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楼话聊斋 第436章

作者:玄月扶摇 标签: 红楼梦 轻松 BG同人

  湘云从小就胆子大,好奇心也重,见了那个箱子哪能不好奇的?

  她拿了自己的糕点给那乞丐吃,还问东问西的。

  那乞丐虽然以乞讨为生,却从无半点哀怨之色,神情心态都一直很平和。

  据他自己所说,原本他家里也是有万贯家财的,后来爹娘死了,叔伯兄弟们见他年少,就来争他的家产。

  还好当地的知县是他父亲生前好友,他靠着这位世叔打赢了争家产的官司。

  可是,官司打赢之后,他却又把自己的家产分给了叔伯兄弟们,自己就带了这一个箱子,云游乞讨为生。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的做法,知道了他的遭遇之后,都把他当傻子。

  但湘云就不。

  湘云只是问他,“你觉得如今的日子过得快活吗?”

  “快活极了。”那人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在我看来,人生在世,就不该过多贪占除吃以外的资源。金钱的积累都是罪恶的,我散尽了家财,也就是洗去了罪恶。”

  不但黛玉听得眼中异彩连连,就连写完了诗的其余几位姑娘,也都屏着呼吸,生怕打扰了湘云说这个奇人。

  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

  几位姑娘都被勾起了好奇心,闹着要湘云领着他们去看那奇人。

  湘云本就是个好热闹的,又被她们痴缠不过,当下几人便坐了车,一起到湘云家里去了。

  她们到时天色一晚,今天再想回京城是不可能了。尹氏见女儿领了好友回家,赶紧亲自收拾的屋子,安排他们歇下。

  第二天一早,湘云起来之后,就帮着母亲准备各种小料。几位姑娘也赶来帮忙,等忙完了之后才用早膳。

  用完早膳之后,各分店的掌柜带着自家伙计,把今日自己店里要用的物料领走,尹氏这里就比较清闲了。

  她拿了钱嘱咐女儿,“你这几个小姐妹好不容易来一趟,你作为东道主,很该领着她们好好玩玩。”

  几个小姐妹便拜别了尹氏,跟着湘云直奔那乞丐日常活动的区域而去。

  哪知道还没走到地方,远远的就听见一阵哄闹声。再往前走近些,就见好多人围成一圈,人群里时不时就有惊呼声传出。

  几个姑娘被闹得心痒难耐,不自觉间脚步全都加快了。

第287章 种桃

  可是, 围观的人太多了,她们姐妹几个年岁都不大,又不好意思狠往里挤。里面纵有再大的热闹, 她们也只得望洋兴叹了。

  湘云不甘心,睁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左瞄又看,终于让她看见了一个熟人。

  她低声和宝钗说了一声,便跑过去,跳起来在那人肩膀上拍了一下,“嘿,赵大叔。”

  那人应声回头,看见是她,皱着的眉头才疏散了开来, 笑道:“原来是湘云丫头, 今儿一大早, 你婶子就说看见你坐车进京了,怎么这么快几回来了?”

  这位赵大叔也是附近的商贩,夫妻两个带着两个孩子磨豆腐,日常他就推着车到处叫卖, 赵大婶就在铺子门口支了个摊子, 卖些豆浆、豆花之类的, 偶尔也卖腐乳。

  周围的邻居都只知道尹氏是个失业的寡妇,不欲在婆家看兄弟脸色过活,就带着女儿来了这里,用自己的嫁妆开了个卖奶茶的铺子。

  嫁妆能开得起铺子的,必然是有有钱人家的奶奶。

  众人猜测到她们母女在京城必然有几门富贵亲戚, 却怎么也不敢往侯府、公府上去攀。

  但这也足够了, 没那个不开眼的敢欺负她们孤儿寡母了。

  这赵大叔两口子的豆花铺子, 就在尹氏头一家奶茶店隔壁的隔壁,两家中间只隔了一家卖包子的。

  因着赵家最大的孩子也就比湘云小一岁,湘云又是个活泼外向的,周围的孩子都乐意和她一起玩。

  这么一个活泼开朗,见人就笑的小姑娘,周围的大人就没有不喜欢的。

  因而,赵大叔一看见是她,心头就半点看热闹被人打扰的不愉快就没有了。

  湘云笑道:“亲戚家里有事,把几个姐姐妹妹托付给我了,我想着天黑了路不好走,就早些带她们回来了。”

