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方赤火
阮晓露想澄清,需要维和的“隔离区”其实也没那么靠北,大约也就是后来的长城内外。纬度虽然比山东高点,但冬天也不至于极寒彻骨。况且马上就开春立夏,气候很快就会宜人……
根本没机会说话。人多嘴杂,都在天马行空地发挥想象力。
阮小二问:“妹子,到时你去吗?要是我们几个都去,谁照顾娘?”
梁红玉笑道:“山上武功盖世的兄弟太多,总是被他们庇护着也没意思。如果能让我带兵,我倒想去试试自己能耐。”
公孙胜笑道:“贫道倒也可以报名。我的师父罗真人住在蓟州,多年不见,正好探望一下。”
史进看着李瑞兰,憨憨一笑:“你想去吗?要是你去,我也……”
就连晁盖也深深表示了兴趣:“到了北国,可以捕鱼、垦田、打猎、经营吗?可以拜访当地老乡吗?可以和当地绿林互通声气吗?……哎,宋江兄弟,你觉得如何?”
宋江要走没走,只能尬笑。
第259章
维和任务需要背井离乡, 深入不毛,其实对晁盖来说吸引力也有限。但跟方才的“招安”一比,显得非常之顺眼。
他胸襟直爽, 当着宋江的面,就对“维和”一事表示了兴趣, 可没注意到宋江兄弟的脸色, 已经跟旁边的李逵不相上下。
宋江不忿。他冒着被弹劾举报的风险,多次拜访梁山, 给山上兄弟做了无数思想工作,好容易才让大伙对招安大计没那么抵触, 甚至有人偷偷找到他, 表达了愿意投诚朝廷的意愿, 问他招安以后能做多大的官。
谁知, 让这姑娘一搅合, 风头全到她那去了!
此外, 心中闪过的念头是:斡旋北方大国和谈, 这种青史留名的好事, 怎么张叔夜没叫上自己?是自己的级别不够高吗?若是如此,为何阮姑娘竟而能入得名单,插得上手?难道是自己哪里做得不够……
其实宋江倒是多虑。在士大夫的价值体系里, 外交事务固然要紧,但国内民生才是根本。宋江既然做了一方太守, 就当踏踏实实的为民办事。只要积累足够的政绩,一步一步向上高升,迟早有参与更高级别国家大事的机会。
因此, 虽然答里孛的嘉宾名单里也包括宋江,但张叔夜毫不犹豫地挑了两个江湖女子, 毕竟她们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重担在身,时间成本相对低廉。
宋江咳嗽两声,笑道:“贤妹这个提议,岂非和小可殊途同归,都是为国分忧,跟招安也差不多嘛。不如……”
“差得多了。”阮晓露立刻道,“你仔细读读张大人的备忘,辽金两国都坚持,进入本国国土的‘维和’志士,不能和大宋官方有瓜葛。要是俺们接受招安,拿军饷吃皇粮,那就只能接受朝廷调遣,绝无可能北上维和。
“宋大哥方才声称,除了招安,梁山同胞没有别的出路。这话未必便对。组建义军、助力维和,便是咱们得另一条出路。”
宋江张口结舌。自从识得阮姑娘以来,也许是两人投缘,也许是她敬佩他的仁义豪杰,她一直明里暗里给他助力,是个深明大义的“贤妹”。
怎么今 日她却忽然变了脸,话里话外都在打击他的“招安”大计,一点不留面子!
再回首往事,她虽然积极救他性命、帮他升官,但好像确实没有跟他讨论过梁山的前程……
宋江隐约有点被背叛的感觉。那一瞬间的黑脸却被阮晓露看见了。
“不过宋大哥说得对,二者确有殊途同归之处,”阮晓露话锋一转,笑道,“就算是维和,你作为济州太守,大可一力保荐我梁山豪杰,组建义军,为国分忧,同样能给自己攒政绩啊。”
宋江端起碗,狠狠喝一大口。许久没“大口喝酒”,呛得一张脸黑里透红。
这本质上不一样啊!招安是进入体制,成为国家的人,以弟兄们的本事,迟早在各个军政机关发光发热,组成强大的人际关系网,互相提携帮助,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
“义军”则是锁死在白丁身份,一辈子出不得江湖。
虽然他在乎政绩,可他同样也在乎梁山亲人们的前途,两相比较,当然是招安更吸引人。
座下几百兄弟,有的端酒,有的吃肉,有的烤火,都在低声交头接耳。
“许久没打仗,肚子上一捏一圈肉。俺想去北边闯一闯。”
“招安就能做官,俺父母还在世,也让他们高兴一把。”
“可是招安了就没法自由自在,就是充当朝廷老爷们的打手,免不得做亏心事。”
“总好过在夷狄的地盘上,吃糠咽菜,万一有个三长两短,到死不能回家。”
…………………………………………
山寨创业数年,上至寨主,下至喽啰,都有充分的话语权。此时众人不论武功职位高低,也都怀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细细琢磨这两条全新的山寨出路。
在宋江的悉心劝导下,不少人对招安态度暧昧。这两项提议,一时间难分伯仲。
晁盖本人当然不愿招安,但气氛已经推进到此,眼看兄弟们为难,也不好搞一言堂,只得模棱两可地道:“此事应当从长计议,问一问每个兄弟的想法……”
“这次没时间。”阮晓露抱歉道,“三国信使还在岛上等着,我最多只能在山上呆一日,后天就得启程。对不住大伙。如果明日议不出结果,那我只能回去交白卷,维和义军怕是组不起来啦。你们安心准备招安。”
众人不满:“衙门平时办事拖拖拉拉,怎么偏偏此时火急火燎,就是看你好欺负。”
“倒也不必这么着急,”宋江忙插话,“大伙也可以分批行动,一部分想招安的,先办手续……”
晁盖这回非常坚定:“那可不行。咱们山寨兄弟向来同进同退,同生共死。宋兄弟切莫再言。”
众人轰然响应。
“倘若因着一点志向不同就各走各路,那还聚义有何用?趁早分道扬镳算了!”
