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家小农女 第630章

作者:南极蓝 标签: 种田 穿越重生

  若是俩,就麻烦了。她们在村里说双胞胎喜庆,可京里人却忌讳得很,这事儿还不都是因为小暖那个不着调的公公!

  三爷没想到岳母这么快就发现了,他早与小暖商量过,这事儿要瞒着岳母的,“御医和华郎中都看过了,都说是单胎,许是因为胎位靠前或孩子长得个大,所以肚子显得大了些。”

  听女婿这么一说,秦氏就放心了,“也是小暖太瘦了,所以才这么显。”

  小暖真的是太瘦了,三爷晚上看着她的小细胳膊小细腿和大肚子,都胆战心惊的,“您回来了,小暖应能吃得壮实一些。”

  “你放心,一准让她壮实起来。”秦氏撸袖子就奔着厨房去了。

第1274章 临终托付

  秦氏到的第二天,才知道闺女这一段忙得不行。她跟小暖陪着易王妃说了半晌的闲话,后晌又接了太傅府宁老夫人送来的春卷,李老夫人的请柬就送了来,请秦氏过府吃茶。

  秦氏拿着请柬,心里有点不大痛快。闺女月份大了,她在家照顾闺女、给外孙准备衣裳的功夫都不够用,哪有空从京城南跑到京城北去吃茶啊!

  “如果咱们住在第四庄,老夫人住在李家庄,过去看看是应该的,在城里这大老远的,娘就不去了吧?”秦氏跟小暖商量。再说李皇后前一段欺负贵妃娘娘还打华玉的事儿,让秦氏心里也不痛快,不想去见李老夫人。

  虽然小暖也不想让娘亲去,但还是劝道,“女儿听说李老夫人身子骨大不如前了,她既然送了请柬来,您就过去看看吧。”

  秦氏愣了,“很严重了?”

  小暖点头,“霜成前日去看过,已经起不得床了。”

  老夫人是有点旧疾,每年冬天都不大好过,秦氏走的时候去见过她,那会儿她还好好的呢,咋这才一个月就不行了呢。秦氏低声问,“为宫里的事儿急的?咋头晌易王妃一句也没提呢?”

  李皇后被禁足的事,秦氏也听说了。

  在京城书生和朝臣的推动下,封七皇子为太子的呼声已经高过了二皇子,李皇后也还在禁足中,李老夫人不急是不可能的。小暖不想跟娘亲将太多朝中的局势,便道,“这也说不好。”

  秦氏是个软心肠,听到李老夫人身子不好,第二天上午就坐马车去了,小暖不放心,让翠巧、绿蝶和贺风露一块跟了过去。

  待到了李府,被李府的三姑娘李秋彤迎进了内院,见到李老夫人后,秦氏的心就是一紧。这才不到一个月,李老夫人竟脸色苍白嘴唇发紫,真是都大不如前了。

  秦氏这个年纪,已经见过不少将死的上一辈的老人,她知道李老夫人这样,是真的要不成了。

  见秦氏红着眼圈说不上话,李老夫人也有些动容。这些日子来看探望她的人不少,话一个比一个说得中听,但真心难过的,除了嫁出去不久的秋阳,就要数秦氏了。

  李老夫人让秋彤带着人退下后,抬手握住了秦氏的手。秦氏是做惯农活和家务的,她的手心有茧,比大户人家夫人肉皮粗糙,但她的手软和也热乎。

  有这样的手的女人心肠好,懂得疼人,李老夫人握住她的手,觉得自己的心也热乎了些,她撑着精神道,“你刚回来,庄子里府里还有小暖那边定有不少事儿,老身实不该在这时候把你叫过来。”

  秦氏连忙摇头,“家里人多,不差我一个。如果我早知道您病了,昨日就过来了。”

  李老夫人笑了,接着说道,“我这身子,也不知道还能撑几天,所以把你叫来,有些话想跟你说说。”

  老夫人这是要叮嘱后事了,秦氏挺直了身子,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您说,我听着。”

  李老夫人闭了闭眼睛,低声道,“老身要强了一辈子,多大的难处也是苦挨着,从不张嘴求人。这临要走了,却不得不跟你张这个嘴。”

  秦氏一下就明白老夫人要说什么了,虽然这会儿拒绝老人家显得她太没人情,但秦氏还是硬着心肠道,“老夫人,秦岚这辈子真不想……”

  “老身知道,都知道。”李老夫人拍着她的手,喘息了一会儿,才接着说,“若老身站在你的位子上,也这么想。可孩子就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不管多大、到什么时候,娘放不下的都是孩子……”

