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梁山跑腿的日子 第285章

作者:南方赤火 标签: 布衣生活 励志人生 BG同人

  “草莽英雄传?易安居士?”

  赵佶来了兴趣,当即翻阅起来。他文学素养颇高,一目十行地翻了几页,已经看出是一部笔墨淋漓、雅俗共赏的佳作。尤其是穿插其中的定场诗词,更起了画龙点睛之功用。他反复吟咏,含英咀华,一时间竟忘了李师师还侍立在侧。

  “果然才藻惊人!”他忽然没头没尾道,“相貌如何,寡人要将她纳入宫中,给朕作诗。”

  李师师依旧得体微笑,说才女已经适人,年纪也略大,不能侍奉君王。

  赵佶也是随口一说,叫了两声遗憾,马上把这事忘到脑后,又翻了几页,看到“替天行道”、“扶危济困”几个词,忽然意识到:

  “水泊梁山?这话本讲的是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是宿元景视察过的那地方?就是他们要组建维和义军?”

  夏日时节,水泊梁山祥瑞频现,九天玄女高调显灵,赵佶迷信,对此颇有印象。

  “这么看来,他们也不算是恶人嘛。”他笑道,“唔,还是明白一些大义和道理……”

  李师师可听不明白:“什么义军?”

  她以出卖才艺为生,平日时常派人去市井采风学习。偶然得到这本《草莽英雄传》,当即被深深吸引,读得废寝忘食,欢喜赞叹。身在青楼,心在江湖,更是成了作者“易安居士”的忠实拥趸,将书里的诗词倒背如流。

  只是有一事甚憾。这书到现在只出到第三卷 ,许多情节刚开了个头,让人抓心挠肝的想看后面。听说瓦子里有个俊俏小哥,声称手里有第四卷,只是惜售,不肯示人。李师师想,改日把他请来,自己亲自询问一番,不愁听不到“下回分解”。

  至于梁山好汉在政坛中有何分量,在时局里扮演何种角色,她并非局中之人,纵有万分聪敏,也猜测不到。

  兽炉内香烟暧昧,窗外细雨点点,声音急切而缱绻。

  赵佶笑道:“替寡人更衣。”

  李师师不敢多问政事,依言上前,微垂着眼,双手抚上天子那肥胖御肚,给他宽衣解带。

  一边娓娓地道:“也不知那话本里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师师可不相信有人能日行八百里,也不信有人能在水底伏得七天七夜……”

  赵佶衣裳脱了一半,也被她说得有点心痒,看看面前的国色天香,脑海中又忆起那些绝妙好辞,天人交战了一瞬间,骤然爬起,重新拾了那书。

  “哪里有这一段?给寡人指一指。”

  ……………………

  最终,那衣裳也没脱完全。天子临幸李师师家 ,留宿至五更,跟花魁娘子同床共枕,被窝里读了一夜小说。

  第二日勤政殿,几个大臣还在就“义军”之事吵得口沫横飞,一向早朝打瞌睡的皇帝忽然睁开眼,顶着一双黑眼圈,毋庸置疑地道:“梁山义士坦荡无私,光明磊落,本领高强,正适合出国担任维和重任。朕相信他们不会背叛国家。就这么定了!毋须再言。”

  -----------------------

  四艘传令船舶先后停靠沙门岛。四个信使均是喜气洋洋,带来的消息大同小异。

  “太后钧旨,同意维和条款。”

  “梁山好汉投票决定,接受北上维和任务。这是第一批人员名单。”

  “官家点头,张大人,您尽管放手一试。”

  “大皇帝没说不准,教试验几个月,看看成效……”

  一时间全岛欢呼。沙门岛牢城自建成以来,大约从未有此欢欣声浪。

  辽金使节双双感谢张叔夜。宋方使团内部也各自贺喜,知道这次任务完成,等回到东京,少说也得官升一阶,名扬史册。

  至于随团公干的两个江湖女子——阮晓露和顾大嫂——宋方国信使也免不得对其刮目相看。张叔夜力排众议,将平民女子带入谈判场,不少随行官吏一开始都很轻视,把她们当做狐假虎威、跳梁小丑之流。但事到如今,见她们独辟蹊径,扯出神来一笔,让陷入僵局的斡旋重新运转起来,直至今日大功告成,不禁都佩服张叔夜的远见魄力。

  当晚,岛上大张筵席。宋方使团带来不少珍馐美味,此时还剩两三成,今日全部端上桌,三国使团庆贺约成,一醉方休。

  张叔夜令人取出几个大箱,打开来,里面都是上等丝绸、茶叶、白瓷等物,还有一大箱书籍,作为赠给邻国使臣的礼物——这些都是一早就随船带来的。如果谈成了,那就是贺礼。如果谈判破裂,那就是买卖不成仁义在,我大宋不可缺了这礼数。

  辽金使节连忙道谢。辽使看到礼物中居然有书籍,更是惊喜万分。原来为了防止契丹刺探国家政策、军机要事,宋朝一向禁止书籍外流,走私偷带者重罚。今日宋使赠予的这大批书籍,却比其余奢侈物品都要意义重大。

  翻开来一看,辽使的笑容消失一半:“《圣济总录》 ?医书啊?”

