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带秦皇汉武开眼看世界 第443章

作者:西羚墨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BG同人

  【到了周朝,从一开国的三位“太太”,男性统治者就确立了对女性的约束,可以从《周礼》对女子的教育要求看出来:

  什么声音柔软、行为端庄,现如今依然有父母以这样才是女孩子的要求来约束女性,这是三千年前的要求了!】

  周朝伐商时,曾有一条罪状,说商纣王“惟妇言是用”,说商纣王听妇人的话。

  但是,真要说祖先,周朝的祖先没有听妇人的话的时候吗?都是从母系氏族过来的,谁没有经历过这个阶段?

  周朝,从开国时期,就已经定下了对女性要求的“模范”。

  周朝三位开国先王的夫人,分别是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这也是后世“太太”这个称呼的来源。

  三位“太太”最大的功绩,就是培养了优秀的儿子: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太姜是周太王的后妃,王季的母亲,周文王的祖母,有关她儿子的记载比较多。

  太妊,是挚任氏的女儿,王季的后妃,周文王的母亲。

  据《礼记·保傅》篇记载,太任品行端庄,德行高洁,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太妊在怀文王时,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

  ——因此,太妊也成了华夏、乃至世界上的有记载的胎教先驱,从此,实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妇女的任务,要求孕妇各种“正”:睡觉时躺正不侧卧,站立时站正,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坐位置不正的位置,不做粗俗举动,不听靡靡之音,认为只有这样生下的儿女才能品貌端正。

  还有太姒,是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亲,最出名的就是贤德和妇道,以妇礼教化天下妇人。

  从周朝开始,各种打压女性在外部的权力。

  《礼记·内则》曰:“男不言内,女不言外,”

  《周易·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

  《论语·八佾》:“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周代及其以后女性们“不言外”、“正位乎内”、“难养也”,地位越来越卑下,与商代女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样的地位卑下,也让女神们的形象屡屡遭受更改。

  .

  “商朝的女子都还可以自由为官,没想到反而是周朝,才开始有了对女子的约束。”

  班昭作为史学世家,自然是看过周朝史书,正因为看过,听到天幕颠覆性的商周历史,才觉得三观碎的需要重新整理。

  “周朝是君子之国,天幕怎么说成这样?”对面,班固皱眉发出不认可的声音,对天幕也有些意见了。

  班昭眼神复杂地看着兄长:“对于男性而言,自然是君子之过,是理想之家。但是对于女子而言,并不是。”

  班固不可思议地看向妹妹:“你写书就写书,总不至于还想封官封爵吧???”

  在家写书,或者在外写书,班固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支持,但是涉及到封官封爵,甚至涉及到日后女子可能抢走男性的爵位继承权,班固本能地反对。

  兄长越是这样,班昭越是心凉:“怎么,男人可以追求封王拜相,女子为何不可?”

  “女子要生育……”班固下意识说道,看到妹妹的表情,语气顿了顿,变得委婉起来,“女子生育有风险,万一难产,就算有官职有爵位,不就什么都没了!”

  班昭仿佛第一次认识兄长一般,不可思议地看着对方:“原来男子知道女子生育有风险,那还要把女子关在家中使劲生?”

  班固一时哑然。

  这,谁不知道,但是总不能家族没有子嗣、不开枝散叶吧……

  班昭想到了更多,一会儿心脏跌碎成一块块,曾经对身边男性长辈的各种好的印象碎成了稀巴烂,碎片扎的自己生疼;一会儿又感觉碎片废墟之中,有着新的力量诞生。

  这一次,这种力量无关家族、无关父兄,是她自己独有的力量,是女性被人强行隐藏了许多年的力量。

  它终于等到了时机,可以萌芽了!

  【周秦之际诸子百家为了追溯文明的源头,几乎把所有事物的源头都托附于古代传说中的各族始祖黄帝或神农。把许多发明归于黄帝,只不过是诸多伪托中的一种罢了。】

  【汉朝时期,因为儒家,对黄帝的崇拜推到了巅峰,也就有了后世的各种三皇庙、黄帝信仰。】

  【我们的文明,是经过一代代的书写,编纂,最后呈现出现在的面孔。】

  【不仅仅是优秀的女性,甚至是男性原本的斗争,也被篡改了原本血腥的阴谋,改得更符合统治者的需求。】

  天幕说到这里时,众多皇帝心头一紧。

  刘彻表情凝重,预感到天幕或许会说什么动摇帝王统治的话语。

  天幕如他所料,放出一些文字,一些让许多儒生神色大变的文字,一些在后面的朝代引起轩然大波的文字!

  《韩非子·说疑》曾记载:“舜逼尧,禹逼舜。”

  唐人张守节续补《史记·五帝本纪》,作《史记正义》,引用《竹书纪年》文曰:

  “昔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

  “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

  天幕特意为之注释:

  《竹书纪年》也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古本《竹书纪年》,一个是后人伪作的今本《竹书纪年》。《史记正义》引用的正是古本,也被认为是可信度更高的先秦原作。

  《竹书纪年》是先秦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夏、商、西周、春秋时的晋国以及战国时的魏国的历史。不同于后世史书,不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指导思想,也不会有春秋笔法为君王和亲者美化,大量记载了古代“放杀”的历史,比如书中记载了启杀益、太甲杀伊尹等事件,与儒家史书内容很有出入。