  “嗯,你想得很是。”赵大叔赞同地点了点头,“虽然咱们这里到京城这条路一向太平,也架不住有个万一。你们一群小姑娘,还是稳妥些的好。”

  湘云嘻嘻笑着点了点头,问道:“赵大叔,怎么围了这么多人?大家又在看什么热闹呀?”

  提起热闹,赵大叔一下子就来了兴致,灼灼的双目里闪烁着着八卦的光芒,“你还记得那个推车卖桃都老儿吗?”

  如今的万年县,可是连京城都比不上的经济大区,甚至于京城的经济都受万年县带动,每日里来往的人群不知道有多少。

  而这些人里,有的是慕名而来,游玩凑热闹的;但更多的还是来做些小生意,或者是去剧组做群演给自己挣机会的。

  有得意的,就有失意的,可总体来说,还是来的人多,走的人少。

  毕竟在钱财流通多的地方,机会比别的地方更多。若是在这里都找不到发财出头的路子,去了其他地方,更难十倍。

  留在这里的话,纵然不能一飞冲天,但只要手上不懒,混口饭吃总是不难的。

  也因着人口繁多,就带动了周边农业的发展。

  且不说那些种麦子、种番薯的每年的粮食都不愁卖个好价钱了,还有些机灵的,另开了荒地种果树和蔬菜,甚至挖了水塘养鱼,也是给家里多一个进项。

  于是,县城里就多了许多或推车、或挑担,卖各种应季作物的小商贩。

  赵大叔口中的“那老儿”,就是三里外村子里来卖桃子的。

  他之所以如此不积口德,直唤一个四十多快五十的老人家做“那老儿”,自然是有原因的。

  如今正是桃子上市的时节,那老儿家里的桃子也的确种得好,不但个头大,还甜美多汁,就是价钱稍贵了点。

  不过这都无所谓,常言说得好:一分价钱一份货嘛。只要他的桃子好吃,住在这里的大多是不差钱的,大家也乐意多掏些钱,买个好口福。

  之所以赵大叔这么反感他,就是因为那卖桃的老汉为人特别克吝,且斤斤计较。

  每当有人买他的桃子,若是差一点不足斤数,他就要让人按照整斤的价钱给;可若是不巧,比整斤数过了一点,哪怕是过了一两半两的,他都非得让人把钱给了,一毫一厘都不肯让人。

  久而久之,周围的熟人都很厌恶他,只要有别的卖桃的商贩,大家就都不肯去买他的了。

  但还是那句话,万年县人流大,每天新来的不知道有多少,这老汉的桃子也不愁卖。

  因而湘云一听见是他,下意识就先撇了撇嘴,“我怎么不知道他?他还欠我一两三分桃呢。”

  日常湘云可是最不屑斤斤计较的,那卖桃老汉能让她把这一两三分放在心上,可见行事有多不得人心了。

  “怎么,可是他又闹出了什么事?怎么招来这么多人看热闹?”

  赵大叔笑道:“不是他闹出事了,是他惹上事了。你是不知……嚯~”

  说话间他还仗着身高优势,不住地往人群的包围圈里看。忽然他目光凝滞,嘴里发出一声惊呼,“嚯~”

  大片人群几乎与他同时发出惊叹声,众人的声音汇聚在一起,演化成一片声浪,更像有小钩子似的,一下一下勾着湘云的心。

  她急得直跺脚,人不住拽了拽赵大叔的衣袖,“赵大叔,到底怎么了?你就告诉我吧。哎呀,急死我了!”

