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命女 第71章

作者:我想吃肉 标签: 古代言情

  “嘿,只听说儿子像爹,没听说爹像儿子的,那到底是姐姐带着妹妹,还是妹妹带着姐姐……”

  梁婕妤急了,伸手要揪她的耳朵:“你再说!”

  梁玉跳起来就跑,梁婕妤气得追着她要打,两个人围着桓琚转圈儿,桓琚看得大乐:当姐姐的也没有真的要打这妹妹,不过是逗着玩罢了。这么看来,婕妤也不全是索然无味,多半还是在昭阳殿里情势所逼。看她爱护幼妹,三郎也被她教得不坏,唔,杜后废后……

  桓琚想起来自己本来担心的贤妃母子,如果是梁婕妤的性格,想必不会逼勒贤妃母子,也不会挑唆着儿子报复。

  算了,算了,还是不要委屈自己了。反正立不立她,最后三郎都会奉养她的,桓琚又打消了这个突然兴起的念头——梁婕妤做皇后,火候差大了劲了。毕竟动过念,临走的时候,桓琚还是赏了延嘉殿不少——延嘉殿比起昭阳、昭庆两处,短少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桓琚但凡起意,眼睛一扫就能开出一张单子的赏格来。

  皇帝有赏,梁婕妤姐妹一同谢恩,桓琚意有所指地对梁玉道:“先别谢,赶紧回去把下回书编出来。”

  “哎,误不了事儿,十五我就叫人去说讲这个书,这也算是弘道了吧?不枉神仙保佑我娘一回。”

  桓琚本来都要走了,又收回了脚:“我没听错吧?你管这叫弘道?”

  “对呀,他们听着这故事心生向往,可不就是弘道了吗?”

  “弘道你不讲经吗?”

  “那不就是我师父和师兄们的事儿了吗?您看我像是懂那个的人吗?不懂不能瞎说啊,反正我把人骗过来了,能有多少信众,就看他们的了。”

  桓琚痛快笑了一回:“总是你有理的。写出来也送去给你师父看看,请他指点指点。”

  “遵旨。”

  ~~~~~~~~~~~

  宫里,桓琚笑了,宫外,纪申的脸黑如锅底。

  昨天他就派人去调查了,今天回到京兆府衙,快班的衙役回报来说,死者是穆士熙府上的车夫,还是专给穆士熙赶车的。

  纪申就知道,这件事情无论有没有内情,都会变得很麻烦。果然,接着,穆士熙就派人送来了帖子,要求领走尸体,权当是个意外。然而纪申却命人翻一翻档案,查出来失火的宅子并不是在穆府任何一个人的名人,宅子的主人是个外放的官员,宅子暂时没有租出去一直闲置着。

  如果问史志远,他会告诉纪申,无处容身的时候,他曾在这里蜷过两夜。

  纪申当然不会理会穆士熙的帖子,而是问一验尸的结果,是先遭到击打,后被烧死的。纪申再派衙役挨家挨户的去调查,侦知当时有人说了一句“这厮居然敢偷了大人的机密文书”。纪申倒吸了一口凉气,即使是纪申也不得不怀疑穆士熙真的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场大火,文书恐怕是烧没了,不过,万一呢?纪申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他要调查文书,就要动到穆士熙,他是京兆尹,称得上是位高权重,调查一个侍郎,却还差皇帝的允许。想要皇帝允许,他就得有个证据,而不是只凭捕风捉影,这就需要文书。又回到了原点。

  正在此时,有人投书到京兆府,送给纪申一份足以说动桓琚的“证据”。

  纪申打开文稿的一瞬间就知道事情绝不简单,它的开头第一句就是“中宫不可久悬”。

第64章 要变天了

  开篇一句跃入眼帘, 纪申的心里生出一股难言的恐惧。

  【最艰难的日子, 开始了。】

  内心惊涛骇浪, 面上波澜不惊, 纪申问道:“有人打开过这封投书吗?”

  衙役答道:“封皮上写着大人的名讳, 小人们不敢擅启。”

  纪申将投书折好,原样装了起来,袖着投书到了后衙书房。他无须挣扎就能做出选择, 他一直都有自己的立场——当然是上交。他绝不会包庇穆士熙,更看不惯贤妃跳梁小丑式的“夺储”。他要思考的是投书交给桓琚之后的事情, 这个案子到现在已经不是京兆府能够审判决定得了的了。穆士熙绝不会坐以待毙, 困兽之斗是非常可怕的,各方势力都会登场, 到时候……

  饶是纪申老成持重,也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纪夫人听说丈夫问案到了一半回到后宅闲坐, 顿觉有事, 摒开侍女仆人, 亲自去探望丈夫。轻轻推开门, 纪夫人在书房的角落里找到了垂头盘坐的丈夫, 吓了一跳——纪申很少有这么沮丧的时候。

  纪夫人放轻了步子,走到纪申面前,正要俯下身来,腰上蓦地一紧, 被纪申牢牢地抱住了。纪夫人脸上一红, 双手搭在丈夫的肩上:“你正事不干, 又弄这些……”

  腰腹间传来一声压抑的呜咽,纪夫人的话被打散了,她迟疑地低下头,抚着纪申的发顶,问道:“发生了什么难过的事情吗?”

  “夫人,朝廷要流血了,流尽天下英杰的血。”纪申的心里,满是难言的痛苦。

  纪夫人问道:“你也不能阻止吗?”

  纪申摇了摇头,从夫人的怀抱中挣脱起来,背过身去擦了擦眼泪:“夫人见笑了,我得进宫去了。江山社稷,绝不能成为戏子伶人的游戏场。”

  “你是说……那一位‘不贤’?”

  纪申转过身来,扶着夫人的双肩:“夫人,你我以后要更加谨慎了,圣人一定不会驱逐酷吏了。”一旦贤妃被牵起来,圣人失望之余,只会加紧铲除杜后势力的步伐,也许还有萧司空。则酷吏正当用的时候。

  纪夫人知道事情的严重,郑重地道:“你只管去,家里有我。天下英杰的血不会流尽的,他们还有你,你会尽力护持他们的,对吧?”

  “对!”

  纪申告别夫人,快马加鞭一气赶到了宫里将投书交给了桓琚。

