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反派互穿的日常 第210章

作者:秀木成林 标签: 情有独钟 欢喜冤家 穿越重生

  “淑妃和昭明太子的旧人联络上,唔,是那个曲嬷嬷为首的吧?然后曲嬷嬷就联系了窦广,两人商议过后,决定同意淑妃的要求,双方随即进行了一个交易。”

  至于什么交易,那就不用多说了。

  “萧琰就成为了窦家的表公子,随着窦广外放,被窦广养育成人。然后期间交易持续,窦广也一直在努力维持旧部,后来萧琰长成,唔……这前后他们看中了矩州,等萧琰长成,就成了这个‘瞿炎’。”

  一直暗中联络筹谋,京城泗州大雁山这些不提了,然后就是现在了。

  “萧琰肯定是想取陛下而代之的。这起兵造反,确实太不容易了,要是另有捷径,那当然还是捷径的好。”

  捷径,杀萧迟萧逸,登基称帝。

  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呢?

  裴月明看了萧逸一眼,又看萧迟,忽灵光一现。

  要说萧迟和萧逸有什么共同特点,那很明显,他们都是皇帝的子嗣。

  皇帝儿子很少啊。

  要是都死了的话……那岂不是要从宗室过继?!

  裴月明霍地站了起来,她似乎明白了,只差一线,呼之欲出!

  她忽然想起很久之前的一个疑惑。

  “萧逸,我有个问题想问你很久了。”

  她和萧迟都感到疑惑,还讨论过一次,没结果,因干系不大就搁到一边。

  萧逸抬头看她,挑了挑眉。

  裴月明笑了笑:“我很好奇,当年淑妃娘娘和曲嬷嬷窦广交易,她襄助萧琰假死遁离内宫,而窦广就得拱手相让昭明太子的势力。”

  “这个交易,淑妃娘娘有点吃亏啊。”

  襄助萧琰死遁在前,且一次完成,而蚕食接手昭明太子势力在后,这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甚至得持续几年以上。

  是什么让窦广在长达几年的时间内未曾食言,而一直坚持履行交易内容的?

  人品吗?

  人品导致他没有过桥抽板吗?

  别开玩笑了。

  以前裴月明和萧迟讨论过,大概是因为淑妃知道萧琰没死,这个把柄在手,窦广不得不履行。

  但其实感觉还是比较牵强的,淑妃知道窦广,窦广也知道淑妃,一抖露出去,谁也跑不掉,淑妃还有儿子娘家呢。

  再有一个,这淑妃后头甚至还死了。

  这其实是比较互相制约的,力度感觉远不到那份上,窦广履行一半就搁下了,那申元还真敢抖搂出来吗?

  不能的。

  所以不是这个。

  淑妃手里必然还拿着另外一个把柄,是萧琰这边非常重视的。她人虽死了,但这个把柄交给儿子弟弟拿着,即使申元蠢钝如猪,窦广也不敢毁约。

  裴月明长长吐了一口气,看向萧迟。

  寂静的石牢内,她轻声问萧迟:“如果你们兄弟仨都没了,陛下得在宗室内挑选嗣子,到时,你想想哪几个机会会比较大?”

  萧逸心一震。

  他倏地抬眼,看向裴月明。

  裴月明也看着他。

  两人对视片刻,他哑声:“……他果然幸运。”

  ……

  当年昭明太子距离登基就一步,他势力这么大,宗室里有死忠太正常了。

  萧琰死遁离开内宫以后,除了窦家表公子以外,他还有另一个更隐蔽的身份。

  某个宗室的儿子。

  或顶替或捏造,有些布置必须从小就弄起来了,否则就晚了。

  这事儿淑妃知道。

  甚至,有可能是她提议或者促成的。

  这个把柄捏在手里,还怕窦广耍花样吗?即使她死了,当年的交易也会一丝不苟完成,申元只要按照她定下的规划执行便可。

  至此,所有谜团才全部解开,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难怪啊,难怪萧琰想方设法宁愿牺牲叛军时间也务必要杀死萧迟和萧逸!

  毕竟大晋国力强盛,起兵造反直至成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艰难的。

  这最多就是个中下之策。

  而嗣子,则是个上上策!

  操作性强,成功率大,虽说一时认贼作父,但登上帝位坐稳龙椅以后,要怎么正名还不是他说了算吗?

  从石牢出来,天色已经入黑了,昏沉沉的暮色笼罩大地,蝉声嘶鸣。

  裴月明长吐一口气,“……只怕萧遇已经凶多吉少了。”

  平王府,本来就是萧琰王府改建的,一个废太子失意人,看不开太正常了。

  但两人也没有多少时间为这件事感慨,天入黑了,硝烟却没因此停下,战鼓隆隆震颤,一仰头就能望见冲天火光。

  “你说,哪个会是萧琰?”