  也因此,在后世被儒家多位贬斥为“荒诞”之作,但是在现代史学家非常重视。

  唐朝时期,还没有经过文字狱的《竹书纪年》还流通有原本。到了宋朝,古本《竹书纪年》经历了散佚和重编整理,可信度和史料价值开始大大降低。

  从汉朝以前的记载能看出,部族之间的首领更替根本不是和平演变,但是到了汉朝以后,就变成了理想化的“禅让”。

  《庄子·盗跖》记载:“尧杀长子。”

  儒家为了开脱尧的罪名,于是让丹朱背负了“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和“不肖”的恶名,这样尧杀长子就不是不慈,而是大义灭亲。

  但是在儒家的其他史书里,也有说因为丹朱品行不好,尧才禅位于舜。那么尧到底杀没杀儿子丹朱,也成了千古之谜。

  【神话由违伦理到合伦理的嬗变,反映出先秦两汉时期人们对伦理道德的要求,这首先是一种政治需要,与儒家强调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吻合,反映出封建□□和集权的特点,约束的是整个社会要求遵从宗法制度、婚姻制度、君臣制度。】

  【神话被有心人篡改,又被无心人无心地接受了,最后就形成了大众所知道的模样。】

  “尧舜禹汤,圣贤之君。现在还说得出口吗?”

  刘娥看着完全与自己看过的传说完全不同的说法,愣了愣,倒是接受良好:“神话终究是神话,把某个人神话化了,不就是变成了神话?”

  孝庄太后已经十分年迈,说话慢吞吞的:“唐朝的帝王能为了皇帝一日杀三子,古代本就没有伦理道德的年代,为了王位杀子似乎也不奇怪。”

  “不止是篡改女神,男神,先贤之间也多有篡改。”她的身边,苏麻喇姑听着听着,对汉人男子没了好感,“文人的笔真是厉害,想要达到什么效果就怎么篡改,这也能说是尊敬先贤?”

  孝庄太后慈祥地看了自己信任的贴身侍女一眼:“你若是不满,就自己写。”

  苏麻喇姑有些犹豫,但又有些意动:“我写什么呢?”

  “写我满洲的女神。”孝庄太后提醒,“现在刚入关,还在祭祀,谁知道以后会被改成什么样?满洲骑射出身的八旗子弟后世都能不会骑马,还能指望祭祀女神?”

  苏麻喇姑顿时有了主意:“太后说得是,奴婢这就去写。”

  反正她也不需要嫁人,陪陪太后,写写女神,正好!

  【但是从史料缝隙里,依然可以看出,曾经的原始模样。】

  【下次再说女性什么什么不行时,去看看我们的祖先。她们也可以是补天英雄,可以是骁勇战神,可以是尽职尽责的大巫或者星官。】

  汉朝,卓文君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揉了揉手腕。

  她看着新出炉的小说,心中满是欣喜。

  这一篇小说,记录的是古代的各位女神、还有刚刚提到的女官、女相、女诸侯。

  她要把这些女性先祖真正的模样,传颂的天下皆知!

  元朝,管道升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看着根据天幕文字描述画出来的的商朝女宰相画像,自信地微笑了起来。

  她已经从女性先祖的身上感受到了力量。

  以后,她也会把这样的力量传递给其他人,传递给更多女子。

  【从汉朝各种给女神配丈夫的行为可以看到,最执着于结婚的,其实是男人。】

  【不管什么人,只要是个男的,就可以通过婚姻这种手段得到一位可以做家务、可以生孩子传宗接代、还可以照顾和伺候自己的免费劳动力。】

  【再结合古代的宗族制度:大家族父母在,不能分家,掌管所有财产。包括粮食,布匹。】

  【比如《唐律·户婚·子孙别籍异财》明确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李世民:“……”

  这个唐律不是很正常吗,这时候被点出,贞观君臣都有些尴尬了。

  无他,这正是贞观时期的唐律。

  【多子多福,多子谁来生?媳妇。

  多福是谁的福?反正不是媳妇的。】

  【我们做个简单的算法:】

  一个男人,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一个人;

  生一个孩子,可以管两个人;

  孩子长大后再娶一个妻子,可以管三个人;

  妻子再生两个孩子,那个男人就可以做家庭作坊,管五个人。

  劳动力越来越多,条件越来越好后,可以娶更多女人,生更多孩子。

  所有人都是劳动力,赚来的钱、管家的权,都归第一个人——也就是家主所有。

  按封建帝制而言,这个男人就是皇帝,他的老伴就是皇后,家门一关,在家就可以作威作福。

  【所以,哪个男人不喜欢多子多福?

  换我可以管一大家子的钱,我也喜欢。】

  【当然,现代法治社会虽然不一样,依然有老人或者家长,抱着老一套的观念,说要管家里的工资。不要信那一套!现代的法律是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老人管家里工资是古代宗族制的律法,大清已经灭亡了!】

  这番话在朱元璋的耳朵里,十分大逆不道。

  但是紧接着,就是更深的疑惑。

  “后世已经完全不需要宗族了吗?保护每个人的财产所有权,那子女的财产不交给父母,自己留着不就是会分家?”

  分家不就会导致更多矛盾,对社会不稳定吗?

  朱元璋对地方宗族十分拥护,各种措施都是在增强地方族老的势力,但是他没想到,这样的势力在后期反而能与朝廷抗衡。

  明朝末年时期,地方宗族动不动闹事抗议朝廷的措施,名义上是为了地方安稳,实则为了个人权力,形成了宋明时期强大的“乡绅”势力。

  【对了,说到女神,说个笑话:汉朝以孝治国。】

上一篇:任务是攻略5t5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