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140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对着这信,再回想那些从前觉着并不愉快的旧日往事,他嘴角竟不知不觉上翘,笑了起来。然而笑着,笑着,眼眶又再次地发热。

  她说再见之时,她想亲口听他告诉她他的回答。

  他等不住了。

  当日那从银月城怀着满腔爱意迫不及待地奔去上郡想要见她的心情,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再不会有了。

  但这一刻,它竟复活了。

  他想要立刻就去找她,告诉她她想听的回答。

  他李玄度的心很小,小到只能容下她一个人,多一根旁人的头发丝也是不行。

  他还想再告诉她,她真的太傻,受了那么多的委屈,为何竟一直忍着不讲。

  他以为檀芳真的对自己没想法了,他也以为她根本就不会在乎。

  现在他甚至还将她弄丢了。

  他必须亲自去,现在就去!

第128章

  李玄度带着一队十来骑的人马, 再一次地上了路,往玉门关而去。

  依然是星夜兼路,马不停蹄。但这一趟出发, 他的心情却和前些日完全不同, 苦旅亦是充满期待。他丝毫不觉疲累, 十来日后,便走了将近一半的路, 这日, 抵达一名叫蒲桃的小邦附近。

  从这里往东继续走个七八日, 过白龙堆,玉门便遥望在即了。

  蒲桃是个只有不到千人的小邦, 以黄泥筑成简陋围城, 方圆不过数里地, 但却是这条东西路上往来商旅补充给养和短暂歇脚的必经之地。

  李玄度到时,正值晌午, 未惊动城民, 派人入内以钱换了些粮出来,见头顶骄阳似火,马匹脖子汗淋淋的, 不宜强行上路,命就地歇息片刻。

  诸人在城门外的几处树荫下各自休息进食。李玄度坐于树下一块石上,天热,无甚胃口, 饮了几口清水,靠在树干上, 扯下斗笠半覆面闭目假寐。热风炙燥,他无法入睡, 又想起了她写给自己的信。

  那信他早倒背如流,但几乎每想一次,便生新的感悟。

  信前半段,她对他再次言及的所谓“前世”事,他依然不信。

  初读之时,便如那夜他第一次在坞堡后崖听她提及那样,觉她幼时发边,生活过于艰辛,梦想富贵而已。以菩家从前家世,她知太子李承煜,理所当然,故梦想他是能救她脱离苦海的希望。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多了,恐连她自己也是弄不清真幻,最后以梦为真,执着不放。联想当日杨洪透露的她幼时的境况,想必实际比那更要艰难。

  也不知她到底吃了多少的苦,方如此将李承煜视为犹如溺水之人可抓的唯一浮木。

  他愈发怜惜起她。

  而此刻,再细品她信中自诉,不但梦她嫁了李承煜,还替他把下半辈子也安排得妥妥当当的。

  李玄度胸中忽生出垒块,有淡淡不平之感。

  想当年,菩家获罪之前,他,四皇子,秦王李玄度,方是京都少年第一人。

  虽然那时她才八岁,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娃,但他不信,她没听说过自己的名。

  她梦中既梦他最后做了皇帝,那么河西初遇之时,她为何不一开始就来勾引自己?非要死心眼地和他的侄儿李承煜相好?

  倘若不是韩荣昌后来阴差阳错插了一脚,说不定她已顺顺当当嫁了他的侄儿。倘若她如今真的做了皇后,以她信梦的程度,既梦见自己后来又做了皇帝,必会对付自己。

  他回忆第一次和她在河西那个名为福禄的驿舍相遇时的情景。

  虽然他也承认,当时情状不算如何愉快,但他好似也没对不住她。当时甚至慷慨解囊,若不是实在气不过她自甘堕落,差点就把自己的狐裘都脱下给了她。

  她怎就看不上自己?

