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美色 第23章

作者:鸿呀红呀 标签: 爽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将军还是平民少年的时候,喜欢上了隔壁的卖酒姑娘,两人私下定终生。

  为了娶姑娘便去参军,可回来的时候姑娘家破败了,家人将她卖进了教坊,姑娘也心灰意冷。

  平民少年虽小有成就,却没法将她救赎出来,而姑娘也自知再也配不上他,便说了些绝情,不复相见的话。

  少年误会了姑娘,便远走豫章战场,出征的那一日,姑娘去了街头远远送他,默然饮泣。

  少年后来成了将军,消息传来姑苏城,姑娘虽知道他不可能再娶自己,可还是一有空就去城外等候,希望能远远瞧上一眼凯旋的他。

  可等来等去,却是将军战亡的消息,尸首都寻不着,几个月后,运了一具装着将军衣冠的棺木回来,很多年以后,姑娘年老色衰,被赶下了画舫,便终日守在将军的衣冠冢前......”

  嘉让说完这个悲伤的故事,整个人都陷入了惋惜之中。

  茗荷静默了一会儿:“可若是将军没死,回到姑苏,便会迎娶他人,那这个故事将如鲠在喉,就没那么凄美了,不是吗?”

  世俗的偏见,女子的情爱又值几两钱?不过都是说书人臆想出来吸引看客驻足一赏的伎俩罢了。

  应嘉让嗔道,无奈的摇了摇头:“你可真扫兴。”

  “我们这些戏子本就是助兴的,看的多了闻得多了,便是台上助兴,台下扫兴了。”茗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麻木又有些不甘。

  “不许你那样说自己,戏曲评弹那都是宝啊,可不光是玩乐而已。你可是评弹大家。”

  “你不觉得三教九流,戏子下等吗?”茗荷眼神热切。

  “你知道吗?世间万物就如文房四宝,你说湖笔与徽墨谁又能胜谁呢?”

  茗荷怔了一怔,随即释然一笑:“是呀!上九流也好,下九流也罢,都是为了活着而已。”看着稍显醉态的少年,茗荷呐呐说道:

  “檀京美吗?比姑苏还美吗?

  我是这一辈子只能待在戏台上了,可你不一样,你是檀京的官家子弟,一出生便注定了与我们这些人不一样,我只能和说书人口中的游妓一般。

  戏台便是我的天地。而你,却是自由翱翔天际的鹰,只在这儿做短暂的停留。没有地方能将你留住。”

  嘉让只听得到茗荷絮絮叨叨的说话声,还有脸颊上凉丝丝滑腻腻如脂玉般的触感。

  不过睡了小半个时辰后被茗荷唤醒了,“我可是睡了很久?”

  茗荷摇头,“半个时辰。”

  嘉让不好意思,“那你岂不是在这枯坐良久?”

  “你知道便好,难道不得向我赔礼道歉吗?我可不要口头上的,我要你随身戴着的物件儿。”

  这下应嘉让可犯了难,“我们这样,会不会是私相授受啊?”

  茗荷的笑顿住,似是想起什么,尴尬的看着她,未等应嘉让反应过来,茗荷便一把拥住应嘉让:“如此一来,倒是真正的私相授受了。”

  那一晚,两人潇洒告别。于嘉让而言,茗荷姑娘是她羁旅路上停歇的友人。而于茗荷而言,她像一个人,那个她无法触及,又走进她孤寂内心的人,而她,擅作主张将她当做他罢了......

  作者有话说:  来晚了,这一章信息量很大,给大家解释一下,嘉让上辈子像是被困在牢笼里一样,所以这辈子被改命的她会是一个全新的她,畅游天地,会遇见很多人和事。

  这一路学会很多本领,慢慢成长为一个很不一样的女主,人生不单单只出现将军,世子,男主。

第28章

  江公公随着主子下了画舫, 心里感叹真是不凑巧,主子今日因着那掌事姑姑的事心绪极为不佳,自己也就顺嘴一提来江浅湾听一出评弹, 没成想主子破天荒的应了, 结果听到一半,就沉着脸下了画舫。

  正琢磨不透时, 见主子望着江面,此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在这般景致的烘托下,这江浅湾美得如诗如画。

  江公公眼尖, 忽的瞧见了不远处落月亭中的一男一女,那清隽少年正是那日唱《春江花月夜》的尹三郎。

  不由心念一动, 没准主子就是想来听一听那尹三郎的曲。做内侍的自是上道儿,“主子,这宜州江景甚是不错,您可要去亭中坐坐?”

