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513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堂堂京兆府尹居然闲到干这等跑腿的差事,金益昀恨不得将案上的累累公文都砸到他的后脑勺上。

  正当他龇牙咧嘴时,柴仁安忽然回头,笑得一脸暧昧,“金大人,改日得空一块喝茶啊?小王为你引荐一人,保管你见了他,百病全消~~”

  说着说着,柴仁安还唱上了!金益昀气得眼冒金星,气哼哼地道,“下官公务繁忙,没有陪王爷听曲儿的雅兴。”

  听曲儿?柴仁安知道他误会了,他也不点明,反而笑得更开心了,“也罢,金大人既然不想见,小王就告辞了。”

  柴仁安哼着小曲儿到了天章阁时,探脖子往里一看,安国公正在和右相商量西南禁军的粮草和军饷之事,晟王四平八稳地坐在一堆奏折前认真批阅,卢正岐居然偷偷望着晟王发呆。

  程无介果然不在,柴仁安为自己寻得这个时机非常满意。其他人都忙着,这事儿就让卢正岐办了吧?柴仁安乐呵呵地走进天章阁,卢正岐见了立刻迎到门口,“郡王这么快就将案情整理好了?”

  屋内的三人都看过来,柴仁安抱拳行了礼,乐呵呵道,“嗯,师爷得力,整理好案情又请三司审过后,小王就来了。早点办清,也能给咱们府里的大牢腾点地方。”

  卢正岐担着京兆府行走的差事,说白了就是去京兆府跟在柴仁安身边涨经验,柴仁安这句“咱们”用得一点问题没有。

  案情卢正岐当然很清楚,他粗粗验看,目光在程家给秦日爰的赔款上着重看了两眼,又偷偷看了看眼光都不转一下的晟王,才低声道,“郡王,圣上今天心情不错,您不防亲自去宜寿宫转一转。”

  破获大案,又赶上建隆帝心情,过去转一圈多少也能捞点好处,柴仁安心领神会,“右相不在宫中?”

  “今日程大人不当差。”卢正岐低声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程家做事,有违道义。身为君子的卢正岐,早就看不过眼了。

  谁让他来不了呢,这可怪不得咱。柴仁安乐呵呵地出天章阁,递折子进了宜寿宫。

  自始至终,右相和晟王都当不知道这件事。安国公左右看看,粗狂的脸上露出精明的笑。右相这次和晟王联没联手他不知道,但他知道,程无介又要倒霉了。

  天下赚钱的营生那么多,做哪个不是赚钱?程家却偏偏跟陈小暖这等大气运的人抢生意,程无介的脑袋真是让门夹了。

第一零二九章 出海拉

  秦日爰状告羽衣坊程金商匪勾结,损毁绫罗坊上等布料一案,京兆府用了短短十日就结案了。当公文贴在京兆府墙外时,众人不由得啧啧称奇。

  “寒江铁泥鳅和他的一帮手下罪恶累累,都判了斩立决;程金勾结恶匪,也被判斩立决;牵线人张珂罚银一千,斩监后。羽衣坊判赔咱们绫罗坊货银两千两,其他零零总总的损失共一百八十三贯二百二十三文。另外,因东家捉住了京兆府悬赏捉拿的寒江十八阎罗,京兆府按照悬赏令,需支付赏银两千两。”

  石熙成把京兆府派人送过来的结案文书简单念了一遍,开心又骄傲开心着郡主和东家料事如神,骄傲着这上边的字,他居然都认得。一年前,他认得的字还没一箩筐呢。

  趴在榻上的秦三咧咧嘴,“京兆府做事真讲究,赔的银子还有零有整的。”

  若是赔偿两百两,众人不会有什么感觉。但赔一百八十三贯两百二十三文,就立刻让人觉得这个数字是京兆府认真核算过的。显示出他们做事严谨公正,在为民做主时,绝不含糊。

  这办法,真好。秦三又学到了一招,迫不及待地想用在铺子里。

  玄舞补充道,“宫里传出消息,圣上宣程无介进宫当面训斥,责其治家不严之过,令其警醒自查。”

  诸葛卿分析道,“圣上训斥后,御史台就该有动作了。圣上此举,意在转移众人放在七皇子身上的视线。”

  这十日来,关于圆通和柴严景身份真假的传闻愈演愈烈,建隆帝这个重度疑心症患者,怎么可能不起疑心。

  小暖听三爷说,建隆帝已经三天没召七皇子过去指导课业了。

  小暖点头,“卿叔说得对,还有这个斩监候的张珂,您怎么看?”

