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67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沈万二端起一杯酒,狠狠一口饮尽,仿佛把胸口的愤懑一口吞下。

  “行了,也不用怨恨,天幕这一期说完,朝廷怎么都会重视商人。”友人说起来,提起朝廷的事,“现在朝廷已经在重视海外市场,在招募商人出海,你怎么不去?”

  元朝本就注重海外贸易,在天幕提起后,更加重视,也开始主动招募民间商人为朝廷效力。

  但是其中对汉人的歧视,对商人的不以为意,并不是一时半会能消除的,沈万二经商多年,早就看透了,不由有些心灰意冷。

  “没兴趣。”沈万二意兴阑珊地喝口酒,“到处是农民起义,出海又有何用,说不定等我回来已经改朝换代了。”

  说起来,他原本打算选一支起义军投资,但是天幕上说过后面的明清更加保守,还没元宋对商人的开明,沈万二又没兴趣了。

  投资起义军不是好选择,什么也不做也容易被起义军或者官府搜刮,在乱世里,手中没有军队的商人就像是待宰的肥羊,谁看了都想来薅几把羊毛。

  “喝酒喝酒。”一开口就是大逆不道的话,友人听着就害怕,生怕自己跟着一起被抓。

  两人在乱世之中,都有些左右摇摆,此时听着天幕,不由也想听一听,未来的方向如何走是好。

  【商周时期,统治者都很重视商业,制定保护商业的政策,商朝的都邑已经出现了经商的“市”和“肆”,商人就在“市”内进行商业活动。】

  【到西周时期,统治者推行“工商食官”政策,有太宰总管商业,司市专掌市之治教政刑,有肆长负责检查货物,贾师定货物价值,质人掌成市之货贿。】

  商周时期,“市”与“肆”都是专门划分出来的经商区域,“工商食官”更倾向于是官方管理的官商。

  有官员统一管理,有统一货币交易,西周时期的商业在古代史料中记载,是比较公平道德的交易。

  .

  “王亥卖牛羊都能被有易氏杀人越货,怎么可能全是公平道德。”

  巴清笑着摇摇头。

  果然,史书也不能尽信。

  她那位已经在咸阳开了纺织作坊的族人请教道:“可是天幕说了是官方管理,还有史料为证,这都不可能吗?”

  巴清慢悠悠道:“商人讲究和气生财,官商更不用说,出门在外行商,无非必要谁会撕破脸皮?”

  看着年轻的纺织坊主沉思的模样,巴清告诫道:“写书的与经商的可不是同一批人,日后你若是看书,也要想想合不合用,看天幕也是一样,要自己动动脑子。”

  纺织坊主点点头,她明白了巴清的意思。

  可能在朝廷的眼中,只要没死人,没闹到国君面前就是和平交易。

  但是商业交易中的弯弯绕绕,不说还年轻的纺织坊主,哪怕是巴清,经历了许多,也不敢说都能避开。

  可能在朝廷官兵的监督下,不能闹事,但是真正的公平,岂是写两个字那么简单。

  巴清就不信,贵族与普通平民做交易时,不会占据贵族身份占便宜,这对普通平民来说,算得上公平吗?

  【春秋战国时期,朝廷垄断的“工商食官”制度开始衰落,官退,私进,出现了更多的私人商业,商业更加繁荣。】

  【这一时期的商业活动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有士人的加入,出现了士而商、商而士的现场。士加入商后,提高了商人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准。

  】

  范蠡辅助越王勾践复国,官拜上将军后,退隐民间开始经商;

  管仲未发迹前,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

  还有商朝时期,吕尚未遇到文王之前在朝歌与孟津的市肆做过屠夫和卖浆饮的营生。

  甚至据说舜曾经在顿邱做买卖。

  无论是发迹前经商,还是发迹后退隐经商,至少可以看到,这个时期并没有后世商人不能科举、不能为官那样的限制,士而商、商而士,是很常见的现象。

  .

  大唐,一向洒脱的李白难得有些无耐。

  “先秦时期,商人都可以直接入朝为官,在大唐却是连商人的子嗣都不能参加科举!”

  他就是商贾之子,有心报国却连参加科举的资格都没有,到处拜访名士来引荐自己,但是很可惜,依然没有得到机会。

  “罢了,天生我材必有用,何必执着于当官!”不需要人劝诫,李白很快自己想开了,在窗边自斟自酌,看到天幕上的商周商贸,立刻来了灵感,大喊:“小二,上笔墨!”

  他又有灵感了!

