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配手握龙傲天剧本 第67章

作者:昔我晚矣 标签: 女配 快穿 爽文 穿越重生

  无论是阿洛未来的老师,还是这所学院在世界音乐领域都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假以时日,不出意外的话,可以想象到她有资格潜力成为华国国际形象的标杆人物之一。

  大使馆怎么能不对她重视有加。

  要知道哪怕对华国存有偏见的这个国度,却也大肆热烈地报道了这件事,连篇累牍地刊登文章,这些国外乐评人极尽溢美之词,并对这位仅仅十四岁的音乐天才给出了罕见极高的评价。

  “钟一定是被上帝亲吻过额头的,哦,还有她那奏出天籁的双手,简直是为音乐而生的。”

  “我敢说连她的天赋连上帝都会为之嫉妒的,她还那么年轻,演奏的水准已经足以与知名音乐家比肩了,想到她的未来真是令人疯狂。”

  连素来歧视黄种人的某美国电视台,也要勉强说一句,“实在难以想象,在那个贫瘠落后的国家,能孕育诞生出这么才华横溢的灵魂来。不过我们相信,只有世界音乐艺术中心才是最适合这位天才闪耀的舞台。”

  大使馆迅速收集了从国际音乐界到社会大众等等各方面舆论的报道评价,并转达回了国内。

  连外国人都如此赞誉吹捧,国内就更加不能落后了,官方也希望借此来鼓舞一下国民的自信心。

  于是一时间全国报纸电视台上都在报道着有关钟秀为国争光的事迹,节目专门播放她比赛的视频录像,还有国外的报道评价文章翻译,也有首都电视台跨国采访等等。

  钟秀的家人生活条件更是再次来了个三级跳,全家的户口都迁到了市里。这还得归于钟大山有些故土情结,市里领导也不愿轻易放过这份体面政绩,否则就是落户省会城市也只是一句话的事。

  此外钟家人的住房工作,小孩学习都得到了很好的安排,简直就跟做梦一样。

  钟大山和钟母翻来覆去地看着国家报纸上刊登的钟秀夺冠大放光彩照片,还有飘洋过海送来的明信片和亲笔信件,心里又是想念女儿,又是为女儿高兴骄傲。

  钟秀的哥哥嫂嫂也被分配到了机关单位工作,另外知道两人文化程度不高,可能难以承担工作,于是还额外安排了夜校就读的机会,让他们准备考大学或中专。

  大嫂吕娟虽觉得要带孩子,要上班,晚上还要上课有些辛苦,但也知道别人想要这机会都求不来呢,他们还是沾了小妹钟秀的光,才有这福气。

  哪怕见了书本就头疼的钟粱,想到小妹在国外的成就荣耀,自己要是连个学历都拿不出手,以后还不丢小妹的脸。

  ――――

  见证了阿洛在国外所受到的广大关注和诸多赞誉,华国大使馆也越发看重她,不仅体贴传达了她家人在国内的生活状况,还帮忙送信和礼物。

  其实这些驻外大使馆领事馆的日子过得也不宽裕,不过他们还是表示了特地拨专款,以资助钟秀在国外的音乐学习。

  阿洛礼貌地婉拒了,她现在倒还不是很缺钱,光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奖金就丰厚的难以想象,还有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丰富资源向她开放。

