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心燎原 第52章

作者:松下有鹤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古代言情

  这位可不仅是“女婿”,更是贵客。

  南音沉吟,“其实这事,昨日碰见表兄时我也问过他。他道商行近日出了差错,此事关系到的不仅仅是温家,还有商行里数百个商人,几位舅舅都是去料理此事了。他说因这事已经提前向康王致歉,康王和善,表示谅解,令他们专心去解决这些麻烦。”

  温子望也这么说。赵敛冬眉头瞬间展开,她和南音一样,都对其极为信任,毕竟从温家被投毒,到林家被灭门一案,都是他在为此奔波。

  通过那短短几日的接触下来,赵敛冬觉得南音这位表兄虽是从商,但难得人品贵重,沉稳可靠,丝毫没有某些利欲熏心商贾会有的贪婪和短视。

  “可能是我多想了。”赵敛冬扬眉,“也可能是他们都不在,叫我们总是时常碰到那二人,觉得不爽利罢。”

  南音和她对视,都不由笑了下。

  几日来,南音对温家人的忙碌不是没有疑惑,不过被温子望解惑后,更担心的就是绥帝了。

  将林钟带走后的这几天,绥帝都未再“夜探香闺”,只有留在南音身边的内卫会每天给她传消息,报绥帝平安。

  南音不怕其他,只怕绥帝以身试险。

  从绥帝的行事作风来看,南音深深领略到,先生绝不是个信奉“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皇帝。他不惧危险,甚至乐于亲身直面危险,如太后所言,骨子里有那么点疯劲儿。

  听说他当初出征突厥时,也是一马当先,冲在最前面,身侧所有将士都因此热血沸腾,在他的带领下直捣黄龙,凯旋而归。

  不知江南这一趟是否会有能伤到绥帝的危险,南音觉得,若是先生稍微在意些自己的安危,她也不至于悬着心。

  如此和赵敛冬聊了会儿,紫檀和琥珀采了满篮的花瓣,说是要用来制扬州特有的胭脂,让她们带回长安。

  “南音还需要胭脂点缀么?”赵敛冬扫了眼,“我看任何胭脂都不及她本身动人。”

  紫檀忍笑,刚要说话,月洞门边转来一人,殷勤道:“二位娘子在这儿呢,可叫我一阵好找。”

  来人歇了口气,“今儿是刺史夫人的生辰,请扬州城的人家去赴宴,咱们温家也有请柬。大夫人说,要带慕娘子和赵娘子一起去参宴,请二位赶紧更衣妆扮呢,如今只剩两个时辰了。”

  她说话迅速,手也麻利地拉住了二人,把人往屋里引,舌绽莲花,“老夫人也极赞成,说是不能总把慕娘子拘在家里陪她。这不,特令人取了三盒首饰来,任慕娘子挑选,务必要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人知道咱们温家还有这么位仙女儿般的小娘子。”

  在她的身后,慢慢有婢女鱼贯而入,手捧各式衣裙、首饰、绣鞋,屋内亦迅速备好香汤,有人在间隙插嘴,问二位娘子喜欢甚么薰香。

  总之耳畔瞬间充满人声,叽叽喳喳,难以分辨。

  既是大舅母的人来请,外祖母又很赞成,南音自然不可能反对,和赵敛冬对视一眼,随便指好衣裙,首饰任她们来选配。

  温家派人来伺候她的架势,南音觉得可比当初在永延轩治眼疾时,几十人围着自己打转的场景。

  她突然想到初见太后时的场景,鸾仪宫中侍奉的宫人不必说,据说有数百人,出行时亦是前呼后拥,远远看上去,都会先被其盛大的人势所惊。

  日后若进了宫,想来也会是如此,甚至更夸张……

  出神间,婢女们已经有条不紊地帮她沐浴、更衣、点好妆容了。

  “乖乖,这是哪儿来的下凡仙子?”大舅母一见她,便满眼惊艳,快步走来,啧啧称赞,“果真,像极了我们温家嫡亲的孙女儿。”

  她抬手帮南音理衣领,身后不远处便是温含蕴母女二人,见了南音也有阵没说话,而后走来,“平日里便觉得已够漂亮了,如今看来,之前还是朴素了些。”

  一路来收到的夸赞让南音都生不出甚么羞涩之意,只说:“有华衣美裳装饰,又有金银珠宝点缀,再加上她们的巧手,自能化腐朽为神奇。”

