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则美
“事情变化快,有册子不假,但是这家人不在册子上,要弄明白才行,小心无大错。”
管家奉承:“是是是,小心驶得万年船。”
几天后吴老爷派的人和一些苏州会馆的人来到了房山。
房山在京城西南,这里有大山也有平原,最精华的良田早先是皇庄,后来康熙分开赏赐给了海棠和十一阿哥。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住着百姓,这里还有京城官员的别院,因为来这里要先通过山路才能到平原,所以来这里置办家业的官员很少,都是一些五品六品小官。这些小官在这里有几十亩地,他们去不了西郊置业避暑,就来到了房山这里避暑或者是养老。
在这群官员里最显眼的就是海棠的舅舅家。早年海棠的外祖父威武就在西郊买了个小院子,才几间房,这几间房是谁当差谁用。大部分钱财用来在房山置业,所以现在夏天海棠的舅舅博启就带着家眷们来房山居住。
既然“佟勇”是房山人,还和乌雅家有亲戚,那么这些人自然要来这里实地看一下。
博启早十来天前家里来了亲戚,慌的全家满房山寻好东西招待亲戚,他们家来串门的贵戚是桂枝。
桂枝坐车亲自来了房山,布置了一番,叮嘱了舅舅。作为亲舅舅,日常也是靠海棠照顾日子才过的滋润,博启自然明白该怎么说。
因此陌生人来到房山,他立即知道了。
这些人就在路边打听佟家,佟这个姓氏并不罕见,当地也有姓佟的,问的人多,人家指的路也多,东村有姓佟的,西村也有。如果问百姓“知道佟勇家住哪儿吗?”大部分百姓就问:“你别说大名,你说小名,小名叫啥?乡里乡亲谁说大名啊,都是叫小名。”
他们哪里知道小名啊?最后只能去国舅家里问,毕竟去一般的官员家里,人家用怀疑的目光看着他们,说一句不知道把大门关上了,看他们跟看贼一样充满了戒备。
博启作为皇亲国戚,过寿的时候也是收到过外地富商孝敬的寿礼,过年过节人家也捧着礼物来,所以听说苏州会馆的人来了,就说:“叫他们进来吧,毕竟拿了那么多的孝敬,这时候见见也没什么?”
来人送上厚礼,陪着说了一会话,拐弯抹角地打听起来:“这几日在苏州,有一户人家说是贵府的亲眷,正打听书院呢,我们苏州的几位老爷都说若是您家的亲眷,自然是该帮忙,就怕是有人冒充。”
博启笑着把手里的珍珠串放下:“哦,叫什么?”
“佟勇。”
“姓佟啊?”
“也在房山住。”
“哦,你们说的是他家啊!有这么亲戚,是我们家老太爷兄弟家的后人嫁的一户人家,佟家的太太叫我一声舅舅。”
看这些人有点蒙,旁边的小厮说:“是我们家老公爷堂叔家的孙女婿。”
这些人一算,这亲戚属于不近。看着博启只顾着这些礼物,没对这户人家多说一句话,就明白这意思了。这家人无足轻重,要不然靠着国舅的名号难道在京城找不到书院?
于是消息传到了江南,苏州的吴老爷摩拳擦掌准备收拾了佟勇一家,把那貌美有风情的丫鬟吓唬一番送京城去。就在这时候,京城内务府总管庄亲王的信到了三织造衙门。
这位内务府总管在信里斥责三织造玩忽职守,对本职“监督江南丝绸生产”不放在心上,导致内务府抽检出很多瑕疵,即日起要求三织造对所属辖区的丝绸作坊全部勒令停工,内务府将派人亲去江南处理这件事,在此期间所有工人工钱照发,不许激起民变。
吴老爷一瞬间觉得头疼,停工了他怎么交付几个月后海商的货。
他皱眉说:“这件事怎么没个征兆?京城怎么没一点消息传来?”