  小二激动地快速呈上笔墨,还有一块长长的木板。

  在唐朝,因为诗歌兴盛,酒楼都有诗板、诗壁的存在。诗板是刷好油漆的木板,可以提供给客人写诗,写完就会挂在酒楼里给众人参观;诗壁就是一面特意留出来的空白墙壁,给客人自由发挥,类似现代的留言墙。

  李白借着酒兴,肆意挥毫,天幕仿佛也成了他的背影音,继续讲述着这首诗的背后故事。

  【与后世儒家对商业的排斥不同,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与商业紧密联系,并不是单纯的排斥。】

  许多儒学大师本身就关注商业发展。

  孔子学生中,比较著名的商人有子贡,先在鲁国做官,后来加入从商的队伍。

  所谓“陶朱事业,端木生涯”,陶朱指的是陶朱公范蠡,端木就是指端木赐子贡,后世商人把二者当做是儒商的鼻祖。

  孟子同样重视商业,主张“通功易事”,也就是提倡互通成果,交易产品,彼此学习。

  孟子还提倡取消关税,这同样是有助于商业贸易繁荣的政策,放在现代这样的理念也很实用;

  荀子从社会分工的角度论证社会应该有专业的商人,“农分田而耕,贾分货而贩,百工分事而劝,士大夫分职而听。”

  他还主张公平贸易,反对商业欺诈,要求商人有公平的经营理念。

  到秦汉时期才开始出现商人“其人甚可贱”,在后期商业和商人的地位起起伏伏,但都被限制诸多,士大夫投身商业再也不会有春秋战国时期的景象了。

  .

  明朝时期,知道朱元璋重本抑末政策的朱棣偷偷去看朱元璋。

  不知道天下商人知道先秦时期连儒家都不是那么反对商业会如何?

  不知道父皇又会如何对待那些可能有意见的商人?

  还是强势镇压吗?

  朱元璋的心毫无波澜,他连海禁都解了,再解除重本抑末算什么。

  大明的天下才是最重要的,在江山社稷面前,哪怕是老朱自己的脸面,也没那么重要。

  只是看到老四鬼鬼祟祟的眼神,朱元璋一脸嫌弃。

  别人的儿子那么英明神武,像李渊的儿女,都那么优秀,自己的儿子怎么这么猥琐!

  “老四,闲的没事干就去抄天幕。”朱元璋面无表情,给朱棣立刻安排了事情。

  朱棣:好吧,老父亲又生气了。

  不过这个态度,看来有戏?

  【在学派林立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代学派也不止百家,除了耳熟能详的儒墨兵法,还有一个从微观经济角度探讨经营管理问题的学派,商家学派。】

  【商家学派,也称“货殖家”或者“治生家”,自成独立学派,有自身鲜明的特色。】

  【这个学派,以白圭、范蠡为代表,后来被司马迁称呼白圭为“治生鼻祖”,这里的“治生”意思是经营管理。】

  不同于管仲的改革法制,用经济实行贸易战来攻击国家进行称霸事业,商家学派并没有政治上的野心,处于富贵也能及时抽身去民间经商,主要就是设学授徒,经营致富。

  比如白圭,被后世尊为“商祖”,曾经辅助魏惠王,官至相国,还帮魏国治水,解决了魏国都城的黄河水患。但是最后弃政从商;

  范蠡,被后世尊为“商圣”,曾经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官至上将军后依然辞职归隐,到哪里都能大赚特赚。

  从现代的角度看,商家学派已经有一些比较先进的商业理念。

  比如,强调“时”。

  白圭提倡“乐观时变”,范蠡提倡“与时逐”,就是要重视不断变化的市场上带来的经营机会。

  先秦时期的商业,因为生产力的局限,主要是交易农产品以及由农产品加工而成的手工业品,这些商品本身就会受到季节性和地区性的限制。

  所以,商人要选择好的时机投机和买卖。

  .

  白圭在民间行走,看到秋季丰收的景象,主动与农人搭讪:“今年的收成不错。”

  农人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挠挠头:“嘿嘿,是。”

  白圭耐心地与农人一番攀谈后,拉拢了双方的关系后,才直奔主题:“交完税还有多余的粮食,卖吗?”

  农人倒也没有拒绝,他看着白圭不凡的气度,心里有了些许期待:“怎么,你们要买?”

  白圭:“得看你什么价格。”

  “嘿嘿,这个数。”农人就住在都城附近,买卖过粮食,对粮价还是熟悉的,闻言直接给出一个数字,本以为这贵人很好说话,谁知贵人似乎有些抠门,拒绝了:

  “太贵了。”

  农人连忙道:“我家粮食种的好,你看,这颗粒饱满着,大的很。”

  白圭又一番讲价,最终双方各退一步,找出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即将谈拢之际,又道:“我多买点,你给便宜点。”

  农人今年实在是丰收了,想趁机赚钱,最终还是谈妥了价格。

  白圭最终来收粮时,带着自己的商队。

  一方面是为了运输农家的粮食,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卖货。

  白圭让商队的人与农人往车上搬运粮食时,农人恰好看到了车上的新货物,一下子眼睛就直了:“你这丝织品看起来不错,像是绸子。”

  “您眼力真不错!”白圭恰似不经意般漏出几匹布,重新盖好,“上品的丝绸,刚收的,不便宜呢。”

  “还有这漆器,看风格,楚国的吧?”

  “是,楚国贵人用的,可贵着。”

  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的新生意,和商人最擅长的欲拒还迎的演技。

  “卖不?”

  “不卖,这是收了到国都去卖的,这里能卖几个钱。”

  “你是看不起人不是?”

  “真得贵,你们买不起。”

  “你就是看不起人!”

  “这样,我这里有次一等的,你看看。”

  越是不卖,农人越是想要,哪怕给出了次一等的,依然让人心里最渴望那第一眼看到的最好的东西。

  哪怕白圭故意把最好的布匹漆器盖住,目光依然不断地往那边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