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100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深夜,菩珠正在自己的寝处辗转难眠,沈皋秘密传唤。

  菩珠心知躲不过去,起身出来,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来到皇帝大帐之外,入内,看见皇帝一身孝服坐于案后,手中还拿着奏章,似在连夜批折,上前跪拜。

  皇帝放下奏折,抬起头,一双眼睛里泛着血丝,看起来没有睡好的样子,满脸疲态,看了她一眼,问:“你从同州归来之时,去了何处?”

  菩珠知隐瞒不了,应道:“臣女去了上郡马场。”

  “为何要去那里?”皇帝的声音喜怒不显。

  “启禀陛下,姜毅是我父亲生前好友,我在路上遭到追杀,又生了病,不敢回京,别地无处可去,想到了他,为求庇护,也因为往那个方向的路偏僻,追杀我的人应当不会想到我会往那里去,故前去投奔。住了些天,秦王去了,不过宿了一夜,次日便将臣女接回。”

  皇帝道:“姜毅现如今怎样了?”

  “我看他与世隔绝,一身颓态。”

  皇帝闭目不语,菩珠屏息等待,忽然外面传来启奏之声,道端王和驸马韩荣昌结束了同州的治疫之事,回京奔丧,连夜追赶,方追至此处,此刻人就在外,等候面圣。

  皇帝睁眼,看了眼菩珠,一旁的沈皋会意,示意她起身,将她引到大帐用来分隔内外的一排屏风之后,低声命她等着。

  端王和韩荣昌入内,二人皆服孝,看见皇帝,下跪先吊太后哀,各自抹了把眼泪后,向皇帝禀告同州的差事,道仰仗皇帝陛下的天恩,他二人侥幸不辱使命,如今当地的民生,已是恢复如初。

  皇帝详细问了些事宜,听罢回复,微微点头,勉励了二人一番,命退下歇息。

  端王和韩荣昌退出去后,紧跟着,外面便闪身入了一个监人,对着沈皋低声说了几句话。沈皋立刻走到皇帝近旁,附耳道:“陛下,方酷刑之下,那监人招供了,道是收了太子的好处,替太子留意陛下言行。若有异,太子命他立刻通报!”

  皇帝勃然大怒,猛地拍案,双目圆睁,脸颊上的肌肉不住地跳动,咬牙切齿地道:“好一个孽畜!竟敢窥伺朕!行大逆不道之事!朕原本因为他,对上官一案的处置还有所顾忌,如今看来,他这是自作孽,不可活!”

  皇帝手微微发抖,指着外面道:“去!给朕把太子传来!立刻!”

  沈皋应了一声,正待出去传话,又停步,转头看了眼屏风的方向,转身回来。

  菩珠还在屏风之后,吃惊不已。

  听皇帝的语气,似是李承煜在御前安插耳目,叫皇帝察觉了。

  看皇帝这般暴怒的模样,怕是不会善罢甘休。

  沈皋正走来,菩珠知自己不可再留,再留,怕是连性命也要交待在这里,正待出来,忽又听到外面再次传来一阵脚步声,一道声音传入:“父皇息怒!”

  菩珠抬眼,从屏风后望去,见李承煜一把推开一个企图阻拦他的监人,快步入内,冲到皇帝面前,跪了下去道:“父皇,儿臣是冤枉的!请听儿臣一言,有人陷害!”

  皇帝更加愤怒了,举手操起案前的一方砚台,朝着李承煜掷了过去,厉声道:“你如何这般快便就来了?你怎未经通报便擅自闯帐?可见不止一个!朕的身边,已不知道被你和上官家安插了多少耳目!你这畜生,大逆不道!朕今日非要废了你不可!”

  砚台飞到了李承煜的额头,砸破了他的脑门,血混合着墨汁流淌了下来,滴到他身上的重孝服上。

  李承煜慢慢地抬起头,抹了下受伤的额,目光变得阴沉。

  皇帝朝外厉声喝道:“来人!给朕把这不肖子给拿下去!”

  外面迎面走入一个身穿内侍卫服色的人,沈皋正要传令,突然身形一僵,慢慢地倒了下去,心口的位置,赫然插入了一把匕首。

  那个杀了沈皋的人,竟是崔铉。

  皇帝骇然,反应了过来,知外面必定生了大变,转身便要奔入后帐拔剑,口中高呼“刺客”,尚未发出一声,崔铉身影如电,疾步追赶而上,从后一把锁住了皇帝的脖颈,捂住口鼻。

  崔铉那只捂住皇帝口鼻的手,手背青筋暴突。皇帝在他的大力之下,羸弱宛如妇人,虽奋力挣扎,却是丝毫不能透气,脸涨得越来越红,一双眼睛渐渐凸出,斜睨着还跪在地上的李承煜,目光之中,充满了祈求和绝望。

  李承煜脸色惨白,犹如厉鬼,对上皇帝看向他的目光,牙齿颤抖,瑟瑟打颤,忽然张嘴,似要发话。

  崔铉道:“太子可要想好,已是到这一步。太子若命臣撒手,小臣不敢不撒,小臣明日遭凌迟便是,一条命而已。一切罪责,小臣来担,绝不拖累太子!”

