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羚墨
到了宋徽宗时期,蔡京迎合宋徽宗的喜好,大兴花石纲,曾经的兴经济政策变成了横征暴敛,各种为非作歹,敛财讨好帝王,最终成了后世赫赫有名的奸臣。
不得不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在封建时代,帝王的喜好与昏庸与否,决定了大臣的能力往哪个方向发展。
【相比之下,清朝戊戌变法,光绪皇帝在103天内颁布了100多份诏书,跟乾隆皇帝写诗40000多首一样,看起来数量多的花团锦绣,事实上无一精品。帝王急急忙忙改革,哪怕没有政敌,也会是下一个王莽,昔日的支持者也会因为不切实际变成今日的反对者。】
玄烨:“……”
听到光绪皇帝103天内颁布100多份诏书,玄烨已经是眼前一黑。
再听到乾隆皇帝写诗40000首结果无一精品,玄烨感觉胸口也有些闷闷的痛。
这都是什么糟心后裔!当皇帝干活,什么时候要这么冲量了!
你这么能冲量,就不能把拼数量用在批阅奏折和办公时间的数量上吗,这些不肖子孙当皇帝都是在干什么!
玄烨气得脑袋一阵发懵,梁九功连忙沏了一杯清火的浓茶递过去,玄烨一口闷了还不满,又递过去再来一杯。
现在什么品茶的心情都没有了,他只觉得气得口干舌燥,气血上涌,急需要清火降压。
一连喝了三杯苦茶水,玄烨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朕倒要看看,这一次又有多少不肖子孙要气朕。”
【大秦以法立国,秦“法”的核心,就如同儒家的“礼义”。】
秦法非常详细,从已经出土的云梦竹简和睡虎地竹简来看,已知的秦法有30多种,其中经济法就占11种:
《田律》《仓律》《厩苑律》《牛羊课》《金布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司空》《关市》《效律》等。
这些经济法律都是为了规范商业,可见,秦朝并不是完全的打压商业,还保存在春秋战国时期的部分重商思想,有商业兴国的概念。
.
刘彻酸溜溜:“后世对大秦可真是喜欢,律法都研究的如此之多。”
这样的全面,不知道对汉律有没有研究。
主父偃一句话就把刘彻安慰好了:“陛下,后世都是汉人,汉承秦制,汉人研究秦律也是在研究汉律。”
刘彻不酸了,心情好了。
“没错,后世都是汉人,比大秦多好几倍。”
【后世都喜欢说秦法严苛,这是一个很大的黑锅。在秦简没被发掘出来之前,大秦背负了好多年的黑锅。】
【但是我们现在知道,大秦的律法,比儒家所记载的要科学,也要严谨许多。】
比如,赏罚分明。
无论是上战场、种地、做工、经商还是从政,只要你做出了成绩,都可以以功授爵。
有了爵位也不是虚职,朝廷会给你相应的房子、土地,而且这些可以转让出售,也可以用爵位换取家中坐牢的亲人出狱。
比如,以实事为主,不喜欢溜须拍马。
商鞅变法刚开始时,秦人觉得新法严苛,痛骂和抗拒的不少,骂商鞅的也不在少数。
在后面感受到了新法的好处,又开始夸奖商鞅,吹他的彩虹屁,而且这批人与之前骂商鞅的是同一批人。
这时商鞅并没有觉得扬眉吐气,而是严肃地把对方投入大牢——不是记仇,是觉得这种吹捧容易让人得意忘形;
再比如,秦法还有一条罪名:功而不受赏,为罪。
说到这里,荆咕特意放出了一条现代的影视剧视频,加入了自己的创作,觉得有些搞笑:
【假如明清时期的儒生穿越到秦国会怎么死?】
大秦的以功换爵制度,后来从军队蔓延到方方面面,无论是种地、经商还是其他,只要有功就赏。
哪怕是明清的儒生穿越来秦国,哪怕思想与大秦主流的法家思想不和,若是单纯的兴私塾教化民众,也能得到朝廷的封赏。
当大秦的官员来宣布给儒生的奖励:“赏爵位……”
儒生习惯性的谦虚一句:“小生实在是愧不敢当……”
结果刚刚表情和善的官员脸色一变,表情突然严肃起来,从腰间拔剑架在儒生的脖子上:
“功而不受赏,为罪,来人,把他抓捕入狱稍后处置!”
儒生:!!!
儒生被一杀。
.
儒生经人提醒才知道,秦法中明确规定:功而不受赏,为罪。
这种理论,其实孔子也有。
鲁国曾经有一条法律,鲁国人若是在外见到鲁国同胞沦为奴隶,只要能赎买回国帮助恢复自由,鲁国可以给予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几个鲁国人后,拒绝了赏赐,结果被孔子痛骂一顿,因为子贡拒绝了赏赐,后面的其他鲁国人可能面临两难的选择,要么自掏腰包赎人了也不能要求赏赐,要么直接选择不赎。
孔子另一位学生子路救了溺水者,接受了溺水者的牛,子路大大方方收下,孔子反而表扬了一番。因为这样可以鼓励其他人救人。
儒生想起圣贤的典故,反映了过来,连忙求饶,一开口又顺嘴了:
“大人,法外开恩啊!”
