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 第21章

作者:清涴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顾淮之心说徐季陵的想法自己哪里猜得透?他和徐季陵的交集,也就是当年顾家离京徐季陵前来为顾玄送行时顺带见过一面罢了,现在让他来猜徐季陵的心理活动,难度系数是不是太高了点?

  不过顾淮之也知道,顾玄这是有意在锻炼他的思维模式,毕竟他和顾玄还是存在跨越千年时间的代沟,三观有时都不太一致,但想在兴朝成为大佬,必须按照顾玄的思维模式来才是正确的。

  顾淮之低头沉思,理了理京中各家的人物关系,再尝试套用了一下顾玄的思考方式,想着他要是徐季陵,会是什么原因才能让他眼睁睁地看着皇帝自己挖坑埋自己。

  想了很久,顾淮之也没琢磨出什么头绪来。最后,顾淮之还是求助般地看向顾玄,小声道:“阿公,要是你的话,你会怎么做啊?”

  顾玄正在看书,顺口答道:“我自己就能做到。”

  这话答得有点牛头不对马嘴,但顾淮之脑中却是灵光一闪,右手握拳敲在左手手掌上,激动道:“我知道了,是舅公!”

  顾玄说的是他能做到,证明他代入的并不是徐季陵。那顾淮之就可以试着跳出徐季陵的身份来想问题:徐季陵的品行不变,不可能主动不管皇帝。那么,能说服他不管皇帝的那个人,会是谁?

  结合顾玄刚刚所说的话,顾淮之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徐道宏,这位能力不输顾玄,又和皇帝有仇,进京后百官才出现这么齐心协力坑皇帝的局面,那应该就是他没得跑了。

  顾玄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欣慰地点头道:“你终于想明白了。”

  顾淮之忍不住咋舌,简直想给他舅公跪下,这位大佬行动力也太强了,进京才多久,就搞了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妥妥的狼灭。

  顾玄趁此机会又给顾淮之上了一课,“当年我曾对你说过,一将无能,累死千军。如今皇帝无能,其他人不想被他累死,所以才会想办法自救。不然的话,即便你舅公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将他们全部说动。你要引以为戒,日后成了顾氏家主,千万不能犯和皇帝一样的错。”

  顾淮之深深点头。

  京城的情势对云州而言十分有利,赵冀想了想,召集幕僚们开了个会,商量是不是该给朝廷去封请战表,发兵支援孙震。

  说实话,赵冀心里有点没底,梁肃的军队战绩彪悍,双方真要打起来,云州也要伤点元气。其他人也跟着发愁,打不打都伤元气,简直是个死亡命题。

  倒是顾玄老神在在地看了赵冀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使君怕伤元气,梁肃同样也怕。”

  或者说,梁肃更怕,好歹赵冀的云州没人攻打,幽州城门口可还有个孙震呢。

  赵冀也不傻,一听顾玄这话就立即反应了过来,惊讶道:“先生这话的意思,是让我们做戏?”

  顾玄点头,坦然地看着赵冀,“想来梁肃还会感谢你此次相助。”

  这可真是个天才主意,赵冀顿时眼前一亮,一拍桌子对着冯克己笑道:“事不宜迟,我们先把请战表递上去。”

  冯克己点头,提笔就开始替赵冀写了这封感人肺腑的请战表。

  顾淮之得知这个消息后,整个人都是恍惚的,觉得他祖父真是能耐到了一定的境界了,这等鬼才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这次出征,赵冀又把赵猛给带上了。顾淮之想着两人也有好几年的交情,收拾了一点礼物前去给赵猛送行。

  十六岁的赵猛生得人高马大,一张国字脸颇具威严,看上去还挺像那么回事,深知他秉性的顾淮之却知道,这人完全是只长个子不长脑子的典型,内里还是憨憨,就是因为憨憨气质太过突出,这两年才被赵冀耳提面命要严肃点,就造成了赵猛现在这么一副不苟言笑的面瘫模样。

  当然,赵猛的面瘫是对其他人的。见了顾淮之,赵猛立即露出了一个笑容,这个笑容一出,刚刚还在他脸上能看出来的威严气质顿时不见了踪影,只能看出浑身傻气。

  顾淮之心下默默叹了口气,觉得赵猛这孩子,也怪愁人的。不过往好一点的方向想,他傻得这么突出,他日赵冀真的坐上了那个位置,看在他傻的份儿上,他那堆哥哥估计也不会特意针对他。

  两人正说着话,赵冀正巧过来了,见了顾淮之,赵冀眼中露出了些许惊讶之色,而后笑道:“淮儿也在啊,许久未见,你又长高了不少。”

  这几年赵冀十分忙,既要练兵又要处理一州的政务,还要和幕僚们商议一下大事。顾淮之又经常窝在家里,来刺史府也是找赵猛,并不踏足前院,算下来两人也有许久不曾见面,怪不得赵冀这回见到他还会感到惊讶。

  顾淮之回了赵冀一个笑容,就听赵冀问道:“你是来为十二送行的?”