  还有,刚嫁他时,竟还想他早死,好让她圆太后之梦。

  简直是不可忍。

  等这回将她接了,看她日后表现,若是哪里叫他不得满足,他定要和她就此好好说道说道……

  李玄度面容依然被斗笠半覆,露在外的一侧唇角微微勾了一勾,乏意也慢慢地袭来。正朦胧假寐,耳畔骤然响起一道声音:“殿下!是叶副都尉!叶副都尉回了!”

  李玄度打了个激灵,顿时苏醒,猛地睁眸掀开斗笠从石上一跃而起,朝着随从所指的方向望去。

  几骑顶着日头,沿着干燥的黄泥弯道,从对面正往这边相向疾驰而来。

  那当先之人虽蓬头垢面,但五官身形,再熟悉不过,他一眼便认了出来。

  正是叶霄。

  叶霄出发追韩荣昌,算起来已有一个多月了。他比韩荣昌迟十来日才动身,落在后头。她的信已送回到都护府,叶霄却一直没有消息。李玄度此前推测他在路上应与韩荣昌派回来的信使岔道错开了——这条通往玉门关的道,路途遥远,中间除了有些必经之路外,还有许多岔道,错开是常有的事。

  随从从树荫下奔了出去,朝着叶霄几人高声呼唤。

  叶霄一路疾行到了这里,干粮和水所剩不多,欲入城补充,正纵马朝城门疾驰而去,听到动静,举目望去,见李玄度竟立于道旁,睁大一双已是布满血丝的眼,高呼殿下,抽了一鞭坐骑,不顾一切地狂奔到了近前。

  马尚未停,他人便从马背上滚了下去,喊道:“殿下,不好了!河西沦陷!”

  李玄度吃了一惊,一个箭步到了他的面前,将他从地上一把拉了起来:“怎么回事?”

  叶霄喘了口气,立刻禀报他获悉的消息。

  他于大半个月前,追王妃终于追到玉门一带。然而到了那里,方知形势大变。

  “……玉门关看不见我河西守卫了,已被东狄人尽数占领!月前,东狄十万骑兵取道柔远袭击河西,恰沈旸于东都作乱,北疆亦同时生变,三地告急。当时今上正在河西巡边,竟下令关闭靖关,弃河西不顾。属下只能回来先向殿下报告消息。动身回来那日,恰遇到了杨洪派出的信使,道杨洪在郡城一带设防苦守,河西半壁不战而失,已沦陷一个多月,那信使也是他派出向殿下求助的第三批了!”

  一个多月……

  也就是说,极有可能,就是在她到了玉门关外给自己写信之后,便就遭遇东狄大军攻打河西。

  李玄度神色大变,喝问:“王妃呢?有无她的消息下落?”

  叶霄摇头:“属下向信使打听王妃消息,但一无所获。眼见军情紧急,那信使又不如我识路,河西十万军民岌岌可危,无奈,只能先行回来向殿下报告军情!”

  李玄度双目盯着河西方向,面容铁青,拳慢慢捏紧,手背青筋凸起。

  很快,他命叶霄稍候,转身来到坐骑旁,从悬于马鞍一侧的皮袋中取出文房,迅速写了一道手信,折了交他:“你即刻回去,组织都护府兵马驰援!再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信传至银月城我姑母!”

  叶霄接过应是。

  李玄度命人将干粮和水交给叶霄。叶霄收了。

  “告诉我姑母,如今北道已通。她若能发兵,走北道便可直达玉门,路更便捷!”