“法不外乎人情,我这也是不知者无罪……”
“什么?”官员大惊,本以为普通的罪犯竟然如此胆大包天,敢说出这样反.叛的话来。
“法就是法,什么人情,大秦以法立国,你这是动摇国本,斩!”
儒生:!!!
儒生被二杀;
.
秦昭襄王嬴稷重病,儒生想拍马屁,故意发起倡议:“君上如今病重,我们不如让老百姓自发捐钱,筹钱后买牛杀了祭天,为君王祈福。”
贵人倡导,小吏宣传,经过商鞅变法后对新任务都比较顺从的黔首哪怕不舍,也还是捐出部分钱财。
最后,提倡的官员拿着众筹的钱,去买了牛,宰杀,祭天,祈福。
最重要的是,还要写奏折上去,让君王知道自己的诚心。
儒生用尽了自己的华丽辞章一通赞美,最后表示:“陛下,这是黔首对您的敬爱,是黔首为您在祈福!”
嬴稷感动了吗?
可感动了,病愈后立刻下令廷尉府彻查。
嬴稷听到祈福消息,勃然大怒:“谁人号召的如此荒唐之举?知不知道耕牛多么重要,杀牛祭天,这是为寡人祈福吗?这是想斩断大秦的根!”
儒生被三杀……
.
明清的儒生:感觉被针对……
他们果然与大秦八字不合,互相嫌弃。
“这哪里有问题了?不就是一句话,怎么能因言治罪!大秦果然是暴秦!”
“法不外乎人情哪里有问题了?连情义都没有,秦法过于严苛了!”
“耕牛是重要,但是谁祭祀不用三牲?天子之礼理应用最贵重的牺牲,这样的诚意,秦王竟然看不到,不愧是秦王!”
儒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放在明清时候的环境,看起来完全没问题。
但是儒生们不知道,秦王不是后世封建专.制集权的皇帝,朝廷也不是秦王一个人的一言堂,嬴稷下令彻查后,律法一道道往下传,要经历百官的审查和证据。
在真实的历史上,真有官员众筹后给嬴稷祈福,事后嬴稷给丞相下令,丞相给廷尉府发公文,廷尉府再往下命人彻查,最终结果呈上去,所有参与者被判罚甲两副,也就是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置办两套铠甲交给国家。
——这也就意味着,秦国的所有重臣都认为,耕牛比给君王祈福重要。
这就是时代的局限,是封建君主集权到了巅峰与还未进入封建社会、处于奴隶制与君主专.制过渡期的差别。
此时,大秦的君臣也在惊叹加嫌弃:“后世这都是什么风气,杀牛祈福?牛又不会治病。”
“律法就是律法,讲律法的时候讲什么人情,那还要律法做什么。”
“不要赏赐这又是求高风亮节吧?真高风亮节君王给你封侯拜相也拒绝才是真君子。”
群臣在议论,百家也在议论,犀利的法家看热闹一般,时不时嘲讽儒家两句,让儒家更为悲愤。
这样的儒生,他们不想认。
明明孔圣人没教过这种溜须拍马不干实事的套路,后世都是怎么学得儒学!
嬴政默默地看着眼前闹哄哄的一幕,看着一直对大秦没好感的儒生吃瘪,心里暗爽。
鲁儒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嫌弃秦国,大秦统一之后依然不愿与入秦为官。
淳于越等儒生入朝是入朝了,还是对他很嫌弃,动不动当面呛声,一个个可硬气了。
现在难得如此憋屈,嬴政算是看明白了,最能对付儒生的不是法家也不是墨家,就是后世不成器的儒生。
放在现代,这或许就是“一粉顶十黑”。
【说完背景,再来说发展。】
【说到发展,不得不提另一位商人吕不韦。】
【首先,从商业投资来说,吕不韦眼光独到,“奇货可居”的投资让他从商人走到了权力巅峰。】
此言一出,大秦朝廷齐齐寂静,小心翼翼看向嬴政。
嬴政反而十分淡定,手下败将,已经死了好几年了,有什么好在意的。
【但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吕不韦的政治投资,说他的营销手段。】
吕不韦编完杂家代表作《吕氏春秋》后,为了推向全国,于是向全国宣布:
“谁能够更改《吕氏春秋》中一个字,就赏赐千金!”
以大秦历来赏赐的大方程度,这句承诺非常有效果。
想改字,你首先得看看书中写了什么。
于是一时之间,《吕氏春秋》卖的非常火。
并且,考虑到那时识字的基本都是上层阶级,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是在上层阶级中流通起来。
再考虑到那时没有标点符号,想要读通读懂一本书,不读个四五遍不可能,读的过程中就得接受书中的思想,反复琢磨,也就意味着,《吕氏春秋》的思想在上层阶级中普及开来。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谁没有个特级过怨咒灵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