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奋斗记 第70章

作者:耳朵陈 标签: 幻想空间 年代文 穿越重生

  说完,掰开许伟杰的手,转身走了,很快就消失在他眼前。

  许娇娇跟老头打了个时间差,老头刚出办公室,她就进去了。

  办公室里,坐在前面的年轻女人看到许娇娇,不禁惊奇道:“动作还挺快,哪家单位的?”

  “云州达达食品厂。”

  省一建在省内大大小小的城市都有做工程,年轻女人回想了一下,在记忆中没有搜寻到关于云州达达食品厂的信息。

  意味不明的笑道:“私营厂?”

  “是私营厂。”许娇娇也跟着笑了起来,“我是否可以理解省一建对私营厂有偏见,所以不接私营厂的工程。”

  除了上级领导,来省一建的人哪个不是面上客客气气,年轻女人哪见过像许娇娇一言不合,就咄咄逼人的人。

  年轻女人脸上闪过一丝不悦,冷冰冰道:“你在这边等着,我进去跟科长通报一下。”

  许娇娇等啊等,许伟杰都进来了,年轻女人还没回来,她就知道这是成心让她坐冷板凳,吃闭门羹。

  她越是这样,许娇娇就越要等。

  就冲省一建里里外外趾高气扬高人一等的态度,再过几年,民营施工单位成长起来,从国营施工单位虎口夺食,风光将不再。

  许娇娇不是找不到愿意建造家属楼的私人承包队,相对建筑质量未知的私人承包队,她只是觉得国营施工单位更有质量保障。

  有瞬间,她觉得自己也许找错地方了。

  二十分钟后,年轻女人回来,见许娇娇还在,身边还多了一个男人,道:“科长现在有时间,跟我进来。”

  头发稀疏的科长看到许娇娇眼睛一亮,呵呵笑着起身要跟她握手。“久等了吧,刚刚忙完。”

  就他那个油腻腻的样子,许娇娇嫌弃都来不及,怎么会跟他握手。

  许伟杰就发挥作用了,他上前一步握住科长的手,热情的摇了摇,“科长,我们知道您工作忙,多等一下又算得了什么。”

  科长笑意加深,又看了眼许娇娇,道:“我刚才听小张说了几句,说你们厂想要建家属楼,打算建多少栋啊?”

  许伟杰拿出施工图纸,道:“科长,我们厂里的职工人不多,就十号人,前期先建四栋家属楼,每栋六层,每层四个套间,面积九十到一百二十。除此之外,还要建造五栋小别墅。”

  这点工程量,科长有些看不上眼,又听许伟杰说家属楼不仅要有电梯井,还要开挖底下停车室,更加不想接了。

  嫌弃浪费时间又麻烦,有这时间还不如承建一些大工程,比建造家属楼可挣钱多了。

  “小许,我个人是挺想接下你们厂的工程,但心有余而力不足,省一建今年的工程拍的满满当当,抽不出施工队啊,要不你在联系联系其他施工单位。”科长仍旧笑呵呵道。

  此时此刻,科长不会想到因为他的一念之差,省一建失去一个资金雄厚的合作伙伴。

  许娇娇脸上挂起客套虚伪的笑容,说道:“很遗憾因为没有工期,不能跟贵单位达成合作,今天打扰科长了,告辞。”

  话音刚落,许娇娇起身离开,许伟杰收起施工图纸紧跟着出去。

  车里,许伟杰暼了眼许娇娇,欲言又止。

  许娇娇发现了,就问他,“为什么偷偷看我?。”

  “二姐,你没生气呀。”

  据他对自己二姐的了解,以她的脾气,今天吃了瘪,怎么还会这么平静,不正常啊。

  “我为什么要生气?还是说我看着像很生气的样子?”

  “不像。”许伟杰愣了下,所以他才好奇,“姐,接下来我们是回云州,还是去其他地方?”

