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 第125章

作者:秋水晴 标签: 甜文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上官婉儿也看得很清楚,后宫之中,能决定她去留的,只有一个人。

  那就是武则天。

  上官婉儿是聪明人,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

  她从小就是被父母捧在手掌心上的宝,母亲和临川长公主难道没有交情吗?临川长公主的驸马周务道还是两朝重臣,可周季童保护不力,虽然情有可原,但还是被革职,罚三年俸禄后,还被罚去昭陵为先帝守墓。周兰若理应无辜,可是母亲想到周季童是因为保护周兰若才令她陷在危险之中,有一段时间看到了周兰若都嫌碍眼。

  上官婉儿怎么会认为,自己越过了公主向皇后殿下表忠心,皇后殿下就会用她呢?

  周兰若听着李沄的话,撇了撇嘴,语气幽幽,“太平不是说,我那时候出宫,只是因为你被圣人舅父禁足在宫里,所以才要我出宫去替你去看望绍表兄,陪他读书解闷的么?”

  李沄:“……”

  李沄:“那不重要,都过去了。”

  周兰若默默地看了李沄一眼,那些事情她早就心中有数的,所以也不跟李沄掰扯。她现在比较关心上官婉儿。

  周兰若:“按太平这么说,皇后舅母会怎么处置婉儿?”

  李沄想了想,笑道:“大概,会让她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罢。”

  就算母亲乐于将一个罪臣之后放在身边,也不等于她会在上官婉儿还认不清楚自己的位置时,就把她放在身边。更何况,上官婉儿绕过她的举动,是不将她放在眼里。她是母亲手掌心上的宝,不把她放在眼里,就是不把母亲放在眼里。

  母亲最讨厌的,就是旁人不把她放在眼里。

  上官仪就是太过不把母亲放在眼里,怂恿父亲废后,才落得被抄家的下场。

  而上官婉儿则是太把母亲放在眼里,却忽视了一个母亲,能对她的孩子能宠爱到什么程度。

  李沄靠着身后的大迎枕,徐声跟周兰若说道:“如果我刚才在清宁宫的时候跟阿娘说几句好话,说婉儿挺好的,我还挺舍不得她,或许她还能留在丹阳阁里。”

  可是她为什么要为一个人表里不一的人说话呢?

  上官婉儿本就不是一个忠诚的人。

  人人皆有无奈,李沄也能理解人为生活所迫时,会做许多违心的事情。

  可上官婉儿还没到那一步。

  她自认从未亏待上官婉儿。

  周兰若皱着眉头,“不过是个养不熟的白眼狼,为何要替她说话?她在丹阳阁里,何曾受过委屈?好日子过惯了,就看不清自己!”

  周兰若的脸因为气愤变得红扑扑的。

  李沄看着周兰若那气鼓鼓的模样,竟然还觉得有些可爱,忍不住调戏她:“永安会骂就多骂两句,我喜欢看你为我气呼呼骂人的模样。”

  周兰若:“……”

  太平是把她当成惊鸿一样逗弄吗?!

  

  上官婉儿擅自到清宁宫求见皇后殿下,说不愿在丹阳阁当个闲人,希望能为皇后殿下效力。

  小公主听说了,当着皇后殿下的面,只是笑着说上官婉儿会的,永安县主都会,而永安县主会的,上官婉儿却未必都会,她要做什么,有永安县主作陪足矣。

  皇后殿下听小公主那么说,笑着说阿娘知道太平的心意了。

  翌日,上官婉儿就被送入了掖庭。

  丹阳阁的侍女说起上官婉儿的时候,觉得很可惜。少女长的好看,又有才华,平日与她们相处时也是十分和善有礼的,一时行差踏错,便是前途尽毁。

  李沄听了,却不觉得可惜。

  一个人不清自己位置的人,即便再有才华见识,也是走不远的。上官婉儿如今还是嫩了些,她在掖庭若是能好好反省,按母亲用人才不拘一格的性格来说,上官婉儿还是有可能再度从掖庭中放出来的。

  中秋节快到了,周兰若抱着一堆香囊来找李沄。

  “这些都是上次三表嫂让人送进宫里来的香囊,做得还挺精致的。太平,你想好要送给哪些人了吗?”

  英王李显上次入宫的时候,特别让自己的王妃送了两个茉莉香囊给两个小贵主。当然,除了两个香囊,还送上了她压箱底的嫁妆——一对巧夺天工的黄金虾丝镯。

  有求于人,花点代价没什么。

  英王妃韦氏出手大方,李沄也收得心安理得。

  韦氏回英王府之后,先是把自家三郎凶了一顿,说他从前就没少做那种夹带私货的事情,为何不告诉她?然后还跟李显说她把自己压箱底的嫁妆送给了小公主。

  李显:“不是叫你送一对镶金白玉臂环就好了么?”

