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墨尔玉
在打仗的这些年,他好几次向朝廷表达想归顺的意思,乞求一份高官厚禄。
亲信摩拳擦掌:“如果老大能当安南节度使,咱们那几千兄弟就有安家落脚的地方了。听说安南那个地方好种地,地里粮食多,跟捡的一样。兄弟们开垦良田,再娶媳妇,这日子总算是能安定下来了。"
黄巢也有些向往,打了这么多年,他有钱了,有小弟了,少年时心头的不满已经消散。现在他累了,成天草木皆兵,不想把脑袋拴在裤腰带上。给自己和兄弟们找个好归宿,就是他现在唯一的目标。
没过多久,王仙芝带人回来了。
黄巢快步迎出去,激动地说:“大哥,怎么样?朝廷派来的人怎么说?”
王仙芝表情有些许复杂:“朝廷封我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
"这个官职可不小啊,五品官啊。恭贺大哥!"黄巢拍拍他的肩膀,神采飞扬:“大哥,那我呢,朝廷怎么说?"
“朝廷对你,什么也没说。”
黄巢一下子愣了:“只封
你,不封我?那安南乃偏僻之地,毒虫颇多,只是个山沟沟,为什么不给我?"
王仙芝抿了抿唇:“这我怎么知道。”
黄巢眼神晦暗:“大哥,你不会是要去赴任吧?”他们犹如小学生,一个得到了班主任奖励的小红花,另一个没有。身为官迷的黄巢当然不能忍。
王仙芝眉头一皱,不满他质问的语气:“我满意得很,凭什么不去?给我放尊敬点,别忘了是谁让你升到今天的位置。"
结果黄巢一拳砸在他的脸上,王仙芝的脸肿得像猪头。"你!放肆!"王仙芝气得不行,也提拳砸了过去。
黄巢却挡住他的拳头:"大哥,别生气,我打你是因为我在帮你。"
王仙芝:"???你在讲什么屁话?打我是在帮我?"
黄巢含笑说道:“我当然是在帮大哥。大哥手上沾了多少唐将的人命,此去长安,还有活路?你不知道那鸿门宴吗?"
王仙芝一听,面色凝重。
黄巢:“再说了,咱们都是道上的人,都是私盐贩子,要是落入官府,不仅要斩,还要牵连家人。
王仙芝:“那你还不是想进京谋官职?偏偏吓唬我做什么?”
黄巢:“我谋的不过是节度使,进可攻,退可守,不怕那皇帝小儿秋后算账,可您这一去长安当京官,就犹如瓮中捉鳖了。"
王仙芝冷着一张脸,态度有所松动:“我知道了。”
黄巢提醒:"大哥可不要中了二桃杀三士之计。"
王仙芝不置可否,转身离开,态度比从前生疏多了,显然已生嫌隙。即使黄巢提醒也无济于事。黄巢面色愈发阴沉,重重砸碎了一套茶具,暴虐的行为却压不下心中的怒火。在这一瞬间,年少时多次落榜的不甘和愤怒卷土重来。
满朝奸佞,误他黄巢,人人可杀!
现在的他可不是从前那个势单力薄的落榜考生,他动动脚整个大唐都要地震。
他找出舆图,神色冷漠:"不给我安南是吧,我自去取之。"
这时,屋外突然传来亲信的大喊声:“老大,快出来看啊,你上天幕了!”
【这第五位皇帝就是黄巢。】
亲信:"大哥,你居然称帝了!!!"
古青青:【黄巢出生于一个商人家庭。
虽然商是社会鄙视链最顶端,但他家可不是普通的商人,他家贩盐为生。人不能不吃盐,所以盐商向来富得流油。
黄巢是个富二代。
黄巢家里条件好,书特别多,所以自幼饱读诗书,跟那些厉害的大诗人一样,很小出口成章。】天幕中出现新的画面。
年幼的黄巢在自家花园中望着璀璨的菊花。秋风冷冽,菊花被风吹舞,饱含冷意。
蝴蝶往往在春天盛开的桃花中辛勤工作,一到秋天,却跑得没影。让菊花孤孤单单。
这菊花未免也太惨了!