  诸葛卿言道,“张珂的人脉很广,京中各府里见不得人的事儿他知道的不少,他与程贤文和郑笃初颇有往来。仁郡王留下他的命,会让很多人夜不能寐,至于这人接下来要怎么审,审到什么程度,端看仁郡王如何打算了,这真是一步好棋。”

  小暖点头,柴仁安若是他能从张珂嘴里挖出各府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就等于握住了他们的把柄。这些人若想平安度日,就不能给在京兆府找不痛快。

  太平和融洽,不过是各方势力均衡的表象罢了,但这个表象对于京兆尹柴仁安来说非常重要。这是他的权衡之术,这种做法很值得小暖学习。

  不打不骂就能化去危机,何乐而不为呢。

  “水鬼们和程金,三日后在西街菜市口行刑。”石熙成又补充道,“离着御史台蒋大人家不远。”

  小暖觉得,蒋如晦在那边租房子,或许是因为那里经常砍人头,所以房租比别处便宜。

  “若是老夫所料不差,蒋如晦会趁着热乎劲儿,参程无介一本。”诸葛卿继续道。

  这时参程无介治家不严,犹如火上浇油,时机刚刚好。

  小暖言道,“但愿他能快点儿,否则怕来不及了。”

  见诸葛卿和展柜疑惑,小暖身后的绿蝶解释道,“今早刚得到的消息,程夫人的身子怕是要撑不住了。”

  蒋如晦要告程无介治家不严纵妻为恶,万一程夫人死了,他还怎么告?

  展柜立刻抓住其中的关键,“咱们的计划可以暂缓,先避开这个风头再说。”

  总不能让人把程夫人的死,赖到他们头上来。绿蝶也是持这种观点,她低头见秦三郑皱着眉头掰手指头,便问道,“东家,可是有什么不对?”

  秦三抬头,颇为不满地嘟囔着,“寒江十八个水鬼,悬赏进才两千两,真是太不值钱了!”

  展福解释道,“铁泥鳅三百贯,其他水鬼每人一百贯,这悬赏金已经很高了。”

  那是他不知道三爷当初给青鱼帮订的赏金。小暖、绿蝶和秦三人回想往事,都翘起了嘴角。

  青鱼帮啊,小暖还真挺怀念他们的。见自己的大小掌柜目光有些不解,小暖将思绪拉回来,说起今天召集他们过来的目的。

  “咱们的棉布和棉花是好东西,也不知在海外能卖到什么价钱,所以,我打算派几个人出去转转,你们觉得咱们铺子里派谁去比较合适?”

  这事儿早有苗头,小暖现在提起来,众人也不觉得奇怪。秦三先道,“秦某本想去的,可惜了。姑娘觉得熙成怎么样?”

  小暖点头,“其他人呢?”

  展柜道,“小人觉得让展聪去合适,小人以后常驻京城绫罗坊,展聪正好可以空下来。他在京中历练这几年,做事越发沉稳了,值得托付。”

  展福也道,“还有一点,展聪水性不错,东家,石熙成可熟悉水性?”

  出海要在船上待几个月,若是不识水性或者晕船,就麻烦了。考虑不周详的秦三有些惭愧,“我把他叫回来再问问。”

  问过后秦三得知石熙成晕船,很不得用枕头将自己闷死。

  小暖考虑的人手,也是展聪。展聪聪明伶俐,年纪合适还没成亲,出海后的牵挂少一些。石熙成也不错,可他小几岁,又是秦三用得最顺手的小厮。秦三在养伤,这时候调走石熙成就不合适了。

  “暂定展聪吧,柜叔先跟他说说,看他想不想去,咱们再做打算。”小暖言道。

  展柜笑了,“他听了,怕是得乐疯了。”

  出海见世面,这机会可不是轻易能有的。小暖点头,又道,“除了铺子里,玄舞、绿蝶,你们俩也从你们手下的人中挑两个合适的同去。”

  派他们去,一是要保护货物和人的安全,二来也可以探探海外的守备和军情,一举两得。除了他们,还有一个人也要去,那就是小暖的师侄,刘守静。派刘守静出海的不是小暖,而是她师傅。

  师无咎听闻小暖要派人出海,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他感兴趣的不是能不能占了别国的地盘,也不是能赚回多少银子,而是探访仙山。

  寻仙问道,本就是上清宫诸人的志向。

  多去个高手,展聪等人的安危就多了一份保障,小暖当然不会反对。

  最终,小暖和赵书彦的人凑出一支二十人的商队跟随朝廷的大船出海,去趟出一条新的商路。

  小暖和赵书彦亲自到京南的码头为他们送行。

  赵书彦一身书生打扮,小暖则穿了她的郡王袍。她穿这件袍子送行,就是让船上的人明白她对这支商队的重视,防止有人在海上打她的商队的主意。

  目送展聪和刘守静他们排队登船时,小暖忽然发现了队伍中,有两个熟悉的身影。

第一零三零章 小暖的师叔

  小暖看到的熟人,是老小两个道士。

  老道长身上的道袍一看就穿了很多年了,原本的土黄色道袍现在更加接近土色。道袍的袖口和领口的磨损虽被补上了,但补袍人的手艺还不如小暖,打冷眼一看,就像是袍子上落的几块泥。老道却不觉得这道袍寒酸,笑得一脸平和,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