  她还拜托了华国大使馆一件事,将她的奖金寄回国内,一部分给家人,更多的另一部分捐给从小长大的村子,修路修筑河堤。

  这一点小要求,华国大使馆没有理由拒绝,而且从中可以看出这位年纪轻轻的音乐天才是个重情念旧的好孩子,在有了不错的成就后就想着回馈家乡,照顾家人。

  此事也写在大使馆向国内递交的报告上,令官方许多大佬对阿洛也有了不错的感观。

  经过大使馆这条关系运作,至少修筑河堤这事可以落实下来。

  这事也是原主的执念之一,阿洛自然会帮她完成。依照原主的记忆,还有阿洛也观察过,村里的河堤就是年久失修,加上没有任何经验防备才会酿成悲剧。

  离未来会发生的那场天灾还有数年的时间,阿洛努力一下还是可以避免灾祸的。

  比赛结束后不久,阿洛就从原来的音乐学院退学,转入柯蒂斯学院。

  这其中的手续几乎都是华国大使馆一手包办的,柯蒂斯音乐学院也急不可待地想要将这位天才收入囊中,连入学考试都不需要,直接安排好了专属的琴房宿舍等一应条件。

  原来的音乐学院虽有些惋惜,但这在音乐界实属常见,等以后阿洛成为出色的钢琴演奏家,作为她曾经的母校,也会受到惠及。

  他们学校建立以来也没有出过几个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冠军,光是这段时间受到的报道关注以及外界赞誉,就足够学院高层笑得合不拢嘴了。

  沈清煦也许是所有人中心情最复杂的一个了。

  他亲眼见证了钟秀的每场比赛以及最后的夺冠,尤其是连灵魂都被震撼征服的神之演奏。

  从一开始,他所在的华国留学生圈子里,对钟秀的印象总是不太好的,觉得她格格不入,又冷淡高傲,明明什么都没有,却总能对他们做出漠然无视的拒绝态度。

  现在想想,不免觉得可笑,天才的冷淡高傲,是可以被无限容忍的。

  而他们却想着将她拉下来,进入所谓的社交人脉圈子,如果沈清煦有着她那样的才华天赋,恐怕也会觉得与他们多说一句话也是在浪费时间吧。他们又有什么资格评价早已远远超越他们的人。

  钟秀与他们之间有的仅仅只是短暂的交集而已。

  沈清煦想过去祝贺钟秀,并再次为他过去的态度而道歉,结果连人也没见到,一开始是因为各方采访恭贺,他根本凑不上去,后面则是人已经转学进入柯蒂斯音乐学院了。

  那几乎是所有音乐人心目中的神圣殿堂,沈清煦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却未必是她未来的终点。

  更让沈清煦惊讶意外的是,之前与钟秀有过冲突,尽管是单方面的那几个留学生都被通知提前结束了公派留学之旅,让他们返回国内。

  这事的确与钟秀有关,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在为她办理转学手续,并考察准备上交报告时,也发现了校方处理过的冲突事件。

  若是放在比赛之前,他们也只当这就是小孩子打打闹闹,不用多管。但现在钟秀可是在世界音乐界受到前所未有关注的天才新星,外国各大媒体都争先恐后地想采访报道她。

  这种事说小了是校园霸凌,放大了可能会被有心人刻意引导到质疑华国教育,对人才的不重视等问题上去,大作文章。

  华国正处于对外开放的重要格局,国际形象自然不能因为几个学生而有一点损伤。

  别管这些学生在国内的家庭有多位高权重,上报了之后,那边二话不说便下了通知,让这几个没啥本事尽添乱的学生老老实实回国。

  对这些生来就站在顶点的娇小姐贵公子来说,公派留学并不是他们人生中多重要的部分,顶多是镀层金,为自己以后的名声增光添彩一笔罢了。

  结果就这样灰头土脸地回去,说不定还会受到家里的一顿训斥,别提憋屈了,但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乖乖地回国了。

  沈清煦想了很久,最终也决定回国了。他认清了自己的天分永远也比不上钟秀,也无法像她对待音乐那般纯粹通透,待在这里只会一次次地面对自己的失败挫折,这里不属于他。

  阿洛并不知道背后发生了这么多事,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意。她一心一意都沉浸在音乐上,不断地汲取知识突破自我,攀登音乐巅峰。

第84章 荆棘之路(完结)

  仅仅一年后,阿洛在柯蒂斯学院音乐会的公演便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她独自创作的一曲蓝调音乐,让满座为之落泪。那琴声仿佛演绎了一个被命运捉弄的天才经历无数痛苦挣扎,折磨毁灭,最终涅重生的故事,被她用那些音符娓娓道来,动人心弦。

