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带个老祖宗 第15章

作者:寒小期 标签: 朝堂之上 科举 升级流 穿越重生

  程大老爷在刚得知路谦竟成了康熙帝跟前的大红人时,恨不得立刻让路谦跟不拘哪个程氏女定亲,最好今个儿定亲明个儿成亲,好叫路谦跟程家牢牢的绑在一起。

  结果,寄予厚望的独子病了,还一度病得非常严重。他直接就将路谦抛到了脑后,只吩咐二弟和侄儿备一份重礼,送去京城为路谦庆贺。

  程家二房:……

  大老爷吩咐的事情肯定是要做的,程二老爷亲自去公中库房寻了好几样礼物,又去账房支取了银两。不过这事儿倒是不急,只要赶在中秋前夕送到就成,贺礼、中秋礼连带家信一起。

  等程大少爷的病痊愈后,礼物早就已经启程了,再想起忘了提联姻一事也来不及了。

  无奈之下,程大老爷只能暗中祈祷路谦别忙着解决自己的终身大事,又想着甭管怎么说程二太太都是他唯一的亲人了,真要成亲的话,应该会提前支会一声吧?

  而在这期间,五十鸿儒的后续影响仍然在持续发酵中。

  最惨的还不是程大少爷,而是他曾经就读过的麓山书院。

  去年乡试之后,因为路谦出人意料的考中了举人,程大少爷怒而退学,麓山书院已经遭受了一波质疑。是有人认为程大少爷不像话,可更多的人只是明面上支持麓山书院,私底下却还是认为自己的前程最重要。

  因此,原本想送孩子去麓山书院的,当下改了主意,只是多数人不会像程大少爷那般决绝,就算真想退学,也会寻一个令双方都下得了台的理由。

  可到了今年,随着五十鸿儒声名远播后,更多的人忍不住了。

  其实在这年头,会花重金送孩子上麓山书院的,十之八.九都是为了科举仕途。说白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若不是为了升官发财,你读什么书呢?那些读书是为了明事理的,终究还是少数中的少数。

  只这般,麓山书院遭遇了二三百年里最严重的一次生源危机,原本每年都会有几十上百个新生入学的,今年骤降至个位数。甚至还有就读了多年的老生退学……

  秦山长面无表情的站在半山腰的凉亭上,从他这个角度望下去,正好能看到一溜儿十来人背着书奁提着行囊往下走去。

  “山长,那程氏一族的族学根本就无法同咱们书院比,这些人迟早会后悔的!到时候,便是他们跪在山脚下求着咱们入学,也没可能了!”

  书院的先生忿忿不平,秦山长面上却无半分愤怒,有的只是满满的悲凉。

  他叹道:“大势已去。”

  “怎么会?这世上总归还是有明白人的,待程氏族学……”

  秦山长摆摆手,转身往山上书院走去。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退学的学生,起初兴许还有些怒其不争,不过很快就想开了。这些人眼中只有仕途名利,离开就离开吧,他麓山书院不差这些目光短浅毫无立场的学生。

  可再后来……

  康熙帝这一招可真够狠的,短期内兴许看不出什么来,但长期影响巨大。旁人只忙着赞叹这次博学宏词科,取中者尽是汉人,且各种身份都有,唯有他一早就看出来了,这次词科压根就是提前部署好了一切。

  是的,清廷原本就对此次词科取中者的出身来历做了周密的部署,重视前明达官显宦子孙,优容宠遇遗民隐逸和布衣百姓。

  普通人施恩尚且图报,帝王的施恩怎可能没有阴谋诡计呢?

  大势已去……

  “老夫倒是要看看,你清廷何时气数尽!”

  **

  人在京城的路谦直到七月初,才收到了来自于老家的信和贺礼、节礼。

  当然,早在他定品入职之后,就已经写了信回去。只是,他的信件没有朝廷的消息快,等他的信送到时,程大少爷已经病到人事不省了。

  他在信上说了自己的奇遇,也提到了词科后又参加了翰林院馆选,如今是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入职明史馆,专门修纂《二十四史》之《明史》。自然,也提到了借住书院对他的优待,在他入仕后仍允许他借住,还特别给他换了个院子。

  书院也很苦的,这不是读书人都要脸吗?人家求上来说事发突然,没办法立刻寻到房舍,书院这边肯定是接口说,愿意住多久就住多久。

  可这不是客套话吗?不然还能说,你赶紧去找房舍趁早搬出去吗?