  打道回府?不。

  许娇娇可是越挫越勇的人,她唇角勾了勾,“去省二建。”

  要是省二建再碰壁,就去省三建,她还就不信了,上门送钱都没人要。

  许娇娇本来都想好了,要是这次合作得不错,等她和许伟杰上海买的地开发了,照旧找他们,做生不如做熟。

  可惜省一建狗眼看人低,看不起这点小工程直接就拒绝了他们,浪费了这个合作机会。

  省二建这些年一直被省一建压了一头,可能因为硬性条件不如省一建,所以软性条件比省一建好多了。

  对许娇娇姐弟找上门,省二建还是比较欢迎的,特别是知道了达达食品厂在央视做过广告后,就更加热情了。

  经过双方沟通,省二建这边觉得家属楼建造还是大有可为,不像省一建那样挑三拣四,他们不嫌弃麻烦不嫌弃浪费时间,只要能接到工程,无论大小都愿意,只想把省二建的口碑做出来。

  省二建的态度,许娇娇很满意,她说道:“价格方面你们不用担心,绝对会让你们满意。而我只有一个要求,房屋质量好,不能偷工减料。如果后期验收不合格,我这边会扣掉一部分工程款作为罚金。”

  省二建的科长笑道:“许总,省二建不会让你失望。我们施工人员会像盖自家房屋那般用心给你们建造家属楼的。”

  许娇娇姐弟在省城逗留了一天,跟省二建正式签好合同后,才返回云州。

  不经意间,冬雪消融,春天的脚步悄悄来临了,田野脱去了枯黄的外套,树枝长出了嫩绿的新芽,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

  达达食品厂的家属楼也于月前动工了,工人们每天都能听到远处工地传来的铛铛挖掘机挖地的声音,他们也不嫌吵,反而觉得这是世上最美妙的声音。

  小许总说了,那是在挖地下室,等地下室挖好了,打了地基后就盖楼。

  工人们都笑说,费那力气挖地下室干嘛,他们又没车,也买不起动不动就要十好几万的小轿车,有地下室也用不上。

  但许总坚持,那就挖呗,只是这样一来,就不能以最快的速度入住了。

  达达食品厂职工们现在想象不到,再过二十年,满大街都是小轿车。每家每户一辆车是基本,许多人家夫妻各自拥有一辆车,那时他们就明白有个自家的停车位那是多少幸福的一件事了。

  达达食品厂最近又推出了一个新的产品——爆浆麻薯。

  许娇娇跟李小春聊天时,忽然想到前世有这种食品,而且她本人还挺爱吃的。

  沿海城市学艺的李小春过年没回云州,她对家人的感情在日复一日的磨搓漠视中渐渐消失了,当初留下一封信,决绝的离开家,未必不是抱着从此一刀两断的心情走的。

  她对云州的人和事没什么留恋的,唯一只想念元宵时奶奶做的汤圆。

  小春奶奶厨艺很好,还能干的动活时,新华村里谁家娶媳嫁女摆酒席都会请她过去掌勺。

  因为是同村人,小春奶奶比外面请的掌勺师傅收费要便宜很多,所以村里人都爱请她。

  当然,小春奶奶收到的大部分工钱都被哭穷的小春后妈要走了,但她还是偷偷攒下了一点钱,全部用在小春的吃穿上了。

  她也没办法,小春爸被她后妈拿捏着,手里一点钱都没有,也不怎么管小春,她要是再不管,这个没妈的孙女太可怜了。

  趁自己身体还能动弹,多给孙女攒点钱伴身。

  对此,小春后妈睁只眼闭只眼,要是把这小钱也搜罗走,怕把老的惹急了以后就不给钱了。

  小春奶奶没了以后,那点钱最终还是被她后妈抢走了。

  据李小春的回忆,她奶奶做得最好的其实是汤圆,她的手特别巧,什么材料都能被她做到汤圆里。

  小的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到了元宵节,小春奶奶把自家种的花生磨成粉,加糖猪油揉成陷,包进糯米团里,揉成一个个圆滚滚的花生馅汤圆。

  在厨房跟奶奶围着炉灶,一起吃着热乎乎的汤圆,那是李小春幼年最美好的记忆。

  李小春怀念的说道:“许总,我也按着奶奶的步骤做了很多次汤圆,却怎么也做不出小时候那个味道。”

