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珠 第29章

作者:蓬莱客 标签: 天作之和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他自己的孙女今年满十七了,就这两个月定下的亲事。如此晚,对于郭家的门第而言,有些反常。

  原因很简单。在那道天雷劈坏明宗庙殿之前,郭朗也在指望孙女能成为太子妃,所以这两年一直没有议亲,但在那道天雷劈了下来,他顺势成功晋位,并且确切得知,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之位也即将落到自己头上之后,他便立刻将孙女的婚事给定了下来。

  水满则盈,月满则亏,在官场浸淫了大半生的郭朗深谙个中道理。位子太过显著便会招妒,菩猷之便是一个现成的例子。以他如今的地位,家中若再出一个太子妃,在他看来,长远并非好事。坐稳现有的位子,牢牢占住太子太傅和将来帝师的头衔,便就足够了。外戚的身份,往往是把双刃剑,弄不好便深受其害。

  所以听到门生举荐菩家孙女为太子妃的提议,他当场予以否决。

  菩家孙女现在已经和他绑在了一起。除了上述原因,他亦看重名誉,不想让政敌拿这件事作为抹黑他的污点,攻讦他利用菩猷之的孙女沽名钓誉捞取利益。

  郭朗妻明白了郭朗的意思后,便作了一番盘算。

  太子妃的人选,从半年前起便在议论了。现在看起来,上官家希望不大,应该是从姚家和陈家的女儿里择一。

  所以,关于长公主联姻的意向,也要看最后太子妃的结果如何。

  如果是陈家女儿上位,便把婚事推掉,不可因为这门婚事而明里直接得罪上官家和陈家。

  但如果最后是姚家女儿被皇帝选中,则可以考虑答应婚事与长公主联姻,毕竟,权臣与时更替,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当初,煊赫一时的梁家和姜家,如今不也一蹶不振?结下这门婚事,也算是为自家日后铺了一条后路。

  郭朗妻思量过后,来探菩珠口风,见她如此乖巧,显见是从前吃了太多苦,如今好容易靠了自家才起复,是把自己郭家视为唯一依靠了。

  她心中满意,握住了菩珠的手,语气也愈发亲热,让她好生休息,往后安心,自己定会为她选一个好人家。

  送走满口声声为了自己好的郭朗妻,菩珠心中冷笑。

  人心隔肚皮。世上多亲生父母也未必替子女打算,何况是自己和郭家的关系?

  前世若靠郭朗夫妇,她也不可能做太子妃。是作壁上观的胡贵妃指使人提议立自己为太子妃,最后这才中了选的。

  现在,只要摁住长公主这边,不出乱子,一切应该还是会照原来那样发展下去的。

  凭了李玄度今日最后丢出来的那一句话,虽是在叱她,命她老老实实待在郭家,但其中的含义,并不难品。

  他应该是会帮自己了。

  ……

  深夜,李玄度单衣仰面,卧在观舍寝堂的卧榻之上,双目盯着对面素墙上悬着的那副道家两仪四像绣像,想着今日菩家孙女给自己出的那个主意,竟要他绑人。

  这女子,外表美貌柔弱,心肠却阴暗如斯。

  还有什么事是她那个脑袋想不出来,不敢做的?

  李玄度嗤之以鼻。

  以菩左中郎将的风度气节,竟会有如此女儿,实是可惜。

  罢了,看在她父亲的份上,最后再帮一次便是。

  他不再想,卷衣翻身,赤足下地。

  他体热易燥的暗疾,至今也未能完全恢复,索性不吃药了,只要入夏,便寄居幽凉之所,跟前无人之时,更是一身清凉。

  他到了墨案之前,俯身提笔,写了封信,唤入叶霄道:“明早将此信传给广平侯韩荣昌。”

  叶霄接信而去。

  李玄度顺手拿起案角那册道观真人李清虚前两日给的养生道经,回到榻上,仰了回去,随意翻了翻,瞥见卷上有“引鬓发”之法,曰,头为诸阳之会,发乃肾所主,肾属先天,属坎水,酒本为水,具火性,正与坎水相应云云,忽便想起今日她出殿时头上小帽被风吹落,长发竟扑卷到自己自己面门的一幕。

  凉凉滑滑,似灵蛇附肤,令他当场陡然生出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虽她一走,自己立刻就沐浴更衣了,但此刻想起来,脖颈被她长发卷过的位置似还有些发痒。

  李玄度颇觉厌恶,遂起身,寻了块雪白的帕子,擦了擦脖,又丢了帕,这才熄灯,伸了个懒腰,睡了下去。

第31章

  韩荣昌第二天收到书信, 被告知是正在紫阳观里清修的内弟李玄度亲笔所书。

  他比李玄度大了将近二十岁,二人名义为姊兄内弟,但年龄相差实在太大, 加上李玄度十六岁后获罪便远离京都, 本来无多交情, 但此次,他领命前去平定天水之乱, 运气不好, 刚到就遭逢暴雨山洪, 先折了一些人马,行踪也随之泄露, 天水王又不好对付, 平叛受挫, 更没想到,自己也受了伤, 若非李玄度后来及时赶到施以援手, 恐怕不但人要折在那里,前途也是要折。