  可不就是这样么,她现在心里头全是小暖和小草,为了她俩,秦氏连命都豁得出去。

  老夫人闭了闭干涩的眼睛,才道,“奚然这孩子,从小就懂事,前半辈子没让老身为他操过什么心,可自从他媳妇去后,老身这心就再也放不下了,老身去了后,厚生和秋彤娶的娶嫁的嫁,家里就剩奚然一个,孤苦伶仃的……”

  这么说着,李老夫人的眼泪也落了下来,看她哭秦氏也难受,眼泪跟着往下掉,她嘴巴紧紧闭着,不知道该怎么说的时候,就只能不说。

  老人家到了这会儿,秦氏不敢许诺什么话。答应人家后做不到,可是要遭天谴的。

  李老夫人停了会儿,又接着说,“李家庄已经修缮得差不多了,老身撑着这口气,过几天就搬回去。待老身去后,奚然必定在李家庄丁忧,以他的年纪,丁忧之后也不会再入仕了。”

  “老身不求你别的,小暖生了孩子你们搬回第四庄后,如果隔着栅栏见着他或在路上遇着他,就跟他说几句话,别让他以后连个说话的人都有。人活着,总得有个念想不是?”说完,李老夫人双目浑浊地望着秦氏。

  儿子的性子她知道,他每次跟秦氏说完话心情都不差,李老夫人劝不动秦氏嫁过来,那就退而求其次,让儿子有个能陪他说话的人也好。

  秦氏吭哧着提醒李老夫人,“俩庄子之间那个篱笆,已经换成老高的墙了。”

  李老夫人忍不住笑了,“也是,老身这记性,真不成了。那以后在路上遇着,他跟你说话,你别不搭理他。”

  这个当然不能,秦氏立刻点头。

  李老夫人看她松了一口气的模样,想为儿子再说几句好话,又怕过犹不及,便停住了,转而问起小暖和小草。

  待李老夫人精力不支睡着后,秦氏轻声退了出来,却在园中见到了李奚然。这一个月不见,他也憔悴不少,秦氏想着刚才答应李老夫人的事儿,便想着过去跟他说几句话。

  说啥呢?秦氏脑袋了转了一会儿,才挑到一句合适的,“相爷,老夫人睡着了。”

  李奚然点头,“有劳安人在百忙之中过来探望家母。”

  “不算忙。”答完话,秦氏张了几次嘴,才道,“老夫人病着,相爷也要注意自己个的身子,别让老夫人再为您操心。”

  以秦氏的性子,说出这样的话来很不容易。李奚然见她低头数地砖的模样,也不想难为她,轻声应道,“好。”

  秦氏松了一口气,屈膝行礼告退。

  看她走了,李奚然抬手唤过钟秀,“老夫人与秦安人说了些什么?”

第1275章 大黄的钱袋

  ,最快更新掌家小农女最新章节!

  钟秀屈膝,“老夫人让奴婢等回避,奴婢不知。”

  钟秀是母亲身边的大丫鬟,李奚然不相信她不知道,她只是遵从母亲的吩咐,知道也不说。到了这个时候,钟秀仍能忠于母亲是非常难得的。

  “老爷,二皇子到了。”管家李忠轻声进来报事,李奚然让钟秀回屋伺候老夫人,他到前院去见外甥。

  外甥因何而来,李奚然心里清楚。甥舅二人见面后,二皇子先关心李老夫人的病情。

  李奚然沉重摇头,“已不能进食,吃下去便吐。”

  二皇子更心慌了,吃不下饭去,人还能熬几日?“咱们再派人去求名医,华云琦那边可有消息了?”

  李奚然摇头,“你外祖母已是强弩之末,便是华云琦来了也无济于事。”

  若是外祖母去世,李家举丧,舅父去官丁忧,他便等于断了一臂,现在正值关键时刻,外祖母决不能走。要走,也得等他被封为太子后。于是,二皇子有病乱投医道,“琴鸣山的玄孚虽有些装神弄鬼,但他的丸药还是有些用的。父皇吃后,这几年龙体康健,易为外祖母求几粒?”

  李奚然平静点头,“有劳王爷。”

  外祖母如何不知外祖母的情况,舅父这样平静地应下,让他心中有愧,沉默了片刻才问,“易放才在门口,见到了秦安人。她可说了些什么?”

  李奚然摇头。

  二皇子觉得舅父这样的沉默让他觉得更心慌了,“父皇有意提拔益霁候为羽林卫大将军,舅舅以为如何?”

  李奚然分析道,“益霁侯有治军之能,圣上用他替换张立海,是想将巩卫京城的兵权牢牢握在手中。”

  二皇子道出心中疑惑,“父皇此举,防的是三弟?”张立海领羽林卫这几年,与三弟走得很近,父皇是怕张立海为三弟所用么?

