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家子 第49章

作者:清涴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顾淮之点头,神情自若地踏进了府衙。

  围观的群众议论声更大,不可思议道:“他竟然是新来的府君?”

  “这小郎君看着脸嫩,生的怪好的,怎么就想不开来了我们这个地儿?”

  “是啊,看着小郎君那排场,也不像是落魄的贵人,怎的来了康郡呢?”

  “哎哟喂!来了这么个年轻的府君,咱们和孙家还有周家账要怎么算?”

  “该怎么算就怎么算呗!”

  “得了吧,别闹了!”人群中也有有见识的,闻言立即沉声道,“别闹得太过,府君看着是脸嫩,但他带的那帮护卫可都不是软柿子,他们的刀,会杀人,你们难不成想试试?”

  此话一出,其他还想开玩笑的人也歇了心思,小命重要,惹不起惹不起,溜了溜了。

  府衙门口原本挤满了人,瞬间又恢复成空荡荡的模样。留在外头守卫的护卫皱了皱眉,按照顾淮之的吩咐仔细将这些人的话全都记在心中,准备一字不差地报给顾淮之听。

  顾淮之现在正忙着收拾房间,这回来康郡,他们带的东西可不少,全都是平常用惯了的,原本没觉得有多少,全都收起来堆在一起后才发现原来行李有这么多。不过带的人更多,顾淮之也没说什么,再多为小家伙置办了一些衣裳玩具和药丸,再给行李添了一份重量。

  收拾起来费劲儿,眼下要把东西拿出来一一摆好同样也费劲儿。虽然这些事不用顾淮之插手,但看着下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顾淮之也替他们觉得累。老板觉得员工辛苦了,发奖金才是王道,于是顾淮之大手一挥,决定给每人赏两个月的月钱,收拾妥当后,明天就发。

  有了奖励,下人们工作的积极性明显更高了。小家伙到了新地方,更加好奇,缠着顾淮之抱着他溜达了一圈,最终得出了一个结论,“没有我们的家好看。”

  顾淮之不由失笑,顾府那可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低调又不失优雅,清丽大气。要是随便一个府衙都把顾府给比过去了,那当年设计顾府的人也可以找根面条上吊得了。

  虽然小家伙觉得新家不如老家好看,但是新鲜感还在,小家伙还是乐呵呵的到处蹿,元气满满,看上去就跟个小太阳似的,永远不知疲倦。

  顾淮之同样有点小激动,当了这个郡守,康郡这一整个郡都归他管,承载着无数家庭的期盼与未来,顾淮之瞬间斗志昂扬,休整完毕后,第二天,顾淮之就进入了工作状态,让人给康郡府衙的官员都下了帖子,邀他们来府衙喝茶。

  因着顾淮之一行人太过高调,大部分官员早就知道了顾淮之到了的消息。只不过顾淮之特地让人先过来吩咐他们不要搞什么接待宴会,一帮心下忐忑不知上峰到底是何性情的官员一直没能睡个好觉,直到接了顾淮之的帖子,这才提着一口气来府衙见顾淮之。

第89章 敲打

  康郡治下十个县,这回前来拜顾淮之这个新码头,除了就在郡衙的郡丞郡尉等人,底下十个县的县令听闻了风声,连夜赶路也跑了过来。大伙儿心里都打鼓,不知道新任上司到底是何性情,要是碰上个难缠的,那可有的头疼了。

  顾淮之也很好奇自己接下来的工作伙伴到底都是些什么人,双方一见面,各自心里都是一咯噔。顾淮之四下一看,发现未来的伙伴们个个儿面有愁容,一脸被生活毒打过的毫无斗志的模样。简单来说,就是有部分咸鱼,要把他们鞭活,也需要技术含量。

  其他人见了顾淮之后,同样心里一凉。

  康郡前任郡守因为贪墨下了大狱,现在来了个顾淮之,看着倒不像是会贪墨银子的,但问题是,顾淮之这长相气质,看着也不像个能忧百姓之忧的父母官啊。生活优渥的贵公子哪能体会普通百姓的艰辛,要是再闹一个何不食肉糜的笑话,那可真是要了命了。