  顾淮之点头,抬头看向赵冀,微笑道:“也祝将军此行一切顺利,平安凯旋。”

  “那就借你吉言了!”赵冀大笑,却又皱眉叹道,“只可惜云州铁矿太少,士兵们的铠甲还是太少了。”

  少铠甲?顾淮之想了想上辈子的所见所闻,不由脱口而出,“可以尝试做一下纸铠甲。”

第34章 纸衣

  顾淮之这一句纸铠甲立即让赵冀父子俩当面给他表演了一出二脸懵逼, 赵冀还好一点,久居高位至少能稳住,赵猛本来就是个憨憨, 顾淮之仿佛看到他全身上下都挂满了问号。

  还是赵冀最先冷静下来, 皱眉问顾淮之:“纸铠甲, 是用纸做的铠甲吗?”

  顾淮之点头。

  赵猛登时笑开了,笑呵呵地看着顾淮之乐道:“阿淮弟弟你是不是昨晚没睡好现在在说梦话, 纸怎么能做铠甲呢?别说能不能把纸做成铠甲了,就算真的做成了, 一碰就碎也没用。”

  这一方面, 赵冀就稳重得多。在赵冀看来, 顾淮之这人有点邪门儿, 小时候就能想出练兵的方法,再大一点弄什么牙刷牙膏雕红漆器, 全都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也不知道他到底哪里来的灵感,但赵冀这个人一向只关注结果不关注过程, 反正这些年发生在顾淮之身上的事, 就是在向赵冀证明一个结论:凡事顾淮之想干的事,不管原来有不有,最终都干成了。

  有了这个结论在前,赵冀也没把顾淮之的话当成半大孩子的随口一说。赵冀多多少少也知道点顾淮之的事儿, 当年还是个小不点的时候就能从冯适几人嘴里套话了, 据说从他三岁起顾玄就一直把他带在身边言传身教。顾玄有多厉害, 整个刺史府的人心里都有数。是以赵冀面对顾淮之这个顾玄由顾玄一手教养出来的孙子, 哪怕他年纪还不够赵冀的一半,赵冀也不敢真把他当成十三岁的孩子。

  别说十三岁了,赵冀旁边就站着他的亲儿子赵猛,都十六岁了还是个铁憨憨。人跟人真的不能比。

  再加上云州军练兵之法还是从顾淮之偷学的,赵冀对待顾淮之,总有一种特殊的看重。

  正是这份看重,让赵冀没有顺着赵猛的话否定顾淮之,而是认真地看着顾淮之,双目中带了点审视,沉声道:“淮儿说的可是真的?纸真的做铠甲?”

  顾淮之也就是上辈子浏览网页时顺手看过这消息,要知道,后世新闻都是一些标题党,动不动就是什么“震惊!历史上最坚固的铠甲竟然不是铁铠甲,而是纸铠甲”,或者是“纸竟然也能做铠甲,你知道吗?”标题很是洗脑,顾淮之顺手点进去看过。他记忆力还算不错,这么久了竟然还记得,那篇文章标题虽然画风有点诡异,实际上内容还是有不少干货,还列出了不少史料证明历史上真的有过纸铠甲,据传,戚继光的军队就用过纸铠甲,后来考古学家还从一处遗址中发现了一件纸铠甲,证实了史料的正确性。

  顾淮之觉得,这些证据已经可以完美论证纸铠甲的真实性。但看着赵冀父子俩如出一辙的狐疑神情时,顾淮之想了想,解释道:“我也是在一本古籍上见过这个记载,说是用纸做的铠甲比寻常铠甲轻薄便捷,造价也便宜。不仅如此,纸铠甲的防御性也不错,丝毫不输铁铠甲,书上记载说‘劲矢不能透’。”

