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292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啪!”她父亲毫不留情一耳光扇过去,吹胡子瞪眼,“不孝女,这里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女儿捂着脸,冷漠地看了一眼父母与兄弟,第一次没有哭,也没什么委屈,只是默默地离开了屋子。

  她回到自己房间,翻出自己简单记得账本,那是记录她在东家那里每天干活挣的钱。

  父母让她挣钱时就尽情使唤,她发表一下意见就挨嘴巴。

  这样的父母,甚至还不如她干活的东家,东家虽然使唤人不留情,但是承诺给多少的一个子都没少。

  女儿默默地看了看本子,走到床边,把今天拿到的薪水收起一半,包起来揣到怀里。

  父母是不会为她打算的,家里再多的钱财也不会给她半分,她自己手艺好能挣钱,凭什么全给兄弟,以兄弟跟天幕里的兄弟一样的德行,她出嫁后真能成为自己靠山吗?

  不可能的,娶媳妇的钱还要她来挣,还不是靠她自己。

  日后,她要给自己留一条路。

  家产父母不给,兄弟不分,她自己挣!

  .

  在农户家中,同样有女子看着天幕喃喃自语:

  “原来女子也可以继承祖宅。”

  尽管不是第一次看天幕,也不是第一次知道后世的女子比现在的女子过得好,权力更大,但还是再次被冲击到了。

  那可是祖宅!是只会传给家中长男长孙的祖宅!

  她的大嫂一边做着针线活,一边顺口道:“咱们就不要想了,连田产都不能继承。”

  小姑娘嘟囔道:“听说前朝女子可以继承田产的……”

  大嫂摇摇头:“可以又怎么样,女子耕地太艰苦。而且继承了农田就要缴纳地税,女子又要操劳家务又要照顾老人孩子还要种地交税,女子累得体力不支。后来太宗皇帝体恤女子,废除了继承权,多少女子感激涕零。”

  大嫂是秀才之女,读过书也识字,可是那又如何,在家族没落父母双亡后,被家族的大伯做主嫁给了村里的农夫。

  大嫂想反抗,也无从反抗。

  只因为在这个宗族制的社会,当父母双亡后,宗族的大家主就是能随意为她婚配,这是这个时代的律法赋予的权力。

  哪怕大伯可能是为了贪图大嫂父母留下的古玩和书籍,但是外人也要说一声好歹把大嫂正经婚配,没卖去青楼或者什么不堪的地方。要知道在乡村,不说父母双亡,单独是家里的男主人去世,只剩下孤儿寡女,也是可能遭遇吃绝户的情况,女儿家全被卖掉也没人管。

  所以大嫂认命了。

  她挽起袖子,用曾经写字画画的手干起了农活,每日喂鸡种菜,割猪草煮猪食,学着天幕上教授的做豆腐方法还在做豆腐。她也想把豆腐做得多了去做生意,可是公婆和丈夫都不允许,因为家里还有小姑子和两个小叔都很年幼,离不开人照顾。

  大嫂没有抗争,再次认命,偶尔有时间做些豆腐自己家人吃,公婆和丈夫吃着也不说什么,只有小姑子会撒娇说喜欢吃,让她多做点。

  大嫂与家里的小姑子相处的最为融洽,如同亲姐妹一样,会在一起说一些姐妹之间的私房话。

  小姑子好奇书本上外面的世界,大嫂也怀念曾经与书本为伴的少女时光,两人在一起,能一起讲一讲那些书本上的故事。

  大嫂摸了摸小姑子的头,看着她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女孩子能有一份丰厚的嫁妆,就很不错了,能保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我想办法给你多弄些嫁妆,或者你跟我学做豆腐,有一门手艺,去夫家也有个依傍。”

  小姑子撅着嘴:“生孩子难产一死,嫁妆再丰厚也没什么用。”

  “你你你……”大嫂用手指点了点她的额头,“哪有人平白无故咒自己的!”

  “这不是诅咒,是事实。咱婶婶怎么死的,咱大姐怎么死的,还有村里的……”

  大嫂吓得捂住她的嘴。

  小姑子顿时意兴阑珊,不想说了。

  只是自己一个村,女人生孩子的死亡率就如此高,大人们现在还在催着她结婚催着生孩子,是想催她赶紧上路吗?

  小姑娘再次看向天幕,心里非常羡慕后世的女子,可以继承财产,那是不是也可以自己挣钱养自己,就不用嫁人生子了?

  如果她能投胎到后世,她也要过这样的生活!

  .

  因为一小段视频,不少原本在家做牛做马还没有牛马待遇的女孩,终于发现了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连家里的牛和马,父母都得省着点使唤,怕累坏了。天冷了加稻草,天热了加水,做活累了加饲料,怀孕了就好好安置不需要干活。

  她们哪里得到过这样的待遇?

  父母或者夫家什么时候担心过她们会累坏,什么时候主动给她们送过水送过食?

  哪怕是怀孕了,照常干活。

  曾经,周围的人都告诉她们,说古往今来,女子都是如此。

  可现在她们知道了,不是。

  曾经天幕告诉她们,前朝的女子地位更高;

  现在天幕告诉她们,后世的女子财产权被法律认可,地位与兄弟是一样的。

  这对她们来说,比某某人家对女儿好带来的鼓励更大,因为她们知道,有这样的国家,有这样的时代。

  未来可以这样,那么现在,可不可以让这样的时代提前到来?

