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24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来人语气不善:“我倒想看看,你的剑术有多高明,还好意思以剑为名。”

  俞大猷也不推辞,干净利落:“请。”

  练功房中有各种长短武器,有剑也有棍,黑衣人以为这是家族中集体使用,并没有太在意。

  直到俞大猷与他空手搏斗几个回合,渐渐靠近武器架上,猛地抓起一根长棍来。

  来人还庆幸:这俞大猷身手不错,不过好在只拿了棍子,若是拿了剑自己岂不是要输的更惨?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俞大猷拿着棍子如同拿到了尚方宝剑,打得他那叫一个毫无还手之力。

  来人终于意识到不对劲了,这哪里像是剑法,这不分明就是棍法!

  “你不是擅长剑吗?”

  俞大猷脸皮极厚:“吾以棍为剑。”

  来人气急!

  胡说八道!

  棍法跟枪法完全不同,你到底是“以棍为剑”还是擅长的就是棍法他看不出来吗?

  骗子!

  看起来浓眉大眼一武将,阴险的很!

  俞大猷裂嘴一笑,扬棍打得更加激烈,还突然大着嗓子来一句“来人啊有刺客”,外面的守卫蜂拥而入,黑衣人想跑被俞大猷用棍子打得无处可逃,等到守卫集体赶来,把他的退路堵死,最终被强行抓住绑了起来。

  黑衣人被围殴时,看着依然笑得一脸憨厚的俞大猷怒骂:“你不讲武德!”

  俞大猷耸耸肩:“兵不厌诈,我是武将,不是侠客,要什么武德。”

  .

  “哈哈哈哈,说得好!”朱元璋笑得十分痛快,对这句话无比赞同。

  没错,武将要什么武德,□□就很不错,他不就是打了胜仗才当上皇帝。

  尤其是看到这俞大猷是大明的武将,朱元璋就更开心了,有种肉是烂在自己锅里的好心情。

  “咱大明也还是人才很多嘛!”

  【前有“赵太祖长拳”更擅长的是腿法,后有俞大猷的《剑经》实际上是练棍之法,他本人更擅长少林棍法,不知道他的敌人被坑过多少次。】

  俞大猷尴尬,非常尴尬。

  其实后来他再回少林,发现少林的棍法有些过于套路不适用实战,反过来把自己的棍法和在军中实战的经验传给少林,让自己的棍法也随着少林棍法一起扬名天下。

  但是被天幕点出来自己“以棍为剑”,还是显得自己多么不老实,以后出门肯定要被人调侃了。

  戚继光慢悠悠给他倒了一杯酒:“别想太多,别人想被天幕点名还没这个机会,你以后就是棍法宗师,这还不值得庆祝一下?”

  “棍法宗师?”俞大猷立刻被劝开心了,反复念叨几声“棍法宗师”,越念越美,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好酒!”

  戚继光慢悠悠饮酒,含笑看着。

  好心情喝得自然是好酒,但若是坏心情,恐怕再好的酒水也饮之无味。

  【《剑经》分为“剑”“射”“阵”三部分,集合了俞大猷本人的棍法、军事、阵法等生平学习经验。其中重点是“剑法”,也就是俞大猷的“棍法”。

  之前有人说明朝把“棍”叫做“剑”,我特意查了资料,你们能看到,明朝的棍法就叫做棍法,剑法就叫剑法,“以棍为剑”是俞大猷自己的说法。】

  明朝的戚继光、程宗猷、茅元仪等人,对宋朝和明朝的武艺做了系统性的总结和整理,把原来主要通过口传身授的武术技艺用明确的文字和绘图记录下来,作为练习武术的范本,也就让明朝时期的武术有了清晰的名字和分类:

  明朝拳法有三十一式长拳、六步拳、猴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

  棍法有俞大猷棍、少林棍法、紫薇山棍、张家棍、青田棍等;

  枪法有杨家枪法、马家枪法、六合枪法、峨眉枪法、少林枪法等;

  刀法有单刀、双刀、偃月刀等,剑法有茅元仪的《武备志》中博采海内外的一十四剑势、郑若曾的《江南经略》记载的“剑法刘家”,还有程子颖的《武备要略》中记载的叉、硬鞭等套路。

  .

  刘彻先是看到“俞大猷剑法”饶有兴致:“武夫竟然也如此有心机。”

  其实大汉也不是没有策略,武将行军打仗,最常见的“诈骗”就是人数,比如四万大军说成十万大军,还会配合挖更多烧火起灶的点火坑来迷惑敌人。

  刘彻看史书,看兵书也看了不少案例,但是看到后世,花样更多了,有趣!

  主父偃深有同感:“可不,后世那赵匡胤又是心腹将军谋逆又是杯酒释兵权,花样百出,心机深沉。”

  李广欲言又止,很自证清白表示自己没有。

  虽然没直接说,那满脸便秘似的表情让刘彻一声叹息:别说了,不说他也知道,老将军根本没那脑子。

  看看别人家的将军,看看自己家的将军,刘彻更不满意了。

  天幕不能给自己换一换吗?