在梁山上做集体决议,倒也十分简单。用不着像国家使臣那样事无巨细地讨论个十天半月。
“举手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看似很先进的政策,其实是因为当初梁山人少,要做得决的也很简单,比如刚抢了一包银子,是拿来改善伙食还是打造兵器;比如某个仇家惹了梁山好汉,是该教训一番还是直接打死……
好汉们懒得开会研讨。举个手,眨眼间的事儿,方便快捷。
后来,梁山人口越来越多,直至成千上万,但这个传统还是保留了下来——当然,如今军规寨规完善,大部分事务都能按规定解决。最近几年少有需要集体表决的大事。
大家喊了一阵,雷声大雨点小,没人带头举手。
毕竟心里倾向招安的,都有点羞于公开。也不知道有多少人跟自己志同道合,不敢显得过于扎眼。而且几千人同时举手,也难以统计。
这一局面不难解决。吴用也早有办法:“可以进行匿名投票。过后由军政司兄弟专门计票。”
阮晓露笑道:“再好不过。”
她也不想搞歪门邪道,绑架全山人民的意愿。她只管跑个腿,如果投票结果不如她意,那她愿赌服输,就当自己白跑一趟。
当然她心里也多少有所衡量,跟在宋江后头喊招安的约莫只是少数人,沉默的大多数未必对招安多感兴趣。
毕竟能从招安中受益的,只是本事高强、适合做官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普通喽啰,招安之后也不过是大头兵。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这年头当兵是贱业,没有丝毫社会地位,打仗时做炮灰,和平时被上级驱使,做些杂活杂役,说不定还被克扣军饷,吃得还没梁山上好呢。
匿名投票的具体流程,梁山人民也已做得熟了。铁面孔目裴宣当即摊派:“大家回去好好考虑一下。明儿一早,在聚义厅门口起一口铜缸。凡投票者,需在纸张或布片上画圈或画叉。圈代表招安,叉代表维和。注意,只接受纸张和布片。若有拿树叶、瓦片、木块、动物皮毛、旧鞋底等投票的,一概作废……”
“等等。”宋江忙道,“为何一定要等明日。兄弟身上带得几张宣纸,裁开了,足够头领们投票……”
眼看日头一点点偏西,他还有其他公务要办,傍晚还得赶回府衙呢。
谁知大伙纷纷笑道:“宋江哥哥,你久不来梁山,不知俺们现在的规矩。这种决定山寨发展道路的大事,不光头领们有权投票,喽啰、家眷,不限男女,都能投出宝贵一票。这近万张票,今天怎么也统计不完的。你且安心等候消息便是。”
宋江无语凝噎。公平是好事,过分的公平只会影响效率的啊!
而且兄弟们怎么搞的,瞒着他,居然把老弱妇孺也纳入了决策体系,难道是晁天王的意思?如此的妇人之仁,是如何让梁山在腥风血雨中存活到现在的?
但既然是山寨多年传统,他一时间也无法说得大伙修改,一时间心急如焚。
怎么没人早告诉他,梁山上是“一人一票”?他游说了许久,给不少高阶头领做了思想工作,可没时间洗脑所有大大小小的喽啰啊!
但宋江不愧是宋江,当即点头称是:“此法最为公平,以后兄弟当在衙门推广。”
然后话锋一转,道:“但兄弟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梁山上都是豪爽人,难道还能堵他嘴?晁盖马上道:“但讲无妨。”
“一人一票,虽然公平,但不算公正。”宋江道,“既然是决定山寨发展道路,自然是见多识广、洞察世事的兄弟,更该说得上话。咱们梁山虽然人才济济,但上万兵马,总有滥竽充数、不学无术之辈。如果他们的一票,和功勋卓著的老兄弟价值相当,公平何在?如有刚上山三五天的新人,寨规还没背熟,一套拳还没练下来,说话的分量却和晁天王、吴学究、公孙先生他们相同,又岂不是令人寒心?”