  “是我国的官修医书。”张叔夜介绍,“听说辽东地方受战事波及,疫病流行,百姓死伤甚多。我大宋天子体恤民生,特令翰林医官院收集本草方剂,以为民间行效。今日挑选其中精华数卷,赠予诸君,若能救得一二性命,便是无上功德。”

  两国使节齐声念诵佛号,躬身道谢。

  同时又有点尴尬。人家礼数周全,准备了这么多厚礼,自己可什么回礼都没带——纵然有无数金银,也显得太不够档次。

  还是耶律大石脑子转得快,迅速解下自己随身宝刀,珠光宝气地往前一递,说这是我国太后御赐之物,有正气辟邪之奇效。赠给南国君臣,以作永久纪念。

  那边完颜斜也不甘示弱,把乌老汉往前一推:“这个人,原是我部落的奴才,精通数国语言,是不可多得的通译人才。送你们了!”

  乌老汉吓得扑通跪地上。几个宋使也连忙推辞,说我国不兴奴隶制度,一个大活人,不宜随便送来送去。这才作罢。

  阮晓露悄悄向后一瞥。答里孛眼中带笑,看向耶律大石的眼神亮闪闪,仿佛平地里刨出一罐金子。

  阮晓露想,大石兄又给辽国挣了脸面,回去要升官发财啦。

  -----------------------

  宋宣和二年、辽绍兴二年、金天辅四年,在大宋帝国的斡旋和促推下,辽金两国代表在沙门岛举行和谈,并达成正式停战协议。双方同意立刻退兵止战,军事人员脱离接触,相关争端和诉求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大宋国信使张叔夜强调,宋方希望辽金双方认真落实业已达成的休战协议,彼此保持克制,共同推动辽东地区和平进展。宋放愿继续为此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

  一次划时代的地缘政治博弈终于落幕。辽金使团分别乘船离开。宋朝官兵收拾了两日,也回到山东内陆。不过,留了一队官兵驻守岛上,以备日后重新启用此地。

  从甲板上远远望去,沙门岛重新归于荒凉。晴空朗日,海鸥盘旋,透明的海水如同琉璃,在阳光下折射出一层层颜色。

  甲板上照例躺着个晒太阳的大姑娘,这次没人嫌她有碍观瞻,顶多是路过的时候小声提醒一下:“姑娘,往旁边挪挪,免得闲人踩着你衣裳。”

  阮晓露嘻嘻一笑,立马照做。

  “海上之盟”变成了“孤岛和议”,同样的航线,迥然不同的结果。今番见证历史,她心情大好。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她自己的小舱房里,除了原先的行李衣物,又多了个小箱子,里头装满金银珠宝——并非张叔夜许诺的报酬,那要等回到大陆再行兑现——大部分是答里孛下令赠送,感谢她在斡旋过程中的突出贡献。不过,阮晓露还隐约觉得,答里孛之所以出手豪迈,也是希望她在接下来的维和行动中发光发热,多给大辽谋点利。

  而另外一小部分金银,则是金国使节所赠。金使离开的前一晚,乌老汉来找她叙旧,吞吞吐吐地表达了完颜斜也的意思:宋使所赠之医书,但因其太过专业,完全在他们的汉语水平之外,就连乌老汉也难以理解。如果南国江湖中有什么出色医人,可以解读此书、学以致用的,欢迎引荐到大金国,包吃包住,待遇从优。

  阮晓露当然满口答应。大宋国人才济济,各行各业都竞争激烈,肯定有人愿意北漂闯荡。况且又是治病救人的善举,没理由不支持。

  她物欲不高,知足常乐。除了努力让自己和家人活得舒坦之外,没刻意攒过什么钱。倘若放在几个月以前,这箱金银足以让她心花怒放,抱着睡它好几天;但自从见识过李俊快递来的方腊遗产以后,她心态平和很多,没那么容易激动。

  “够娘养老。”她想,“以后的盐田分红也让他们攒着吧,别大老远送了,怪累的。”

  不过她静心细思,又觉得此举颇有可玩味之处。女真百姓笃信萨满,生病了首先请求神明保佑,顶多服食一些土制草药,如若不愈,便认为是邪灵作祟,命中该有此劫,对死亡看得很豁达。

  怎么就突然开始改变观念,寻访异族医师了呢?

  莫非,是有大人物健康堪忧,又不信命……

  -----------------------

  官船顺利登陆登州海港。那府尹范池白战战兢兢,伏地迎接。他对“沙门岛和议”一无所知,还以为这些大官要追究自己瞒报沿海匪情呢。

  但张叔夜刚刚完成旷世之功,府尹私下那点小心眼,对他来说已是无足轻重。

  张叔夜带着使团回京复命。他让阮晓露也随行:“朝廷少不得重赏于你,你琢磨琢磨,想要什么。”

  他当官当得磊落,绝不是那等画饼之徒,别人给他尽心办事,他也不能教人空手而归。

  阮晓露笑道,“您能帮我求一纸赦书吗?”

  张叔夜吓一跳,“什么?”