  经此一事,他对这个原本素无往来的内弟颇多感激, 见他传来了亲笔之信,当即展信,看完迟疑,正好无事, 索性径直去了紫阳观。

  韩荣昌到了道观,穿过几座大殿, 随道童来到一处苍柏林中,远远看见了李玄度, 发以一只碧玉芙蓉冠束为道髻,身穿一袭素纱道袍,坐于松树下的一块白石上。他的对面就是鼎鼎有名的大真人李清虚,黄褐玄冠,须发皆白,面色红润,一派仙风道骨。近旁有只炉,一个童子煮茶。李清虚讲经,侃侃而谈,李玄度聆听,神仪明秀。周围清风穿林,松涛阵阵,俨然一派跳出五丈外的超脱景象。

  韩荣昌一时不敢打扰,在一旁等着,只听李清虚道:“道不在烦,但能不思衣,不思食,不思声,不思色,不思胜,不思负,不思失,不思得……”

  韩荣昌心想别的也就罢了,不思色,似男子活于世上,与阉人何异?玄度整日听这些,难怪清心寡欲,这年岁了还未纳王妃。日后若有机会,自己身为姊兄,定要好好教导他一番。等了良久,听得实在不耐烦了,大真人的讲经却还是没完,李玄度也听得专心致志,忍不住轻轻咳嗽一声,打断,现身走了过去。

  李清虚平日与京都里的诸多贵人有所往来,认得他是长公主驸马广平侯,停下来,笑着寒暄两句,知他来寻秦王必是有话,便领着小童先行去了。

  李玄度从石座下来,亲手煮茶,倒了一杯,奉上。青白玉地的杯,杯中茶色碧绿清透。韩荣昌却何来心思喝茶,接过牛饮一口,放下便低声道:“四弟,你信上之言,到底何意?”

  李玄度道:“我请姊兄帮忙,务必说服皇阿姐,勿为蛟儿说亲于菩家孙女。”

  白纸黑字,韩荣昌又不是不认得,摇头道:“这个我知道!我是问你,怎的没头没脑突然来这一句?你皇阿姐何时有如此想法,我怎的丝毫不知?”

  李玄度道:“便是这几日的事。姊兄你此前不知道无妨,此刻知道也是不迟,还请助力。”

  韩荣昌终于说出了此行的目的,推脱道:“四弟你这些年不在京都,想必不知,姊兄事务繁忙,府中日常之事,向来交予你皇阿姊。蛟儿的婚事,别家女子我是不知,若是你阿姊相中菩家孙女,那是好事,姊兄甚是满意,无话可说……”

  李玄度笑而不语,又给他倒了一杯茶,看着他。

  韩荣昌被他看得心里发毛:“四弟你这么瞧我做甚?”

  李玄度道:“姊兄,你错了,对这门亲事,你不满意。”

  “我满意……”

  “你不满意。”李玄度笑着打断他,“且你回去了,一定会说服皇阿姊,勿为蛟儿定下这门亲事。”

  韩荣昌和李玄度处了些时日,知他向来言谈通达,此刻却如此自说自话,心中不解,摆手道:“四弟你定是有误会……”

  “没有误会。姊兄你一定能说服皇阿姊的。”李玄度饮了口茶,道。

  韩荣昌这下才终于听出了点味道。

  原来他是一定要自己反对这门亲事。

  韩荣昌倒也不恼,毕竟对着自己的救命恩人,况且虽然年纪比李玄度大了许多,但不知为何,对这位先皇幼子,他是心存敬畏,言听计从。

  他面露为难之色。

  确实是为难。京都人人都知,长公主飞扬跋扈,广平侯韩荣昌惧内。

  他抬眼,见李玄度笑看着自己,一咬牙道:“四弟,实不相瞒,府中事我不管,蛟儿的婚事,也由不得我做主!”

  李玄度附耳过来,轻声说了句什么,韩荣昌顿时面红耳赤,张口结舌。

  “阿姊虽是长公主,但蛟儿的婚事,她也该听听你的意思。你若不帮,说不定,哪日消息就传到我阿姊那里……”李玄度慢悠悠地道。

  韩荣昌从前有个青梅竹马的表妹,娶为妻,没想到没多久,长公主看中了他。陈太后一道懿旨,被迫休妻改娶。当时前妻已有孕,怕遭迫害,遂以死讯隐瞒,安顿在了别地,这些年他常偷偷过去探望。这趟征天水,李玄度赶到之时,他因受伤,加上水土不服,伤势一度十分严重,以为自己挺不过去了,折服于李玄度的行事风度,觉着他应该可以信赖,就把前妻还在的事告诉了他,托他帮自己处置这个后事。后来李玄度寻了当地良医,治好了他,此事也就不了了之。没想到现在他竟然拿这个威胁自己。

  韩荣昌苦笑:“四弟你莫逼我,这事不能玩笑。”

  李玄度正色:“姊兄还请谅解,愚弟迫不得已。”

  两人对望,韩荣昌心知自己是逃不过去了。

  欠他如此大的一个人情,他既开了口,想必便有不得已的苦衷,自己也该帮他一回,一咬牙,点头:“好,我尽量便是!”

