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榻 第54章

作者:挥墨染蝶 标签: 穿越重生

  他一路赶往龙首殿的时候,恰逢总给使迎面赶来,问清楚才知道,是她梦魇后要叫他去。他也没耽搁,直接跟着总给使穿过中庭的甬道,往东边的龙首殿去了。

  登上宫阶,站在这片高川之上,总给使叹了口气,回头对他道,“公主大概是思念睿夫人了。老奴听见她夜里唤阿母,实在于心不忍,这才应了她的话,叫您破例来这里。她说房相是她的少师,老奴看着,也就您能劝几句了。”

  所以,还是思念母亲了吗?

  房相如坐在床榻边,顺着她的目光一同望进广袤的夜空之中,道,“上次与公主在延英门话别后,陛下诏臣入思政殿觐见。他同臣说了一些话。”

  公主静静听着,终于开口问道,“父亲说什么了。”

  “陛下念及年岁将及天命,打算今年千秋节前,遣大理寺调取诸案,酌情定量,以大赦天下,除此之外……”他停了一下,目光停留在她柔弱的背影,道,“陛下打算将大慈恩寺中一些未归皇陵的人,迁徙入九陵山……叫他们得以安息。”

  “九陵山?”她慢慢回过脸,喃喃道,“不是昭陵么。”

  九陵山为太史令所选,是皇家的墓陵区,以后的李家人都要葬在那里,包括她自己。而昭陵是父亲的陵墓,日后陪葬的嫔妃都要一同入昭陵的。

  “所以,父亲只是要将母亲挪于九陵山,而非他的昭陵么?”她又问道。

  “公主……”房相如安慰她道,“公主放心,关于这件事,臣一定会替公主向陛下进言的。”

  他说完,忽然觉得有些恍惚,按理说公主为外戚,他这样为外戚进谏,自己什么时候成为了这样有私心的人了呢。

  可是漱鸢却只是轻轻笑了一下,有些无奈,“罢了。母亲究竟想不想入昭陵,恐怕父亲也不知道。”

  房相如眉头一抬,对她这莫名其妙的话有些不解,他沉声道,“公主也不必过于悲伤。等公主好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她却喃喃说不,启唇动了动,道,“其实,我方才梦见我阿母了,在洛阳府邸。她被赐了鸩酒……她喝下去,却是还笑着,然后,她在我面前倒下去了,而我,我没有抓住她。”

  房相如眼里流露出几分震撼,他哑然片刻,低了下头,“臣记得公主说过,睿夫人去的时候公主还小。”

  她长长叹了口气,波澜不惊地冷笑一声,道,“小又怎么了。小也会有记忆。所有人都在瞒着我,可是我却知道。那你呢?你知道多少?”

  宰相不多言,只是道,“臣所知,也都是从陛下和旁人那里听说的。真真假假,其实也不清楚。”

  漱鸢迟疑地打量了他一眼,那眼底的疑惑和微微的不信任,着实刺痛了房相如的心底,他眉头不由自主地一紧,压下眸子,道,“其实,陛下和皇后娘娘对公主很好,不是么。”

  她沉了下眼皮,再睁开时却变得双目如潭,她想起婉卢的那张脸,还有宋洵曾经对她说过的谎言,她瞬间心中寒冷,轻轻问道,“那房相会对我好么?”她抬手,将手覆盖住

  他的,“你会和我一心的,对吗?”

第40章

  七日后, 在思政殿的内书阁里, 陛下召集近臣就千秋节前大赦天下一事一起商议。

  大理寺那边重审刑狱的事情已经安排起来了,大理寺卿同寺正、寺丞共翻诸多案卷,逐一审批。最终敲定后, 交由刑部侍郎另审阅,不妥之处再由窦尚书批示。

  赦免天下的事情虽然繁杂,但并不复杂, 无非就是耗费些时间和人力罢了。

  可另外那件——迁大慈恩寺中未归祖陵者入九陵山, 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从高祖皇帝开始, 埋在大慈恩寺那里的李家人, 多多少少都是不大“光明”的,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 暂不葬入九陵山。对于本朝来说,最敏感的事情就是那位“隐太子”了。

  隐太子李光基为陛下同母兄长, 本高祖蒙诏,封做东宫太子。可惜他空有太子之名,却不是个治大国承基业的料,太子之位没坐稳几年, 就被陛下一朝取而代之——那就是那场奇袭的洛阳之变了。

  隐太子的一家人都在大慈恩寺长眠, 之所以不入九陵山,是因为陛下当年坐上皇位后,需要给这场惊变寻一个应天承命的理由。所以,隐太子只能是“谋逆王朝,陷害亲弟”的名声。

  不过, 那都是云烟了……

  陛下如今一统四海,万民臣服,谁都知道他是个好皇帝。所以,这是大华王朝前行的唯一道路。

  “陛下,”

  宰相上前一步,弯身叉手一礼,恭恭敬敬道,“陛下,以臣拙见,迁陵之事不易操之过急。宗室的眼睛都正看着,如果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

  陛下嗯了声,点点头,“卿言之有理。”

  房相如待了片刻,飞速看了一眼陛下的脸色,然后像是下定什么决心了似的,当着诸位重臣的面,继续道,“臣认为,陛下如今春秋大业已成,如果能让百姓看到陛下心慈长情,定会感恩戴德。所以,不如先将那些曾经侍奉于王之燕寝的诸位先夫人,迁徙入九陵山。……”

  “岂有此理!”

  话音刚落,一声低沉的呵斥横空直截了当地打断了宰相,说话的人冷笑一声,跨出列位半步看向他,抬眉道,“怎么,宰相如今居然要管起来后宫的事情了吗?”

  长孙新亭将“后宫”那两个字咬出嘲弄的声调,言辞间带着浅浅的讥讽。

  房相如毫不退却,直视回长孙新亭正色道,“国公谬论。后宫自有皇后娘娘摄理,某从未想过越权。可迁徙陵墓一事,事关陛下之名,所以某必须替陛下筹谋。”

  长孙新亭轻蔑地呵笑一声,朝陛下环袖一叉手,果断道,“陛下,宰相之言着实不妥。且不说旧府邸的夫人,就是后宫末等者,已设有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若是到时候人人都要入九陵山,那九陵山岂不是人满为患了?”

  长孙新亭说完,几个朋党不由自主地跟着笑了笑,跟着应和道,“陛下,国公所言有理啊。”

  房相如不理睬那帮人,转头对陛下诚恳道,“陛下厚德,沐于野内,此次千秋节,正是彰显陛下仁慈的好时机。臣建议先将侍奉于旧府邸中的几位夫人迁入九陵山,令寻高祖旧夫人一并入陵,也算是告慰先灵。”

  宰相说完,见陛下的脸色喜怒不定,看来一时间很难抉择,只听陛下道,“房卿的提议,朕会考虑考虑的。不过此事涉及诸多事宜,不可操之过急。”

  众臣附和,“陛下圣明。”

  “窦卿,宗正寺如今是谁在管理?”

  窦楦道,“回陛下。宗正卿如今是周士岳,少卿为陈家兄弟。”

  “嗯。那就叫这三人先整理牒、谱、图、籍一份,位列属籍而未入皇陵者的,单独出一份单子呈上来,朕先过目看一看。”

  窦楦称遵旨。

  出了思政殿后,窦楦快步追上房相如,忍不住掐了一下他,低声问道,“你今天怎么回事?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

  房相如脸色沉沉,提衫一步步走下台阶,淡声答道,“我当然知道,有什么问题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