  李承煜闭了闭目,撇过脸去,咬牙,做了个手势。

  崔铉立刻毫不犹豫地用匕首深深地刺入了皇帝的心口。皇帝气绝倒地。

  崔铉随即快步走到帐外,发令,命士兵迅速包围百官住处,抓捕逼宫行凶的留王等一干人,回到帐内,见李承煜还坐在地上,对着皇帝的尸体一动不动。他看了眼后帐,从李承煜边上走了过去,绕过屏风。

  此处是皇帝的休息之所,此刻里面空无一人。

  崔铉环顾了一圈,正要转身,目光突然微定。他走到一处角落,慢慢俯身看去,见帐幕竟被人用剑割裂了一道尺余的口子。

  片刻之前,有人从这里逃了出去!

  菩珠趁着前面杀人之际,用悬在后帐的剑在帐幕上割裂一道口子,钻出大帐。

  外面仿佛到处都在调兵遣将。不远之外,传来阵阵的厮杀之声,火光四起,乱成一团。

  守卫全被调到了前头,皇帝大帐后的地上,只横七竖八地倒着几具尸体。菩珠一路狂奔,逃回到附近自己住的地方。不少贵妇人已从睡梦中被厮杀声惊醒,纷纷出来,看着火光,议论纷纷,惊慌不已。

  菩珠一头扎进床上,整个人方牙齿打颤,冷汗直冒,片刻后,忽然想起李慧儿,怕她害怕,打起精神正要她那里,端王妃派人来接她了,说郡主已被接去,让她也赶紧过去。

  菩珠立刻去了。

  端王妃将她和李慧儿紧紧地搂在怀里,低声道:“端王方才叫人传话,说可能出了天大的事!晚上你们哪里也不要去,就待我这里,看明天怎么说!”

第93章

  外面的厮杀声持续了一夜, 马蹄声不绝于耳,直到天明,动静才渐渐地停息了下来。

  天快亮时, 女眷驻地的周围, 不知道谁人派来了一支士兵驻守, 但今早还是有传言,说昨夜最乱的时候, 大鸿胪朱夫人身边的两个贴身婢女恰好当时结伴出去解手, 出去了便未再回来, 就在方才,消息传来, 说尸首就倒在厕旁, 应是昨夜被乱兵所杀, 死状惨不忍睹。

  恐怖如同瘟疫似地,在驻地里迅速蔓延了开来。

  昨夜的厮杀到底是怎么回事, 陈太后的棺椁还停于此, 送葬能不能继续,还有皇帝,他为何还不出面发令?

  陆续又传来消息, 说郭朗、陈祖德、姚侯等朝廷的要人和大员陆续被请出了驻地,郭朗妻甘夫人等人焦虑不安自不必说,各种猜测更是层出不绝。

  到了晌午,驻地非但没有解围, 连膳食也无着落,众人腹中饥饿, 只能靠随身携着的干粮充饥。一些平日过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贵妇人开始抱怨,宁寿公主李琼瑶要出去, 被拦,她大发雷霆,长公主上前笑着打圆场,忽然来了一队士兵,径直闯入驻地,要带走胡贵妃。

  胡贵妃大怒,厉声叱骂,士兵却是如狼似虎,不由分说,竟强行将她带走了。

  胡贵妃是何等人?去年秋狝之后,后宫里她愈得圣心,她的儿子留王,地位更是隐隐直逼太子,待上官家出事后,京都中不少人暗地甚至开始投注留王。

  如此地位的胡贵妃竟被士兵这样当众强行押走,这意味着什么?