  李奚然点头,“应是如此。”

  父皇连三弟也不信任了,二皇子替三弟心寒之余,又觉得心中一松。

  李奚然见外甥神色变幻,便开解他道,“昨日宜寿宫传出消息,你父皇与华贵妃说他要在一甲子之年退位,携贵妃颐养天年。”

  “易已知晓。”

  父皇说这话时,身边有一群太监和宫女,明显就是说给众人听的,这也是二皇子忧心之处。

  李奚然又道,“现在圣上中意七皇子,一是因为他年纪合适,二是可用他迷惑西北叛军,此乃权宜之计。现在紧要的是西北叛军,平定叛军后,储君之事再从长计议。”

  父皇今年五十四,到他说的退位之年还有六年,外祖母现在过世,舅父丁忧三年后起复,也来得及,二皇子稍稍心安,“易明白。”

  “如今京中关于皇后和王爷的谣言纷起,太傅之死令天下举子寒心,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王爷不占其一。当此乱局,王爷当韬光养晦,兢兢业业地为天下做几件大事,让百姓归心。人心所向,便是天意。”李奚然目光幽远,“圣上要的是安心,待圣上退位之时,必择能者,太子不过是个摆在明处的虚衔罢了。”

  “舅舅所言甚是。”二皇子心中慌乱去了八分,六年的时间,足够了。

  李奚然又提出一个关键点,“多劝劝你母后,莫让她再与华贵妃作对。”

  易王轻轻点头,又道,“华母妃近来的行事,与之前大不相同。”

  李奚然最后道,“太后已去,晟王孝顺,她全无后顾之忧,为何还要忍气吞声?幸好他们母子至不在朝堂之上,否则定成大患。若是你母后再步步相逼,天下和孝道之间,王爷当知如何取舍?”

  易王沉重点头,“易知。”舍孝道,取天下。

  李奚然放心了些,又道,“若有机会,多劝劝她,为大计再忍几年。待华贵妃出宫,她们二人再不相见,也就无事了。”

  没两日,建隆帝便下旨封七皇子为太子,京中得此消息,一时议论纷纷。

  封储君乃是大事,张皇榜告天下,去皇陵告祖先,等社稷坛告上苍,这一圈折腾下来,直到出了正月,朝中才重归正轨,为一年之计忙碌。

  西北那边传来好消息,华池和乌丸使节纳息带着姬景清给的避狼秘药入契丹游说成功,契丹同意借道给周军。

  乌桓派副将金听南帅兵两万,经契丹到叛军驻地以北,待这两万人到位,定北军便能将叛军合围,切断叛军的粮草,瓮中捉鳖。

  这消息传来,朝廷振奋,建隆帝神清气爽,赏了小暖和玄妙观一大批金银珠宝。

  为何赏小暖?

  因为此计能成,姬景清拿出的秘药居功甚伟。姬景清远在昆仑,赏起来不方便,索性建隆帝就将这些赏赐给了小暖。

  小暖跪接了圣旨,由玄舞和绿蝶扶着起身后,看着这一堆东西,心情甚好。这一段时间她为了挤垮程家的店铺,花了大笔金银,这批赏赐来得正是时候。

  “能充入店铺账上的,拿去店铺;不能动的东西塞入库房中。”

  霜成和秋月应了,带人将东西搬去多宝院的库房存放。王全桐见了眉开眼笑的,宫中赏赐的东西终于不用再塞入王府的库房,他也不用再为腾地方而头疼了。

  “汪!”大黄围着箱子转了一圈,用爪扒拉一个箱子。小暖命人大开,里边乃是上好的皮毛。看着大黄眼巴巴的模样,小暖笑了,“大黄喜欢?”

  “汪,汪!”大黄叼了一块黑色的皮子放在小暖脚边,抬起后爪搔了搔脖子里的项圈,然后冲着小暖用力摇尾巴。

  小草立刻道,“大黄想让姐姐用这块皮子给他做个袋子。”

  小暖抽了抽嘴角,她的女红比娘亲差了一大截。大黄却喜欢她做的钱袋,做好了后它就叼走藏起来,小暖猜着他狗窝里的钱袋已经多到能当垫子用了。

  “好,我给你做个大的。”小暖摸了摸大黄的脑袋,一个钱袋而已。

  晟王府的人早就对此见怪不怪了,玄散眼睛转了转,上前与大黄商量道,“大黄要有新钱袋了,可否把某的钱袋叼出来?”

  大黄转脖子,假装没听见,众人忍不住笑了。小暖便道,“要不你也挑快皮子,新做一个?”

  玄散的脑袋转得飞快,他用一般布料做的钱袋大黄还偷呢,用皮子做了就算挂到树上,大黄都得叼走。

  它虽然不会爬树,但玄其会啊!玄散恨恨地挖了玄其一眼,笑嘻嘻地跟玄舞商量着,“玄舞,咱俩打一架,你输了就给某做个钱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