  温大夫人笑她自谦,看了又看,着实喜欢这外甥女,不仅外貌出众,还自有内秀。

  先前还觉得老夫人说的话是乱点鸳鸯谱,如今却是越来越觉合适。

  温含蕴从旁认真打量了许久,不得不承认,这位表姐的美的确少有人及,便是她一向自负美貌,在其面前也要甘拜下风。

  不过光有美貌是不够的,南音表姐运道不好,出生没多久母亲就没了,还不得父亲宠爱,在自己家中备受欺凌,这些都是温含蕴不曾体会过的委屈。

  可见上天在某方面给予了太多,就必定要从其他地方收回。

  温含蕴深觉如此,且她如今嫁了康王,表姐再怎么也不可能胜过她。这些日子观察下来,表姐的确如表现出的那般,是个温软和善的人,不会像其他人那样有攀龙附凤之心。

  如此,就不会出现她担心的事情。

  心思转过许多弯,温含蕴原本的那点嫉妒淡了,真正欣赏起南音的美来,感慨道:“还好我央求祖母让南音姐姐同去呢,不然姐姐这般美貌一直待在家中,岂非埋没了?正该多去见见人才是。”

  她取下自己的红宝石耳坠,道:“只这耳坠没选好,素了些,换上这个就正好合适了。”

  赵敛冬皱眉,看着温含蕴给南音换上耳坠,上了马车也表示不理解,压低声音道:“她先前不是对你颇有敌意么?”

  轻轻摇头,南音看了眼同在马车内的大舅母,用口型无声道:“不用管。”

  反正她一直觉得是小女孩儿的吃醋,只要没坏心,都无所谓。

  蹄声笃笃,在扬州城的街上缓慢行驶。

  经过打扮的那些功夫,天已暗了,街道四处燃起灯笼,酒肆小摊间亦有点点光芒。桥下波光粼粼,倒映出百家灯火,像是给扬州城浸了漫天星子。

  南音与赵敛冬借车窗边的帘缝观看四周,大夫人边给她们说此次赴宴需要注意的礼节。

  这儿不比长安,石头随便一丢都能砸个有品阶的官。扬州更多是富商云集,因此今夜请的只有小部分官员,其余更多都是扬州本地士绅、豪商。

  温家在其中,自是独一份儿的。

  因此大夫人除却让她们待刺史夫人有礼些,其余的都未特意叮嘱。

  值得一提的是,刺史夫人这次摆宴并未分前后院,而是在偌大的园子里摆宴,凡一家人都可坐一桌,食桌间有花木环绕,树梢挂了数盏长灯,将这场夜宴衬得如梦似幻。

  “倒是有些巧思。”赵敛冬如此评价。

  南音一时未回,视线不由自主地投向左侧,那儿坐的竟是绥帝,在他身后更是大喇喇露出真容的林钟。

  林钟不是处境危险么,怎能这样光明正大地现身人前?

  瞥见她,林钟显然慌张了瞬,下一刻若无其事地移开视线,见身侧的绥帝岿然不动,不由敬佩他的定力。

  只是,今夜慕姐姐居然也在……希望不要波及到她才是。

  “南音。”赵敛冬示意她,让她看向右边,南音顺着瞧去,默默收回视线。

  右边正是康王和温含蕴二人,康王如今腿疾好像好了很多,都能站起身试着行走了,今夜也没见到他的轮椅。

  还真是蛮巧的。她默默想。

  思绪乱飞时,宴会便开了。

  今夜的宴会虽说是以刺史夫人的生辰为契机所办,但主座仍是刚回扬州的刺史说话,他先行过敬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再看向那位扬州别驾,道:“老弟,这杯酒我先干为敬,你可不许推辞,又像以往那般沾沾口就糊弄过去了。”

  扬州别驾笑一声,“刺史抬爱,下官不胜酒力是众所周知的事,这杯酒,真是恕难从命啊。”

  二人推辞了几个来回,眼见火药味儿都要推出来了,刺史夫人终于开口打了个圆场,将饮酒之事含糊过去。

  刺史和别驾的笑声传出,宴上稍显凝滞的氛围才重新热闹起来,推杯换盏,或是向上首敬酒。

  酒香、食香混合,令人食指大动,但南音稍微动了几筷,就没怎么吃过东西,她一直在暗暗关注绥帝那边的动静。

  一刻钟后,舞伶入场,泥金银绘的舞衣鲜艳夺目,轻盈的身姿跃动间,隐有光芒闪烁,让众人一时看迷了眼。

  南音也不知不觉投注了几分心神进去,乐声鼓点密集之时,上首忽然传来高亢的争吵声,“本官几次三番请你,别驾竟连个饮酒的面子都不给,是不是太过目中无人了!”

  那位刺史像是喝多了,脸色通红,站起身质问那位别驾。

  别驾缓缓站起,脸上同样失了笑意,“刺史言重了,实在是……”

  “本官不想听任何理由,这杯酒,你喝是不喝?”