  ~~~~~~~~~~~

  纪申的能力桓琚还是很信任的,朝上发作他,半是迁怒半是施压。如今纪申过来汇报案情了,桓琚还想:果然官做得久了就会懈怠,还是要催一催的。

  待纪申进来,桓琚清清嗓子,等他说话。纪申舞拜毕,将头上戴的帽子摘了下来,放到了身前地上。桓琚大吃一惊:“你怎么了?”再看纪申的头发,居然白了一片,桓琚惊讶之情更甚,纪申只比桓琚大那么两、三岁,正在一个政治人物最好的年纪里。经验丰富又精力充沛,无论是体力还是脑力都处在最合适的时间。突然之间头发竟白了?

  纪申将投书举过头顶:“陛下!”

  程为一觑着桓琚的脸色,小心翼翼地上前接过了投书,瞄一眼封皮,递给了桓琚。

  桓琚匆匆拆开,看完之后勃然大怒:“可恶!”

  纪申顿首道:“臣惶恐,诚不知如何应对。”又奉上了提审穆府管家的笔录,上有管家亲笔的画押,讲的是车夫偷了穆士熙的重要文书。

  桓琚对程为一道:“去,调穆士熙的奏本来。纪卿,你也起来,坐。”

  纪申擦擦眼泪,戴好了帽子,在桓琚旁边坐了下来,轻声道:“此事已非臣所能过问的了,然而臣还请陛下慎重。此事事关重大,一旦处置不当恐怕登时就是滔天大祸。臣、请陛下慎用酷吏。”

  不说还好,一说倒提醒了桓琚了,桓琚看了纪申一眼,心道,这真是股肱柱石之臣,就是心眼太实在了,酷吏该用的时候还是得用的。何况崔颖也算不得酷吏,他只是手段急了些,实则是个能吏呢。罢了,纪申急得头发都白了,别再说出来叫他更着急了。桓琚把纪申顶撞他的事都扔了,很是感动他为国着想。

  经过这一缓冲,桓琚的愤怒隐了下去,理智重新统治了大脑。他将整件事情从头到尾想了一遍,说有人设局,可能性不是没有,倒是不大。最重要的是手上这个物证,通读下来,仿佛就是穆士熙站在他眼前说的这个话。还有被墨涂掉的字迹,举起来对着日光一看,桓琚勉强分辨出是联名的意思。

  程为一取了穆士熙之前上的奏本的存档来,君臣对着一比,奏本都是楷书,草稿却不是楷书。桓琚心里却已经有了结论,他看了看纪申低声道:“你将人犯移至御史……不,移到大理寺!交给萧礼看管!”

  纪申道:“臣担心……”

  “对他你尽可以放心。”桓琚说得笃定。

  纪申起身,再叩首,慢慢地爬了起来,四十岁的背影带着八十岁的苍凉。桓琚心头一酸,叫住了他。纪申转身,只听桓琚一字一顿地说:“纪卿放心。”

  纪申回京兆衙门封存卷宗与萧礼办接不提,桓琚却不曾闲着,他让纪申放心,其实说的是“我知道你反对酷吏,但是我用酷吏,你放心,我不会搞到不可收拾的”。

  是以纪申前脚走,桓琚紧接着就传命:“召崔颖。”

  崔颖赶到两仪殿的时候,桓琚还对着那份投书研究,他心里已经有了定论,现在就算告诉他不是,他也未必十分肯信的。“结党”二字是很戳皇帝的心窝子的,比什么谋皇后的地位更能让皇帝警觉。

  查,一定要查清楚这个!

  不等崔颖舞拜,桓琚就说:“坐。有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办,看看这个。”

  崔颖接到投书,从头扫到尾,沉默不语。桓琚道:“说话!”

  崔颖道:“陛下书稿从何而来?可有前篇后篇?”

  “什么?”

  “第一句‘中宫不可久悬’,如今皇后尚在。陛下要废后吗?这是一件大事,如何令外臣先知?”