  方才还满是抱怨和咒骂声的驻地里变得寂静无声。李丽华方才脸上的笑意挂不住了,眺望着皇帝大帐的方向,目带隐忧。众妇人也都闭了口,开始默默等待结果。

  到了天黑时分,终于传来一个可怕的消息,说留王为夺太子之位,在皇帝御前安插耳目、刺探君心,昨夜被皇帝发觉,皇帝大怒,欲降罪留王,留王一党狗急跳墙,联合内卫先是悍然弑君,又企图杀害太子。太子被迫奋起反抗,终将留王正法。郭朗陈祖德姚侯沈旸等人皆已跪拜太子拥其为帝。新帝言,为免留王残余党羽贻害,众人须暂时继续在此驻护棺椁,静待后续。

  整个驻地犹如炸开了锅。

  上官皇后带病上路,一夜在帐,未曾露脸,姚含贞先是跪地,面朝皇帝大帐的方向失声痛哭,左右再三跪请,终于被扶起后,拭泪,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去往上官皇后之处。

  李丽华盯着上官皇后寝帐的方向,神色难看至极。

  她没有想到,此前看似已经岌岌可危的太子,竟如此出其不意地上了位。

  不管真相如何,一夜之间,皇帝死了,留王也死了,朝中的那些大员,即便心存疑虑,迫于形势,此刻也不敢不认李承煜的地位。

  只要再获得蓬莱宫的一句话,那便就明正言顺,继承大统。

  她从前最担心的事,竟如此猝不及防地发生了,一夜之间,头顶的天骤然大变。

  昨夜到底发生了什么,她难以度测。但太子绝非如此无辜,这一点毫无疑问。且整件事情,虽看似突然,但细想,又有迹可循。

  上官家已是经营几十年,宫内宫外,关系和人脉盘根错节,太子更是正统之身,远非胡家和留王可比。上官邕如今入狱,上官一门若真的倒了,剩下的人该怎么办?

  正值送葬太后,百官跟随皇帝驻跸在外,李承煜若谋划逼宫,这确实是最好的机会。

  皇帝实是轻视了太子。但其实莫说皇帝,就连李丽华自己又何尝不是?做梦也没想到,在陈太后的送葬半途,会发生如此的惊天大变。

  要怪,就怪皇帝,既生废黜之心,又优柔寡断。他应该趁着上官邕一案,当机立断,早早把上官一党全部剪除,如此,太子即便有所想,没有呼应,今夜也绝不会如此顺利。

  李丽华在心里细想了一番,又暗恨胡家不自量力,不顾根基尚浅便就得意忘形,操之过急,将李承煜逼迫过甚,以致引出了今日如此的局面。

  上官皇后一下变成太后,往后还会有自己的好?

  沈旸,心机深沉如他,今日迫于形势虽依旧顺了大流蛰伏,他又留有怎样的后手?

  日后到底如何,他们才能抓住机会上位?

  李丽华不由地将目光投向了端王妃住的那地。

  从昨夜起,里面的人就没出来过一步。

  从没有像此刻这般,她迫切希望她的四弟李玄度接下来能坚持住,千万不要如留王那般不堪一击。

  他若能将李承煜的注意力给吸引了,日后,沈旸才有机会行事。

  菩珠从端王妃那里得知了消息。

  端王妃十分震惊,叹息不已。

  菩珠想着昨夜的所见,心中起初的恐惧之感已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出来关乎命运的玄之又玄的感觉。

  这一辈子,从她在河西救了崔铉和杨洪之后,她脚下走的路和路上所遇的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命运,包括她自己,全都已是偏离了前世。

  前世,孝昌皇帝是在后来获悉李玄度并未死去、且收复了河西的消息之后,发病身亡。

  现在他死在了他儿子的手中。

  前世,李承煜对皇帝恭敬孝顺,甚至因皇帝不喜他沉迷丝竹而长久忍住,不去碰琴。

  这辈子,他竟弑君杀父。

  更不用说崔铉。

  还有李玄度。

  想到李玄度,菩珠茫然了。

  悬在她头上的刀虽然没了,但他头上的,不但依然在,甚至或许会比往日更加凌厉。

  但是一切,都已彻底地脱离了前世的她的所知。

  如今这样的局面之下,他将会是如何?

  他还有将来可言吗?

  她陷入了思绪,一个婢女面带惊慌地走了进来,说外头有个军官,请秦王妃出去叙话。

  端王妃和李慧儿立刻想到今日被士兵带走的胡贵妃,大惊。端王妃立刻出去,夜色之下,见外头立着一个身穿低阶军官服饰的黑皮少年人,冷冷道:“你何人所派?回去告诉你的主上,太皇太后的人就在我这里!秦王妃哪里也不去!”

  少年低声道:“请王妃让秦王妃出来。她认得我……”

  菩珠已辨出声音,是崔铉身边的费万。

  她沉吟了片刻,最后走了出去,对端王妃道了声无事,说是自己的一个故人,随即让费万带路,跟着出了驻地,转到附近一处树木遮掩的角落,果然,看见崔铉立在那里。

  她停了下来。

  崔铉快步走到她的面前问:“昨夜大帐之中,还有一人,是否是你?”

  菩珠看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