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331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真金不知道,天幕提醒了母亲和自己的死后是改变命运,还是改变不了,但他必须想要知道,他的政治观点,到底适不适合眼前的大元。

  【蒙元非常好战,重视工匠与医学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军事所需。】

  【在频繁的战争中,南下的军队和北上的民众,使人口不断迁徙,让疫病更多的流传,加重了医疗保障的负担。】

  【由于军事、贵族、百姓对医疗卫生的现实迫切需要,医学人才很早就引起了蒙古统治者的注意,即使在早期执行严苛的民族政策中,通译、医生、特殊工艺师乃至军将、官员,都会因特殊技能和机遇摆脱奴隶地位,成为被帝王倚重的人才。】

  “这元朝皇帝,反而比我们汉人自己的皇帝开明。”

  明朝时期,有部分工匠小声议论。

  老一点的长辈嗤笑一声:“想什么呢,开明的话为什么那么多起义的?你以为只有我们现在的皇帝一支起义军吗?大家都活不下去,天底下遍地都是闹事的。”

  工匠有些不解:“可是天幕这个听起来不错啊。”

  “立国之初,要收拢人心罢了。”经历过许多事情的老人冷笑,“等天下稳定了,汉人温驯了,就开始恢复真实的嘴脸。”

  说着,他自己突然忍不住叹气:“别说这蒙古皇帝,哪个皇帝不一样哦。”

  有外敌威胁时,就对自己百姓客客气气,各种政策各种福利;

  一旦真正的天下太平,看似好像周围敌人都打平了,就开始恢复统治者的真实面目,奴役,压迫,随之而来。

  老人对天幕上所谓的开明君王根本不感兴趣,他更感兴趣的是后世。

  不知道后世的平民百姓,还用受到这样的压迫吗?

  千年以后的世界,与现在有什么不一样?

  【1261年,太医院使王猷向元世祖奏报请求恢复因为战乱荒废的医学校,忽必烈下旨给中书省长官忽鲁不花,派遣太医院副使王安仁,悬挂金牌,前去随路,设立医学。】

  【忽必烈下令,各科医学生必须学习《素问》《难经》两部医学理论著作,和由北宋太医院编纂的《圣济总录》,公元1284年,又令翰林承旨撒里蛮、翰林集贤大学士许国祯,集诸路医学教授增修《本草》。】

  【公元1285年,忽必烈再次下令,让今后从医者必须精通四书,这里的儒家四书是作为医者的道德要求“四书实为学之本,进德之门”,同时还要求掌握《尚书》《春秋》等儒家基本经典。但是大家需要注意,这时候已经属于医为主,儒为辅。】

  一句主辅不同,让各朝的儒生和医者再次掐起来。

  【元朝继承了宋朝的十三科,以及宋朝的针灸铜人,并且有了新的发展。】

  【宋人王惟一用青铜浇铸的人体经络腧穴模型,在宋朝时供医学临床使用,并且绘制图经颁布各州。两个铜人一个放在医官院,一个放在相国寺。】

  【到元朝时期,因为战乱,也因为年久失修,王惟一铜人损坏到无法使用,直到1265年,尼波罗人阿尼哥将之修复完成,被安置在了三皇庙,再次恢复使用。】

  三皇庙内有历代名医像,东有神机堂,神机堂里就放着铜人、针灸图二十四幅。

  五脏旁边注释为溪谷所会,各为小窍。

  又刻针灸经于石,其碑之题篆是宋仁宗的亲笔御笔。

  .

  “咦,这不是我大明的针灸铜人吗?”大明太医院的太医看到天幕放出来的针灸铜人模样,顿时觉得十分熟悉。

  洪武年间,针灸铜人被朱元璋从三皇庙取入宫中,只留下图经,从此,针灸铜人就成为了深宫之宝。

  【从此之后,不少学医者会把铜人腧□□描摹下来,拿回家中,在书房甚至卧室的墙上悬挂经□□,日日观看,早晚查看审视学习、】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到了现代哦,大家有没有觉得很熟悉?】

  古代的中医馆,挂着腧□□;

  现代的中医馆,墙上依然挂着腧□□。

  荆咕将古今两个中医馆的图片并排放在一起,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对比的不同之处与相似之处。

  尽管画法不同,色彩不同,但是许多相似的穴位与经络,仿佛是不同时空相同的文化脉络,将从古至今的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文化串联在一起,一直深入华夏文明的骨髓,深入历史画卷的底色。

  初时,看着不起眼,但是摊开之后细细查看,就能看出那共同的文化交叠。

  .