  赵冀已经信了大半,虽然他从未听过什么纸铠甲,但想着顾家传承少年,家族中藏书无数,说不定还真有那么一两本无人知晓的书中曾提过这一茬呢。赵冀曾听人说过,顾氏收藏了许多诸子百家的书简,那个时代风云人物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个个儿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人物。比如墨家机关,就超出当时所有人的想象。万一顾淮之是看了墨家不曾流露出去的书简才知道这个绝密的呢?再想得大胆点,或许是那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鬼谷子呢……

  顾淮之都没想到赵冀的脑洞竟然能这么大,他随便扯了个借口,赵冀竟然还有条有理地给他圆上了。要是顾淮之知道了赵冀的想法,估计也得目瞪口呆,说不定还能吐槽一句要不是我知道这是我瞎编的,都要信了你这理由了。

  但赵冀信了,他那憨憨儿子赵猛还是无法理解为何纸能当铠甲,一戳就破的东西还“劲矢不能透”,吹牛也不是这么吹的吧?

  顾淮之看着小伙伴满脸纠结的模样,想了想,让人在院子里树了个靶子,在靶子中心钉了三四本书,让赵猛对着书本射,看能不能把箭射进去。

  虽然顾淮之不清楚纸铠甲的制作过程,但原理跟这个也是一样的。

  赵猛一箭过来,果然没能射穿所有书,但他不服气,“这些书加在一起都上百页了,纸铠甲总不能有上百层吧?就算真能做出上百层,那这一身也够重的,并不能称上一句轻薄。”

  顾淮之摸了摸鼻子,无辜地看着他,摊手道:“我又没自己做过,怎么知道能不能做上近百层?这是匠人们该考虑的问题。”

  赵冀此时的心理活动跟他儿子是一样一样的,但想到顾淮之以往捣鼓出来的那些东西,赵冀还是稳住了,觉得还是能信他。赵冀的基本思维还在,哪怕决定相信顾淮之,还是稳稳抓住了重点:“所有纸都能做铠甲吗?”

  那还真不是。顾淮之皱眉想了想,努力回忆了一下那篇科普文章,不确定地开口道:“好像要用构树还是褚树来制才行。”

  这种没什么底气的语气……赵冀纠结地看了顾淮之一眼,心说要是换一个人来说早就被他轰出去了,不过开口的人是顾淮之的话,赵冀默默叹了口气,“那我先吩咐人去砍这两种树,试试看能不能做出来吧。”

  要是做不出来也没关系,重新加工一下做纸也行,反正不能浪费。

  这么一想,赵冀的心情就好了许多。

  临行在即,赵冀还是把这道命令发了下去,震惊了一帮人,觉得使君是不是压力太大导致出现了一些奇奇怪怪的不切实际的幻想。

  赵冀很有义气的没把顾淮之说出去,但就这天马行空的画风……顾玄还是猜到了这事儿有顾淮之的手笔。

  于是,顾淮之就这么被顾玄叫进了书房同他大眼瞪小眼。

  祖孙两一通眼神作战后,顾玄嘴角一撇,沉声道:“还不老实交代?”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您这双利眼!”顾淮之抬头给了顾玄一个灿烂的笑脸,彩虹屁说来就来,“怪不得所有人都对阿公佩服得五体投地!”

  “行了,奉承话就别说了。”顾玄嘴角一翘,“这些话我听了几十年,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顾淮之心说您这暗爽的表情可不像是不乐意的样子。

  不过既然顾玄都这么要求了,顾淮之也就从善如流地改了口:“阿公说得是,下回我一定不说大实话。”

  顾玄都被他逗乐了,瞪了顾淮之一眼,这才绷着脸问道:“你是怎么同使君说的?”

  顾淮之也没必要瞒着顾玄,老老实实地交代了个清楚。

  顾玄脸色复杂地看着顾淮之,半晌才道:“要是日后使君再问起你这本书简之事,你就说年代已久,这本书也没能保存下来。”

  顾淮之只能点头,又被顾玄教训了一顿,“以后找借口要更谨慎些,要是使君真问你要这书,你从哪里找一本给他?”

