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有美色 第26章

作者:鸿呀红呀 标签: 爽文 甜文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嘉让有些不放心,央求着阿爹让自己再去一趟芝山破庙,应有期查明确有其事,便吩咐管事带了几石粮食,给烈士家属分发下去。

  嘉让穿着青色道袍,与孩子们坐在一块儿,讲着自己四处游历的趣事。

  说着说着,孩子们兴趣大增,问嘉让有没有碰到过鬼怪,卓于兴致高涨,“应大哥,我阿婆在我小时候经常对我说,不准去河边,河里有水鬼,会把我拖下去,吃掉我,吓得我都不敢洗澡,是不是真的啊?”

  “水鬼我不知道,但是怪力乱神之事不能信的话,那头上三尺有神明也就不能信,但我们要怀着敬畏的想法去看待怪事,好的歹的只要反复推敲总能知道些。”嘉让一本正经,仿佛一个教书先生一般。

  “那应大哥是说有水鬼吗?”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瑟缩的问。

  “其实大哥也不知道,难道大家喜欢听鬼故事?”嘉让挑眉,表情蔫坏的看向孩子们。

  看着孩子们又想听但又害怕的样子,嘉让仿佛也回到了孩童时代,想着去吓唬这些小家伙。突然就阴森森地说道:

  “其实鬼就在我们身后哦。”

  说完,小家伙们惊恐的看向嘉让的身后,而此时,嘉让能察觉得到身后迅速的笼罩着一片黑,阴森可怖,她有些被吓到,喉头动了动,屏了几息,一脸菜色的慢慢反过头去......

  此时的崔鹤唳就像看傻子一般看着嘉让,居高临下,一副高高在上的臭模样,嘴边却浅浅的噙着一抹笑。就那么直直的盯着嘉让转过来的脸。

  嘉让看清是他之后,立马松了口气,手按着胸口,给自己顺了顺气,过了一会儿一骨碌的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屁股后头的灰。

  “张兄,你可差点把我吓死了。”

  “怎么?叶公好龙?”崔鹤唳挑眉,语气中的嘲弄显露无遗。

  嘉让不好意思的讪笑道,“张兄说笑了,你们何时动身去驿馆呢?”嘉让不欲正面回答他的那句嘲弄,怕鬼很正常的好不好。

  “立即动身。”崔鹤唳看着少年,应有期的同窗好友姜宜舟是户部侍郎,抚恤金一事经由他手,这一次出现了巨大的纰漏,本来姜宜舟的官路算是走到头了,但眼前的少年发现得及时,算是救了姜宜州一回。

  嘉让见他又奇奇怪怪的看着自己,当即说道,“那我也不叨扰了,就先告辞了。”

  “嗯。”

  嘉让听得他一句嗯之后,发现这人还真是惜字如金。

  嘉让走后,十七在后面才笑出声来,看着刚刚藏在门后偷着笑的将军现在一副生人勿进的模样,忍不住就说道:“将军,您可是好久没笑了。”

  崔鹤唳一怔,冷冷开口:“多嘴。”

  十七被噎了,立马一张苦瓜脸,心说,刚刚是谁偷偷在那里杵着不进去,听着那少年讲书生小姐,崂山道士,孟婆阎君,看着那少年手舞足蹈的时候笑得一副痴汉相。

  总不能是堂堂让鬼怪都闻风丧胆的崔将军吧?

  作者有话要说:  昨天睡太晚了,眼睛肿了,害。

  姐妹快去帮俺想想办法,文案到底哪个好一点啊?

第31章

  烈士家属被妥善安置在了驿馆, 嘉让受卓夫人的请求来给卓于教习。

  到了驿馆之后还没多久,忽然闯进几个亡命之徒,身上穿得破烂, 一进来仿佛有目标一样, 杀了沧州来的爷孙俩,抢了他们傍身的盘缠。

  嘉让在门口吓得一动不动, 歹徒正要遁逃,嘉让不知哪来的勇气,大叫一声:“杀人了”。

  她吓得脑子一片空白, 却鬼使神差不要命的拿起身旁一只木撑,狠狠朝歹人打去, 想着定要将此人抓住。

  很显然,想象总是过于美好, 现实就是崔鹤唳及时出现,救了差点被砍成两半的不怕死小道士。

  嘉让劫后余生般感激地看了一眼崔鹤唳,崔鹤唳受不了这种湿乎乎犹如小狗幼崽般的崇拜眼神,看都不看嘉让一眼,冷冷地开口:

  “快去救治那爷孙俩。”

  嘉让跑到老人家身前看了一眼伤口, 触目惊心,这完全就是要让他死得彻底啊,脖子割开一条大口子, 人已经大量失血, 回天乏力了。

  小女孩也是相同的死法, 嘉让看得满眼通红,前两天还在和自己说话的小姑娘现在满身是血的倒在自己的脚边,嘉让想不通,这是有什么仇什么怨, 要这样虐杀一个小姑娘和一个年过五旬的老者。