  蒙元时期的医者,看到后世的中医馆,再看看自己的中医馆,突然有种热泪盈眶的感动。

  尽管时空相隔千年,但是那熟悉的药柜,熟悉的腧□□,熟悉的经络穴位,仿佛在告诉他:你虽然看似渺小如砂砾,但是你的努力汇聚入医学,依然一起流传到了后世,造福了后世子孙。

  “他们没有忘记,没有忘记……”医者喃喃低语,似乎在说给病人听,也是在说给自己听。

  【说了针灸铜人许多次,从宋朝说到元朝,那么针灸铜人如何使用呢?】

  荆咕放出一个简单的模拟效果动画:

  在教学或者考试时,先在铜人体表涂蜡,使穴位、经络被覆盖,孔穴亦被蜡堵住,再向铜人体内注水,让学生选穴扎针,若取穴有误,则针不能入。若取穴正确,则水可以从拔针之后的针眼里射出。

  .

  “快快快!记下记下!”

  先是清晰的大幅腧□□,然后是针灸铜人的全身图和穴位备注,如此清晰,让帝王和民间有条件的名医都激动起来。

  天幕已经给他们提供了如此清晰的资料,这样还不能自制个针灸铜人,那就真是自己无能了!

  一时之间,无数太医、名医都开始研制针灸铜人,有些技术不过关就与工匠合作,促进了医学与工业的双向发展。

  当然,此乃后话,此时天幕依然在继续讲述,天幕下的古人依然在学习。

  【比较特殊的是,蒙古人不如儒家这么重视所谓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也”,所以元朝的医,是会用尸体解剖的方式来进行临床试验与治疗,这又是医学界的一大改进。】

  根据史料记载,蒙古医生会取死囚来进行尸体解剖。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元人不怎么重视绘画的原因,并没有元朝的人体解剖图流传下来,是一大遗憾。

  但是元朝有元翰林学士忽公泰,著《金兰循经取□□解》一书,该书绘有脏腑前后兔,手足三阴、三阳图,以及十四经络流注等,各为注释,并有附图,对当代针灸学家和后世针灸学家有不少影响。

  还有忽思慧著《饮膳正要》3卷,该书包含了蒙古、汉族、回回、藏族等各族人民常用食物和食谱,分为养生、妊娠、乳母等等专门篇章,还插入了精美的图画,能够从书中看到少数民族的饮食特色,非常具有价值。

  沙图穆苏,撰有《瑞竹堂经验方》15卷,描写有北方各民族的用药特点,内容同样丰富。

  【元朝朝廷对医学生的要求同样十分严格,“诸医人于十三科内,不能精通一科者,不得行医”,同时也有职业技能的考核。即使考试合格,在日后发生医疗事故,医学提举司的主管负责人和医学教授都会受到牵连。】

  【元仁宗:“考试若是有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 严惩不贷。在医学院学习过的医者 日后若是用错人害死人姓名 同样得严惩。”】

  【元朝时期 还有了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医学学术交流会议。】

  每月朔望两日 三皇庙前 都会有医生学术交流会议。

  到了这一天 各地的三皇庙前十分热闹 当地或者外地的医生汇聚一堂

  一起交流近期的诊治情况。

  比如医生们会介绍自己看过的病人 是何情况 怎样的病因 如何诊治 疗效如何等等。

  .

  “这个不错!”

  赵祯立刻吩咐:“大宋也可以学!”