众人愕然之余,不由得点头。“一人一票”实行这么久,竟没想到如此弊端。
“况且,”宋江道,“山上喽啰,尽归各寨头领调遣。大哥投票,小弟自然跟着大哥,又何必单独计算他们的票数?依小可看,让‘天罡’、‘地煞’级别头领参与投票,足以体现民意。既然时间紧迫,那只能事急从权,大家说怎么样?”
说毕,微笑看了阮晓露一眼。
——是你自己说的刻不容缓,那我提议投票从简,只计算正式头领票数,不算过分吧?
山上不少喽啰当惯了追随者,此时也觉宋江言之有理,纷纷道:“要俺投票俺就投,不过既然是火烧眉毛的事,那俺们不投也可以。就跟着守寨大哥,他们去哪儿俺去哪儿。”
阮晓露皮笑肉不笑地点点头,心中只叹社会制度不够发达。要是现在实行全民普选,宋大哥高低也得是个大宋宰相。
但是,让她跟宋江唱对台戏,比赛忽悠人的手段,她心有余而力不足,实在是胸中本事不够用。
“我有更好的法子。”她忽然道,“宋大哥也许知道,俺们山上实行军功制度,只要立功,都能攒下军功券。”
宋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神色。
“既然统计全民票数来不及,”阮晓露道,“那不妨以军功券投票,设立两个箱子,分别写上‘招安’和‘维和’,赞同哪一项的家人,就将自己的军功券投入哪个箱子。到时候只要数每个箱子里有多少军功券……”
她一边说,一边心中盘算,人群里锁定 一个秃头:“蒋教授,这样可行吗?统计得过来吗?”
蒋敬还没发话,宋江反而面露喜色。如果让所有人以军功券投票,好像形式上更公平,但可想而知,职位高的头领立功多,寻常喽啰依旧缺乏话语权,对“招安派”依旧有利。
“贤妹果然足智多谋!立功多者,自然更适合决定梁山的去向。”
有人附和笑道:“好啊!反正近来军功券发得太多,人人都有,也不是什么稀罕物。”
说话的是杨志,靠着任劳任怨搬砖干活,今日早已是军功大户,一沓军功券无处存放,让他拿来塞枕头。有时候还借给别人周转救急。
他被迫落草之前,毕生所愿就是封妻荫子,重振祖先威名。宋江的招安许诺正合他意。
也有人发愁。
“不行不行,”有人道,“军功券俺拿手里,就去跑腿部门换东西了,一张也没攒下呀!”
“俺好不容易攒了几张,都投出去了,明儿拿什么请人办事?”
总而言之,大家模模糊糊地觉得,“手头军功券多寡”并不和“立功多少”成正比。军功券之于梁山,就像外面世界里的银钱货币。若有人贪图享乐,把辛辛苦苦挣来的军功券都花了出去,今日岂非无票可投?若有人艰苦朴素,军功券全都攒着,纵然功劳平平,但今日岂不成了最大赢家?
苦于笨嘴拙舌,没法表达这么复杂的意思。
花小妹伶牙俐齿,插嘴:“有什么不公平?立功之人得到军功券,可是当他以军功券换取跑腿服务时,已经将自己的功劳折算了出去。这些已经兑现的功劳,当然不能拿来投票。反之,如果一位兄弟立功不多,但也从未因个人事务麻烦山寨,难道不是给山寨节约了资源,变相对山寨多做贡献?总之,我觉得这法子不错。”
她算不出全山人民手头大约有多少军功券,也懒得算,只知道无脑附和阮姑娘的提议。至于宋江么,不把他踢三个筋斗丢下山,算她宽宏大量、慈悲为怀。
“而且,并不是让大伙将手头的军功券全部清空。”阮晓露补充道,“大家可以选择性投出自己手中的票券。如果非常倾向于招安或维和的,不妨倾囊而出,把手头的军功券都砸出去;如果觉得模棱两可,或者愿意随大流,那也可以省着点儿投,留着军功券以后自用。咱们说好了,投票多的,不代表他对山寨有多忠诚,投票少的,也不代表他集体意识淡泊;它只代表大伙对山寨当前要走的道路有多少信心,准备迈多大的步子。”
宋江不置可否地点点头,“贤妹想得十分周到。”
她这个提议,算是冲淡了一点“功高者通吃”的可能性,同时给军功低者留足了面子,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其中。
不过,宋江十分确信,即便采纳她的“补丁”,山上依旧有不少高阶头领,愿意拿自己手头全部的军功券来换一个招安——不然,他上任以来这么多次梁山做客,岂非白跑?
厅内人众数百,嘴巴微张,听着宋大哥和阮姑娘你一言我一语,“军功投票”的流程顷刻间成型,都有点消化不过来。
“以前没这么干过啊……真能管用么?”
只有吴用的脑子高速运转,紧跟两人的思路,不时和蒋敬讨论几句。
“小生以为,兹事体大,不宜沿用旧例,不妨开此先河,解决眼前急事才是最要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