如果他能当青帝这个司春之神,他要让菊花也在春天与桃花一起盛开。这样就能有蝴蝶光顾了。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无数人心头皆是一颤。
视频播放到现在,放了很多帝王诗了。
比黄巢文采好的人,没有黄巢这种睥睨万物的气势。有这种气势的人,文采又没他好。无数人心里划过一个念头——这就是真正的帝王诗啊!短短二十八字,气势磅礴,铿锵有力,堪称狂傲至极。唐太宗李世民微微怔忪。
自古以来,很多人写过咏菊诗。
比如陶渊明曾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人都照葫芦画瓢,把菊花诗写得闲适雅致。
怎么在黄巢的笔下,这菊花诗就这么狂?
不过——写得是真好。
他反复念着那一句“他年若我为青帝”,年少时的雄心壮
志都有些被勾动起来。
唐太宗李世民扼腕叹息:"这样的人才怎么会没通过科举,那是皇帝和宰相的过错啊!"那皇上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很多人都在欣赏这首霸气侧漏的帝王诗,只有那些跟黄巢息息相关的人例外。这首诗在他们眼里简直是催命符。
唐僖宗面色阴沉,浑身颤抖:“阿父,朕,朕没听错吧,那反贼未来要称帝了,这大唐好像亡在朕的手里,朕死后如何去见列祖列宗?"
田令孜面色也很差:“陛下,那黄巢如今还没有称帝的动作,怕他作甚。别乱了阵脚。”
唐僖宗勉强回神,咬牙切齿,吼叫道:“可是,阿父,你不是说那黄巢不足为虑,所以不需要给他封节度使吗?这就是你说的不足为虑吗?"
唐僖宗不敢慢待黄巢,几乎悔不当初。
明明一个节度使,可以安抚好黄巢,却偏偏赔上了一个国!
第91章 唐太宗:我没有唐僖宗这样的子孙!
古青青: 【从这首咏菊诗里面可以看得出来,黄巢胆子很大,志向很高。
古代是官本位,男子想要出人头地,得去当官。他们家虽然有钱,但社会地位低,急需改换门庭。大唐有高考,也就是科举。明面上,每个良家子都能通过科举来改变命运。黄巢这个书生意气风发地去考了。
第一次科举,落榜。黄巢心想,没事,他还年轻,大不了下次再来。
第二次科举,又落榜。
他心想,问题不大。俗话说,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中进士都算厉害了,很多白发苍苍的人都在参加科举呢,他也不能放弃啊。
可是第三次科举,又双杀落榜。黄巢开始对科举制度产生了一丝怀疑。这条看上去非常公平的道路好像也没那么公平。
第四次科举,他再次落榜。他渐渐意识到,在不糊名字的科举考试中,拼的不是才学,而是爹。
他这个山东的盐贩子,在山东还算混得开。但是长安世家遍地走,权贵不如狗,商人之子是底层中的底层。
他只算个小镇做题家。
曾经意气风发的神童,逐渐变成了一个愤青。
错的不是他,而是这个世界!迟早有一天,他要让这个世界直面小镇做题家的怒火!
科举考试可以漏掉无数个才子,但漏掉黄巢却让整个大唐伤筋动骨。如果主考官知道这位落榜考生是大唐的掘墓人,应该会赶紧让他通过吧。】
唐朝科举明面上花团锦簇,背地却是烈火烹油。无数天真的考生受到了社会的毒打。不说黄巢,李白、李商隐、王维……这些名人都吃过大亏。大唐的文人爱国心切,本来想骂这位掘墓人,但现在却有些沉默。黄巢之所以成为反贼,背后也有科举制度的一臂之力。
唉,他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
武则天冷声说道:“爱卿,不糊名字的科举有名无实,你们还要反对这糊名制度吗?”