  崔鹤唳擒住了那两个歹人,交给了十七,去查明身份。转过身看向嘉让,不禁嗤笑,真没出息,就被吓成了这样,想想又觉着这才是人最真实的反应,她没有杀过人,手上没沾过血,自然会被这场面吓着。

  有人报了官,府衙正派人来了,嘉让起身,看着崔鹤唳,浑身依旧止不住的颤抖。

  “这绝不是寻常的劫财杀人,一定要给死者讨一个公道。”说完便两股颤颤地走出了房门,在外干呕。

  崔鹤唳听着十七的回禀。

  “这二人说是从肃阳仓县大牢逃狱而来,本藏匿在京郊,实在没有银钱就抢劫偷盗,说这爷孙俩看着孱弱,便抢了他们的盘缠,没想到他们要钱不要命,就把他们杀了。”

  崔鹤唳觉着没那么简单:“将他们抢的东西拿来。”

  崔鹤唳看着眼前的几枚碎银还有一只手镯,手镯做工粗糙,拿在手里轻飘飘的,定是里头铸成了空心的,手指滑擦了几下,交由十七将镯子打碎。

  质地廉价的桌子碎成几瓣,而中间却露出白色的布料,十七摊开布料,身形微晃,把布料呈给了崔鹤唳,崔鹤唳看完,面色不由沉了下去。

  是沧州兵营的消息!

  这爷孙俩也算是为了自己而死,沧州之事,不知皇上知晓了多少,赵彤的情况恐怕不容乐观,不过并没有消息传来,应该是周旋得不错,至少明面上并未摊牌。

  如今万烨的爪牙雇凶杀人,说明这万烨还是没有掌握有力证据,自己尚有可回旋的余地,看来朝中这些个老狐狸不得掉以轻心。前方貌似已经迷雾沉沉,一团乱麻。崔鹤唳理了理心神,想着接下来的对策.......

  “将军,可需要联络贺兰世子?”十七忧心忡忡。

  “暂且不用。你且把应嘉让找来,我有话问她。”崔鹤唳摆了摆手让十七退下。

  十七带着嘉让来到崔鹤唳所住的驿房,崔鹤唳气势十足的坐在桌边,嘉让一进门便给崔鹤唳弯腰见礼:

  “多谢张兄今日救命之恩,嘉让无以为报,若是用得上我的,张宣兄你尽管说,我一定在所不辞。”崔鹤唳瞧着眼前这个嫩得能掐出水的少年,真想带着他去操练场,每天练功扎马步,最好是练得黑壮一些,现在瞧着真是让他不顺眼,心里奇怪极了。

  “你可知那两个歹徒抢了这爷孙俩什么东西?”这只手镯若她知道,届时府衙审理此案却不见了,那么定会让人有所怀疑。

  嘉让呆呆的摇了摇头,表示不清楚。崔鹤唳放下心来,看着她被吓得面色苍白,到现在也没缓过来,崔鹤唳不禁面色柔和了下来,“回去好好睡一觉,别想那么多。”男人有些生硬的安慰着她,嘉让点点头,随着父亲派来的人回了府。

  第二日,抚恤金与沧州爷孙被害二事一并交由大理寺审查。抚恤金一事由崔鹤唳崔将军出面,户部姜大人提供文书。

  金銮殿上修文帝看着手中的折子,表情微妙,扫了一眼大殿之中的臣子,缓缓开口,声音不怒自威:

  “据朕所知,这柳青严还是万爱卿的学生,怎么?万爱卿觉着该当如何啊?”

  “回陛下,臣失察,既是臣的学生犯了错,自是臣这老师不称职,该当如何,臣绝无二话。”

  老狐狸既然示弱,皇上也得给这个臣子应有的体面,若不是动摇社稷根本的事儿,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是。

  朝堂上姜大人上书请罪,安置烈士家属,且处置及时,但依旧功不抵过,贬至胥兰任职。

  倒是应府的小儿子此番有功,修文帝特此吩咐户部论功行赏。

  朝中众臣也知姜家此番实属无妄之灾,做得好自是分内之事,一旦做不好便是个背锅的,谁让他在万烨手底下任职呢,这是他目前该有的处境。

  应有期心中暗叹,姜宜舟与他是多年好友,此人确实有仁义之心,但不够精明老练,官场这虎狼之地,即使这次皇上不追究,难保下回摔得更惨,贬到胥兰那种民风还算淳朴但不够富庶的地方上,也算是对他有所裨益。

  抚恤金一事得以解决,该查办的查办,该革职的革职,大理寺已拟定成册。但沧州爷孙被杀一案却实在恶劣,大理寺最后派官员从爷孙沧州老家走访调查,却是牵扯到了沧州一名官员因抚恤金一事对爷孙俩痛下杀手,并且杀人凶手已经畏罪自杀,最后捉拿了沧州涉事官员,抄家下狱,以儆效尤。