  “丫头别急,等我看完这段。哎哟哟,开花了,开花了,竟然真的开花了。”

  片刻之后,他又跟着人群杂七杂八地惊呼,“快看,快看,结果子了,结果子了!真结果子了!”

  湘云:“我倒是想看呢,这不是看不见嘛。”

  她气得双手叉腰,只恨不得学个能挪物的法门,把挡在自己眼前头的这些人,全部都挪到别处去。

  这时,宝钗、黛玉等都挪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抚她。

  好不容易等湘云起伏的心思平复了,人群忽然涌动了起来,好多人都争着抢着往前挤,两只手伸得恨不得脱离了臂膀,来个朝游北海暮苍梧。

  “给我一个,给我一个。”

  “给我,给我。”

  “我也要,我也要!”

  湘云心痒难耐,“他们到底在争什么呀?”

  “不知道。”宝钗摇了摇头,提醒大家,“不过这么多人拥挤争抢,是很危险的。咱们还是离得远一些吧,没道理为了看个热闹,再把自己给伤到了。”

  姐妹几个都觉得有理,便相互搀扶着,退到了路边一家卖绒线的铺子屋檐下。

  里面坐着的是个看起来有五十多岁的婆婆,看见几个小姑娘,就笑眯眯地招呼,“云丫头,领着你的小姐妹都进来坐吧。”

  湘云笑容欢快地喊了一声“连婆婆”,问道:“我们都进去,不会耽误您做生意吧?”

  “不耽误,不耽误。”连婆婆摆了摆手,“大家伙都去看热闹了,哪还有人来买我的绒线?”

  湘云这才拉着姐妹几个走了进去。

  连婆婆起身从后头拿出几个小马扎来分给众姐妹,又提起一个小白猫造型的茶壶,给几人一人倒了一杯。

  黛玉先闻见一股奶香,低头一看,茶碗里的却是焦糖色的奶茶,上面还飘着几片玫瑰花瓣。

  “这是我自家琢磨出来的奶茶,甚合我老人家的口味,你们也将就尝尝吧。”

  黛玉尝了一口,觉得有些偏甜了。

  不过,里面加了玫瑰花酱,自带一股花香气,却也别有一番滋味。

  她便又喝了两口,跟着姐妹们一起赞叹。

  连婆婆显得很高兴,自己也倒了一杯,笑道:“你们几个,是不是好奇大家伙儿都在看什么呀?”

  湘云嬉笑着反问道:“婆婆怎么知道呢?”

  连婆婆轻嗔了她一眼,说:“你打三岁出头,就在这街上东跑西逛,也没少来我绒线铺子里捣乱,我还不知道你?你就是个属猫的,听见点风吹草动,就忍不住探头探脑。”

  这比喻未免也太形象了,几个姑娘都忍不住偷笑了起来。黛玉还冲着湘云刮脸颊,气得她张牙舞爪,真像只炸了毛的小猫一般。

  还是宝钗厚道,出言替她解围,“大家到底在看什么热闹呢?”

  连婆婆道:“经常在这一片讨饭的那个,今日竟然要到卖桃那吝啬老儿头上了。”

  湘云忍不住道:“那他能给吗?”

  大雁从他眼前飞过去,都忍不住要拔根翎毛的人,怎么可能白把个桃子给了乞丐?

  “自然不能给呀。”连婆婆一摊手,“正是因为不肯给,才有了后面这出热闹嘛。”

  乞丐想要颗桃吃,卖桃的不给也就罢了,言语上还十分不堪,拐弯抹角地揭短骂人。

  也就是那乞丐脸皮厚,涵养足,任他如何指桑骂槐,全当听不出来,只是说要讨一颗桃吃,吃完之后用桃核做种子,也要种出一树好桃来,奉请周围看热闹的。

  本来吃瓜就是群众们的天性,一听还有这种变戏法似的稀奇事,那还不都得围过去,好好见识一番?

  至于能不能得一颗桃吃,在吃瓜面前,反而不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