  李玄度目送韩荣昌背影离去,心中不齿自己竟做出这样的事,虽身处松林,凉风阵阵,额头却还是浮出了一层热汗,擦了擦汗,缓缓地吁出一口气。

  韩荣昌当晚回府,跟前只剩长公主一人,试探道:“蛟儿已经不小,你可有看中的女家?他也该成家立业了。”

  长公主冷笑道:“你也知道你还有个儿子?我实在是不懂,当初怎的会看上你,竟嫁了你这么一个窝囊男子!这回相同的事,陈祖德风风光光,你倒好,灰头土脸,令我颜面全无!”

  韩荣昌忍住屈辱道:“我就问蛟儿婚事,你说这些做甚?”

  长公主鼻孔里哼了声,这才道:“我在考虑替蛟儿娶菩猷之的孙女,也算替你挽回点颜面。”

  韩荣昌道:“这门亲事,我不同意!”

  长公主还以为自己听错了,扭脸看着他:“你说什么?你不同意?”

  韩荣昌咬牙冷脸道:“不错!别人谁家都可以,唯独菩家孙女不可!我知我如今失了圣心,那又如何?你给蛟儿娶菩家孙女,你是想让整个京都的人都笑话我要靠儿媳妇长脸吗?”

  长公主没想到他竟敢忤逆自己:“你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既开了口,韩荣昌便犹如破罐子破摔,又恨声道:“当初要不是你强行嫁我,逼我休妻,我会有今日?”

  他越想越怒,起先的那点畏惧也荡然无存了。

  “我受够做甚驸马了!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和沈旸的奸情?这回你要是做了这门亲,我就休了你,大不了学姜毅,叫你老母再下一道懿旨,我也养马去,更痛快!”

  长公主的脸一阵红一阵白,万万没想到韩荣昌竟敢这么和自己说话,一时心虚,怕事情闹大成人笑柄不说,更是不好收拾,只得妥协:“罢了,你既不满意,我再留意别人家的女儿就是了,何必发这么大的火?”

  韩荣昌隐忍多年的怒气和不满借此机会全部涌上心头,虽目的已达到了,但怒火还是一时难消,拔剑狠狠将面前的一张案几从中砍成了两截,这才丢下骇然色变的长公主,扬长而去。

  ……

  菩珠并不知道长公主府发生的事。转眼两天过去,这一日,六月初十,是姜氏太皇太后的七十大寿,名千秋节。

  孝昌皇帝对太皇太后极是孝敬,为了这个千秋节,内府从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皇帝常为姜氏居蓬莱宫不能早晚见面尽孝而遗憾,特意在毗邻长安宫的东北方位修建了一座宫殿,名万岁宫,专用于此次的千秋大寿庆典。姜氏将在此宫接受群臣番邦与万民的朝贺。另外,今日起的三天之内,皇帝下令,海内断屠,不得杀生,又普天同庆,大赦天下。

  这一日,姜氏将乘坐一辆由双匹月额宝马所驾的凤车,前后仪仗,羽卫如林,从蓬莱宫出发,沿跸道去往万岁宫。

  如此盛大而隆重的场景,菩珠前世也亲眼见过并经历过。毕竟,菩猷之孙女的身份摆着,似这等场面,朝廷必然需她露脸,以示天恩浩荡。

  但和前世又有些不同。前世她是以功臣家眷的身份跟随命妇们随在序列排后的一辆车中。今日,临出发前,却被蓬莱宫里的那位陈姓老女官给点到了前头。

  严氏忙叫她上去。

  菩珠便在身后许多艳羡的目光注视下行至前方,登上一辆紧随姜氏凤车的紫色华盖宝车。

  怀卫坐在这车里,同坐的还有另个与菩珠年纪仿佛的宫装少女,便是太子李承煜的妹妹,宁寿公主李琼瑶。

  怀卫招手让菩珠坐到自己身边,欢喜地道:“我求了外祖母,想你和我同坐,外祖母答应了!”

  菩珠朝公主见礼,李琼瑶瞥了她一眼,目光在她妆点过黛眉和唇脂的脸上停了一停,隐隐似有嫉色,随即目露鄙夷,不理不睬。

  这个前世的皇家小姑性情倨傲,一向盛气凌人,菩珠不以为意,坐到怀卫让出来的空位上,通过半隐半现的马车紫色帷幕,看着外面这繁华无比的太平盛景。

  方才上车之时,她注意到皇家其余尚未出嫁的公主郡主们都在后面的车里,但似乎没有宁福郡主李慧儿。

  也是正常,这样的场合,似李慧儿的身份,自然不适合露脸。

  “我四兄昨夜可算从道观回来了,他现在就在前头!边上是留王,陈王,他们也都是我侄儿!都在前头骑马保护我外祖母!”

  怀卫指点前方让她看,一脸羡慕之色。

  菩珠刚才早就看到了。

  李玄度在前,轻甲戎衣,仪容英伟,是凤车的护卫官,带领侄儿留王和陈王负责将姜氏凤驾送到万岁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