  顾淮之这张一向让他轻易刷别人好感值的脸第一次拖了他的后腿,康郡其他官员对顾淮之的第一印象有点类似后世普通群众对流量小鲜肉的看法,颜值大于实力,不大能让人产生安全感。

  作为一把手,给下属这种第一印象,顾淮之这个领导要是处理不好,那以后他要是想要干点什么,难度系数立即直线上升。

  顾淮之当然能感受到众人对他的不信任,这些人的表情,就跟他上辈子毕业后,他爸把手上大部分事务交给他时,公司股东和员工看他的表情一模一样,就差在脸上刻上怀疑两个大字。

  顾淮之上辈子能用实力让股东们闭嘴,眼下同样也能有办法让这帮下属心服口服。

  顾淮之早就做好了功课,也不跟他们多说客套话,简单寒暄后,顾淮之立即问安顺县令,“我查过安顺整个县的户籍,前年共有3103户,人口两万余,到了去年,户籍却只有2832户,人口更是只有两万,这一年康郡并未出现灾情,为何人口会锐减这么多?”

  此话一出,其他人看顾淮之的表情都不对了,能问出这个问题,这位新上任的年轻郡守,似乎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般不知民生疾苦啊?

  虽然众人很快就掩饰了过去,顾淮之还是从他们眼中看到了诧异之色,脸上的表情都凝重了不少,再也不复刚才隐隐的不以为意。

  安顺县令冷不丁被点名,顿时苦了脸,无奈道:“府君有所不知,安顺县有一部分本是从康郡附近的颐郡划分而来,郡内百姓更认可自己是颐郡人,心心念念想回去。”

  “这有什么可回去的?”顾淮之哪会这么轻易被他糊弄过去,“划分康郡时,只是圈了地,又没让他们搬家,他们的房子和田地都没动,还能回哪儿去?”

  安顺县令头上冒汗,憋红了脸,支支吾吾道:“这……这许是……在颐郡……比康郡日子更能过得下去。”

  顾淮之不由挑眉,示意安顺县令接着说。安顺县令仔细打量了顾淮之的神色,闭了闭眼,一脸豁出去,“颐郡百姓的日子确实比康郡要好,前任府君设立各种名目从百姓那儿要银子,不少百姓便直接带着妻儿老小去了颐郡。”

  这番话虽然掺了点水分,很大程度上也是事实。顾淮之心里清楚,有些百姓去了颐郡是真,但人数并没有安顺县令嘴上说的那么多,应该还有部分去了本地豪强家中当了隐户。

  虽然康郡地方势力并没有其他地方大,但矮子里面拔高个,总有那么几户家境殷实的人家,收隐户对他们也有利,再给县令一点好处解决户籍问题,这事儿也就成了。

  顾淮之自己可没见过这一一整套的操作流程,这还得感谢王温送的那堆工作手札,其中就记载过类似的事情。

  顾淮之忍不住笑着看向安顺县令,语气冷淡,“你倒是心大,安顺县户籍锐减,都从中县变成了下县,倒没见你这个父母官有多着急。”

  朝廷按户籍把县分为上中下三等,超过6000户的为上等县,3000户为中县,不足3000户的为下县。县的等级直接和县令的俸禄挂钩,差距还不小。上县县令年俸140石,下县县令却只有60石,同样的品级,俸禄还不如对方的一半。

  刺史和郡守也有相应的等级,像顾淮之,虽然是目前最年轻的郡守,但康郡是个下郡,他的年俸也就100石,再加上五顷的永业田和职分田,按照顾淮之的生活水平,一年的收入加起来可能还不够他过一个月的。当然,顾淮之也不靠俸禄过活,一般来说,官员的俸禄足够支撑他们一家过上衣食无忧的小康生活了。尤其是朝廷给的永业田,那可是能传给子孙后代的,官职越高永业田越多,一家多出几个官员,光靠永业田就能吃喝不愁。

  每回官员考评,治下户籍数都是考核重点。在这种情况下,安顺县人口流失竟然还这么大,顾淮之不得不怀疑这其中是不是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安顺县令顿时冷汗涔涔,看着顾淮之带笑的俊脸,心底陡然生出了一股凉气,忍不住打了个哆嗦,冷静下来后迅速喊冤,“下官失察,请府君责罚。但下官自任安顺县令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不敢有半分懈怠,治下百姓少了那么多,并非是下官不想管,而是心有余力不足啊。府君若是再查一下安顺县今年的户籍情况,就会发现户籍数目比去年还略微涨了一点。”