  除了卫青霍去病,他其他将军都愿意换,以十换一都可以!

  再看到后面明朝那么多武术,刘彻兴奋了:“天幕天幕,朕要换功法!”

  以百换一都可以!

  天幕表示听不到,不换。

  【虽然明朝继承了宋朝的武术套路,但是更注重实战,并不是单纯的表演,开始讲究“着着实用”的实战格斗技能,并且大多门派或者社团都有实战经验。】

  【这个实战的对象是谁呢?

  倭寇。】

  嘉靖年间,倭寇在江南侵扰当地居民百姓。

  当时的倭寇并不是普通的日本海商或者张士诚余部或者大明海盗假扮而成的倭寇,是日本当时比较特殊的落魄武士阶层。

  这群原本在国内吃得好、营养充足武器也锋利的旧贵族,是经历过系统化训练和战斗的精锐武士,在战国混战时期由于自己依附的将军战败,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和贵族身份后,就开始来大明冒险。

  到了江南沿海偷渡上岸,发现百姓家中连一把铁刀都没有,劣质的菜刀被自己精良的武士刀一砍就断,顿时如入无人之境,开始在各地流窜性作案,比过街老鼠还要惹人痛恨。

  当时,戚继光的戚家军还没有成型,江南之地的大明士兵无力抵抗,于是来了一支特殊的部队——僧兵。

  大明是有僧兵,平时负责教授军队习武,战争需要时候就要负责稳固边疆、驱逐敌人,担负起军队的责任。

  僧兵日常就是少林寺的武僧,正常的作息训练习武,当朝廷需要的命令下来,僧兵告别方丈与其他僧人,提着棍子加入了战场。

  起初,看着僧兵拿着木棍,倭寇好一番嘲笑:

  “哈哈哈哈,一群和尚!”

  日本同样是有寺庙有和尚,倭寇认出了和尚的身份。

  但是,日本没有武僧,他们也并不知道,这群和尚手中的木棍有多大的威力。

  开战之前,倭寇还在放狠话挑衅:

  “和尚什么时候会打架了?该不会是想感化我们吧?”

  “你们送上美人美酒,我就可以考虑被感化一下!”

  “没有美人,你们也可以哈哈!”

  恶心的话语没有激怒僧兵,只是让他们想起了被欺负的无辜百姓和父老乡亲。

  僧兵冷冷一句:“佛也有金刚怒。”

  引来倭寇们再次嘲笑:“哈哈哈哈!”

  然而下一瞬间,少林棍法就朝他们招呼过去,刚才的淡定不复存在,被打得武士刀都给扔了,四处逃窜。

  “快跑!”

  “逃!”

  “追——”

  经此一战,少林武僧一战成名。

  再厉害的武士刀和倭寇,也敌不过少林武僧手中的木棍。

  【小说里的“少林十八铜人”虽然有所夸张,但是也是有原型可考。】

  【明朝嘉靖年间,倭寇频繁侵犯沿海地区,少林寺组织僧兵到江南抗倭,取得重大胜利。

  天启五年,立“少林观武碑”,少林寺成为天下武林之宗,在这样朝廷鼓励、民间支持的氛围下,少林寺相继出现了18位高手。】

  十八铜人的原型,是出自少林派的18位武林一流高手——悟须、周友、周参、洪转、洪纪、洪信、普从、普使、广按、宗擎、宗想、宗岱、道宗、道法、庆盘、庆余、同贺、铉清,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参与过抗倭战争。

  除了这十八位武僧,还有其他的著名高手,也会在小说里出场过,比如觉远上人、小山和尚、月空和尚、痛禅上人等人。

  【所以说“少林十八铜人”虽然小说有夸张的成分,但是少林的确有十八高手。】

  大唐少林寺的方丈第一反应是:还真有啊!

  而一旁刚刚以为“十一个兄弟没了”的香客立刻精神了。

  香客:“我那失散的十七个兄弟在哪里!”

  十三武僧没有,但是有十八铜人。很好,其中一个名额他定下了,明天就出家!

  方丈哭笑不得:“施主你等等!”

  大唐现在还没有武僧高手也没有十八铜人啊!

  细细说来,少林寺参与军事行动,帮李世民擒拿敌人,是因为打了对方一个出其不意,以有心算无心,根本不是天幕上那样声势浩大。

  若真被大军包围,别说设计抓人,敌人一把火少林寺都没了。

  香客听完方丈讲述的故事,摸摸下巴:“有道理。”

  “既然没有,那我现在去,不就成了开宗立派的祖师?”

  方丈:“……”

  得,全白说了。

  但是仔细一想,好像的确是这个道理。

  玄奘法师能西行求取真经,他难道就不能到处求取武学秘籍,开启大唐少林寺的武术传说?

  【在华夏武术中一直有“外家少林,内家武当”的说法,少林余武当,各有千秋。】

  【相传武当派是张三丰所创,张三丰,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因为不修边幅又被称作“邋遢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