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第30章

作者:昔我晚矣 标签: 女配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然而次日的朝堂上却不太平,御史言官弹劾仿佛约好了一般弹劾成国公仗势欺人,不顾体面任性妄为,德行有亏等等。甚至攻讦起了成国公府的教养,将女儿养得骄横跋扈,不知廉耻礼仪,夺人夫婿。宫中的贵妃也是恃宠生骄,越过皇后行事。

  成国公气得脸红脖子粗,论嘴皮子工夫根本争辩不过,于是干脆耍起了无赖,说这赐婚是太后的懿旨,有本事跟太后闹去啊。

  他没注意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脸色越发黑了。

  早朝两百多份奏疏折子,七成是弹劾成国公府的,另外三成是冲着皇帝来的。

  别以为御史言官就不敢说皇帝的不是,这还是他们日常工作的一部分。皇帝这还是代太后受的过,大宁以孝治天下,御史们不好直言太后糊涂荒唐,炮火就朝皇帝这来了。一笔带过便是皇家纵容权贵,以势压人。

  甚至有御史指出那道赐婚圣旨中所说的,成国公府的嫡小姐孟琳琅赐嫁给新科状元郎陆修琰。

  言明让陆修琰以平妻之礼迎娶,二女同日进门。

  这分明是羞辱安玄公的孙女,辛氏乃簪缨世家,数百年来知礼仪明进退,从未出过女子外嫁为妾,也没有过所谓平妻贵妾这种荒唐事。

  安玄公退婚的举动,其实也是在世家仕林清流中赢得了好名声,至少安玄公不畏强权,清正傲骨这一点深深印入众人心中。安玄公不愿意委屈作践自己的孙女,宁愿退婚也不肯被扯入这摊脏水里头,怕污了自己。

  作为陪衬被踩下去的自然就是成国公府还有赐婚的皇室了,还有一人,就是陆修琰。

  即便他还未正式入朝为官,那些御史言官也没有放过他。

  吃这碗饭哪怕鸡蛋里都能挑出骨头来,所以纵然陆修琰看似清白无辜,受了无妄之灾。也有言官诟病他的品行风骨了,怀疑他与国公府千金早有私情,才闹出这般事来。

  这话一出,立马就有翰林院的官员出来说话了。

  此人不是杨学士,而是院中另一位官阶相等的文官。

  连安玄公都气得病倒了,身为受过他教诲的弟子,杨学士也没脸出来见人,也就请了病假闭门不出了。

  不过这位翰林学士说的也不是什么好话,甚至直接请奏陛下称新科状元陆修琰不宜入翰林院。

  别管皇帝准不准此奏,翰林院这无疑是表明了立场态度。可以说即便陆修琰以后入了翰林院,也难有他的容身之地。

  原本是翰林院分外看好前途无量的青年才俊,现在恨不得踩到泥地了。

  这态度转变的天差地别,不仅是因为安玄公被羞辱不得不退婚引发的士林愤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辛氏毅然决然退婚后,陆修琰娶了成国公府的千金后,从此便是与武勋权贵集团分不开关系了。

  文武相争是历朝历代都屡见不鲜的现象,由于各自的利益以及当权者的态度,双方是天然的对立,互相鄙视的,很难融合到一块去。

  而像这种文武联姻更是难以见到。

  换而言之,对文官来说,陆修琰已经不是他们的自己人了,甚至他屈膝皇权以致于安玄公退婚,宣称辛氏与他恩断义绝再无往来,简直可以说是仕林清流的叛徒了。

  连教导他数年的恩师杨学士都不敢再认这个学生了,足以表明文官集团对他的抵触态度。

  陆修琰在原来的故事中之所以能安然无恙,不受困扰甚至平步青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既娶了顶级权贵武勋国公府千金,又娶了名满天下的大儒孙女。

  这些非但没有成为他的阻碍,反而形成了稳定的平衡,推动他一路青云直上。

第37章 齐人之福(一切都拜成国公府所赐。)

  京城酒肆繁华热闹之地,大多还在议论着这场赐婚。

  随着安玄公退婚,热度非但没有散去反而被炒得更热了,甚至都被拿到朝堂之上争论弹劾去了。成国公府和新科状元陆修琰注定成为这京城的头条八卦,堵不住外人的嘴。

  这期春闱刚结束不久,留京外放也大致定下来了,三三两两的聚会,少不得互相联络一下人脉感情,以后好在官场上帮扶。酒楼雅间里几乎将这届上榜进士全请来了,唯独缺少一人,那便是陆修琰。