  顾淮之秒懂,这是要把锅推到已经铁窗泪的前任郡守头上了。那货肯定不冤枉,但面前这个安顺县令清不清白,那也有待商榷。

  不过眼下并不是计较这个的好时机,成功给了下属们一个下马威后,顾淮之看着他们明显认真了的态度,心中暗暗点头,又问郡丞,“郡里这几年的账本呢?拿来我看看。”

  一来就查账,这是位狠角色啊。

  众人齐刷刷一抖,再度绷紧了皮。

  顾淮之立威的目的已经达到,也没打算继续吓他们,直接开门见山道:“放心,我只是想看看,康郡以往的银子都用到哪里去了,巧立名目从百姓那儿收的银子,再加上朝廷给的公廨田进账,这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吧。”

  见众人神色紧张,顾淮之又缓缓道:“既然上任郡守已经入了狱,此事已有公断,我自然不会再追究。不过日后公中进账要如何花用,我们还得再好好商议一番。”

  敲打完下属后,顾淮之就开始给他们画饼,“百姓为何不愿待在康郡?还不是因为我们康郡穷吗?要是我们齐心协力把康郡治理好,让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谁还会愿意走啊?”

  现在又不像后世那样交通便捷有各种工具帮忙,想搬个家可太难了,要不是真的过不下去了,谁特么想搬家啊?康郡民心不稳,归根结底就一个字,穷。扩大到整个青州也是,叛军乱民也是人,除了天生反社会的变态,有安稳日子过,能填饱肚子,谁吃饱了撑的去干那种刀口舔血一不留神就去见阎王的事儿啊?

  对于顾淮之而言,当地方官,他确实没什么经验。但要是论搞钱的办法,那他可太会了!

第90章 忽悠

  顾淮之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尽快带领康郡百姓脱贫致富。话说的也动听,然而底下的县令却并没多重视顾淮之这番话。上峰的好话听听就算了,要是真情实感地信了,才真的成了傻子。这是他们为官多年总结出来的小经验。

  更何况,在他们心里,顾淮之这种生下来就不知民生疾苦的贵公子都有着士族的清高,不屑于同阿堵物扯上关系。即便刚刚顾淮之已经提过银子的事儿,但显然,他在众人心里的可信度还没升上去。

  顾淮之也没在意,好话谁都会说,成年人只看别人做了什么。等到他把这一堆事给盘顺了,县令们自然而然就会明白他说的不是空话。

  一切的发展都需要钱,当了官还搞清高那一套那是真的不负责。你这个当官的衣食无忧不在意银子,治下的老百姓还要吃饭呢。

  搞钱这种事,顾淮之上辈子作为一个身价不菲的商人,手段那都是一套一套的。但眼下当了官,商场和官场的运转模式完全不同,顾淮之要是贸然用上上辈子的商业套路,立马就得被御史喷与民争利。虽然以顾淮之的嘴皮子,最终肯定能喷得赢,但眼下最重要的是想办法把康郡发展起来,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跟御史扯皮?

  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官场搞经济,顾淮之也不陌生。作为良心爱国企业,顾氏同政府也有不少合作。顾淮之对这流程也熟,虽然时代不同,套路那都是一样的。

  想搞发展,第一件事就是要多为自己所治理的地方争取资源,这是永恒不变的定理。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朝廷的资源就那么多,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州县。后世这种现象更明显,想想最初的几个经济特区,再想想各省大力支持的市县,有资源和没资源,效果完全不一样。

  顾淮之的目的就是把康郡打造成青州的一张名片,让人以后一提到青州就想起康郡,那康郡百姓的生活才真正会实现质的飞跃。

  争资源这事儿,还得去上峰面前哭穷请求支援。当然,顾淮之也可以选择自己出钱,但一码归一码,公账私账混成一团那可是大忌。

  康郡是真的穷,顾淮之跑去找张子昂要银子的时候,那叫一个理直气壮。张子昂都被顾淮之这个骚操作给惊了一下,“康郡不是还有公廨田吗?怎么就缺银子了?”

