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长公主 第208章

作者:秋水晴 标签: 甜文 平步青云 穿越重生

  唯有被先帝委以重任的太后,是最合适的人选。

  妙空大师说“长公主您看,这世间,圣人有圣人的烦恼,平民百姓也有平民百姓的烦恼。上天并没有因为人的出身高低,而令他们免于苦厄。唯有佛法无边,能普渡众生。”

  李沄“……”

  这假和尚,这时候还装,真是令她想把他敲晕。

  长公主眉头微蹙,冷声说道“大师,说人话。”

  妙空大师“哦”了一声,简明扼要地说“如今圣人和亲王们相安无事。可若是圣人的身体撑不住时,圣人不发难,却不等于太后不发难。”

  李沄闻言,神色仍旧平静。

  “大师说的这些事情,我都考虑过。太后信任你,你的一句话,有时可抵我的许多话,大师,依你看,若是太后把持朝政,相王和英王会如何?”

  如果圣人阿兄的身体撑不住了,母亲把持朝政是大概率事件。

  李沄不怕母亲把持朝政,却怕几位阿兄下场凄惨。

  她与几位阿兄同宗同源,这么多年兄长们对她疼爱有加,如果她在母亲面前为几位阿兄说话,母亲不会听。

  妙空大师笑道“公主为何不问若是太后把持朝政,雍王会怎样?”

  被长公主拿在手中的紫色小花掉落在地,妙空大师弯腰,为她拾起那朵鲜花。

  妙空大师将鲜花递给李沄,徐声说道“圣人还是皇太子的时候,雍王便开始辅助他处理朝政。这么多年,圣人的身体时好时坏,仰仗雍王甚多,也不知雍王心中可曾生出过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李弘和李贤兄友弟恭,李弘一直对李贤很信任。

  登基后,虽没有令李贤权倾朝野,可也没亏待他。

  可李贤一直很痛苦,他的痛苦源于他有个出色的兄长,虽然李弘体弱,可李弘宅心仁厚,在民间声望很高。不管他辅助了兄长多少,功劳都是兄长的,光环也只能属于兄长。他的痛苦也来源于母亲武则天,他曾经渴望得到母亲的关注,可是由始至终,母亲对他只是维持着表面上的慈祥,等他入朝听政后,那种表面上的慈祥都没有了,母亲对他总是严厉而苛刻,不管他在朝堂之上如何大放异彩,母亲都不曾将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长久以往的求而不得,慢慢地变成了一种恨意。

  他希望有朝一日母亲会发现她错待了他,他希望自己不必一直活在李弘的阴影之下。

  李沄接过妙空大师递过来的鲜花,声音透着冷意,“雍王告诉你,他有过这样的想法了吗?”

  妙空大师摇头。

  李沄“雍王没说,那就是他没有那样的想法。大师,你心中很明白,几位亲王今日的处境早已注定,并不是谁刻意造成的。”

  今日的局面,在父亲决定要立母亲为皇后之时,就已注定。父亲放权,让母亲参政,尝过权力的母亲不会轻易放手。

  没有谁能改变这样的局面。

  她从后世而来,母亲宠她疼她爱她,可她知道,母亲的心里,更爱权力。

  圣人阿兄的身体已是强弩之末,父亲驾崩后母亲一直不曾干预圣人阿兄,是因为她在等圣人阿兄倒下。

  一个从小就是病秧子的人成为一国之君,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注定会英年早逝。

  好在,李弘和杨玉秀有一个子嗣。

  皇太子李天泽,今年三岁。

  与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在朝堂上历练多年的儿子相比,自然是孙子更讨太后的欢心。

  在母亲心里,长子不重要,次子不讨喜,她对他们毫不留情。至于剩下的两个儿子,一个沉迷商道不可自拔,一个只想待在相王府中看书弹琴,哪来的能耐与她斗?

  权力之下,所有的感情都不再纯粹。

  李沄心里有些难过,她想念父亲在世时的日子。

  长公主虽然有些难过,却并不沮丧。

  她失去了父亲,在不久的将来,她或许还会失去圣人阿兄。

  可她心中有父亲留给她的爱,有想要守护的东西,还有面对风雨的勇气。

  当天夜里,龙武卫将军苏子乔也到了百草园。

  穿着一身鸦青色常服的苏将军一进门,就跟两位亲王和妙空大师说“我今天去禁军大营巡视,被他们拉着过了几招,一不留神就错过了回城的时间,回不去公主府了,只好到此来借住一宿。”

  众人看着苏将军那身干净整齐得不像话的鸦青色常服,对他所说的每个字都产生了怀疑。

  李显手里捏着酒杯,嘿嘿说道“想要在这儿接住,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苏将军微笑,说道“要什么代价,英王尽管向长公主要。长公主说了,子乔当了她的驸马,便是归她管了。吃穿用度,都是她做主的呢,零用钱也是她批准了才有的。”

  李显“……”

  要是被阿妹知道他敲苏子乔的竹杠,那他日后的被阿妹敲多少竹杠啊?!

  英王幽怨地看了苏子乔一样,惆怅问道“苏子乔,你在沙场上大杀四方的魄力呢?”

  苏子乔神情自若,笑道“战场上有为将之道,下了战场回到家中,便该有为夫之道。某曾听说英王不止一次说,为夫之道,便是要谨遵妻训。”

  噗嗤。

  一旁的李旦一时没忍住,低头闷笑。

  李显恨恨地瞪了苏子乔一眼,苏子乔怎么能是这么棒槌的将军呢?!