  许娇娇叹息一声,李小春怀念的不是汤圆的本身味道,她怀念的是做汤圆的那个人,怀念的是汤圆上面蕴涵的关爱呵护。

  不过,这也给了许娇娇灵感,她那会儿正考虑达达食品厂的新产品问题,当即就想到了汤圆的另一种吃法,既方便随身携带还不用煮,那就是爆浆麻薯了。

  爆浆麻薯照旧交给李小春反复试做,做出最合适的几种口味记下配方,来抵她一部分的学费和生活费。

  许娇娇又不是什么慈善人,她可是资本家,怎么会不趁机收点利息回来。

  有情怀加持的李小春,很快就把配方做出来传回云州,从鲜花饼厂房分出二十个工人,配上李国华去相熟机械厂采购的机器,开始生产源源不断的爆浆麻薯。。

  紧接着,秃头三人组做的广告方案拍出的爆浆麻薯广告在央视上播出,就跟夹心小面包似的,一播出来,销售订单蜂拥而至,然后爆浆麻薯工人队伍也扩张到三十人。

  爆浆麻薯的销售量甚至一度超过夹心小面包,成为厂里最畅销的食品,特别受沿海城市的欢迎,所以那边的订单也最多。

  许娇娇心想大概是爆浆麻薯q弹的口感,还有吃在嘴里爆浆的快感,所以使得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无情的抛弃夹心小面包,投入了爆浆麻薯的怀抱。

  当然这不是最主要原因,而是一部分地方食品厂眼红夹心小面包的销量,也推出了自己厂生产的类似产品,价格比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便宜点,以吸引消费者。

  虽然因此流失了一小部分订单,但大多数消费者还是认准在央视上做广告的达达食品厂的夹心小面包。

  这也是许娇娇在央视做广告的用意之一,在消费者心里树立品牌形象。

  新的一年,达达食品厂一如既往朝兴旺发达的趋势发展,虽然鲜花饼后劲略显不足,但有爆浆麻薯迎头顶上,总的来说,是积极向上的发展,不像云州某些国营厂已经快维持不下去了。

第79章 越说越惨

  下岗对许娇娇来说是相对陌生的词语, 前世只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但确是现在部分云州人的切肤之痛。

  因为爆浆麻薯的销量呈上升喷涌状态, 厂里的工人们忙得都没时间喘气, 就这样还手忙脚乱,应接不暇。

  所以达达食品厂又一次招聘工人,这次预计只招二十来号人。

  本以前跟前面几次招聘一样, 面试过程控制到两个小时内, 顶多再延长一个小时, 三小时结束面试。

  结果,面试当天,来了四百多人, 挤得大门口水泄不通。

  厂里工人不由庆幸, 幸好该拉走的货上午都拉走了, 不然这个情况,货车都进不来。

  因为人不是一下子来的,刚开始没引起李国华重视。

  下午一点钟开始的面试,十一点时就有人蹲在门口等了,到了十二点,零零散散又来了许多人,都眼巴巴的等着。

  见人越来越多,李国华心道不妙。因为事前没料想到会来这么多人, 所以厂里也没做好准备。

  首先是场地问题,原先准备面试的办公室肯定是容纳不下的,他当机立断换到食堂面试, 那边面积更大更宽敞。

  还有就是应聘单准备的不够,李国华让出纳小姑娘小齐赶紧加印,能印多少是多少。

  来达达食品厂应聘的这伙人都是年后因为工作的厂子效益亏损,陆陆续续下岗的。

  他们年纪普遍偏大,一直从事着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导致再就业没任何优势。想要进其他效益好的国营厂,没有门路和关系,又难如登天。

  没有工作,就不能按时领工资,全家都得跟着喝西北风,吃了上顿就担心下顿,孩子们饿得嗷嗷待哺,家里老人生病了都不敢去看,怕花钱。

  心就跟针扎似的疼。

  没办法啊,眼看着饭都快吃不上了,脸还算什么,只能拉下脸去打零工卖苦力,但这样的活也不是天天有的。

  时间一久,当初身为国营厂职工的傲气早就烟消云散了,只盼着有份稳定的工作就行。

  一听达达食品厂招人等消息,他们就立马来了。结果到了这里看到对手这么多,他们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就拼命往前挤,仿佛这样,厂里看到了,会优先招他们。

  许娇娇站在二楼走廊往下看去,只见一个个黑压压的人头拼命往前面挤,似乎晚那么一小会儿,工作机会就会不翼而飞。

  老何严肃着一张脸守在门口,看着手表,每隔十分钟,就往厂里放十个填好应聘表的人。

  要不然被这么多人一窝蜂冲进厂里,影响工人们事小,耽误生产就不好了。

上一篇:我决定去找我亲爸

下一篇:昭华撩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