  谁知,你客气他当福气,路谦觉得借住在书院没啥不好的,主要是便宜啊!书院只收了他食宿费,每个月的花费才两贯钱。要知道,这可是在京城啊,两贯钱花一个月,还能去书院的藏书楼免费借书看书,多划算呢!

  路谦如今是有俸禄的,大清执行的是官品分离的俸禄制度。意思就是说,路谦可以从翰林院拿一笔钱,这是他身为翰林院检讨的俸禄,另外他还能从户部另一笔钱,这却是他本身品阶的俸禄。

  翰林院检讨是从七品官,岁俸是四十五两,另外还有米粮若干。哪怕翰林院属于清水衙门,但两笔钱算在一起,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其他冰炭补贴,年俸大概有近百两。

  对了,朝廷还会发官服的,要么直接发衣裳,要么换算成银两补贴。

  总之,以他每个月开销二两左右来算,他一年能存下七八十两银子。

  别的翰林官除了出身极好的那一挂,旁的都过着清贫的日子。当然,路谦过得也不算好,可他倒是挺高兴的,蹭住蹭吃喝特别快乐。

  书院那边:……

  比脸皮厚,是他们输了!

  眼见路谦一副打算长住的模样,书院只得给他换了个院子,从学生那边转到了先生处,还特地拨了个小童给他用。好在,书院也不算太亏本,就在麓山书院遭遇百年不遇的生源流失时,他们这个在京城压根就排不上名的小书院,却因为路谦迎来了一波生源潮。

  且不提这个,单说蔚县程家派人送来了东西,依着路谦先前送去的家信,他们直接将东西送到了书院门口。

  行叭,不然又能咋地?

  路谦是晚间放衙时,才发现老家送了东西过来。他不忙着看东西,先拆开了信。

  信是程表哥写的,不过看其中的话语,也不少应该是程二老爷、二太太口述,他来代笔的。信中照例问候了他,关心他在京城是否安好,也问了平常上衙是否繁忙,再就是讲述了这段时间蔚县发生的事情。

  也是通过这封信,路谦才知道自己被抓了典型。

  “狗鞑子太不要脸了!他这是在利用你啊!”祖宗是没有任何隐私观念的,路谦低头看信时,他就趴在路谦的头顶光明正大的偷看,边看还要边叨逼,蹬着腿叫嚣。

  见路谦不搭理自己,祖宗怒气冲冲的从头顶上跳下来,几乎把脸贴到路谦面前,怒斥道:“怎么你给鞑子皇帝干活还干出忠心来了?他在利用你懂不懂?狗鞑子不安好心!”

  “对对对,你说得对。”路谦很是敷衍的点头应和,然后继续看信。

  信中还写了因为程大少爷的这一举动,直接带劈了整个麓山书院,同时让程氏族学一夕间成了炙手可热的存在。程表哥还详细的说了族中打算扩建族学,又将原本下人院子的位置腾空了,准备修缮一番作为学生住处。

  在往下看去,路谦这才发现最后还有一小张便笺,上头仍是程表哥的笔迹,不过看起来却像是匆忙中写的。

  ‘我爹不让我跟你说,说会有损程家声誉,但我实在忍不住。我偷偷的告诉你,大堂哥在知道你成了鸿儒后,就跟被雷劈了似的,一瞬间面无人色如丧考妣。’

  路谦:……

  祖宗:……

第17章 地动山摇天崩地裂。

  看了家信后,路谦的第一感受是,程表哥这十年寒窗苦读算是废了。得亏程表哥这人还算是有自知之明,在连续多次考不上秀才后,就明智的选择回家继承家业,不然……

  倒是祖宗,满脸狐疑的问道:“咋地?程大少爷还拿你当对手来着?不然也不至于那么难受吧?”

  “他一直拿我当竞争对手……也不对,应该是拿我当陪衬吧?有道是,红花还需绿叶衬,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

  听了这话,祖宗当即嗤笑一声:“那你是绿叶吗?你是吗?”

  路谦还以为祖宗接下来就要开始夸他了,忙调整好姿势,坐等夸奖。

  哪知,祖宗却道:“你哪里是绿叶了?你就是狗屎!狗屎运里的那坨狗屎!”

