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羚墨
“是啊,那农副产品挣钱的法子,多多少少能学着点吧?”大家的心思活络起来。
也有人担心:“万一被改成商籍……”
“那不能,天幕说了歧视商户不好,别说商籍,日后说不定商人地位也会提高。”
老人提醒:“不过不管怎样,也不能忘了种地……”
“那确实。”有人心思灵活,想起家里女儿多,妻子也能干,是算账的好手,不由动了女眷的心思,“其实也有个法子,怕改籍贯,让家里女人去经商,做点小生意。反正夫君什么籍贯妻子什么籍贯……”
村里唯一一位夫子这时候还是忍不住了:“女子抛头露面……”
还不等他说完,村里的农人打断道:“咱穷人家谁家女人不出来干活,挣钱的事不丢人。”
夫子叹气一声,也没多说,村里的情况都看在眼里,他收着学生家里的束脩,只有老妻独子要养活,压力不大还过得去。其他村人就难了。
这世道,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谈什么礼不礼的。
与其想着女子,夫子想着,还不如盯着点村里经商的情况,可不能让大家都只顾着做生意不去种地,天幕上的这些教训,太惨痛了!
一想到这里,夫子就多了一种使命感,作为村里识字最多、最有文化的人,他的话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回头,他就把经商种地的事写下来,挂到书房、挂在村里的粉壁上,提醒自己也提醒大家!
.
“这贸易战,果然可怕,不费一兵一卒让百姓遭遇饥荒,不得不防!”身为帝王,看到因为一种花就扰乱市场,李世民谨慎的都快坐不住了。
大唐如今已有不少西域人、外邦人,在长安也能看到天幕,万一他们要对大唐发起贸易战,让人防不胜防。
而且大唐贵族也颇为喜爱海外的奢侈品 比如琉璃器 比如葡萄酒 万一有海外商人运用这些奢侈品让大唐农民不种地都去种葡萄那可怎么行!
朝中偏偏没有管仲那样的人才 不如 也去民间找巨商?
李世民扫视一番自己的朝中人才 越看越觉得还不够 最后想起了刘彻 想到了汉武帝的钱袋子桑弘羊 出身商人。还有被他提拔的富商东郭咸阳、孔仅 都很好用。
想到这里 什么门户之见李世民都不在意 世家大臣可能有的阻拦也无所谓了 事关钱袋子 事关国库与国家经济 李世民势在必得。
汉武帝都能任用商人 他大唐为什么不可以!
【从战国中期以后 情况急转而下。】
【首先 是韩非等法家主张抑制商业。】
韩非认为 商人本身不创造财富 是“邦之蠹也”。
他首次提出农是“本” 商是“末” 要“重本轻末”。
随后 商鞅在秦国变法 把法家的“重本轻末”通过一系列制度传下去 影响了其后封建王朝两千多年的历史。
秦朝 商人被称呼为“贾人” 朝廷采取编户管理 一入市籍三代都不能更改 政府征发戍边
他们是首先被遣戍的对象 地位形同罪犯。
汉初继承秦朝的抑商政策 对商人“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且立“七科谪” 规定有7类人不享有正常的人身权利 国家可以随时把他们发配充军 这7类人中除了罪吏、亡命、赘婿之外的4类人 还有商人及其子孙;
尤其是汉武帝时期 向商人征收“算缗钱” 要求商人每2000钱必须缴纳120钱作为财产税 普通人一部分车缴120钱财产税、商人要缴240钱 5丈以上的船只每艘缴120钱。还颁布了“告缗” 鼓励商人互相揭发偷.税 以透漏税款的一半作为奖金;
宋元时期 对商业税按高比例征收 名目越来越多;
晋朝时期 法律规定商人在市场做买卖必须在额头上贴着写有自己姓名及所卖货物名称的帖子 还规定必须“一足着白履 一足着黑履”;
前秦规定上人家的女人不能穿金戴银 也不能衣着锦绣 违背者弃市;
唐朝法律规定商人不能骑马 商人子嗣不能参加科举;
明朝规定“农民之家 但有一人为商贾者 亦不许穿袖纱”。
清朝对商人对商业的态度 因为时势的复杂 政策也比较复杂 从一开始的“闭关锁国”“轻商抑商”到后面的兴业兴国 三言两语说不完。
【历代统治者除了因为儒家思想里“重义轻利” 法家的“重本轻末” 还因为流动性强的商人不如农人好管理。】
《吕氏春秋》用一句话说出了统治者的心声:
“民农则朴 朴则易用 易用则边境安 主位尊。”
朴实的农民统治者好掌控 好掌控就意味着边境安稳 帝王的统治稳固。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不 几乎是每朝每代 末年都离不开农民起义。
恰恰是帝王眼中最朴实最好掌控的农民 一旦忍无可忍 反抗起来就是野火燎原 寸草不生。
【但是 商业经济 并不是打压之后就没有问题。】
【商业 货币 市场经济 向来是息息相关。】!
第104章 第 104 章 商业与货币4
【说起秦朝,就离不开商鞅变法。而“商鞅变法”,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内部改制重组。】
商鞅变法的关键,是修改了三样制度:官制、爵位制度和税制。
修改官制,从职业官僚取代贵族世袭,开始大力吸引外来人才;
修改爵位制度,一是让平民有了靠军功获得爵位的上升途径,二是爵位不再能世袭,可以避免阶级固化;
修改税制,就是统一税收权力,贵族在自己的封地上不能直接收税,可以分红部分,但是不能阻碍国库的税收收入。
为了改革,秦孝公嬴渠梁还发起过几场在后世看起来极为奇葩的战争,对魏国的战争。
.