  韦氏横了李显一眼,娇嗔道:“三郎不是与我说,太平已经有一对镶金白玉臂环了么?我想着既是三郎有求于太平,应该送一些她或许还没有的,才显得三兄三嫂对她的诚意。”

  李显:“……”

  李显就差没说,阿妹从小就是个小财迷,在宫里看到什么喜欢的,都要往她的丹阳阁拖。父亲和母亲的许多宝贝,都送给阿妹了,对旁人来说十分稀罕的黄金虾丝镯,搞不好阿妹的库房里都不知道收藏了多少对。又怎么会对自家娘子送的虾丝镯情有独钟?

  韦氏看着李显的神情,语气里不由得带上了几分委屈和埋怨,“此事说起来,还不是得怪三郎。三郎要是早些告诉我,您从前是怎么跟太平打交道的,我也不至于将虾丝镯送出去。如今送都送了,说什么都迟了。”

  英王李显一听,别提多肉疼了。

  作为小公主多年来的冤大头,李显库房里如今除了粗暴直接的金元宝银元宝,就再也没有其他金灿灿、亮晶晶的东西了,就是有银子买,也不敢买。小公主就像是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似的,他新近收藏了什么宝贝,都知道得一清二楚。

  阿妹这些年搜刮三兄收藏的宝贝还不够,如今还要收刮三嫂的嫁妆?

  李显忘了这事情本该是他的锅,他眉头一皱,跟韦氏说:“做茉莉香囊的香料还剩下多少?”

  韦氏不知道为何李显会这么问,回道:“不多,大概还能做二十来个。”

  李显:“赶紧,赶紧让人把剩下的香料都做成香囊,一起送进宫里去。”

  韦氏:???

  李显捧着小心肝,十分痛心疾首,“太平和永安这两个小没良心的,不让她们免费多送几个香囊,怎么对得住王妃送出去的金镯子啊?!”

  韦氏:“……”

  于是,让人连夜加工,将剩下的香料全部做成了茉莉香囊,送进宫里去。

  周兰若将韦氏送进来的香囊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忍不住跟李沄嘀咕:“三表嫂不是说没多少香囊吗?我刚才数了一下,有三十多个呢,这还叫没多少?”

  永安县主跟小公主嘀咕,跟小公主交情好的,就是那么几个小贵主而已。送了几个出去,还剩下这么多在丹阳阁,岂不是有点对不起三表嫂送的镯子了么?

  李沄随手拿了一个在手里把玩着,“这有什么关系?二嫂如今才生下小侄儿,肯定也有许多人到雍王府去看她和小侄儿,你挑几个花色好看点的香囊留下,剩下的就送去雍王府。”

  周兰若汗颜,“这样好么?”

  小公主十分理直气壮,“有什么不好?让二嫂送给旁人当回礼的时候,就说是我特地送去给她的,我特别喜欢这种香囊。”

  三兄要的,不就是这种效应么?

  长安城里的贵族圈里,攀比之风特别浓。越是身份尊贵的人喜欢的东西,就显得越是稀罕。这个香囊说起来能值好多银子么?李沄是不信的,但李显特别喜欢这种投机性的生意。

  反正没偷没抢,许多人家里有矿,当八辈子纨绔都吃不空,当得起李显的冤大头。

  周兰若明白李沄的意思,挑了几个她觉得好看的香囊,其余的就叫槿落收起来了。

  过了午时之后,还在宫里的几个小郎君到了丹阳阁。

  李沄和周兰若刚午睡醒,到了雪堂练大字。

  薛绍带了一瓶梅子酒来,“这是阿娘夏天的时候酿的,让我带进宫里来。带了两瓶进宫,一瓶送去了清宁宫,一瓶让我带来给太平。”

  李沄接过薛绍带来的梅子酒,笑着说道:“多谢城阳姑姑。”说着,将梅子酒交给凝绿,叮嘱说道:“放好了,等到中秋节赏月的时候,再拿出来喝。”

  凝绿接过梅子酒,应了声“唯”就退下了。

  城阳姑姑送了亲手酿的梅子酒给她,她要回什么礼呢?