  “公廨田那点进账,还要支付衙役的俸禄,哪能剩多少?不瞒使君,我想把康郡所有的县道都重修一遍,各村镇的主干道也要重修。”

  啪嗒一声,张子昂手里的茶杯落在地上立即摔的四分五裂,比茶杯更碎裂的是张子昂的三观,几乎被顾淮之这一番豪言壮语吓得粉碎成了灰末。

  张子昂满脸不可思议地看着顾淮之,“你在说笑吧,这得要多么大的一笔银子,没这么干事情的啊!”

  顾相到底教出来一个什么样的祖宗,张嘴就是重修一个郡的主干道,这口气,元熙帝都没他有魄力!

  顾淮之却十分淡定,要想富先修路,这可是千古不变的定理。康郡的官道烂得不像样,被交通严重拖了后腿,这路必须修!

  要修你自己拿钱啊!张子昂险些把心里话嚷了出来,满脸都是拒绝,坚决不搭顾淮之的腔。

  顾淮之也是做好准备才来的,拉投资总得有个规划吧。通俗来说就是一方讲故事给另一方画大饼从对方手里套资金,甭管项目最终能不能成功,这饼必须得画好。当老板的一定拥有两项技能,一个是讲故事画大饼,另一个就是给员工打鸡血。顾淮之讲故事的水平不赖,上辈子几十上百亿的单子也不是没签过,忽悠张子昂这个官场傻白甜足够了——

  “使君先别急,听我说完再做决定。这些年青州连年遭灾,有天灾也有人.祸,百姓苦不堪言。现在好不容易能过上安生日子,但前头元气大伤,缓不过劲儿来。若是按照往常的办法,估摸得花费近十年的功夫才能让青州恢复如初。耗时太久,咱们当人父母官的,总得急百姓之所急,多为他们想想。”

  “为他们想想就得花费大把银子去修路?”张子昂皱眉,“这么大一笔银子,直接按户籍发给百姓他们更高兴。”

  “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咱们的眼光得放长远点。青州山清水秀,康郡更是多奇山秀险,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有山民特色风情,都是风流名士向往的好去处。咱们把路修好了,我再给我小叔去封信,邀他们过来青州游玩。他们玩得高兴了,随手作上几首诗赋,那咱们青州不就出名了吗?”

  “那也没必要花费那么多银子去修路!”

  顾淮之继续耐心地解释,“使君您仔细想,这么多人来了青州,吃的用的都要花费不少钱吧?名士大多都是世家子弟,出手阔绰根本不把钱当钱,商人们能卖出的东西更多,许多特色东西还能让当地的百姓自己做,也是一笔额外的收入,这样,百姓们的日子不就能慢慢好起来?再说了,商人们的生意做大了,咱们收的税也能多些不是?只要咱们把名气打出去了,用不了几年,不但能把修路的银子赚回来,还能多挣银子。”

  顾淮之到了康郡后,第一反应就是可以搞个旅游区。有自然风景奇观,又有历史文化底蕴,还有民族特色,这都是宣传点啊。种地得看天吃饭,顾淮之总得想办法让百姓们在农闲之余捞点外快改善生活。

  张子昂略有意动,但还是迟疑道:“你一开口就把山民也算了进来,怕是不知道,山民同朝廷的关系并不好,早些年都打过好几场仗。你想让山民也参与进来,这根本不可能,他们不给我们添乱就不错了。”

  顾淮之等的就是他这句话,闻言立即挑眉看向张子昂,笑眯眯道:“山民人数官府也没统出个具体数目来,但略微估算一下,怕是有好几万甚至上十万,这么一大帮人口,使君心里就没想法?”

  张子昂震惊得瞪大了眼,顾淮之又笑着补充了一句,“康郡地广人稀,陛下前些时候还发布了均田令,鼓励百姓去开垦荒地。康郡,或者说整个青州,那都缺人手,使君当真没想过山民?”

  张子昂简直不敢相信顾淮之头这么铁,刚来康郡就把主意打到山民头上了。以往的青州士族打山民的主意也是派部曲去山中想办法捉些山民下来当奴隶,顾淮之魄力可大多了,想把山民全都哄下山,怕不是白日发梦还没醒哦。

  顾淮之一见张子昂这个表情就知道他还在犹豫,便顺势退了一步,“这样吧,一下子把康郡所有的县道全部重修也不大好办,不如以安顺县为例,山民就在他们县,我要是能想办法说服山民下山,还请使君再考虑考虑我的提议,如何?”