  之后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阿洛便打破了记录,成为第一个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的华国钢琴家。然而她的脚步没有停下,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欧洲的巡回音乐会,再到与当代最具知名的钢琴家作曲家斯拉夫曼先生合作的演奏会。

  那场传奇演奏被誉为注定载入世界音乐史册,为世人称颂。

  她以十六岁的稚龄正式登上了神坛,征服了全世界。她无比闪耀的光芒同新世纪的钢琴演奏者衬托的格外平庸黯淡,让人震撼之余,不禁惋惜慨叹。

  同时她也成为华国形象的标杆人物,越发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令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

  钟大山和钟母早几年就过上了养老生活,平时日常就是在小别墅花园里开垦了块土地,种点西红柿黄瓜蔬菜水果什么的,给自己家人吃的。

  以前的工作单位还想给他们发退休工资,钟大山夫妇俩没好意思收,这些年受了政府不少优待照顾,实在不好再占便宜了。

  别墅是阿洛为他们置办的,到了她这种地位是不缺钱财的,不说几场巡回音乐会下来场场满座,便是各国官方演出邀请,她的专业经纪团队开出天价,行程也已预约到了明年和后年。

  因为太过繁忙,以致于连钟家人一年到头也难得见上她几面,不过常看电视和报道的钟大山也知道,女儿现在是国家的骄傲,是闻名世界的钢琴家。

  他们现在所住的小区多是非富即贵的人家,但没人看不起钟家乡下人出身,甚至还多有讨好,打听着钟家人的喜好,送黄金送礼物的,想让自家孩子跟着钟秀学钢琴。

  好在钟家人即便富贵了也没飘,钟大山更是骨子里的淳朴,生怕给女儿添麻烦,一个都没应下来。

  被拒绝的人也不敢有什么冷脸,钟秀现在是什么人物啊,能出现在国家台新闻上,演出结束后和各国领导人物合照握手的,被大肆报道官方点名赞誉的华国骄傲,外人哪里敢为难钟家。

  不止是生活自在,钟大山和家人逢年过节回村里去祭祖,村里人见了他们也都只有夸的份,生了个好闺女让人羡慕,而功成名就了还愿意资助老家修桥补路,建学校的,却是不多见的,连带着他们村也受到了市县里的重视。

  尤其是前两年突降暴雨洪水,吓坏了不少人,好在救援及时,加上新修的堤坝牢固,整个村子都安然无恙。

  那河堤还是钟大山和村里干部监督着修的,后者是知道这事是令全村受益的,又有心表现政绩,自然兢兢业业,容不得半点差错。

  钟大山则是惦记着闺女的话,而且他心里也有比较传统的想法,闺女光宗耀祖了,这回馈乡里修桥补路什么的,也是功德好事。要是出了什么问题,岂不是害了闺女的名声,于是每回不是他在旁边看着就是让儿子督工。

  这些事都让钟家在家乡有了很好的名声。

  于静因为思乡心切在前几年就回来了,而因为出国经历还有给钟秀这样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家做过音乐经纪人,她回来后不久就被省音乐高校聘为教授了,待遇十分优厚。

  她与钟家也常有来往,钟大山夫妇还时常送些自己种的瓜果蔬菜给她。

  对于这位曾经教导过他们女儿音乐的老师,钟家人一直都很敬重。于静有些惭愧,她不过是充当了一个普通的引领者,并没有真正帮到钟秀什么,连在国外的时候,钟秀也十分懂事体贴,独立资助,直到肖邦钢琴大赛摘得桂冠,她都像做梦一样不敢置信。

  她成长的速度太快了,连于静也没有信心追上她,陪同在她身边。甚至因为钟秀的缘故,给她带来了许多的荣光。

  于静想着当年发现钟秀的音乐天分,是她最幸运也最值得骄傲的事。

  ――――

  “你看到没有,官方已经报道了,奥运会开幕式确定邀请钢琴家钟秀演出。”

  “不奇怪啊,她的名声已经是世界级别的了,去年央视不还专门拍了有关她的纪录片,时代周刊访谈还评价钟秀会成为本世纪最伟大的钢琴家,无人能超越。人家才二十七岁,真的忍不住酸了。”