  被定定看着,别驾沉默了两息,仍是道:“不喝。”

  场中安静下来,气氛再度变得微妙,舞伶无措地站在原地,不知该不该继续跳。

  刺史被气得胸口剧烈起伏,连说三声好,猛地摔杯,“既然你——”

  正是此时,南音感觉面前一点寒芒闪过,宴中传来第一声尖叫。众人齐刷刷看去,原来从幽暗中不知何时出现了诸多黑衣人,方才一刀就砍死了坐在边缘处的那个小吏,尖叫的正是邻座之人。

  但很快,尖叫之人也被一刀毙命,鲜血扑洒,食桌上的佳肴被尽数染红。

  宴席霎时间混乱起来,桌案、花瓶齐飞,人都在闹哄哄地到处乱跑。

  南音也想跑,硬生生忍住了,这时候乱动反而更危险。她的手被赵敛冬紧紧握住,视线朝着绥帝那边,无奈人群太过拥挤,竟看不清了。

  赵敛冬带她一连躲过了好几个飞来的菜碟,却没注意到二人身后有一根极为危险的树枝袭来,正是此时,一只木筷从旁边掷来,正好和树枝相击,抵挡住了。

  “无事罢?”站起身的康王问道,目光关切地看着二人。

  赵敛冬道一声多谢,瞥了眼他身侧的温含蕴,“王爷还是照顾好侧妃罢。”

  康王颔首,一只手揽着温含蕴,又出手挡了几招,温含蕴却发愣一般,倚着他失神。

  方才危险一起,她被吓得跌坐在地,王爷第一时间关心的竟不是她,而是表姐那桌,还出手帮她们挡了一下?

  虽然是帮了赵敛冬和南音二人,但温含蕴莫名感觉,王爷关心的一定是表姐南音。

  本是惊慌无比,但被康王那一手引起了心中震荡,温含蕴越想越不是滋味,竟是妒火更甚,视线飘向了南音那边。

  有赵敛冬在旁,南音其实没甚么压力,何况她们也不是此次袭击的主对象,基本没有特意来找她们的杀手。

  偏就是这时,其中一名黑衣人被逼到此处,瞥见被赵敛冬和婢女们护住的南音,直接便持刀朝她冲去。温含蕴猛的一惊,提醒的尖叫都到了唇边,又硬生生被她给压回去了,眼神就定定盯着那边。

  千钧一发之际,一道身影从斜后方出现,对黑衣人猛地一踹,直将他踢了几丈远,重重撞在了树上。

  绥帝沉着脸上前,将南音带起让她和赵敛冬待在身后,身边围了几十内卫。

  方才内卫就已经在控制局势了,绥帝耽搁了那么几息的功夫,才没有立刻赶到南音身边来。

  刺史府外,一队又一队的甲士悄然入内,在短短一刻钟的时间内把宴席中的动乱彻底平息下来,此刻手持兵器,把所有幸存的宾客都围住,不让任何人动作。

  小将气喘吁吁地从门前一溜跑进,先立在那儿辨认了下,很快毫不犹豫朝绥帝的方向奔去,单膝跪地道:“卑职尤重拜见陛下,奉陛下之令,将刺史府中一百刺客尽数拿下,其中已有六十五人伏诛。”

  作者有话说:

  又被他耍了把帅!

  好肥的一章,其实我最初想二更能有3000字就很不错了,结果双倍了0-0

第54章

  陛下?周围听到的人俱是一惊, 下意识朝小将俯首之地望去。

  重重内卫守护,大部分人只隐约瞧见高大的男子身影,似刚和身后人说过话, 而后颔首, “嗯,剩下的三十五人看好。”

  意思是不要让他们自尽。小将领命,迅速朝身边人发号施令,自己则紧随绥帝身后。

  火光映照下, 无论是内卫,或是小将刚领进的甲士, 皆一身肃杀气势,甲胄外血迹斑斑, 看着便十分慑人。再加上方才小将喊的称呼,宴席中有人腿一软, 结结巴巴地喊,“万、万岁——”

  被他带动,其余人反应过来,亦跟着磕磕巴巴高呼起万岁来, 齐齐跪地叩拜。

  上首的刺史傻了,手中长剑落地,发出哐当声,几乎连滚带爬地跑到绥帝面前,“陛下……”

  小心翼翼抬首,神色间颇有几分不确定,但在周围手持刀剑的内卫虎视眈眈下, 并不敢出声辩驳。

  这时从后方跑来一人, 在绥帝允许下对着他的脸摆弄一番。年逾不惑的中年文士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俊美无俦的天子真容,神色沉沉如水,目中含着刺史熟悉的冷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