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花赋 第2章

作者:六耳圆圆 标签: BG同人

  皇帝那边又是沉默。

  更长的沉默。

  殿内一片安静,公公望着地板,心想,他如此聪明,应是懂了。

  果然,皇帝再度开口时,声音里多了点欣慰:

  “下面的人呢?”

  “知道万岁心软,老奴怕有违祥和,尽量少伤人命。”

  公公答着,抬眼偷瞄了下皇帝,只见对方微微点了下头:

  “厚葬吧,她的家人就不要牵连了。”

  公公立即拜倒:“万岁仁厚,乃万民之福。”

  对于他的恭维,皇帝似乎并不受用,只是长长一叹:

  “朕的太子,又落空了。”

  “老奴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

  “万岁当世尧舜,不喜纵情声色,可这后宫娘娘本就不多,再者身体素质也参差不齐。依老奴看,不如广招良家女,专挑那些好生养的,充盈后宫,万岁也勤去些,还怕绵延不了皇嗣?”

  皇帝拈起三支香在火炉中点燃,看着通红的火光一点点燃亮香头,然后将那三支香插进香炉之中,郑重颔首:

  “好。”

  此言一出,天际骤起一道惊雷,一阵狂风暴雨席卷而来。

  霎时间外面的枝叶被烈风刮得哗啦啦作响,雨滴拍打着窗棱,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殿内火烛登时熄了一半。

  公公连忙命人关上门窗,挡住外间风雨。

  可怜那园中娇艳绽放的百花,无处可躲无处可避,被那猛烈狂风吹得摇摇摆摆,被那瓢泼大雨打得歪歪扭扭,花枝零落,瓣残满地,却还在兀自挣扎,艰难求生。

第2章 青萝

  景泰七年,河南新郑。

  这一日艳阳高照晴空万里,正赶上龙王乡每月的三八大集,集市上百货俱陈,四远竞凑,方圆几十里的人都聚集于此,好不热闹。

  啪——

  一下清脆悦耳的醒木响声传来,四周行人被吸引,目光纷纷聚去。

  原来是个刚摆好的书摊,那书摊上站着一名年未及笄的少女,出落得清纯秀美,尤其是那双灵气四溢的大眼睛,好似一汪明亮的清泉,明媚烂漫,水灵柔软,看着就讨人喜欢。

  只见她清了清嗓子,摇头晃脑的唱:

  “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霸闹春秋,顷刻兴亡过手。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

  一首定场诗念完,她手中折扇一摇,似模似样的说起书来:

  “嗯嗯嗯,今儿个咱们这段书,要从征虏大将军徐达,攻克北京城,打的鞑子屁滚尿流说起——”

  围观众人见她小小年纪,样貌虽稚气未脱,神情中却饱经世故,装得有板有眼,都忍不住哄笑起来。

  那少女却毫不怯场,折扇啪地一合,指着他们道:

  “你们好好听书,不准起哄啊,听书就要一个大子儿,起哄可得多给半吊。”

  管集的市吏循声过来,分开人群一看,便认出这少女,知道她叫青萝,自幼就跟着说书的老丁头,常年在这集市上讨生活。

  只是以往都是老丁头说书,她在人群中讨赏钱,今日却不知老丁头去哪了。

  “下来下来下来,谁让你在这胡咧咧,老丁头呢,今儿个咋没来?”

  市吏一边招手制止,一边四下张望,寻找老丁头的身影。

  “他今儿个不在,我说也是一样,你不让我开场,回头可别找我们要税钱。”青萝道。

  “噫,这妮儿嘴可厉害,看把你能嘞,你还会说书?你知道北京城啥样嘞,就在这儿胡说八道?”

  “我咋不知道?”

  青萝一脸不服,开始和市吏掰扯起来:

  “要说那北京城,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典一口钟,紫禁城里好气派,万岁爷爷坐当中。万岁爷爷知道吗?就是当今的天子,唉,就凭你这么大的官儿,这辈子是见不着万岁爷爷了。”

  “噫,我见不着,你能见的着?”

  “那可说不准,等我大点儿了,便去北京城里说书去,赶上万岁爷爷路过,听的高兴,说不准赏我个大金元宝呢。”

  “做你的白日梦吧,天底下哪有女子登台的道理?”

  此话犹如一盆冷水浇在青萝头上,令她的一颗心顿时凉了下来。

  市吏不再与她争辩,开始轰人:“走走走,别在这儿捣乱,不然我把摊子给你掀咯。”

  “可使不得,使不得!”