  “天才是不能比的,我们还是过好普通人的生活吧。”

  再听到钟秀的名字,宋曼青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曾经让她嫉妒,甚至身心备受折磨的人,早已成为遥不可及的存在。

  宋曼青忍不住苦笑了一声,就算跟人说,她认识钟秀,还曾经和她一起上过钢琴课,恐怕也没人相信吧。

  而她也不敢说,怕被人挖出当年的事情来。要是知道她的父亲为了她,差点毁了一位世界顶级的钢琴演奏家,宋曼青简直无法想象他人异样的眼光,可能自己的人生还会再死亡一次吧。

  在宋父入狱后不久,宋母就办理了离婚手续,她还有后半生,不能被一个瘫痪又坐牢的男人拖累住了。而在一年后,宋母经娘家人的介绍,和一个条件不错的男人组成了新的家庭,对方年纪也不小,同样离过婚,好在没有孩子。

  再婚后的宋母容光焕发,仿佛已经远离了过去的阴霾。

  宋曼青就没这么好了,她的生活从比赛结束那天开始一落千丈,仿佛被判了死刑。她从人人羡慕的白天鹅,到被当作罪犯的女儿,学校里的老师对她冷淡,同学排挤孤立,甚至当面嘲笑奚落她,连家里的亲戚也不是很待见她。

  等到宋母和再婚的丈夫又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宋曼青更加没有什么存在感了,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个外人。宋母忙着工作还有照顾孩子,对长女也就疏忽关心了。

  当宋母注意到女儿出现的问题时,已经有些晚了,整个青少年时期经历的压抑阴暗,导致了宋曼青的自闭抑郁,性格懦弱又敏感,没有任何朋友,成绩更是差到不行,最后连大学也没有考上。

  而就在这时,宋父结束刑期出狱了,但他给宋曼青带来的不是温暖的父爱,而是越发可怕的疯狂。

  坐在轮椅上的宋父精神越发偏执,甚至用各种手段折磨逼迫着宋曼青继续弹钢琴。可是宋曼青当年就被钟秀打击得丧失了所有的信心,之后母亲再婚,家里也不可能再供她学钢琴,荒废了几年后,她连一首曲子都弹不出来了。

  她在音乐上的天分灵气早已消失殆尽了。

  但每当宋曼青表现出拒绝甚至退意时,宋父就会恶狠狠地盯着她说,“我为了你,一辈子都搭进去了!我告诉你,你就得规规矩矩听我的,按照我的法子来!你怎么能放弃钢琴。”

  让女儿学钢琴已经成为了宋父的执念,甚至不再去想实际情况,唯有一个念头那就是练琴、练琴。

  他要么用这种话在精神上压迫女儿,逼她不得不听他的话,要么就拿起手边的任何东西砸向她。

  最可怕的一次是,因为宋曼青没有弹好,宋父越发暴躁,推着轮椅到钢琴边上,就在宋曼青惴惴不安时,他猛然狠狠压下琴盖,差点碾碎女儿还放在琴键上的手指。

  宋父真的疯了,最后还是宋母拯救了身心都受到摧残的女儿,坚决地报警将宋父送进了精神病院,他一辈子都被关在里面再也出不来了。

  而宋父的一生比他们想象的还要短,进去后没几年他便因为患有癌症,在痛苦不堪孤零零中去世了。

  得知宋父的死讯后,已经复读考上一所普通学校的宋曼青竟是感觉松了口气。

  毕业后她也没有再回到家乡,而是随便在城市里找了一份工作,不愿再面对曾经不堪宛若噩梦的过去。

  作为大众普通人中的一员,仰望着钟秀的辉煌成就,宋曼青的心情也很复杂。

  在最灰暗饱受折磨的那段时光里,父亲总是拿着新闻报纸上剪下来的照片文章来刺激她,偏执而疯狂地叫嚣道,当初要是她拿到冠军,现在受到万众追捧的人就是她了。

  宋曼青厌恶痛恨父亲,却也忍不住羡慕嫉妒阿洛所拥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