  李霁落座,正是紧挨着落月亭的望江亭。

  他掐了一把紧锁着的眉心, 掌事姑姑一事进展不顺,兜兜转转又绕回了原点。

  “主子,那人不正是前日的评弹少年吗?”

  李霁抬眉, 顺着江公公指着的地方看过去。

  看见那少年与一位姑娘相约坐在亭中, 两人相对而坐, 饮酒畅谈,画面竟意外地和谐,李霁的脑海中浮现一副“醉里吴音相媚好”的情景。

  迷蒙的烟雨之后,江面泛着落日余晖的光影, 映射的余光微微打在少年人的侧脸,那两人用着吴地方音说着话,声音软糯清润,仿若一对情人在窃窃私语。

  女子音色清甜,少年的音色却介于清冷与温柔之中珠璧交辉。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逸,李霁心有所动,身子不由得放轻松,听着他不懂的方音,颇有一番享受的意味在里头。

  此情此景,倒让他稍稍忘却了眼下的杂糅的琐事。

  他瞧着醉了酒的少年,本没多少关注,却也听得少年讲着将军与游妓的故事,可能是因为薄醉,忘了说吴音,便用官话说着故事,倒也吸引着他听了下去,那倒是个烂俗的说书人会编出的蹩脚故事。

  既然想娶卖酒姑娘的话,为何要选择会九死一生的参军?且不说这平民少年能成为将军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就算是如有神助,又怎会轻易牺牲,连尸首都寻不着?这姑娘既然被卖入了教坊,成为游妓,又怎会有空去城外等候?

  倒是把蹩脚故事听了个全。

  李霁嘲然一笑,自己这是怎么了?本就是个故事而已,怎的这样斤斤计较?

  还是那姑娘说得对,上九流也好,下九流也罢,人虽分三六九等,却也都是为了活着而已。

  良久,那少年没了动静,侧着脸覆在臂弯处醉的睡了过去,李霁也觉时辰差不多了,该回去了,这儿入了夜,江边路面湿滑,人又多,总是不太方便。

  正准备起身离去,只见那姑娘将手覆在少年的脸颊上,轻轻抚摸着,在他耳边呢喃,仿若情人之间的亲昵。

  李霁像是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儿,看着熟睡的,仿若浑然不觉的少年笑了笑,他倒是艳福不浅,约姑娘出来私会,倒是把自己灌醉了,这男人间的通病莫过于此了,怕是装醉,勾引着姑娘表露出心绪。

  那少年与姑娘并肩走着,李霁正好也顺了一段,索性慢悠悠的跟在后头。

  在他二人作别之时,暗里冲出来一拨人,直接将二人敲晕了过去,嘴里念念有词,“将这少年给刘爷送过去!”

  江公公一瞧,望向了李霁,“殿下!”若是殿下不出手,那小少年不就被...

  果然,李霁动了动身体,却没有立马出手制止。两人跟上前去。来到了一处外宅,想必就是他们口中的“刘爷”在京外的宅子。

  那几人扛着晕过去的二人,见来接应的侍者,不由大喜,“打听好了,这男的是个道士,没什么来头,今天送来给刘爷一份见面礼,那私盐案的事儿,就麻烦刘爷多帮衬小人了。”

  李霁一听,着实有趣,原来刘孝青与私盐案还有牵扯。那他的舅舅万烨,岂不是在后面操控着这一切?

  等人都出来之后,李霁这才潜入了刘宅,暗卫在前面带路,一路畅通无阻的来到了刘孝青的主院,只见里头烛光微亮,暖黄的光影有些暧昧旖旎,但想着里头两个男子要行那等事,李霁胸腔异动,直接踹开了门。

  只见刘孝青解了衣袍,那躺在床帷间面色红润的少年不省人事,衣袍倒是没有凌乱不整,李霁不自觉的松了一口气。

  他面色如常,就那么居高临下的觑着被吓得六神无主的刘孝青,嘲讽一笑,“刘公子好雅兴啊。”

  刘孝青面色惨白,哆哆嗦嗦的开口,“七殿下...”

  “想不到刘公子还有这等嗜好,不知万大人可...”

  话还未说完,刘孝青立马跪了下来,颤着声音求饶道,“殿下,殿下,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和万大人说,小人也是一时糊涂,着了那王知县的道儿!”

