幺儿的科举之路 第150章

作者:花开缓缓归 标签: 市井生活 穿越重生

第181章

  去过庄子之后, 沈煊也算是放下一桩心事,天子脚下,既然陛下已经插手, 就断没有出意外的道理。

  倒是户部这几日这般大的动静, 还有那一车车抬进来的“战利品”,引得不少王公大臣暗暗打探。再加之从战场上陆续归来的武将勋贵们,几乎个个满面红光,关于银矿的传说在朝堂之上几乎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便是一些素来讲究安贫守道的朝中清流都不免眼珠子红红。虽说他们这些正统的文人大夫们看上去远不如那些勋贵子弟们铺张,然而恰恰是那些个文人墨客的小爱好最为烧钱。

  不说那些个那些孤本名画了,哪样不是价值不菲, 就如他家师傅上回自个儿作样烧制的茶具, 从用料到制作无一不考究, 不过一套下来, 千百银子便打了水漂。

  然而就在前几日, 还被自家调皮的大宝给碎了一个杯子。然后咳咳,那套金贵的茶具便再老师家中没有出现过。

  总而言之, 这些个不显山露水的文人们, 烧起钱来, 便是那些一颗茄子百只鸭配着的勋贵们都得甘拜下风。

  此般种种也就导致了, 不论这些前来议和的倭国使者如何的巧舌如簧,美酒美姬四处派送。除了那些个只求留名青史的迂腐文人们,朝中上下可谓是万众一心, 想要从对方身上咬下一块儿肉来。

  届时朝廷吃肉, 他们总能有点汤喝吧!

  翌日朝堂之上,由内阁召令,两国谈判的最终结果,大瑞取得倭国两大银矿开采之权, 为期十年之久。

  因着先前的舆论铺垫,如今结果一出,无论朝廷民间具是一片欢庆之声。唯有沈煊还在暗暗叹息,学历史的都知道,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银国之一,十六世纪后期,才是众多世界有名的大银矿为人发觉之时。

  如今这些,不过只是其中小头罢了。只是事已至此,人家倭国人都还未发觉的矿产,他即便知道又能怎么解释?

  世上哪有那般多的巧合?沈煊只能暗暗告诫自个儿,人啊,终归还是要知足些好。再则压迫太狠,到时候反倒容易触底反弹。

  一个民族的血性,最是激不得的。

  ****

  倭国事毕,众使臣们满心不甘的踏上了回国之路。而朝堂之中,很快陆续便有大臣上奏,要求重开海运,沈煊这个首倡者自然也在其中。

  战船已备,海军将士刀刃已开,又适逢倭国之事,一众武将勋贵可以说尝够了甜头。看看那些站出来提议之人,可都是陛下心腹,朝中诸位大臣又有哪个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俗话说,吃人手短,拿人手软,此时诸位勋贵们也不好立时站出来反对。此时重提海运之事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然而无论时候,反对声音总是不少。一名头发花白的老大臣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陛下不可啊,海上风云莫测,可谓是十船九毁,此般罔顾人命,劳民伤财之事做不得啊!”

  “陛下,祖制不可违啊!”

  “陛下………”一个又一个大臣站了出来,理由其实翻来覆去也就几样。反对官方出船,甚至重建海司。

  本朝同清朝不同,海岸之上其实并无海禁之说,民间私下行船海上者恐怕只多不少,便是他庄上至今还有来自海外等地粮食种子。不过官方上却是并无涉及,甚至没有海关一司,也就意味着这些民间私船来往贩卖物品所得是无需缴纳税务的。

  想想海外贸易的利润,那些逃掉的税收怕是只多不少。别看这些个大臣在这里说的声泪俱下,如何如何忧心百姓。实际上恐怕其中得益者不再少数。

  朝中上下很快便吵做了一团。

  几位阁臣眼观鼻鼻观心,除了明显归于当今一脉的,其他多数选择冷眼旁观。

  沈煊看着站出来言辞激烈的裴大人,还有几位明显江南一系的官员们,心中若有所思。

  下朝之后,沈煊连同几位大臣很快被宣到了御书房内。

  许是早有预料,或者国库小金库都还不算太磕搀的情况下。虽事情未成,天成帝如今倒是未有盛怒。

  只是这么些人反对自个儿,要多高兴那也是不可能的。

  “爱卿们,都说说你们意见吧?”天成帝端坐于上首,仿若随意一般扫向众人。

  “陛下,如今若想海运之事顺利进行,内阁几位大人的支持必不可少。”