  这事儿揭过去,便是边关大事。

  戎狄集结一众草原部落,大举来犯崤关以北的静山,如今正是各个游牧部落水肥草丰的季节,戎狄的粮食储备虽多,但毕竟冬天是他们的一大难关,若是从大齐手里夺下静山,那里的天然物资众多,近五年来游牧部落过冬的粮食都不用愁。

  大齐虽是泱泱大国,可到底也不能彻底灭了不同族不同源的野蛮草原人,他们分布甚广,派系众多,土地也大多贫瘠,权衡利弊之后确实不宜大动干戈,毕竟大齐的西北边还有个虎视眈眈的丹沙国,过了几年和平日子,虽是保持着表面的友好,使臣往来。但没谁能够保证对付了戎狄之时,丹沙不会插上一脚,跟大齐作对。

  兵部侍郎蔡大人进言:

  “陛下,臣有本启奏。”

  “准奏!”

  “戎狄一部现如今攻打静山,松岐等地,作奸犯科,静山守城少将迎击敌方战死,现如今只有老将沈将军镇守,沈将军如今身体每况愈下,臣恳请陛下派出崔将军前去迎击,早日还大齐边境一个安宁。”蔡大人满脸正色,掷地有声。

  修文帝沉默了一会儿,看了看万烨,又看了看崔鹤唳,最终还是采纳了蔡大人的建言。

  “崔卿,你怎么看?”修文帝话说一半,神思松容却带着几息审视的看着崔鹤唳。

  “戎狄虽不至是大齐的心腹之患,却也是肉中之刺,若是不及时拔除,恐烂在肉里,更难剔除。臣愿听命吾皇,将戎狄赶回洛河以北三百里之外。”

  “好!虎父无犬子,是崔家好儿郎。崔鹤唳听命,朕派你前往崤关,助沈将军击退戎狄。”

  “是,臣领命。”

  这一场信任之战,无疑,崔鹤唳过了修文帝的考验,散朝之时,崔鹤唳与万大人相视一笑,这笑容下的隐晦就不言而喻了。崔鹤唳随万大人一前一后出了大殿,万大人却好以整暇的在外头等着崔鹤唳。

  “万大人可是在等下官?”崔鹤唳不卑不亢,杀将的气势在老谋深算,久居高位的万烨面前也不落下风。

  “崔将军真是后生可畏啊!”万大人极满意的看着崔鹤唳,若是不知个中缘由的人听起来,仿佛真是官场老前辈对年轻官员的盛赞。

  “万大人过奖,下官也不过是为名为利,俗气得很。”

  闲聊不过几句,将要走时,就见刘公公朝着崔鹤唳的方向走来。

  “崔将军且慢,皇上御书房请将军商议前去崤关事宜。还请将军随杂家来。”

  “有劳公公带路。”

  ......

  回府之后的崔鹤唳交代了带兵名单,十七见主子心里似乎还装着什么事,想着方才夫人的话,还是打断了崔鹤唳的沉思:

  “将军,夫人让您过去一趟,应该是要交代一番。”

  “嗯,我现在过去。”

  崔鹤唳来到后院,便瞧见母亲在抄写经书,自从父亲死后,这经书便成了母亲的精神支柱,断不得。

  “母亲,儿子来了。”在母亲面前,通身难以接近的气势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一个孩子现如今与母亲相依为命的柔和。

  “肃玠,走之前为你父亲写一卷吧。”崔夫人没有抬头,只是冷冷清清地说着没什么起伏的话语。

  “母亲,儿子三日后启程,这几日会在京郊操练场,母亲定要保重身体,等儿子为父亲平反。”说着声音便有些沙哑。

  崔夫人终于抬眼看向崔鹤唳,眼里闪着泪,隐忍颤动。“要你父亲死的人你动不得,内鬼也揪不得。鹤儿,听娘的话,无论报仇与否,你都要尽力保全自己,好好活着,明白吗?”

  “母亲!您让我好好活着,您自个儿可有好好活着?您且等着,要不了多久,儿子定要报了父亲与大哥的仇。”

  “娘知道你是要成大事的人,可千万要保全自己,切记,位子上的人生性多疑,你与贺兰世子交往不可过密。”

  “母亲不必多说,儿子知道。儿子先为父亲抄一份经书吧。”

  ......

  嘉让回去之后听得沧州爷孙的案子的凶手已伏法,说是沧州一名官吏买通的肃阳沧县两名犯人前去杀人灭口。

  嘉让越想越不对劲,虽然肃阳沧县离沧州很近,买通牢狱长提两个刑犯杀人是合理的,但为何行动多有不便的爷孙俩都到了檀京,两个犯人才动手?

  这未免也太说不通了?这其中定是还有别的隐情。嘉让很是苦恼,自己什么也帮不上忙,插不上手,正好大哥在家,嘉让讲此时说与大哥听。

  清让听完,眉头锁的紧,也是知道了此案多有漏洞,若是这么快结案,定是位高权重的人在里头做了手脚。知道嘉让不是个好糊弄的人,也没想着要把她当做小孩子,什么也不让她知道。

  清让想了想,才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