  主持聚会的文人压根连帖子都没有发给他。

  座上话题聊来聊去,即便有提到陆修琰,也没有什么好话,与几日前的光景仿佛是天差地别。

  陆修琰可以说是这届金榜题名中最受瞩目之人,仿佛拿了主角光环般,完美符合了世人关于年少成名春风得意的意想。不仅被钦点为一甲头名状元,连琼林宴上陛下都亲口赞誉他。

  状元每隔三年就有一位,但能被天子赞赏并记住的状元却是少之又少,也足见以后仕途潜力。

  当赐婚旨意刚下来时,更是无人不羡慕状元公陆修琰艳福不浅。春闱之前便与安玄公的孙女定下亲事,金榜题名后又得了公侯千金的青睐,强求赐婚甘为平妻也要嫁于他,好不风光。

  别的不说,就论前途,除了头三甲和极少有后台撑腰的几位进士能直接进翰林院,其他的大多都是离京外任。在座大多进士还要从各地各部低级官员做起,慢慢往上爬。

  而陆修琰光是背靠着两大高门姻亲势力,只要不出什么大的差错,就注定仕途坦荡,青云直上了。

  怎能不令人又羡又妒。

  岂料安玄公一退婚,大好的形势急转直下,连朝堂上攻讦弹劾成国公府的言官御史,都不忘质疑陆修琰的人品德行。一部分本就心里泛酸暗自嫉妒陆修琰好运道的其他士子,更是幸灾乐祸,恨不得赶着踩上一脚了。

  “什么状元公,不过是个贪慕富贵屈膝强权的小人罢了。安玄公何等人物,慧眼识珠,怎么可能看上他。”

  “被安玄公厌弃,他还可以去抱国公府的大腿啊。人家以后可是高门的东床快婿,不是我们能高攀得上的。”

  “子章兄说的正是,像这等没有风骨气节的人,我等不耻与其为伍。”

  …………

  即便是往日与陆修琰交好亲近的同窗友人也没有开口为他说话,唯恐显得不合群,被视为与陆修琰同流。

  毕竟这个世道对士人清流要求的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赐婚之事如今又闹得这么大,陆修琰显然有了挥之不去的污点,连他的恩师都不肯认他,自然受世人诟病不已。

  在座没有哪位是要去武官勋贵手底下做事的,自然摆好了立场,齐刷刷对陆修琰批判愤慨不已。

  但也有例外,姚景便是其中一人。

  他与陆修琰曾有过数次来往,交情不算深,以往也是实打实地敬佩对方的才华学识。更不屑的是在座的同窗进士过往还是围着陆修琰热络不已,个个都是至交好友的作派,现在就恨不得撇清关系落井下石了。

  当即饮了杯酒水后就起身告辞了。

  说起来姚景的人缘算不上好,此人性情孤僻高傲,嘴还毒不怎么会说话。若不是他才学不错,名次也是在二甲前列,别人也不大愿意邀请他,现在见他走了也没有挽留。才学再好不会为人处世,又没有什么后台靠山,听说外放的是个偏僻州县的七品县官。

  别人看不上姚景,但他自己倒是挺乐意外放为官的,好能直接为百姓做实事的。

  出了酒楼后,姚景想了想还是往状元府去了。

  ——

  自那日被退婚后,陆修琰就料到了现在的处境,他的状元府不止是门可罗雀,冷清至极,往日络绎不绝的邀约宴请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连恩师都弃他而去,何况以前那些好友同窗,都明里暗里里表示了拒绝再与他来往。

  但当朝堂上翰林院学士请奏将他调离其他地方的讯息传出来,陆修琰最后一根保持冷静沉稳的弦也彻底断裂了。

  状元入翰林院为七品编修乃是惯例,一旦陛下准奏,他便是大宁开国有史以来不入翰林院的状元了。

  这是多大的耻辱笑话,几乎决定了他未来的仕途。

  翰林院是什么地方,储相必经之地,哪怕日后外放为官,少了翰林院这一道镀金,以后再想升至三品以上,都会备受苛责挑剔,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十倍几十倍的艰难努力。

  这无疑是对陆修琰最大的打击,他的一腔抱负,施展才华的雄心壮志才刚刚开始,就被泼了一盆冰寒彻骨的冷水。

  其实没多少人在意陆修琰的前程,即便他是新科状元,是元勋成国公府未来的东床快婿。但放在文武相争这种级别的朝堂倾轧之间,他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在攻讦成国公府和贵妃,甚至皇室时,随手殃及罢了。

  哪怕陆修琰曾被陛下和安玄公赞誉有相宰之质又如何,那也只是有潜力可能罢了。一个未来的能臣或贤相,在刚刚冒头的时候就打压了下去,甚至光是名声污点这一项,就足以压弯了他的脊背,从今以后可能都无法抬起头来。

  对于安玄公这等大佬来说,并不放在心上。陆修琰既已不是他未来的孙女婿,他也无需庇护什么了。

  而成国公府也不关心陆修琰的前途如何,他们要的不过是一个孟琳琅喜欢发了疯也要嫁的郎君罢了。

  ——

  姚景来到状元府后,便同陆修琰说起宴会上那些人,只是他也不善于背后语人是非,不禁叹息摇了摇头,“唉,你不知道他们是如何说你的。”