  一位瘦削的大臣首先开口道。

  此言一出,众人愈发的沉默了起来,说来内阁几位,首辅梁大人宛如弥勒佛一般,等闲不愿出头,本人又是上皇之人。而剩下的几位,大都都是两朝甚至三朝老臣,等闲动不得。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上皇还健在的情况下,还是不要去挑战对方的神经了。再则其中还牵扯各方平衡,可谓牵一发而动其全身。

  内阁七位大臣,肯旗帜鲜明支持陛下的怕不过二三罢了。远远不到真正影响决策的地步。

  而沈煊则想到的是今日所见的那位吴大人,身为贵妃同胞哥哥,容貌自然不会差到哪去。然而许是江南一言堂待久了,又有自家妹妹撑腰,如今即便回了京城,虽然对方已经尽力掩饰,仍旧不改娇狂之色。

  眉宇间,时有戾气流出。

  就在沈煊沉思之际,突然上方天成帝目光转了过来。

  “沈卿?朕瞧着爱卿从方才起,一直若有所思……可是有了主意?”

  天成帝仿若随意的开口道,沈煊只略做思考,便如实回道:

  “回陛下,微臣方才是在想那位前江南总督,现内阁行走吴阁老。”

  “哦?”此言一出,众人不由面带疑惑,那位明摆着跟咱们不是一路的,能不添乱就已经好了。

  不过沈郎中素来谨慎,众人倒想听听这位沈大人是如何自圆其说。

  “今日,微臣瞧见,反对海运的重臣之中,户部侍郎裴大人也再此列,因着这个,臣不免又多加留心了些。”

  “这才发觉,具臣所知晓,出身江南的士子们有不少也再其中。不过是反对者过多,这才没显出这些人来。”

  也就是说,江南吴家一系很可能也在私船的利益链条当中。说到这里,已经有大臣反应了过来。而还有人仍旧有些云里雾里。

  沈煊顿了一下,复又道:

  “微臣听说,吴大人自入阁之日起,所主张之事,极少是不受众阁臣反对的………若是吴大人本人能够旗帜鲜明的反对海运之事,于咱们倒未尝不是好事儿。”

  毕竟比起金钱上的利益,对于诸位阁老来讲,还是吴大人威胁最大。不说那些个江南士子的人脉势力,光是吴贵太妃的杀伤力就足以让人忌惮不已。

  消息灵通的都晓得,如今太上退了位,倒不用整日流连后宫,反倒同吴贵太妃过起了老夫老妻的日子。

  今日上皇能为了太妃一声哭泣将吴大人调入内阁,明日,未尝不会为此做出些别的决定。当年杨国忠如何权倾朝野,杨家如何能颠覆朝纲,压的一众大臣喘不过气儿来,以史为鉴,众大臣想必不会想让历史重演。

  至于太上皇英明神武,社稷为重?唐玄宗早些年不也是位盛世名君吗?可见,帝王的节操,是靠不住的。

  众阁老心中必有所虑,若不然,也不会再从一开始便要灭了对方的威严,压下对方的气焰。

  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殿上几位大臣闻言不由开始思量了起来。

  细思之下,众人不由点了点头,吴大人初入内阁,正是摧毁其在世林中威信的最好时机,相信众阁臣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便是上头的天成帝权衡利弊之下,也觉得这主意着实不错,实乃一举两得之事。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让那位吴大人开口,毕竟对方今日只示意下属,而非亲自开口,估摸着未尝没有此般顾虑。