  .

  天幕下,人心在静默中变幻起伏,酝酿着一场巨大的变化;

  天幕上,故事还在继续。

  兄妹三人最终接受了判决,比起争吵,他们想尽快把古钱币售出,再来分钱。

  而案子传出去后,当地人对他们一家人的闹剧不感兴趣,而是对古钱币感兴趣:

  “听说你家挖出古钱币了?”

  许多邻居来找当事人打听,问得十分详细,是哪个位置挖出来的。

  问完之后,有年长者神神秘秘道:“我听人说,我们以前好像有这个习俗,用钱币埋在地基下镇宅!”

  一句话说得大家都人心浮动,有人道:“回头我也试试!”

  他不止是说说,还真按照兄妹三人说得方位在自家墙根挖了起来,而且真得挖出了古钱币!

  挖出来的那一天,邻居们全沸腾了:

  “挖出来了!挖出来了!”

  “我也要回去试试!”

  “我家的新房不行,老房子可以试试!”

  一时之间,全村都陷入挖墙根的风潮,而且还大有收获。

  不止一户两户,是许多户,都挖出了祖宗藏下来的古钱币!

  .

  天幕下的古人看得大受感染,目光不受控制盯上自家的墙角。

  有大家长好说话,一番议论就被说通了。

  “阿父,不如咱也试试?”

  “你房子不想要了?”

  “挖墙角试试,不挖地基。金属的声音不一样,只要碰到就能发现。”

  “也是,那就试试。”

  天幕上后面那些挖钱币的都没拆房子,就是在自家墙角、院子里挖,还真挖出来了。

  也有人十分顽固。

  “爹,听说咱祖上也是阔过的……”

  “阔什么阔,祖上就是给贵人放牛,阔的那也是贵人,跟咱家没什么关系。”

  “爹,不试试怎么知道!”

  “试什么试,干活去!”

  晚上,儿子偷偷摸摸去挖墙角,结果遇到了同样偷摸扛着铲子过来的父亲……

  【这些老祖宗们在藏钱的时候都没想过,藏着藏着市场上钱没了,你的后代怎么办。】

  【前朝的老祖宗把黄金铜铁都给藏到地下,轮到朱元璋时,老朱傻眼了:钱呢!钱呢!为什么我大明一开国就没钱!】

  朱元璋:朕已经知道老祖宗们把钱藏到哪里了,现在就去找老祖宗“借”钱。

  【大明虽然没钱,但是还跟钱过不去,明初时实行的是更严格的“重本抑末”政策。】

  【比如,商人的地位更低。比如,海禁政策。再比如,朝贡制度。】

  朱元璋曾言:“若有不务耕种,专事末作者,是为游民,则逮捕之。”

  洪武十四年,朱元璋又规定:“农民之家止穿绸纱绢布,商贾之家止穿绢布。如农民家但有一人为商贾,亦不许穿绸纱。”

  其实不是只有明朝不允许商人穿丝绸,汉初时期刘邦也实行过禁止商人穿丝绸、禁止商人乘车骑马、禁止商人持有武器的抑商政策。

  海禁同样不是只有明朝才有,宋朝、元朝都曾经短暂的实行过海禁,而且并不影响海外贸易。

  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开始长期实行海禁政策。

  从明初到后面,海禁愈演愈烈,内容越来越详细,最严重时期连渔民出海捕鱼都不被允许。

  海禁政策的限制是双方的,不仅限制了大明沿海的百姓下海经商谋生,也限制了外商来华贸易,让唐宋元以来的开放贸易开始走向衰落。

  元朝虽然打败了宋朝,但是对外贸易上继承并发展了宋朝的贸易政策,也学着宋朝建立市舶司,发行纸币和铜币,海外贸易比宋朝时更繁荣。

  明朝却把海上贸易的大好局面直接腰斩,并且,一反宋元时期不重朝赠而重贸易的趋向,重新建立了所谓的“朝贡制度”。

  “朝贡制度”在明朝之前就存在,但是与私人经商并不相悖。少数民族或者异域国家朝贡中原朝廷,维护双方的政治和平关系;民间的私人商贩经商贸易,维持双方的经济贸易关系。

  但是到了明朝,不允许有除了“朝贡”以外的私人商贸行为。

  在“朝贡制度”下,海外诸国想要和华夏经商,必须先在政治上与大明建立宗藩关系,被大明册封,奉朔称臣。然后大明颁给贡舶勘合,作为来往封贡的凭证。有了勘合凭证的国家,才能在修贡的名义下,带着货物来到大明,进行有限度的贸易。

  并且,在大明时期的市舶司,不再是监督自由贸易市场经济的机构,变成了监督异族国家交易的机构,异族国家只允许限期开市3-5天,在此期间,任何私人贸易都不被允许。

  宋元时期的市舶司,主管海外贸易。

  到了明朝,市舶司如同经济里面的东厂,监督着贸易双方,让经济想活跃都没法活跃。

  “朝贡制度”下,明初的私商贸易是完全销声匿迹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