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326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因为赵光义的表率,宋朝往后的皇帝刊印医书发给民间成为了普遍现象。

  此外,赵匡胤在民间搜集医书自己学医,赵光义就更胜一筹拜师。

  当他听闻漳州司理刘元宾精晓医术时,竟然亲自面见考核,与大臣交流医术,还谦逊地跟刘元宾请教。

  .

  “宋朝的皇帝原来这么好啊,还发免费的医书!”

  汉朝的农人羡慕的眼睛都红了,一个个议论的很激动。

  “还是每个皇帝都发!真是好皇帝啊!”

  有文人提醒:“听说这位赵光义得位不正……”

  农人一挥手:“那关我什么事。”

  反正不管哪个皇帝怎么上位,他们还不是要交税,还不是一样被压榨。

  文人沉默一会,一句话说出了致命一击:

  “宋朝老是打败仗,还总是赔款。”

  农人们齐齐沉默。

  哎,这总是打败仗,还总是要赔款,赔款从哪来?还不是百姓。

  战争要征兵,也得是百姓。

  又出人又出钱,最后没命也没钱,就算学了医书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死在战场上。

  农人最后一叹:

  “哎,这宋人看来挺多病的,难怪医术好。”

  文人好奇:“你怎么知道宋人多病?”

  “老打败仗还不是有毛病吗?我大汉以前打匈奴老是打不赢,现在也打赢了。宋朝一直输,可不是有病。”

  文人:好有道理……

  打了胜仗还赔款,宁愿给钱给敌人也不愿意给自己军队,就算军费比赔款高,花费在自己人身上还是敌人身上完全是两码事,这种时候怎么能想什么划算不划算呢。

  可不是皇帝脑子有病!

  【除了开国皇帝,后面赵光义的子孙,宋真宗、宋仁宗,甚至包括宋徽章,都学医懂医,大力倡导医术。】

  宋真宗时期,赵恒就颇擅医术,听闻太尉王钦若身体不好,亲自酿药酒赏赐:“爱卿,听说你体弱多病,这壶药酒赐给你,可以和气血,辟外邪。”

  王钦若恭敬上前领赏:“谢陛下。”

  第二日,王钦若便回禀赵恒:“臣昨日饮酒之后大觉宽健,不知此乃何酒?”

  “这是苏合香酒,可以调和五脏,除去腹中疾病。”赵恒看到自己的药酒见效,非常大方地与大家分享酿酒的方法,“酒好喝吧?这个苏合香酒酿造方法也不难,朕从医书中学得,你们也可以回家中自制。”

  .

  “宋朝的皇帝还为大臣酿酒?!”

  唐朝,一群好酒的武将眼巴巴看着李世民,就差直接说道:陛下,臣也要!

  李世民:“……”

  “朕不会酿酒,要喝酒自己买去!”

  长孙无忌坏心眼地怂恿:“陛下,宋朝皇帝都会医术,您身为千古一帝,不研究研究?”

  李世民斜眼看着大舅子,他怀疑长孙无忌也是为了要他的药酒喝。

  但再一想到长孙皇后的早逝,李世民还真是可耻的心动了。

  都说多病成良医,他自己也身体不好,皇后也身体不好,孩子们同样身体不好,大夫再厉害也无法准确知道他们服药后的变化,还不如,自己试着研究研究。

  长孙皇后同样想到了这里,她想得更多。

  李世民要操心朝政,面对各个少数民族的突发事件,比如还虎视眈眈的东突厥。

  她身为皇后,可以把杂务分担给其他宫妃,不如自己试着研究研究医术,也好照顾丈夫和孩子们。

  两人恰好看向对方,四目相对间,同时在心里定下一个念头:学医!

  被拒绝的尉迟敬德还在嘀嘀咕咕:“天幕也不说说苏合香酒的方子,大唐又没有,我去哪买……”

  恰好天幕还真说了。

  【苏合香酒是由苏合香丸在米酒中浸泡可得,而苏合香丸是由苏合香、安息香、冰片、丁香等中药材组成的中成药,在现代依然在使用。具有开窍醒神的功效,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痰迷心窍所致的痰厥昏迷、中风偏瘫、肢体不利、中暑等病症。】

  【不过中药很讲究配比,大家不要在家无病自己研究药物,有病还是去看医生,苏合香丸在药店有成品药丸卖。是药三分毒,无病不用吃。】

  李世民高兴了:“有了有了,让太医去配这苏合香丸,配好了朕赐给你们回家泡酒。”

  这下尉迟敬德终于满意了:“好,陛下可要记得。”

  “记得记得。”李世民一边应承,一边在心中感慨:后世的皇帝可太卷了,让他这大唐皇帝也跟着卷起来,当这千古一帝真是不容易啊!

  也不知道,另外两位千古一帝怎么应对大臣们的渴望?

  汉朝,刘彻面对着众多大臣对苏合香酒的渴望,自己更加渴望,并且理直气壮:“众位爱卿回家试试,朕来瞧瞧谁家酿的苏合香酒更好。”

  大臣们:“……”

  哪怕是主父偃也吹不出来,嘴角直抽。

  陛下你是不是听错了,宋朝是皇帝给大臣酿酒,不是反过来的!