  边快步往回走,裴月明低声问。

  这个她不懂,得萧迟来。

  萧迟已经思索一路,理出了大致方向,他沉吟一阵,说:“有四五个人可能是。”

  把所有不符合年纪的都先排除,年轻人中,再把他见过的都排除掉,剩下的就不多了。

  这个排除范围主要在京城宗室。大晋朝的分封制度,封是封了,但不是每个人都会就藩的,在京的占大部分。譬如有前途的宗令平都王萧睦之类,当然更多的是庸碌宗室,宗室里头靠禄银生活的也不在少数。

  皇帝们会很适量让宗室就藩,这就免去很多麻烦。

  皇帝要是需要过继嗣子,当然优先在眼皮子底下选择。而大晋国祚绵长,至今已四百载,宗室很有规模,京里都选不完,外地的不会有机会的。

  萧迟是皇子,哪怕他不感兴趣,从小到大的宗室活动就没少参与过,他没见过的并不多。

  这么一排除,符合条件就不多了。

  萧迟回头吩咐王鉴,让他把宗室名录默下来。

  王鉴桃红早就来了繁州等着了,裴月明没来,他们就和分过来那一半卫队汇合了,等了几天,萧迟率彭州军终于进城了。

  王鉴能从重华宫太监总管一路到宁王府大总管,凭借的可不仅仅是和萧迟的情分。庞大复杂的宗室关系,萧迟本人都记不全,但他却一清二楚,应了一声,他背葛贤蒋弘写,很快就将在京宗室名册都写出来了。

  萧迟仔细看过,“渝国公嫡幼子,常年卧病,京中少有人见过。”

  “还有这个,合阳王嫡长房次孙,是前些年从外头接回来的,后记在丧子正房名下,正房病逝,他在皇觉寺守孝至今,未除服。”

  “怀昌郡公嫡幼子,八字与父相冲,后送至金州由祖父养育,其祖父病逝,他守孝三年,年初才进的京。”

  “最后一个,是益都王嫡长子,母胎略弱,养得大些见好,只益都王却病卧,久不见好转,他遂许愿,若父王病愈,他愿至佛前茹素三年。后益都王真痊愈了,他遂至西郊灵明寺长居三年茹素。其好学,尤其仰慕范州澄山书院,益都王感其孝,特上折请求父皇。”

  宗室无故不得出京的,尤其是王爵国公之类中高阶,想出京,得皇帝允许。不过求学这些皇帝一般都会同意的,看一眼就过了,宗室人太多了。

  这个益都王嫡长子就一直在外求学,小成后近几年开始游学。

  “就这四个了。”

  既然是皇帝嗣子,那出身也不能太低,那些只挂个低阶头衔的闲散宗室家的孩子,可以摒弃了。

  萧迟琢磨过,这四人嫌疑最大。

  裴月明看了一下,“我觉得后面这两个更有可能些。”

  第一个常年卧病,不管真病假病,这个皇帝肯定不爱的。

  第二个,所谓“前些年从外头接回来”,那意思其实就是私生子。古代也有私生子的,外室妓生之类的。后者和妾生婢生不同,这个其实不算合法。

  这么不光彩的出身,哪怕被记在正房名下也抹不去,皇帝又不是没有其他选择。

  最后两个就好太多了,一个是八字相冲才离京,但由祖父教养;另一个就更好了,孝,又好学,最关键是和京里联系不深,正是嗣子上佳人选。

  这一个叫萧明,一个萧昐。

  不过不管萧明还是萧昐,都一样,现在他们已经勘破萧琰最至关重要的一处关窍了。

  葛贤等人大喜过望:“只要宣扬出去,繁州之困立解!”

  甚至不需要一定通知到皇帝,只要广而告之,立即断了萧琰的后路,他马上就得退兵了!

  不退不行啊,捷径没得走了,只能走反叛这唯一一条路子,继续围困弊远大于利。

  “没错!”

  萧迟冷哼一声:“安排人从护城渠潜出即可。”

  繁州有护城渠,还是活水,城里城外互通,不过因为头顶就是矩州,这渠口早早就用铁栅栏封死了,并使人日夜看守。

  繁州渠的水颇清,之前并不适用,可连日大战,渠水已变得浑浊不堪,在水底的栅栏开个口子,即可悄悄潜出。

  今日萧迟等人还商议着,准备遣人潜出去探听外面消息,包括朝廷和信州的,大江现在不知什么情况,还有霍参。

  现在很好,多添了一个任务,就是散播消息。

  萧迟立即把冯慎叫来,让他仔细挑了人,他和裴月明一一叮嘱过,趁着夜色,立即就出发。

  待一切安排妥当,已经深夜了,外头的炮声杀声稍稍平了一些,周世昌赵琅等将前后脚进来,一身铠甲黑灰血迹斑斑,随手抹了一把脸,匆匆坐下。

  周世昌一坐下,立即道:“这是个好时机,我们要设法趁势歼灭叛军!”

  突破的消息他们已知道了,战事一歇,连饭都顾不上吃,匆匆就跑了过来。

  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靖王刚死,萧琰现在还把大公子推在前头,矩州军一切他还没来得及彻底消化。

  要是随着战事延长,他尽数排除异己,完全立稳脚跟,矩州连同叛军上下铁板一块,如臂指使,到那个时候就棘手了。

  朝廷再想彻底歼灭这支叛军,恐怕得花费大力气。

  所以不能拖,不能等,难得有个这么好的机会,希望能趁机一举击败并彻底歼灭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