  总是元朝学大宋 大宋也可以学习元朝。

  虽然以宋朝注重文人士大夫的风气不可能医学入三皇庙 更不可能废除科举 但是这个学术交流会议还是很好学的 并且很快得到了官员们的认可 效率很高地开始讨论医学学会交流会议在哪里办比较好 得拿出什么章程 甚至引申到了其他行业。

  【元朝同样注重医书的编纂 民间医学教育开始蓬勃发展 为医药典籍的编辑、出版、流传、保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朝廷重视医书之后 对民间也有影响 当时流行的医书语言精炼 甚至出现了诗词曲赋的形式 读起来朗朗上口 更便于初学者记忆和背诵。比如曾世荣的《活幼心书》《活幼口议》等。】

  【最大的优点 就是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原本医药落后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变 传统的中原医药和少数民族医药得以互相借鉴和补充。】

  在一片深绿浅绿交叠的大山里 肤色黝黑的当地向导挠头:“少数民族不是巫吗 还有医?”

  李时珍耐心解释:“汉族远古时期也是巫医不分 都有一个发展过程。”

  “哦 那他们擅长什么?语言与我们汉族不一样 是不是擅长的也不一样?”向导无意间一句话 让李时珍微微顿了顿。

  “许多少数民族地处深山 或者荒郊野岭 经常与虫蚁蛇鼠为伴 在处理瘴气或者蛇毒之类的确有更为精妙的手段。”正在到处寻药记录的李时珍受到启发 “或许 我也可以去跟那些少数民族学习学习。”

  他的目光悠远地投向远处的苍茫大山。

  原本听说这里的少数民族不欢迎外人很难接触 甚至还会用涂了毒药的毒箭来驱赶 为了小命 原本打算在外面采采草药就离开 经过天幕这么一说 他有了新的想法。

  来都来了 不深入去探险一下 岂不是白来?

  想到这里 李时珍调转脚步 义无反顾朝着深山的方向走去……

  【当然 元朝短暂 也注定这些医学相关的措施无法长久。】

  【元朝末年 资金的匮乏让三皇庙建立起来之后 缺乏必要的管理与维护 地方上的吏治腐败 也让医学教育无法得到好的引导 于是 地方上开始庸医横行、假药泛滥 甚至成为了元朝文学作品创作的主要话题。】

  【庸医泛滥的后果之一 就是民众对医生失去了新人 医患纠纷越来越多 很多百姓宁愿相信巫师相信祝由术。】

  【我们后世经常听到“蒙古大夫” “蒙古大夫”有两个意思 一个单纯是客观的指蒙古族的从医者 另一个就是一个贬义词 意思跟半吊子大夫差不多 根源就与元朝时期的蒙古大夫有些关系。】

  【但是 蒙古大夫 真得水平很差吗?】!

第127章 第 127 章 医学与生命11

  听得正高兴的元朝蒙古医者一愣:“蒙古大夫是贬义词?”

  紧接着开始破口大骂:“我们蒙古大夫哪里差了!一样上的三皇庙医学校!一样学的汉人医书!一样凭本事考上去当得医官!”

  有汉人同窗连忙解释:“天幕说了,是后面的庸医泛滥,辱没了蒙古大夫的名声。”

  蒙古医者气得叽里咕噜一连串的蒙古语,汉人听不懂,但是看表情很明显是骂人。

  【蒙古草原自古以来其实有自己的医学,但是他们知道汉族的医术比自己高明,所以在元朝时期,上层统治者患病后,更多的会选择汉族医生。哪怕不是元朝,到了明朝蒙汉开互市贸易时,蒙古人也会经常采购汉人的草药,还会私底下招揽汉族医生。】

  这一点,明成祖朱棣深有感触,正在与徐皇后分享之前的一件小事。

  “上次阿鲁台派回回商人哈费思来明朝境内进贡时,就要求朕回赐汉药。”

  徐皇后好奇:“那你答应了吗?”

  “这种小事当然答应了,让太医院赏赐了一些。”明成祖朱棣当时没当做一回事,如果不是天幕提到连自己都忘记了。

  “现在才知道蒙古人对汉人医药如此渴求。”

  朱棣摸了摸下巴,陷入沉思。

  北元依然还在,他依然想着打蒙古,不如,在医药上做做手脚?

  比如派几个厉害的太医做间谍?或者让锦衣卫现在就开始学医术?

  别看阿鲁台现在来大明上贡,他可不相信阿鲁台没有野心,蒙古与大明,终将有一战!

  【这并不意味着蒙古人没有自己擅长的医术,比如因为草原民族珍爱马匹,蒙古族的兽医技术相当高明。】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