  李霁若有所思,他本不该出面做这样的事,这里头的利害关系一有不慎,便会为自己引来猜忌,如今他堂而皇之出现在此,恐怕等刘孝青回过神来,便能品出里头的不对劲。

  李霁看了一眼江公公,江公公见状,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呢,立即道,“刘公子千不该万不该与殿下抢人呐,还不将人放了?”

  刘孝青:“......”

  李霁:“......”

  在刘孝青一脸不可置信且又忍不住探究的目光下,江公公一脸菜色的将人背了回去,这是江公公头一回会错了意,却是歪打正着,但身上还是止不住的冷汗直流,李霁一言不发,就在前头走着,江公公没辙,诚惶诚恐,“殿下,那这小郎君...?”

  李霁瞥了一眼昏昏沉沉的嘉让,有些无奈,这话一说出口,没拿捏住刘孝青倒也罢了,若是经他口一宣扬,指不定以后怎么麻烦,李霁现在都能预见他那几个好哥哥届时不送女人给他,倒是想法设法往他府上塞男人了。

  不由沉声,“送回去!”

  江公公得了令,麻溜的将背上软乎乎的人送回了她原本的住处。

  ......

  “小道士,拿好这炊饼!看你生得这么俊,大娘送你一个包子。”包子铺大娘脸上被冒着热气的蒸笼熏的红彤彤的,很是面善可亲。

  “谢谢大娘!”嘉让笑着包好炊饼递给点默, “师父,吃口炊饼垫垫肚子吧!”

  点默道长一脸嫌弃的看着嘉让手里拿的炊饼。“炊饼炊饼,又是炊饼!”点默这三年来陪着这些个小娃娃遭的罪被临近檀京城的最后一顿炊饼给无限放大。

  “师父,回了芝山您每天就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啦!”

  点默嚼着炊饼,“诳语,五色令人目盲。”

  嘉让立马反应过来,赶紧吞下烧饼,一本正经的答:

  “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点默遂点点头,不再说话。嘉让心里却是对这个老顽童一般的师父觉得心累,心里想的什么还不让人说,非得用经书圣语掩饰一番。

  一老一少埋头吃炊饼,没注意前方策马飞驰而来的男子。男子鲜衣怒马,通身的贵气,一看便是世家子弟。行至人多的地方,男子不禁勒马慢行。

  骏马侧身而过,嘉让抬头一看,与马上的男子四目相对,短短一眼,嘉让就有些熟悉,却也记不得在哪里见过。那人已经骑马远去,嘉让盯着那人的背影,就是想不起来。

  点默瞟了一眼嘉让:“随为师走吧。”

  ......

  行至城门口,应府的马车停在十分显眼的地方,嘉让老远便看见了自家二哥。

  嘉让飞奔: “二哥。”

  敏让眼睛一亮,大喊“年年”,张开双手,两人抱了个满怀。

  嘉让随点默道长游方三年零五个月。较之十二岁时已长高不少,目测大致五尺五寸,与普通男子身量相当。

  “二哥,松松手,你勒着我了。”嘉让小声抗议。

  “就你娇气。”敏让欣喜不已,顺便捏了捏嘉让的鼻子,松开妹妹,看见嘉让身后的点默道长,上前行了个礼。

  “晚辈应家二郎见过点默道长。道长此番辛苦了”

  点默道长:“二公子有礼。”

  “还请道长上马车,随晚辈入府,父亲恭候道长多时了。”

  一路上,嘘寒问暖的两兄弟就原形毕露了,打打闹闹,拿对方玩笑。应嘉让喋喋不休的问着这几年来家中的情况。

  “大哥前些年并未考中进士,与定国公府的贺兰大姑娘的亲事作罢。不过大哥如今已经是大理寺的评事了,前些日子殿试中了二甲的头名。”

  嘉让不禁有些惋惜,也不知大哥如今可还好,虽然她没见过贺兰大姑娘,但也知道那肯定是个不俗的美人,印象中的世孙和贺兰颐便是一副一等一的好相貌。

  一路上嘉让絮絮叨叨,活像一个小炮仗,许是三年未见,敏让这个曾经尽喜欢捉弄嘉让的二哥竟出奇的有耐心。

  敏让当年在父亲面前据理力争,才终于进了斥候军中,如今在宣威将军崔鹤唳手底下任职,嘉让在外云游漂泊。可亲兄弟之间只要一见面,三年里仿佛对方就在身边陪伴自己,一点隔阂都没有。

  一进府,应夫人和应大人一路小跑着来见三年未见的孩子。应夫人看着嘉让,生生憋出一股子泪,嘉让瞧着心疼。

  “娘,您别哭啊!孩儿不是好好的回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