  叶霄记下,不再停留,朝李玄度施了一礼,即刻翻身上马。

  就在他要离开之时,李玄度忽又叫住了他。

  叶霄回头。

  “王姊一切安好,应当快要分娩了,霜夫人在照看着她。等你回了,说不定已做父亲。”他道。

  叶霄起先一愣,很快,眼中露出感激之色,朝李玄度恭敬地道了声谢,纵马而去。

  李玄度也未再停留,命人再次入城补充给养之后,立刻继续上路。

  十来日后,当他终于赶到玉门之时,所见果如叶霄之言。

  关楼之上,他熟悉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旗皆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耀武扬威的狼头之旗。他绕关口,越过一段坍塌的长城入内,取道野径,经过连片的军镇废墟和被东狄人占领的沿途城镇,数日之后,终于潜伏到了郡城一带。

  这一日,距离河西半壁失陷,已是整整两个月了。河西都尉杨洪,也已苦苦守战两个月。

  起初,他手下兵马两万,加上从河西各地临时紧急征编的杂兵,大约有四万之数。但真正有作战能力的,只是那两万常备军。杂兵虽大部分是轻侠和河西本地的彪悍子弟,但平日未受正式训练,真正面临真枪实刀的厮杀血战,无论是应变还是听从指挥,皆不能与正规军相比,充其量,只能用来补充应急。

  唯一庆幸,便是东狄骑兵擅长平原冲击野战,攻城巷战并非所长,这才叫他支撑到了今日。

  他在郡城前布了三道防线。两个月下来,第一道上月被破,第二道,半个月前沦陷。

  如今,第三道设于距离郡城两百里外的琵琶峡口的防线,眼看也要支撑不住了。

  就在方才,他刚收到了前方送来的急报,琵琶峡口的万余守军已死伤近半。再不派去增援,恐怕坚持不了三日。

  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继续派增援,万一最后还是守不住,到了最后,当以郡城去对东狄兵马之时,他手中怕已是真正无兵可用。

  但若不派,那剩下的琵琶峡口怕是要起变乱,到时局面将雪上加霜,一锅乱粥。

  身后,靖关紧闭不开,他得不到任何支援,如今唯一的希望,就是派去西域向秦王求助的消息能顺利及早送达,等到秦王救兵。

  但这个希望太过渺茫了,几乎谁也不敢真正指望。

  大批从前方退来的难民无法从靖关疏散进入内郡,除了已入郡城的,如今还有大量平民滞塞在了路上,从四面八方,正源源不绝地继续涌向郡城。

  而城中的粮草储备,最多只够一个月了。

  再这样下去,即便郡城最后能够守住,一个月后,他们也将面临无粮的绝境。

  虽然杨洪严令守秘,但这消息还是传开了。这几日,军心已是开始动摇。

  在都尉府的议事堂里,一场争论正在激烈的进行当中。

  放弃琵琶峡口,将剩下的人马调回来,再关闭郡城城门,禁止更多的流民涌入城中。

  只有这样,才能继续坚持下去,等到那或有可能,但谁也不敢真正指望的西域都护府援军。

  其实,每一个人心里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他们用来给自己留个希望的念想而已。

  没有这个念想的话,恐怕就连多一天也支撑不下去了。

  这个提议,最后获得了都尉府大部分将官的支持,就等杨洪最后拍板。

  杨洪已经连着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此刻脸容焦黑,双目通红。

  他痛恨皇帝关闭靖关,断了十万河西军民的生路。今日倘若他也下令放弃琵琶峡口,关闭郡城大门,那么他和皇帝的做法有何区别?

  琵琶峡口一旦破,郡城也关闭大门,那数万还滞在路上的河西平民,必将遭遇敌寇的无情屠戮。

  但,他若是以一己之力压制他大部分麾下将官的意愿,坚持不闭,一个月后,无粮可分,救兵无望,到时局面,如何收拾?

  一个姓孙的千长朝边上几人使了个眼色。

  “杨都尉!”

  那几名将官立刻上前,纷纷下跪催促。

  慈不掌兵,杨洪知这道理。

  若是点头,能多坚持一段时日。

  但几万条人命,很快就要如此断送在了自己的一句话下……

  他的手微微战栗,抬眼,望向面前那一张张紧绷得近乎变形的熟悉脸孔,犹豫之时,忽听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之声。

  一个士兵匆匆奔入,说军士起了哗变,大量聚众,集到了都尉府的大门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