  李沄想起了韦氏给她的香囊,趁机借花献佛,跟薛绍说:“我这里有一种特别好的香囊,是用三嫂和妙空大师联手调配的独门香料制成,十分珍贵,薛绍表兄带两个走,等你出宫的时候带回去给城阳姑姑。”

  “香囊那样的东西,都是你们这些小娘子们带的。”薛绍的桃花眼里尽是笑意,语气莞尔,“那香囊在我这儿搁一会儿,身上定然都是那香味儿。还是等太平出宫的时候,再带去给阿娘好了。”

  李沄一双明眸瞅着薛绍。

  少年站姿挺拔,他迎着小公主的视线,温声说道:“我前两天出宫的时候,阿娘还跟跟我嘀咕,说太平最近怎么不去公主府玩了,是嫌公主府不好玩吗?”

  李沄笑着否认,“当然不是。公主府很好玩,绍表兄的幽篁馆环境清幽,我和永安都很喜欢在那里玩。永安上次还说等下次去的时候,要在幽篁馆的葡萄架下为我画一幅画呢。”

  话音刚落,武攸暨就凑了过来。

  少年穿着蓝色锦袍,不同于薛绍的儒雅斯文,武攸暨眉目流露着淡定洒脱,举止颇有几分不拘小节的潇洒意味。可这样的少年,当他坐下煮茶的时候,又染上了几分水墨画般的诗意。

  不管怎么说,动静皆宜。

  只见周国公双手背负在后,神秘兮兮地看着两个小贵主,“我有惊喜哦。”

  李沄和周兰若对视了一眼。

  周兰若眨巴着眼睛,好奇问道:“什么惊喜?”一边说,一边想绕到武攸暨的身后,看藏在他身后的时候到底是什么宝贝。

  武攸暨笑着将背在身后的手举了起来,只见他手中拿着一个画卷,他手一松,筒状的画卷从上而下舒展开。

  那是一幅地图。

  地图是新的,可画的内容李沄和周兰若都不陌生。那是李沄和周兰若好几年前去东都洛阳时,异想天开画的地图。当时关中大饥荒,出现了人吃人的惨剧。关中粮食不够,李治带着宫廷到东都洛阳就食,太子李弘和李贤留在了长安监国。

  那一路上,李沄看到民不聊生的惨状,突然想起自己从前看书的时候曾经看到过有史学家再说,若是巴蜀之地的粮食运到关中地区成为可能,那么木牛流马这些运输工具会大量生产。

  她异想天开,便拉着周兰若一起根据当时现有的地图,专门画了一幅从巴蜀到长安的陆路图。而且还折腾了木牛流马这样的图纸给二兄李贤。

  木牛流马如今是可以用的,但并没有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那么神奇。

  反而是这个地图,要不是如今武攸暨拿来给她看,她都快忘记这事情了。

  李沄神色惊喜地看着那幅地图,脸上梨涡清浅,“我记得我和永安画这幅地图的时候,关中遇上天灾,我们想着若是巴蜀到长安的陆路顺畅,运输粮食也不至于那么困难,所以才画的。自从三兄百草园里培育出来的番薯在大唐境内推广之中,遇到天灾,粮食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紧张,我都忘了这回事儿了。”

  武攸暨笑道:“我料想你是忘记了。要不是日前妙手大师回了护国寺,我一时也想不起来。”

  李旦缓步向前,在薛绍的身旁站定。

  殷王李旦是个文艺少年,这些年来不是沉迷书法,就是沉迷乐器。可他的长相气质,越来越像父亲李治,只是没有李治君临天下的那份威严 。

  李旦记性不差,他的目光落在地图上,徐声说道:“二兄说过,妙手大师出家前是个出色的匠人,也认识许多能人异士。他当初离开长安去游历,就是为了要走一遍地图上的路线,实地考察当地的情况,看是否适合修路。”

  略顿,李旦的黑眸看向武攸暨,问道:“这是妙手大师实地考察过后,重新画的吗?”

  武攸暨点头,“是的,妙手大师历时三年,终于走完了。这是他在原有的地图上,再参考当地地形的情况,重新画的。也加了许多关于当地地形的一些说明。”

  李沄小心翼翼地将武攸暨手中的地图接了过来,将它平铺在俺桌上,赞叹道:“妙手大师可真是个天才!”说着,小公主抬头,看向几位兄长。

  “等中秋节过后,我们一起到护国寺去拜访妙手大师吧?”

  小公主是团宠,她说了想去护国寺,只要圣人李治点头了,没有任何人会拒绝她的要求。

  果然,过了中秋,小公主跟父亲说想去护国寺为父亲祈福,顺便去拜访从南方游历回来的妙手大师。

  李治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