  今天的刘猪猪,依然是那么霸道不讲理。

  秦朝,嬴政虽然没兴趣给大臣酿酒,但是很大方,让夏无且和太医们去研究,研究出来了给大臣们赏赐。

  虽然不愿意亲自出力,但是亲自出钱了。

  嬴政面对着众人试探的小眼神,霸气十足一挥手:“赏金两千镒,去买药材买酒。”

  众人大喜过望,两千镒,这得做多少苏合香酒啊!

  他们跟家人都可以喝到吧!

  今天的始皇帝依然霸气侧漏!

  至于天幕提醒的什么有毒,啥,酗酒过度不也是有毒,怕什么,喝了再说!

  【宋仁宗时期,不仅宋仁宗赵祯自己研究药方,在古方“甘橘汤”中加入荆芥、防风、连翘制成治疗咽喉口舌疾病的“三圣汤”,医疗作用非常显著,还进行了重要的医学创举。】

  宋仁宗有感地方缺少良医,而《太平圣惠方》过于繁杂,令医官周应从中选摘切要方剂成书,编成《简要济众方》五卷,标脉证,叙病源,去芜取精;

  庆历六年,何希彭又对《太平圣惠方》进行认真筛选,辑为《圣惠选方》一书,这本书精简的质量更高,此后被选为医学教科书沿用数百年。

  .

  秦朝时期,夏无且那叫一个羡慕:“一位皇帝编一本医书,这宋朝得有多少医书啊!”

  这是医家的天堂……等等,大宋好像老是被敌人按在地上摩擦?

  那没事了,他还是更喜欢太平盛世。

  明朝时期,李时珍同样很羡慕。

  “大宋如此重视医,再看看我大明!哎!”

  帝王昏庸,连太医院都跟着昏庸,乌烟瘴气!简直是医家耻辱!

  【有了好的医学教材,自然也不会缺好的医学教育制度。】

  【宋朝医学教育最具特色的成就之一,就是王安石变法后,创造的“三舍升试法”。】

  【庆历新政时期,仁宗诏令在太常寺公开讲学招收医学生,标志着医学的开始。范仲淹在变法中提出“不为良相,愿为良医”,对宋朝的文人学医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哪怕后来庆历新政失败,范仲淹被贬,依然启迪了不少有识之士选择弃政从医。】

  范仲淹:“……”

  他刚刚上书《奏乞在京并诸道医学教授生徒》,向朝廷禀告汴京开封的医学状况令人担忧,提议让国子监从尚药局里挑选名医孙用和、赵从古等知名医者,于武成庙讲说《素问》《难经》等文字,召集京城医生学徒去听课,跟着学习,学满三年后再考试,成绩优异者入翰林院。

  现在政策还没实施,天幕就告诉他:有用,但是失败了。

  不仅失败,他还被贬官了。

  人死政消,在大宋他虽然只是贬官,但是既然新政失败,想必这项制度也会跟着消失。

  但是再一想依然对世人有影响,范仲淹还是继续提笔往下写。

  既然有影响,那就不失败,他的新政,依然是成功的!

  【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提出“三舍升试法”,因材施教将医学纳入到科举的范畴。】

  【“三舍升试法”就是通过实施严格的考试评价方案,建立分级教学、分级管理、逐级升学的管理制度——已经接近现代的年级教学年级升学制度。】

  天幕先放出北宋的“三舍”:

  学校每年春日先进行招生考试,录取规模为300人,低年级就是外舍,为200人;中年级是内舍,规模是60人;高年级就是上舍,规模是40人。

  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先“外舍”再“内舍”,然后进入“上舍”。

  考试还仿造大学之法,每月一次私试,每年一次公试。成绩分为优、平、否三等,优良者补升内舍,间年舍试一次,成绩为优平二等者补升上舍。

  上舍再分上、中、下三等,依据学生的品德和技术水平来定。

  医学校不仅注重上课时期的理论课、专业课,实施卷面考核,还注重一年的实习基地的临床记录,按照疗效分为上、中、下三等,十全为上,十失一为中,十失二为下,失其三者降级,不及一半就要被除名。

  等学生学业期满后,还要举行毕业考试,考试还分临证成绩和理论测验两种。

  此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学而优则仕,分别派往地方或者州府为医学博士、学正、学录或者医学教授等,若是在地方医学学满一年,再次遇到考试,成绩优异者就补为医官,或者往上级机构提拔,采取“激励机制”。

  .

  天幕再放出现代的学校。

  分两个学期,一个是开春,一个是九月。

  但是招生考试一般是六月,决定进入哪所学校。

  现代先按照年龄分年级:小学,初中,高中,招生人数比北宋多了数百倍;

  九月开学后分班考试,再按照成绩优秀与否分班级:普通班,实验班,英才班。

  单纯是从名字就能看出成绩的差异来。

  学校进行考试,除了分数,还有评级,就是优、良、中、差。

  医学院同样也有实践课,医学生要去规培,实践课的成绩同样与纸面的考核成绩一起计入总成绩。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