第184章 歌尽风流15

  侍女引领着苏子乔在百草园的道上七拐八拐, 终于到快到长公主落脚的院子。

  李沄穿着一身素色的常服站在院子前, 门前一株高大的桂花, 桂花的香气在夜里弥漫。

  在她身后,是槿落和秋桐提着灯笼陪她。

  苏子乔转了个弯, 一抬眼,就看见了李沄。

  月光下的长公主眉目如画, 见到他, 唇角便漾着笑意。

  苏将军见到长公主, 眼底闪过暖意,他侧头跟引领的侍女说了几句话,那侍女便朝他行了个礼,自行离去。

  槿落和秋桐见状, 对视了一眼。

  李沄原本还站在门前的桂花树下的, 见苏子乔朝她走来,忍不住朝他走过去,可快要走到他跟前的时候, 双目相对,她又觉得自己似乎是有些急切了。

  又不是许久不见。

  今日清晨苏子乔去禁军大营前, 还在蘅芜苑里扰她清梦呢。

  这么一想, 她的脚步缓了下来。

  苏子乔见她的举动,微微一笑, 大步跨上前来, 长臂一伸, 搂住她的腰身将她带进了怀里。

  李沄“……”

  他身上的气息包围着她, 仿佛冷清秋夜里唯一的温暖似的。

  李沄微微怔了一下,垂在身侧的双手反抱上他的腰身,闭上了眼睛。

  槿落和秋桐低头抿着嘴笑,将手中的灯笼插在大门的两旁,悄然离开,将此间留给了长公主和驸马。

  苏子乔抱了抱李沄,松开她之后,牵着她的手往里走。

  苏子乔“等了许久?”

  清晨他出门的时候,听李沄说她今日要到百草园,便说他也过去陪她。先帝驾崩后,长公主大多数时候都在宫里待着,回了公主府也是很疲倦的模样。

  新帝即位,虽然没有大的动静,可私下也有许多事情要重新布置,身为直属于圣人的龙武禁卫军,苏子乔也是忙得脚不沾地。等他忙完事情回蘅芜苑后,李沄也该到歇息的时间了。

  这些日子,他似乎都不曾好好陪着他的公主。

  如今入秋,军务也协调得差不多了,他专门空了几天出来,专门陪李沄。

  李沄在骊山脚下也有自己的庄园,先帝在世时,恨不能将他能给的东西,都一股脑地赏赐给这个宝贝女儿。李沄的庄园也在骊山脚下,跟李显的百草园和周兰若的杏子林都很近,但她不爱去自己的庄园,只爱到百草园和杏子林蹭住。

  苏子乔不是第一次到百草园。

  当年英王李显的百草园,是太平长公主在先帝面前说话,先帝才专门划给英王的。英王感激阿妹仗义执言,特别让十分了解长公主喜好的周国公武攸暨为她在百草园里设计了一个院子。

  李沄的院子叫绿野堂。

  跟中规中矩的宅子并不一样,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设计得很雅致。就是走惯了中规中矩宅子之人,到了绿野堂,很容易会绕错路。

  太平长公主的几位兄长,对她的宠爱之情确实是没得说的。

  苏子乔牵着李沄进了院子,他们没有急着回去室内,两人携手,并肩而行。

  满天星斗下,苏将军从路旁摘了一朵沾染了露珠的鲜花,别在了长公主的发上。

  长公主嘴角微扬,她抬手握住苏子乔的手,侧头凝望着苏子乔,说道“子乔,妙空大师也在百草园。”

  苏子乔怔然,他沉默了片刻,“你是不是与他摊牌了?”

  李沄低头,看着十指紧扣的两只手,语气温柔地说“早晚有这么一天的,子乔,妙空大师是佛门中人,可是我们都明白,他并不只是安于待在护国寺说佛论道之人。所谓佛祖普渡众生,都是这个假和尚糊弄旁人的话而已。”

  苏子乔闻言,笑了。

  他牵着李沄踏上台阶,走上跨过溪水的小桥。

  桥下流水潺潺,他与李沄站在桥上,温声说道“说了,那便说了罢。”

  李沄望着眼前的潺潺溪水,溪水之上倒映着星光点点。秋天过去,寒冬就要来临,她心里有种说不上来的感觉。

  她将自己的手从苏子乔的手中抽出来,搁在了桥梁上。

  “阿耶还没驾崩的时候,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乐。虽然那时候太子阿兄和阿娘面和心不和,可是总有人能管着他们一些。二兄自幼聪颖,入朝听政后开始大放异彩。他们都是阿耶的骄傲,阿耶每次说起他们,都很欣慰。阿耶驾崩了,太子阿兄登基,他生来就是一个明君。可惜,身体不好。”

  “太子阿兄登基,阿娘选择隐忍。她知道大唐的这片山河,总有一日能将太子阿兄压垮。这一天,或许很快就会来了。子乔,阿娘和兄长们势必会有冲突,妙空大师颇得阿娘的信任。可你知道,他入宫是我安排的。时至今日,在我和阿娘之间,也该是他要选择的时候了。”

  苏子乔记得妙空大师是怎么进宫的。

  当年以为斩杀突厥战俘一事,他冲撞了圣人。后来没多久,就听说太平公主推荐了妙空大师入宫,让妙空大师陪着圣人清谈。

  太平公主跟先帝说朝廷上虽人才济济,可谁都是名利场上的人,也有许多心怀天下苍生之人,可他们谁也不像妙空大师那样超脱俗世。

  反正太平公主若是想做一件事情,那么无论如何,她都是很有道理的。

  李治也不缺一个陪他清谈的人,但那个人是他的宝贝女儿青眼有加的,自然也就点头同意了。

  李治总是拿太平公主没办法,只能什么事情都顺着她。

  后来妙空大师与太后走得比较近,倒是出人意料。可细细思量,苏子乔又觉得没什么意外的。

  天家的公主,自幼由李治和武则天亲自调教,纵然她从不对朝堂局势点评过只言片语,却不代表她看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