  【我居然想漏了这一件事!】桓琚心中大骇,他近来是思考着废后、再立皇后,或者干脆谁都不立,就这么着了,别给儿子找事儿。所以中宫不可久悬这句话他一时忽略了。经崔颖这个专职找茬儿的一说,桓琚起了冷汗。虽然他的意思是明显的,但是他没提出来,别人已经算计到了,这就可恶了。

  崔颖又说:“提到了贤妃,贤妃为后,其子鲁王、齐王就是嫡子了,东宫则名不正言不顺。此后必有后篇——废立太子。”

  “够了!”桓琚难得心慌。以他的智慧想明白这个问题并不难,这却是他最不愿意去想的东西——骨肉相残,党争,国家陷入内耗!怪不得纪申愁白了头!

  当年翦除太尉之后,朝廷一度运转不灵,掌权之后第二年有边患的时候,桓琚仓促之间甚至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将领来领兵,而不得不以防守和议和来应对。

  这一刻,桓琚心里半寸贤妃的影子都没有,他想的是“穆士熙有阴谋”这件事要怎么处置!现在穆士熙案更重要,穆士熙的履历划过他的心头,桓琚决定要穷治穆士熙,借此敲打所有不安份的人。他搞倒杜、赵,削弱萧范,是为了给儿子一个好的环境,不是给穆士熙腾地方的!

  这件事情给桓琚提了一个醒。可恶,真是太可恶了,居然想利用皇帝。崔颖说得很有道理,穆士熙还有后篇,废后之后必有后篇。如果新后不是太子的母亲,就不能是任何一个人。他得打消所有人的妄想!包括凌贤妃母子,必须告诉所有人,太子只有这一个,谁也别想往前争!谁争削谁!

  【谁敢跳出来,就让崔颖收拾了他们,给他们一记狠的!贤妃怕是要伤心的,唉,我这也是在保全她。这些挑拨离间的小人真是可恶,一定要好好惩治!】桓琚终于想起来还有一个贤妃。

  桓琚给崔颖下了一道命令:“你去御史台吧。舍人,拟旨。程为一,宣黄赞。”

  黄赞也来得很快,桓琚简要说了:“穆士熙的案子移交给崔颖,他去御史台,先做御史中丞吧。”

  黄赞心中惊骇,御史中丞,正五品上,崔颖还不到三十岁呀!既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什么海内闻名的令名,有的只是“酷吏”的骂名。不过……

  黄赞表示了同意,却又提醒桓琚:“圣人既要兴台狱,可还记得当年有一件事情?”

  “什么事?”

  “说起来,与梁满有关,他的第六子去年两个小官赌博昏厥,两名小官就是无声无息死在了台狱里。臣担心……”

  桓琚眼睛张大了:“不错,是有这么一件事!崔颖,你要当心,将这件案也一并办了。要是人手不足,你只管向我要,无论是卢会、王道安、何源,还是别的什么人,我都给你。”

  黄赞耳朵直跳,桓琚点的这三个人,名声比崔颖还要差八百倍,比起还算公正的崔颖,这三个人才是真正的“酷吏”。杜氏、赵氏子弟被参的案子,他们三人多有参与,弄得怨声载道。

  崔颖道:“请陛下容臣先梳理案情。”

  “要快!”

  “是。”

  “清理好了御史台,就从萧礼那里将人犯也提出来。”

  “是。臣请陛下,凡办案贵在神速,以防嫌犯销毁证据,这……”

  “去办!叫周明都帮着你,许你搜检穆士熙的家。”

  变天了。

  ~~~~~~~~~~~

  “哎呀,要变天了,花儿得搬一搬了,衣裳也要收一收。”光线变暗了,阿蛮抬头看着大团的乌云涨满了天空,急急地说。

  桃枝年纪小些,关心的就是另一件事:“哎哟,就快开场讲书了,要是十五那天下雨可怎么办?真急人呐。”

  一旁扫地的张婆子拄着扫帚,笑道:“一看就是年轻人,这春天的雨呐,在京城是下不久的。我活了五十岁,连着下的春雨也只遇到过两、三回。”

  桃枝放心了,进屋给张婆子倒了碗蜜水请她喝。

  梁玉与吕娘子在书房里读书,吕娘子照本宣科地给她讲《尚书》,原文不长,注释却老多。待吕娘子念完,梁玉道:“要不是先读史,听这个不但费力,还容易想错。”

  吕娘子问道:“三娘又有何高见?”

  “哪是什么高见呀。你看这些帝王说得都那么的不是人话,要是我没读史先看他们说的这些个,一准儿当他们是骗子。知道他们都做了什么再看他们说的,就知道他们真是骗子。”

  吕娘子捶桌而笑:“不错,不错,此骗非彼骗。”

  笑了一阵,梁玉问道:“今天的邸报送来了吗?”

  吕娘子道:“还要稍等一下。”

  邸报是史志远在门外递进来的,桂枝接着邸报的时候,史志远还额外说了一句:“有劳小娘子对炼师禀报一声,就说学生史志远在外面听候吩咐。”

上一篇:神秘王爷的爱妃

下一篇:阿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