武则天也知晓科举的弊端,率先提出糊上名字,但大臣们反对的声音太强大了,这事儿只能不了了之。
大臣: "此事牵扯众多,陛下须三思而后行。"
"三思?就是因为你们要朕三思,未来才会出现那所谓的掘墓人!大唐灭亡,你们难道没有罪吗?4;
大臣们见女皇如此发火,讷讷不言。
武则天骂了一通这些老奸巨猾的大臣,雷厉风行地说:"糊名制度必须要推行,抗旨不尊者,举家流放。"
【黄巢落榜之后,只能回家继承万贯家产。值得一提的是,他家是盐贩子,产业并不干净。
因为唐朝中后期,国家将盐进行专营,不允许民间私自制造和贩卖。
唐朝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如果放在私人手里,一定会滋生大乱子,比如隋朝发生了多次盐贩起义。
而且,盐专营对国家来说也是一种税收,可以悄悄地收税,赚大钱。
百姓感觉不到收税的疼痛感和被剥削感,不容易激起民变,简直完美。
有句话说: “天下之赋,盐利占半。”国家的一半赋税几乎都来自盐。如果国家管得好,那么盐价低,百姓高兴。如果国家无道,盐的价格就爆表了。
比如唐太宗时期,大概相当于五块钱一包,唐德宗时期,已经翻了二三十倍,大概是两百多块钱一包。
国库只要缺钱了,就提高盐价,狠狠地割—波韭菜。百姓苦不堪言,希望能买到低价盐。
在那个时候,卖盐和卖毒差不多暴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人会践踏一切法律。很多人开始偷偷卖私盐,黄巢家就是其中之一。
黄巢不想干这个活,他更想当官。但是没办法,没有其他的出路了。然而朝中的人对这些盐贩子非常不满。
当时的皇帝是唐僖宗,他只有十几岁,放在现代也就是小学生的年纪。真正掌控帝国大权的是他身后的宦官集团以及文人集团。>
唐僖宗集团很不高兴,这都是他们的钱!如果大家都去买私盐,他们还怎么割韭菜?于是,上层下了多道命令,到处搜捕这些盐贩子。很多盐贩子都被抓了,处以死刑。
黄巢不想坐以待毙,于是抱团取暖,号召大家组成帮派,抵御朝廷的抓捕。他于是从一个小盐.枭成了小□□的头头。】
李世民的武将皱着眉说道: “原来这黄巢出于河南道,那里临海,多盐井,民风彪悍。真是可恨!"
"陛下,臣想去清剿河南道的匪徒。绝不让那些匪徒做大,然后重伤大唐的根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歧视,在大唐,地域歧视很普遍。
黄巢出生于山东,山东在唐朝属于河南道。在很多大臣的眼里,河南道不服管教,民风彪悍。连唐太宗自己都讨论过关中人和山东人的区别,言谈中流露出关中人的优越感。
然而一码归一码,现在不是地域歧视的时候。
唐太宗李世民冷着脸说: "如果不是这盐价涨得这么高,哪里会滋生这么多匪徒呢!唐僖宗到底有多少个胆子,才会把盐价翻这么多倍。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他听到盐价翻了二三十倍,直接破防。那些不肖子孙怎么敢的啊?!
他揉揉眉心,暗下决心,听说那明朝的皇帝写了本祖训,让子孙世世代代遵守。虽然有僵化的弊端,但也值得学习。
他要将对盐价的规定写进祖训里,一字不可改易。
武将讷讷,有些讨好似的说: “陛下说得在理,但陛下,你别气坏了身体。天幕不是说了吗,那唐僖宗很年幼,不是他想涨盐价的。唐僖宗是您的子孙,肯定差不了,未来定能掌握大权。"
上一篇:我在米花町开中餐馆
下一篇:满身单箭头的玩家还在继续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