  路谦:……

  看来,鬼的嘴里也吐不出象牙来。

  跟祖宗计较是没意义的,路谦又将家信看了一遍,确信没有遗漏什么信息后,起身去查看程家送来的礼物了。负责准备礼物的又是路谦的姑父和表哥,了解他不说,再者从蔚县到京城路途遥远,没必要送一些光有体面没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因此,礼物之中银两占了一小半,还有便是一些江南出产的织锦料子,以及其他一些适合送礼的小东西。

  路谦分门别类的将东西收拾妥当了。

  得亏书院这边看他迟迟不肯离去,特地给他换了个地方住。要知道,他之前是以学生的身份借住的,还是因为有个举人的功名在身,才得了个小单间,这若是普通学生,那都是好几人住在一间屋的。而先生的住处就不同了,都是独立的小院子,一正两耳两厢房的那种,没有倒座房。

  即是如此,对路谦来说也已经很宽敞了。

  关键是这屋子它不要钱啊!

  ……

  人世间最悲哀的事情是,你还在惦记着你的宿敌对手,可对方却忙着对银锭子流口水。更气人的是,包括银两在内的所有东西,都是你家送的。

  幸亏,程大少爷什么都不知道。

  事实上,当路谦收到家信时,程大少爷已经痊愈了。他迫不及待的回到了程氏族学,跟着当年教导路谦的先生一起苦读进学。

  真就是应了那句话,一个敢教,一个敢学。

  当先生的,原本只认为自己教出了个少年天才,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举人。谁能想到路谦还能成为惊世大儒,他顿时自信心爆棚,教导起程大少爷来也带上了一丝骄傲,周遭也有了一种名师的气质。

  当学生的,程大少爷自然不会认为自己是个蠢货,只道是麓山书院耽误了自己,早知道自家族学里藏着这么位深藏不露的名师,他何苦舍近求远的去金陵城进学呢?

  总之,师生俩都充满了信心,笃定下届科举,定能复制往日的辉煌。也因此,俩人之间的气氛相当和睦,反正比路谦和祖宗是要和谐太多太多了。

  对了,在程大少爷病愈之后,他的想法较之从前,又有所改变。

  先前他只想着在科举乡试一举夺魁,再上京参加会试。而今对乡试的期望还是一如既往,但他却并不想参加会试,而是希望再来一次博学宏词科。

  科举正科每三年一次,每次都会出二三百名进士、同进士。哪怕夺得了状元又如何?三年就有一个状元,哪像词科那般,取中即名扬天下。

  除非……

  “桂哥儿可以试试三元及第,本朝至今尚未出过这样的人物,若你能办到,定能一举天下知!”

  程大少爷还是不太满意,他更钟情于博学宏词科。

  然而,词科的开设全看当今的意思,哪怕对康熙帝不甚了解,历史上也没有在短时间内连续开两次词科的先例。

  “好吧,那我先试试三元及第。”

  目的已经定下了,如今就等下一届科举了,那是在康熙二十年的八月里。

  有件事儿,程家师生二人还是料对了,词科是不会再开的,起码在康熙年间是不可能再开了。有道是,物以稀为贵,这届博学宏词科承载了康熙帝太多的期待,他不可能亲手毁去,只会给这五十鸿儒一次次的机会,让他们大放光彩,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却说路谦,在日复一日的整理资料中,慢慢的也就将明朝开国皇帝的资料寻齐了。

  朱元璋的生平简直就是一本经典的爽文,但明史并不是单单写明朝皇室的。事实上,《明史》涵盖了大明朝的方方面面,光如今定下的目录里,就包含了《本纪》、《志》、《列传》、《表》。

  这只是大的分类,里面还有各种小分类,基本上这么算下来,能在一甲子之内全部修纂完成,就已经算是快的了。

  所以,路谦真的不着急。

  来,慢慢整理,认真修纂,他们这一代人修不好,还有后人继续完成。

  “有道是,愚公移山……”

  “我就你就是不想反清复明!!”祖宗张嘴就开骂,“天天待在这里修书,你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揭竿而起?”

  路谦斜眼看他,此时的资料馆内只有他一人,所以他只略压了压声音,问道:“那祖宗您认为我该怎么做?一手孤本古籍,一手笔墨,怒向清廷?”

  好像也不对……

  祖宗想了想,决定先把目标定得近一些:“那你先给自己换个活儿,比如去兵部。”

  路谦沉默了。

  他如今所待的明史馆隶属于翰林院,而翰林院从明朝开始,就有一句响当当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