  被这老道拉着的小道童,跟展聪一样兴奋地左瞧右看。当他的目光与小暖相遇时,胖乎乎的小脸上露出真诚的笑,若暖阳般照到人的心里。

  他的门牙虽然长齐了,但小暖还是透过这儿笑,想到他换牙时可爱的样子。分别的时日虽不多,但能再见到这张纯粹的笑脸,小暖鼻头一酸,很想哭。

  离开了师傅和师兄,死了亲哥,小小年纪就成了通缉犯,小暖以为他会很难熬,没想到他还能笑得这么真诚,尤其是对着她。

  要不要去打个招呼?小暖犹豫着。圆通这张陌上的脸,显然是不想让人认出他的身份。小暖身边各府各处的探子不少,上前搭话可能会给圆通带来危险。

  但是他们上了这艘船,何时才能回来,或者说,还回不回来?

  正与手下管事说话的赵书彦立刻觉察到小暖的不对劲儿,快步走了过来,低声问道,“有何不妥?”

  小暖微微摇头,“在登船的人群中见了两个熟人,不知该不该上去打个招呼。”

  这艘要出海的大船,能容纳大几百人,看到熟人很正常,但能让小暖犹豫的,怕不只是熟悉这么简单。现在她还带着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赵书彦温和道,“此处人多眼杂,还是不过去为好。”

  小暖点头,不过她不过去,对方却过来了,小暖的眼睛一亮。

  见到来的是两个道士,赵书彦便知趣地避开,继续带着展聪等人,与其他登船的商队打招呼。

  “九清道长,贫道无牙,曾在您的天师观挂单数日,得幸与您有过一面之缘,您可还记得?”她师祖张昭成端着张人畜无害的老实脸,一本正经地与她打招呼。

  身着郡王袍的小暖抬手,打了个道号,“九清当然记得,您这是要出海?”

  说到出海,无牙道长忍不住地欢喜,“贫道完成了师兄吩咐的事儿回青冥山的路上,得幸结识了一位大方的居士,得知他要出海,贫道就厚着脸皮带着徒儿跟来了,贫道虽无能,也想在有生之年,去探一探这四海八荒。”

  哪个居士这么有福气,居然被师祖蹭上了?圆通成了师祖的徒儿,那不就是她的师叔了!

  师祖您这么干,师傅知道不,师姑知道不?

  小暖低头去看圆通,却发现他好奇地打量自己,目光淳澈依旧。她微微皱起眉头,这很不对劲儿。

  小暖善察言观色,圆通的表情不是装的,他是真得不认识自己。圆通这是怎么了?

  不过,小暖没有多嘴,她与师祖聊了几句,便唤来刘守静,给师祖介绍道,“这是小道的师侄刘守静,也随这条大船出海,您路上有事可以寻他,咱们同属道门,出门在外也好有个照应。”

  无牙道长笑得一脸感激,“那真是太好了。”

  号角吹响,船要开了。

  小暖先与师祖道别,目送他登船后,才低声吩咐刘守静,“这位道长和他的弟子路上若是需要用钱、吃饭,你要帮着些。不要太刻意,但要尽量周到。”

  这位看着比他师祖还穷的道长,让刘守静升起一股亲切感。师姑给他的银票、金子、玉饰等值钱的东西够够的,帮助这一老一小绰绰有余。刘守静应下,“小师姑放心,守静知道怎么做。”

  小暖再次叮嘱道,“该吃吃,该喝喝,平安去,平安回来。”

  刘守静行稽首礼,才随着展聪等人上了船。

  载着无数希望的大船号角长鸣后,挂帆拔锚,慢悠悠地离开了码头,奔赴远方。小暖看着冲她挥手的师祖和圆通,不禁恍惚。

  她想过圆通可能是被师傅救了,但没想到他竟然会跟在师祖身边。

  圆通的造化可谓非同一般,他生在皇家,却是由死中生。前十年跟着佛门高僧智真修佛,十一岁跟在道门天师身边修道,集佛道于一身后,他要干啥?

  圆通出海了,四处寻找圆通的贺蓝等人要怎么办?

  “姑娘,这里风大,咱们该回了。”站在小暖身后的玄舞低声道。

  风大是指这里耳目众多的意思,小暖点头,与赵书彦打过招呼,上马车返回第四庄。

  马车上,贺风露低声道,“小师姑,方才那位道长就是去年十一月在天师庙挂单的,青冥山三田观的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