,种棉花的地大伙早就留好了,就等着解冻翻耕后下籽儿呢。

  韩二爷又笑呵呵地问,“那大伙儿知道这棉花籽咋放、咋种不?”

  “知道!”大伙又喊了起来,秦氏发下来的那本《暖农经》,他们都快背下来了,“棉花籽少的放在篓子里,吊子房梁上,别让老鼠糟蹋了,别让烟熏了……”

  等大伙儿嚷嚷完,韩二爷才抬手招呼,“他德叔,咱俩一个人对数一个人看着过称,把棉花籽分了?”

  这棉花籽除了陈三熟家和几户后来搬来的外姓人家,都是分给韩秦两家的,让秦德帮着分正合适。于是,秦德带着人过称,二爷拿着本子念名儿,一家家往下分。

  “秦正埔。”

  念到秦大舅时,多日不出门的张氏站出来,用手里的篓子接了棉花籽,站到一边没走。

  “秦正田。”

  李氏也带着篓子上来,小心翼翼地将棉花籽接了。她还没退下手,张氏就举着大篓子过来了,“二弟妹,把我家那份给我吧。”

  他们以前确实说过把家里得的棉花籽分给大房一亩地的话,可现在大嫂身子不好,二老又要搬到她那院里去住,李氏端着刚到手的宝贝,就有些不情愿了,“大嫂身子不好……”

  “我病了,才更要种这东西换钱买药,要不然只能等死!”张氏寸步不让,她现在最怕的,就是下地狱。

  众人不知道怎么回事儿,都只看着不说话。李氏知道她说不过张氏,只好认了,小步回到秦德面前,“德叔,您帮着分吧,四郎他爹说把我们得的棉花籽分给大哥大嫂一半。”

  他们哥俩定的事儿,秦德当然也不说啥,让人把棉花籽过称分成两份,张氏抢了看着棉花籽饱满的一份倒进自己的篓子里,热闹也不看就回家了,李氏也快步走了。

  村里人见张氏还是这样贪便宜,就说笑道,“看来秦家的阎王爷白来了一趟,还没管了一个月的用呢。”

  “那也不见到,她现在话少了,连小暖一家都不敢提了。”边上的人端着棉花籽,笑呵呵地道。

  阎王爷?路边马车里的左相吩咐道,“去查查怎么回事。”

第九一七章 他还算个暗探?

  待仆从将事情打听清楚后,左相放下手中的书,推断道,“这就是小暖清洗山长茶宿和南山坳的缘故。柴严亭的手法,还是一贯的上不得台面,在外呆了这些年,他学的都是下九流的手段。”

  若是柴严亭起兵报父仇,攻到京城;或者他利用手中这些人搞暗杀,杀入皇宫,左相还高看他一眼。但不管是买卖毒丹、拉大皇子下水还是现在现在对付小暖的种种手段,只让左相看不起他。

  不管怎样,他也是柴氏子孙,这天下是柴家的,输赢都不该如此不体面。

  现在他利用十一年前四五岁的孩子如山迷路做文章,退一万步说,便是这里有文章,也不是当年的小暖做的。柴严亭只是想引起圣上的疑心,离间皇家父子罢了。

  这真中带假的消息最是易做手脚,圣上若是知晓了,再有人佐以小暖近年做的其他事进几句谗言,这事情怎样不好说,但亲事必定会不顺当。

  晟王这亲事,结得委实难了些。

  “大人,据可靠消息,郡主抓的人比她交上去的多,剩下的几个不知下落。”侍从又道。

  左相了然道,“这南山坳中,怎少得了昙郡王和程无介的探子,这些人应被小暖一并抓了,交给晟王处置。如此看来,又到昙郡王和程无介出血的时候了。”他这趟南山坳也不能白来,得趁机捞些好处,不能让程无介因科考之事吃得太饱。

  小暖,真是晟王的福星。不过,小暖行事也是过分谨慎了。便是这十一年前的小事传到圣上耳中,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因为能掀起风浪的袁天成和封江兆已经死了,德喜那老狐狸现在可不会说晟王一句坏话。只剩程无介一人,若非铁证如山,有晟王拦着,他又能奈小暖何?

  有晟王撑腰,小暖其实可以过得更嚣张放肆,但她却很懂分寸,难怪怕麻烦的晟王会如此中意她。

  想起小暖,左相又不免想起更谨慎的秦氏,为了避着自己,她已经两日不出庄了。在这里呆了这两日,亲眼见了陈家人和秦家人的做派,左相不免又高看秦氏几分。

  一个字都不识的寻常农家妇,要有多大的勇气才能带着两个女儿走出鱼跃龙门的秦家,又是有多大的福气才能平安活到现在。

  以陈祖谟的性子,应不只一次动过要杀她的念头。同为男人,左相对陈祖谟又多了几分不屑,他忽然想了解一下这几年秦家村都发生了什么。

  “去把高仓颉请来吃茶。”

  “……”仆从有些犹豫,高仓颉是圣上安插在文昌郡主身边的密探,按规矩除了他的上封,他是不能与朝臣直接接触的,大人这样去请,高仓颉能来?

  住在茶宿好吃好喝的暗探,还能称得上是暗探?高仓颉现在早已是小暖的明探或助手了。左相摆手,“只管去。”

  第二日便是二月初九,智真大师讲经的日子。

  秦氏带着两个闺女和翠巧等人早早到了镇清寺。哪知院里已满满当当的,见秦氏和小暖来了,院里一半多的人站起来轻声打招呼或见礼。

  度通请秦氏一家到前排落坐后,便进去请师父出来讲经。

  秦氏见到她右边坐着里正和秦德,便微微颔首打招呼。这两人回应的同时,他们身后的皮氏也跟着冲她和善点头,秦氏吓得差点从蒲团上跳起来。

  她受惊的样子着实太明显了,小暖马上探身问,“娘?”

  自己太大惊小怪了,秦氏缓缓摇头,“没事儿,娘没事儿。”

  小暖往后扫了一眼,见她爹陈祖谟正冷冰冰地看过来。小暖以为是他吓着了娘亲,立刻瞪了回去,小草见姐姐瞪爹爹,立刻跟上,还加了手叉小胖腰的动作,将陈祖谟气得肝疼。

  “娘,咱俩换换。”小暖跟秦氏换了位子,让她坐在自己和小草中间。小草也立刻道,“娘,小草这个垫子不舒坦,咱俩换换。”

  于是,秦氏又换到了小草的蒲团上,离陈祖谟远远的。换好了位子后,小草又回头瞪了她爹一眼,警告意味十足。陈祖谟扶着胸口,肝疼得无法呼吸。

  皮氏乐呵呵地与儿子道,“你看这俩孩子多有心,还回头跟咱打招呼呢。”

  这是打招呼?陈祖谟一趔趄,后悔今天过来看热闹!

  随着智真一起出来的左相见了这一幕,眼中就泛起了笑意,昨夜从高仓颉嘴里得知了秦陈两家的过往,他觉得陈祖谟还能活着,不是他有本事,而是小草对这个爹还有些感情,而小暖不想让他痛痛快快地死而已。

  秦氏见左相一步步向着自己身边走来,脸都白了。虽然不知道娘亲为啥怕李伯伯,但小草还是撒娇道,“娘,这个垫子也不舒服,咱们再换回来,好不好?”

  秦氏立刻与小闺女换了位子,不用挨着左相了,她偷偷松了一口气。小暖伸手过来握住娘亲的手,秦氏转头,就听她闺女低声道,“娘摸摸,这蒲团是用什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