  其实阮晓露是想起原先那个水浒世界,浪子燕青机缘巧合,得到皇帝一张亲笔赦书,日后自在行走江湖。现在燕青大概不需要这玩意,这福气能传给她吗?

  张叔夜想明白她的意思,脸一板,“你要干什么?”

  “不干什么。”阮晓露忙道,“就是以防万一……”

  “以防万一,”张叔夜冷笑,“有这好事,本官先去求一张。”

  阮晓露也只是试探一下,并不坚持。若天下太平,她仅凭自己的名字已经可以独行江湖;若世道大乱,一百张赦书也没用。

  “倒是可以给你讨个封号。”张叔夜提议,“你若看上哪个贵胄公子,以后嫁人,也不算辱没了他。”

  阮晓露哭笑不得。这张大人思想挺开明,就是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对平民瞧不太上。

  “那正好。”她笑道,“我看您家大公子相貌堂堂……”

  张叔夜脸上一抽抽。好心关怀一句,她蹬鼻子上脸!

  “早定亲了,不劳挂怀。”

  “二公子也风度翩翩……”

  “阮姑娘,”张叔夜忍无可 忍,“本官建议你先回梁山,等待朝廷敕令,协助安排义军事宜。兹事体大,当以此为重。至于颁赏之事,以后再说,总不会亏了你的。”

第265章

  半个月后, 天使到来,带来朝廷旨意:近来北方辽金两国休战,听闻山东梁山泊一伙江湖豪杰, 施行仁义,不侵州郡, 不害良民, 专做扶助乡里、惩恶扬善之事。现通过大宋朝廷,诚邀梁山义士前去主持维和, 朝廷已经恩准其请求。当今用人之际,梁山好汉虽犯罪恶, 各有所由, 尽行赦免。令成立“梁山保毅军”, 保留原先编制, 募集兵马, 即刻出发北上, 为国分忧……

  晁盖等人早得阮晓露通报, 准备停当, 跪拜听旨。

  济州太守宋江陪同天使,乘马亲往山寨。聚义厅里张灯结彩,宋江立在几束红花之下, 看着那天使一句一句地训读圣旨,心里五味杂陈。

  这本该是他梦寐以求的招安场景。而如今, 地方没错,人也没错,环境布置也都没错, 唯有圣旨的内容不尽如人意:梁山军马并没有被国家收编,而是成了被国家承认的“义军”, 不隶属于任何衙门,不需要响应朝廷征召……

  相当于,洗白了,但没上岸。

  宋江心中忿忿不已。投票投票,大好的编制没了,只落得个临时合同工,连个乡间团练都不如,这帮兄弟还笑得出来!

  不过表面上,他还得尽太守父母官的职责,将众兄弟勉励了一番,提醒他们即便是独立兵马,也要尊重皇权,尊重体制,沿途行走需要恪守礼仪,不得殴打地方官。一路食宿自理,不许骚扰百姓……

  晁盖带着一帮兄弟大声回:“知道了!”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不吃皇粮,也就不用给皇帝卖命。山上兄弟怀着这么个朴素的观念,觉得“临时工”也挺不错。

  天使问道:“维和义军人数以三千为限,定时换驻。这第一批的统领是哪个,定好了没有?”

  “是我。”林冲上前一步,沉稳地道,“林冲定不辱使命。”

  在天使到来前的几日,山寨开了几次大会,商议维和带队人选。大伙起先一边倒的推举阮小六姑娘,盖因此事是她起头,而且她机敏过人,惯会随机应变,到了异国他乡人生地不熟,有她冲在前头,起码不会让大伙吃亏。

  但阮晓露三思之后,还是推辞。此行说是维和,但肯定会有用到武力的时刻。她没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带几个人江湖火拼她可以;但这种国家级别的任务,容错率低,不敢轻易挂帅。

  还是让经验老道的林冲做统率。阮姑娘作为参谋随行。

  至于她在山上的诸般职务,已经分配给多个可靠下属。阮晓露平时就注意培养手下人的独立工作能力,离了她,日常运转不成问题。

  林冲头戴嵌宝头盔,身披烂银铠甲,持着丈八蛇矛,一簇旗幡飘在身后,日光下闪耀人眼。梁山太平许久,很多新招喽啰没见过林教头全身披挂的样子,看得呆了,彩声欢呼声不断。

  另有一温婉妇人,立在后勤辎重队伍末尾,也抬头注视全身披挂的林教头,眼中全是星星。

  她身边,一个小丫环脸色复杂,欲言又止。

  “娘子,你要和官人团聚,啥时候团聚不好,非要此时随军,你不知道那边有多艰苦!我听说人都是吃生肉……”

  张贞娘莞尔一笑:“虽然苦,但他已非戴罪之身。我与他夫妻团聚,堂堂正正,胜似以往提心吊胆。”

  起初,阮晓露将她一家人救出东京,行到济州府城,张贞娘却执拗不前。只因她是清白人家女儿,就算对丈夫眷恋再深,也不肯委身土匪营寨,做一个粗俗低微的“压寨夫人”,在国家律法的高压之下苟且喘息。

上一篇:我给宇智波看眼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