  那当然可以!要是顾淮之真的把山民劝下了山,一下子新增这么多人口,这得是多大的功绩啊!

  顾淮之也很懂,转而又提到,“如果只修安顺县内的主路,倒也费不了多少银子。前任郡守贪墨了不少银子被抄家,不如就用抄出的这笔银子来试一试效果?”

  人的心理就是这么怪,最开始顾淮之狮子大开口张嘴就要重修整个郡的路,那没有大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两银子根本打不住。张子昂哪有那个勇气做这个决定,青州又不止康郡一个郡,其他郡也要支持一下的。

  现在顾淮之放宽条件,从郡变成县,需要的银子也瞬间少了十倍,张子昂难免有种松了口气,自己赚了的微妙感受。

  更何况,顾淮之还特地提了一句前任郡守抄家所得的银子,那里头还要不少是那位巧立名目从百姓那里多收的税呢,本来就有一部分银子是属于老百姓的。现在顾淮之要拿这笔钱去给百姓修路,那也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没毛病。

  不过,张子昂还是觉得肉疼,“抄家总共抄出了十七万两银子,区区一个安顺县,修路也用不着这么多银子吧?”

  顾淮之诧异,“多收老百姓的税难道不用还回去?”

  张子昂语塞,成功被顾淮之套路,拍板同意了顾淮之的要求。

  顾淮之顿时一笑,成了!他本来也没打算能说服张子昂给整个康郡修路,想想这笔花销,只要张子昂智商正常就不可能答应。就像之前说的,不管到那个高度,手中的资源都是有限的。顾淮之是康郡郡守没错,他也没办法一上来就带着整个康郡奔小康,还是得按照某个大领导的战略思路,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如同顾淮之想为康郡争取成为青州的着重支持郡一样,在康郡,顾淮之考虑到地理位置和先天条件,斟酌了许久,最终决定把安顺县作为康郡的重点发展县,尽快做出成绩让张子昂看到效果,然后才能从张子昂这里骗……哦,错了,是争取到更多的资金发展其他县,形成良性循环。这样,顾淮之带领全郡人民奔小康的目标也就不远啦!

  作者有话要说:顾淮之:骗(划掉)拉资金,我是专业的→_→

第91章 再次开会

  顾淮之办事一向干脆利落,张子昂这边刚点头,顾淮之那边直接就趁热打铁让张子昂写下文书盖上大印立即差人去拿银子,全套动作一气呵成都不带眨眼的。张子昂还没反应过来呢,顾淮之已经准备带着银子回去好好建设康郡了。这里得说一句,现如今收税并不是直接收银子,而是按税的类别分别收粮食布匹之类的硬通货,顾淮之嫌麻烦,磨着张子昂全都换成了银钱,打算回去后让人对着原先收税的账本算一算,折算成银子和铜钱发给老百姓。

  说实在的,恪守中庸之道的张子昂并不大能欣赏顾淮之这雷厉风行的行事作风,更何况顾淮之这次前来就是为了向他讨要银子,这也让张子昂心里很微妙。读书人嘛,总有那么点清高,提到阿堵物都恨不得以袖掩面表示自己的鄙视,哪成想顾淮之这么清新不做作,明明出身尊贵,却如此接地气。草根出身的张子昂忍不住怀疑,是不是自己跟不上时代了,现如今世家风向已经大变样了?

  顾淮之还不知道自己这次极力为康郡申请建设资金的行为让张子昂心中宛若高峰白雪般纯洁无垢的世家子形象有了那么一丢丢的灰,这会儿的顾淮之正兴冲冲地准备召集十个县令过来开会,商讨一下银子发放问题,当然,主要还是奠定未来三年的发展方向,确定好了目标,大家有劲儿往一处使,一起过好日子。

  县令们也很懂,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一套他们熟啊。所以县令们接了消息也不慌,仔细将自己打理妥当了,这才乘了车慢悠悠往郡城赶。结果一开会,县令们就先被顾淮之扔下来的炸.弹给搞蒙了,啥玩意儿?退税银?还能有这种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