  众人很快商议了起来,不过这时候到是轻松了许多,众位大人也不似方才眉头深锁。

  要说对付这位吴大人,远比对付那些个内阁里的老大人们容易多了。无他,光看这些时日那些新阁老是如何屡屡吃瘪便能晓得一二。两者间,委实不是一个段位的。

  只是谁让人家有个好妹妹,好家世呢?若非太上偏袒,那位哪有如今的风光。倒不是说对方丁点能力都无,只能说德不配位,才不配位。

  而沈煊,其后也只是在一旁静静听着众人商谈,商议如何不动声色给这位吴大人挖坑。倒也不在出声,论起权谋,他跟这些人着实不是一个段位的。

  半个时辰之后,君臣几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20 01:09:40~2020-11-21 00:18:13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火箭炮的小天使:游手好闲妞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Xianqu77 40瓶;海星 2瓶;方圆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82章

  说起前江南总督今内阁行走吴镛其人, 除了年少时常为才华卓绝的嫡出兄长所压制,一路仕途可谓是顺风顺水。兄长死后,更是顺利接掌江南吴家。

  权盛之时, 诺大江南之地再无第二种声音。这般经历之下,其人才华谋略许是有些, 然骄橫之心只会更甚。

  果然,其后数日,在有心人的不断安排之下, 这位吴阁老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了内阁诸位同僚的排挤之意。甚至因着屡屡被下了面子,吴镛清楚察觉到,他如今于士林之中再不复以往威严。

  便是吴家门前,最近也冷落了许多。如此种种,让这位从来顺风顺水的吴大人心中宛如有火在烧,且火星子肉眼可见的日益壮大。

  这时, 便有臣下适时提议道,“大人, 如今当务之急当是一鼓作气,向朝中大臣宣告。大人权柄赫赫, 丝毫不减当年。”

  “小臣以为, 此次的海运之事, 便是最好的时机。届时, 朝堂之上, 吾等必将全力拥磊大人。”

  吴镛闻言眯了眯眼睛:“若是那些个老不死的……”

  “大人无需为虑, 如今朝堂之上, 支持者不过廖廖数人,倒是反对者声音一日赛过一日。这般情景,诸位阁老也不敢如此犯了众怒, 只待明日大人金口一开,小臣等人协力之下,此事必成定局。”

  “届时不但大人声威更盛,当今那里………”

  怕也要折了君主之威。

  最后一句提议之人不曾开口,可此时室内众人再没有不明白的理儿。也就是最后一句,让这位吴阁老彻底下定了决心。

  策略已定,几位下臣谋士具是极有眼色选择告退。

  然而前脚刚出了吴家大门,一位中年文士便一把拦住了好友。

  “梁兄方才为何要阻止再下,某总觉得,此事绝非如此简单。大人此次……”

  然而那位被拦下的小胡子却是轻轻摇了摇头, “林兄觉得,大人此时可能听得你我之言?想想前头那位是怎么没的?‘’

  言罢,林姓男子默,小胡子复又轻叹道:

  “林兄若是信任小弟,便听我一句,这吴家,已非你我二人久留之地。‘’

  ‘’吴家以往再多的恩惠,咱们这些年也该还清了。更何况……”

  吴家,早已不是以前的吴家,若是大公子还在……

  小胡子说罢沉重的闭上了双眼,若是可以,有谁会乐意背弃恩主,做那不义之行径。

  ***

  一切都在按计划进行,翌日朝堂之上,一番争执过后,吴阁老果真不负众望,从前列队伍中大步挺出。

  一番慷慨陈词之后,众位党羽纷纷力挺。

  “臣附议吴大人,海运劳民伤财,绝不能开啊。”

  “臣附议”

  “臣附议”………

  朝中大臣眼看已经跪下了将近三分之一。声势之浩大,方才还晃晃悠悠,一脸事不关己的众阁老们终于坐不住了………

  既然当初选择压制,必得要对方再难翻身才对,如若不然,以眼前这位的脾性……

  朝堂之上,很快便又是一场乱战。天成帝端坐于金銮之上,冷眼瞧着底下众人挣得脸红脖子粗。心中却暗暗估量着众阁老门人势力。

  一张张利益相接的网络很快便现于眼前。肉眼可见,天成帝目光愈发锐利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