  人群中闪出一个胡子花白的老人,拦在他们中间,正是说书的老丁头,他笑嘻嘻的向市吏赔礼:

  “小孩子闹着玩,您别跟她一般见识,晚上我请您喝酒。”

  市吏一听有酒喝,脸色立马缓和下来,点了点头:

  “那中,就这么地吧,以后别由着她胡闹。”

  “是是,回头我教训她。”

  老丁头不停的点头哈腰,目送市吏离去。

  待市吏走的远了,老丁头才转过身,对着围观的众人摆了摆手:

  “都散了吧,今儿个不说啦,散了吧,散了吧。”

  围观的人群见状,便各自散去。

  青萝急道:“你真不说啦?不说今儿个吃什么?你还要请他喝酒,等着喝风吧。”

  老丁头也不理她,自顾着将书摊收起来,青萝追着道:

  “你别生气呀,我这不是寻不见你人,怕误了集,才学你说一段嘛。”

  老丁头把书摊收好,这才看了她一眼:“没事,走吧,带你吃饭去。”

  青萝一头雾水,老丁头拽起她的袖子,来到一处面摊前,找了张桌子坐下,冲摊主喊了一声:

  “来两碗面!”

  不一会儿,两碗热气腾腾的山羊烩面端上了桌,大块的羊肉飘在奶白的汤头上,香气扑鼻。

  老丁头先端起面碗吸溜一大口,抬头看对面的青萝,只见她咽了咽口水,却并不动筷子,便问:

  “咋不吃嘞?”

  “你拣着银子啦?”青萝问。

  老丁头摇了摇脑袋。

  青萝看了老丁头片刻,再也不发一言,先是端起羊汤,咕咚咚喝了几大口,又拿起筷子,伸到老丁头碗里,专挑那大块的羊肉,夹过来吃。

  老丁头刚要发作,想了想又忍了下去,干脆将自己那碗往她面前一推,任由她吃。

  才吃了几口,就听远处有人呼唤老丁头。

  二人举目望去,只见远处路边站着三个人,前面一个麻子脸,正冲老丁头招手。

  青萝认出他是这集市上的人牙子,人称乔二。

  乔二身后站着两人,左首一个是五十多岁的文士,身上衣饰华贵,一见便是富家大户,另一个矮胖的,一身管家打扮。

  老丁头连忙拿袖子抹了抹嘴,对青萝嘱咐道:“你自己吃着,我去看看。”

  说着,老丁头起身迎了过去。

  乔二向他介绍道:“老丁头,这就是我说的元员外。”

  老丁头立即躬身唱了一个大喏。

  乔二埋怨:“怎么没把小妮儿带过来,好让员外老爷瞧瞧模样。”

  老丁头解释:“乡下娃儿,不懂规矩,怕冲撞了员外,要不我这就叫她过来?”

  “不用啦!”

  元员外摆了摆手,远远的瞧了青萝一眼,问道:

  “她爹娘何在,你同她是什么关系呀?”

  “小老儿不敢欺瞒员外,这孩子是我拾来的。”

  老丁头缓缓讲起他与青萝的缘分:

  “那一年小老儿去外乡,正在路上走,忽然就听见一阵娃的哭声,四下里看了看,见山坡下有捧新土,小老儿刨开一看,天爷呀,也不知是哪个爹娘,恁狠心,把个刚出生的娃儿装在木箱里埋了。”

  元员外又问:“叫什么名字啊?”

  老丁头答:“小老儿浅陋,也不会起甚好名字,只因埋着她的山坡下,长了绿油油的一大片青萝草,便随口唤她青萝。”

  “嗯。”元员外点了点头,“模样倒挺俊俏,只是身子单薄了些。”

  老丁头忙道:“员外别看她瘦小,可好养活,当初也没处寻奶水给她,只喂她几口剩米汤便活了,不管给她什么吃食,都不挑剔,吃的欢着嘞。只是这两年长的快,小老儿挣得又少,饿着她了,员外若是看中,带回去养些时日也就好了。”

  元员外脸上微微一笑,问道:“你打算要多少银子?”

  老丁头听了,忙又说道:“小老儿本不舍得卖她,这娃儿伶俐的很,以前我说书的时候,她在下面讨赏钱,一张巧嘴说的可怜巴巴,总能哄得人家多赏些,这些年越长越大了,便不像以前能讨赏了,我这身子骨也一天不如一天,实在养不动她,前年便托乔二哥帮我寻买主,先是城里群芳楼的王妈妈看中了,出了个好价钱。 ”

  “群芳楼?”元员外眉头一皱,“那不是青楼吗?”

  “是啊,这娃儿死活不肯,说是愿意替我养老送终,我就心软了,员外能看得上她,也算她落了个好出身,只需打发小老儿一些养老钱,总不至于叫小老儿折了本。”

  元员外却不再理老丁头,只向管家吩咐道:

  “我看就这个吧,剩下的事你来办,一会儿把人带回去。”

  管家连连称是。

  元员外转过身去,上了路旁一辆马车,车夫鞭子一扬,驾车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