  顾氏藏书有哪些,顾玄这个家主能不清楚吗?他又有个过目不忘的技能,顾淮之这借口,瞒得过顾琉,却瞒不过他。

  以顾玄的聪明,早就发现了顾淮之身上某些不对劲的地方。当年的牙膏牙刷做工并不复杂,还能说是小孩子的奇思妙想。但后面的剔红漆器,难度系数之高,立即就让顾玄意识到,他这个孙子,委实十分不寻常。

  不过顾玄脑洞再大,也不可能想到穿越这上面来,只是把顾淮之的这种情况自动代入了传说中的生而知之者,还觉得这是天佑顾氏,让顾氏得了这么个只存在传说中的奇才。

  所以,这些年顾玄对顾淮之,就是拿他当大人来对待,手把手地教导他怎么当好一个家主,怎么挑起顾氏这副荣光无限却也沉重无比的担子。

  好在,顾淮之做得极好,这也就让顾玄更加肯定自己的猜测。

  得知自己被顾玄归为了生而知之一类神人的顾淮之:……

  好像也没毛病,他这辈子,勉强也能算是生而知之。

  莫名有点羞耻。

  有大佬罩着的感觉可太好了,这件事的后续完全不用顾淮之操心,顾玄已经出手将可能出现的漏洞全都给抹平了。

  每当这个时候,顾淮之都忍不住感叹,老天爷对他还是不薄,给了一个顶级大佬当靠山。

  因着纸铠甲之事是顾淮之提出来的,顾玄对此也上了几分心。出于对顾淮之的信任,加上纸铠甲若是真能做出来,对云州也有大有益处,顾玄时不时就会问上一句进度。

  说实话,做纸铠甲的人心里都没底,但看着顾玄平静的眼神,他们竟然神奇地多了一点信心。

  赵冀已经出兵,和梁肃你来我往打了几个月,双方默契地没动真格,至于孙震那边……知道皇帝下的那个命令后,心也冷了不少,也开始做样子。

  于是,幽州这边,战况就陷入了诡异的僵持之中。

  云州,八个多月过去了,顾淮之终于收到了好消息,做纸铠甲的那边,有进展了!

  顾淮之高兴得眼睛都在放光,思维已经发散到以后的历史记载纸铠甲时,是不是还会提到他一笔时,就听见回话的人说:“做出来的纸衣很是轻薄,但要是做铠甲,防御性还不够。不过小人们仔细商议了许久,发现这纸衣虽然不能当铠甲御敌,但能遮寒,冬日穷苦百姓买不起棉衣的,能穿上这纸衣避风御寒。”

  顾淮之:??这是什么神奇的发展,铠甲没做出来却做出了低价“棉衣”?

  这么一想,好像后者更有用处来着。顾淮之立即高兴了,“那今年冬天可以少许多冻死的百姓了!”

第35章 战事

  顾淮之还真没说错, 因为纸衣的造价便宜,顾玄等人又有意给赵冀立个爱民如子的人设,将纸衣的售价定得也比较低, 是以这个冬天, 云州的百姓每家每户都买了件纸衣避寒, 加上赵冀又为他们减了一部分税收,相比起往年来, 被冻死的百姓人数锐减,整个云州上下都是一片欢呼雀跃, 顾淮之也在核心权利圈中挂上了号。

  赵冀现在还在幽州跟梁肃作战, 收到这个消息后顿时觉得自己还能再战几百回合。

  顾淮之却没有太大的感觉, 反而有点忧虑:今年冬天, 好像有点冷得过分了。而以往经验告诉顾淮之,天气一旦特别冷, 游牧为生的胡人肯定会攻打兴朝边境烧杀抢夺。

  尤其是现在兴朝还在内战,三方政权割据, 简直就是进攻的大好时机。

  果然不出顾淮之所料, 十二月初,胡人大举南下,进攻青州边境,青州和幽州相邻, 梁肃这边也受到了影响。

  顾淮之真心觉得梁肃有点惨, 本来被孙震和赵冀联手痛殴, 现在胡人也来凑了热闹, 变成三方夹击。

  幽州兵马总共十五万,顾淮之掐指一算,觉得梁肃真是时运不济,运气比祁东王差多了。

  结果换来顾玄一声冷哼,“想多了,那是因为朝廷有不少人想着拥立祁东王,好歹算不上谋朝篡位。李福明显也没出全力。”

  顾淮之:……这些个大佬,真是一个比一个秀。

  其实顾淮之对梁肃的同情真是没必要,有赵冀这个摸鱼划水的对手在,还有个没出全力的孙震,梁肃一对三还稳住了。眼下最惨的,是青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