  “无碍。”陆修琰强颜欢笑,让下人给姚景倒了杯热茶。

  以他的聪慧怎会猜不到。即便没有接到任何帖子,但这种将他排挤在外的态度就已经表明了他如今的处境。

  这种处境艰难的时候,还能有如姚景这样的人来看望他,陆修琰心里已经很安慰了。

  姚景皱了皱眉,又说起外面捕风捉影,不知编排成了什么样子,那等污言秽语的都说国公府千金与陆修琰珠胎暗结,所以等不及地要嫁进去。若真是如此,那陆修琰此人品行低劣可耻,他立马就转身走人了。

  陆修琰几乎咬牙切齿地冷声道,“我敢对天发誓,绝无此事。”

  见他这般坚决不惜发誓,此事应该是子虚乌有,姚景略宽心了些,又继续与他说了些话。

  只是他一人信又有何用,陆修琰也只有一张嘴辩解,姚景至少还愿意听他说,旁人连唾骂他还来不及。众口烁黄金,连权势如成国公府都压制不住这甚嚣尘上的流言,显然有势力在背后推动。

  姚景又叹了口气,“不过你番行事是有不妥,那赐婚懿旨明摆着是羞辱了安玄公和辛氏,你怎能贸然应承下来。”

  陆修琰面色难堪,垂下眼,手中紧紧握着茶杯,压得指痕不禁有些青白。

  安玄公可以不理会太后懿旨,直接强硬地退了婚。而他呢,不过是从寒门努力上来的普通士子,哪怕被钦点为新科状元,也没有多少资本去抗争,尤其他面对的压力不止是成国公府,还有高高在上的皇室。

  他拒了太后的旨,陛下会如何看待他,今后在朝堂上还能否有起用之地。难道让他弃了一身才学辞官归隐。

  除了低头接旨,他还能如何。

  屋外院中忽然传来敲敲打打似是翻新重建的声音,姚景有些不解,陆修琰神色冷漠道,“成国公府舍不得嫁女受苦,已将状元府隔壁的几处宅子都置办了下来,准备打通扩建。”

  辛氏还未退婚时,成国公府尚且收敛些。如今倒是无所顾忌了,为了让他们的掌上明珠住得舒心些,不惜耗费人力财力,派工匠装修扩建新房园林不说,到现在连百来号陪嫁的仆婢都塞过来了。

  陆修琰虽说接受了赐婚,但对此也不会一点脾气都没有,坐视他们任意妄为。

  结果国公府那位大少爷一副纨绔样子,嬉笑的目光中夹杂着不屑,以及一丝威胁的意味,“以后都是一家人,何必计较这么多。”

  那时陆修琰才真正第一次近距离面临元勋权贵成国公府的压力。

  已被仕林清流所厌弃没有任何背景靠山的他,也只能低头了。

  姚景本就是个颇为清高傲气的人,当即不快道,“这是圣上御赐给你的状元府,宅院布置怎能由别人作主。”

  “那放在别人眼里,岂不就成入赘的了。”姚景下意识脱口而出,想到京中早有传闻的成国公府出了名的骄横霸道,不禁对陆修琰露出了可怜同情的眼神。

  陆修琰:“……”比起那些嘲讽贬低的话语,这种同情怜悯的目光更教他难受。

  他端起茶杯掩去神色。

  被安玄公退婚,被仕林清流排挤抵触,仕途前程遭受打击。

  他的今时今日,一切都拜成国公府所赐。

第38章 齐人之福(我全都要)

  此事由一旨赐婚起,演变到现在局面也越来越乱了,一直对皇权虎视眈眈的世家闻风而动,不出皇帝所料的,拿这荒唐赐婚做筏子攻讦起了皇室不尊礼法德行有亏。皇后与二皇子在朝堂上的支持者势力也在暗中混水摸鱼,趁机想扳倒贵妃和成国公府。

  皇帝可以说一连几日都在头疼该如何解决,安抚善后。

  大宁开国至今方四代,不仅勋贵骄矜自重,皇帝也要拉拢天下士人的心,防止世家作妖。现在可倒好,全都闹将起来了。

  皇帝也迁怒到了不顾体面任性妄为的成国公府,还有招惹桃花的陆修琰头上了。可以说这位新科状元郎,在他心中的印象降低至了谷底。

  成国公府也没落着什么好,不仅因为外面那些流言,家族的女子无论是出嫁还是未出嫁的都被带累了名声。还被文官御史扒出国公府骄横霸道,纵容下人侵占百姓田产,子孙纨绔惹是生非,仗着身份在军中闹事等等罪状。

  权贵高门里哪个少得了腌臜事,但能被一一撕开显露出来,便是皇帝也不能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