秦国,士兵一边整理着盔甲、干粮,一边与同袍抱怨:“咱们打了两次,两战两胜胜,但是每次打赢了就退回来,也不占领土地,也不抢人贵族,图啥呢?”
同袍冷静地磨着自己的武器,让青铜长矛更为锋利,一边随口道:“你管他图啥,让你打就打,让你杀就杀,废话忒多。”
士兵看了看自己武器,都已经砍钝了:“这不是又来第三次,我担心还有第四次。”
说话的时候,另一位同袍也来插话:“也不抢土地也不抢人,白白送死,谁不想回家。”
打磨武器的士兵看到刀口磨得锋利发亮后,浇上清水,再擦干,站起身来:“行了,少废话,不想送死就好好准备。”
几个士兵叹气几声,抱怨归抱怨,也没法改变朝廷的命令。
他们这些做小兵的,最后还不是得好好听命,多做些准备,免得上战场送死。
等到秦军响起集结的军乐,一群士兵甩掉所有杂念,跟着行军,出发到了魏国边境上。
当前进的鼓声响起,将领一声:“杀——”
杀戮的血液被点沸,士兵们跟着往前冲,喊着口号,挥舞着兵器:“杀——”
喧哗声震天中,眼前只剩下一片血腥之色,最后,战争结束了,大秦迎来了第三次胜利。
但是,再次撤军,没有占领分寸魏国土地。
将领看着活下来的士兵,吩咐点清他们杀死的人头,并且带来了好消息:“按照杀死的人头,计算军功。”
在一群士兵不可置信的眼神中,将领宣布:“大秦以军功授爵,你杀的人头多,以后也是有田地有爵位的大人物了。”
“我有爵位了?”
士兵们不可置信,直到拿到了朝廷给的赏赐,终于激动到失控大笑,
“哈哈哈哈,我有爵位了!”
打磨兵器的士兵淡淡笑道:“我比你更高一级。”
士兵闻言有些羡慕:“早知道听你的,多杀点。”
至于没占领魏国土地,管他们什么事,好处已经拿到手了,魏国不魏国已经不重要了。
而对于秦王来说,改革已见成效,同样已经拿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魏国的那点土地根本不重要。
.
“大秦这是在用魏国练兵,虽然没有占领土地,但是杀人是实实在在的。”扶苏看到身边年幼的弟弟妹妹似乎不理解秦孝公的做法,特意解释道。
说完,忍不住感叹了一声:“魏国明明也有许多人才,可惜了。”
秦国公子公主们自然是离嬴政最近的,哪怕扶苏压低声音,嬴政也听到了这一句话,淡淡地瞥了儿子一眼。
李斯也抬头看了扶苏一眼,眼神微动,还是快速挪开视线没有暴露自己的情绪。
他只是在心中啧了一声:你可惜什么,若是魏国一直那么厉害,哪还有你秦国公子的身份。
对于李斯这样野心大能力也大的臣子而言,对始皇帝是心服口服,但是对扶苏,哪怕接受了对方作为大秦继承人,论能力还是有些看不上眼的。
但是为了大秦的稳定,也为了自己的晚节不被唾骂,李斯索性闭上眼睛不去看。
罢了罢了,大不了扶苏公子上位后自己也学一下范蠡,弃政从商,去做个富家翁。
范蠡能成为“陶朱公”,韩非能成为“韩非子”,自己没理由只能当个奸臣。
他老李,也是很厉害的!
【虽然历史上改革变法很多,商鞅变法听起来好像一蹴而就马上就见成效,事实上,单独是第一阶段的军功制改革,就用了十年时间。】
【秦王深知,拳头就是硬道理,先改革军制掌握了兵权,再改革官制和税制,对旧贵族下手。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并不是历史书上简简单单几百字讲述的那么简单。】
荆咕先放商鞅变法的军功制改革不是偏题,这是商鞅变法的先驱改制。
在军功制度实行,从民间提拔到了足够的人才,秦王掌握了更多的话语权后,又开始改革官制和税制,从旧贵族手中一点一点收权,旧贵族哪怕有抱怨,秦王也不在乎什么,因为手里已经用了自己的军队。
可以说,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离不开秦孝公的支持,也离不开君臣二人的深谋远虑,步步为营。
再对比一下后世失败的变法,不是君王掉链子就是大臣互相撕扯落入政敌陷阱,从内部就注定了失败。
.
宋朝想要变法的宋仁宗、宋神宗,齐齐感觉仿佛在被天幕点名批评。
宋仁宗时期,范仲淹变法,又被称为“庆历新政”,从公元1043持续到1045年,不到三年,失败告终;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又被称为“熙宁变法”,从公元1069持续到1085年,宋神宗驾崩后,变法失败;
甚至后世出名的奸臣蔡京,在宋神宗时期还举行过二次变法。
蔡京是王安石提拔,二人曾是师徒关系,蔡京起初还继承了王安石的遗志,在变法中继续宣传和使用王安石的政策,变法持续二十余年。
然而,如同裴矩在面对隋炀帝与唐太宗时表现出来的奸良两面,蔡京在遇上不同的皇帝也表现出了不同的一面。
在有意变法的宋神宗时期,蔡京改革经济制度,颇有成效。蔡京改革的茶法和盐法得以长期继承和发展,不仅被南宋所沿袭,而且对元、明茶法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谁没有个特级过怨咒灵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