第675章 戒慎之
在康熙朝的时候,江南三织造称霸江南。
那时候还是康熙眼前红人的两江总督噶礼弹劾五品织造曹寅大败而归,在康熙眼里,两江总督怎么样?照样不如天子家奴出身的曹寅。这也让大家明白,宠臣和宠臣不一样的,哪怕大家都是宠臣,有些人比一些人更受宠。
然而雍正和康熙不一样,康熙愿意护着自己的奶兄弟们,愿意给他们体面。但是雍正对自己亲兄弟都呲牙,对外八路的奶兄弟就更别说了。
他尊敬嬷嬷,不会把这感情转移到奶兄弟身上,就如他尊敬老师,愿意给他办葬礼,但是不会抬举老师的子孙。所以雍正朝的织造们也就是五品官,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天子家奴,织造衙门在内务府控制下的诸多衙门里一点都不显眼。
所以三织造想呼风唤雨压根没戏,面对着江南庞大的官商群体,他们也没曹寅那种掀桌子不和你们玩儿的底气。
庄亲王的书信送到苏州,苏州织造立即慌了,赶紧和幕僚们商量怎么办。
幕僚们的意思是“京城的命令违逆不得,让停工就停工呗。就算是停工的时候多发了几个月的工钱,也不是咱们出钱。”
所以苏州织造立即命令江苏地界所有的丝绸作坊停工。一旦停工,和丝绸牵扯的所有行业都停顿了下来,纺织、印染、运输这些行业里的工人都回去歇着。
对于那些老板来说,这就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儿,有庞大的订单需要交货,还有这么多工人吃白饭,这时候虽然没有违约金和对赌这样的玩法,但是大部分商人都很讲信用,都是奔着把自己商号变成百年老号传下去的,所以去年跟人家约定的交货数量完不成无疑是一次重大的信誉打击。
有些商人都有着应对天灾人祸的备选方案,所以大部分人都稳得住,特别是小商人,他们要交付的货物少,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都去找往日关系好的商家,或者是去翻自家的库房,先把难关熬过去再说。
但是对于吴老板这样的大商人来说,这种停产带来的打击很大。他要交付的货物不是个小数,可偏偏整个江南都停产了,大家都在互相拆借货物,在商言商,这是不是白帮忙的,都是靠真金白银拿来度难关,一瞬间江南丝绸价格飙升,很多商人带着钱去太原、京城、广州等大城市买货,预备着度过这次危机。
然而市场上钱比货多,很多商铺老板捂着货不愿意出手,等着再涨点再卖,因此价钱是一天翻一番。
有些人就开始向大户人家买丝绸,可是民间的大户人家尽管囤的有丝绸,也是数量不多,这时候的人家有的开始接受买成衣,有的哪怕自己做也是算准了要用的料子直接买够数量就行,很少去买整匹的布料在家放着,除非是家里要办喜事,给孩子们当聘礼或者是嫁妆,就是因为有喜事才买,买到手是不可能再卖的。
有两个地方有大量的存货,而且品质很好,就是进出口商行的库房和内务府的库房。
进出口商行除了帮国内商人牵线搭桥追讨洋商货款外,它本身就是一个体量很大的商号,几乎各行各业都在经营,不仅做江南的丝绸生意,还做四川的蜀锦、海南的棉布、北方的皮毛等,他们库房里的货物全部是出口的,这时候拆借一些是够的。内务府就别说了,那里有是有,但是谁敢借啊!
于是一群江南的大商人宴请进出口商行的管事,管事也直接说了:“不能借,江南这边库房丝绸是人家给过钱定做的,现在就等着船到了启运,这不是夏天来了,海上有台风,船只因为台风少了些。若是没频频出现的台风,早运送出去了。”
吴老爷最近几天很憔悴,连忙说:“老兄,帮个忙,大恩大德都记着呢。”
管事说:“实在是帮不上吴老板,这布料就是给你了,您交货了人家也不要啊!你知道这些布料都是定做的什么吗?都是国外哪些教堂定做的,什么光屁股带翅膀的小孩,带十字架的经幡,都是这些东西,而且尺寸是做好的。听说人家买了是从墙壁上面一直垂到地面,还有些是搭在露台上的,尺寸很大,给您了谁会买啊!”
吴老板就发愁:“这可怎么办?停工一天我赔好多钱啊!钱倒是不重要,重要的是信誉,没了信誉谁还和我吴某人做生意!您帮忙想个办法?”
“有地方有存货,不过看您能不能走关系借到手了。”
“您别说是内务府。”
“不是,是我们商行的总号在山东港口库房的存货,那库房比一个县城都大,里面有很多仓库。越是娇贵和值钱的货物越是放在山东港由总号看管。据我所知,每年那里都会存放一些多余的丝绸,有的是染过色的,有的就是没染色的,这是预备着送货时候出意外给外商补送用的。这几年越攒越多,如今是公主当家,就看公主愿不愿意借给你了。”
吴老板说:“我亲自去一趟胶澳。”
他来到山东,走关系寻到莹莹的襄理(助理),花了重金请他吃饭。
这位襄理是正白旗的人,也是碍于人情来吃了这顿饭,饭桌上说得很明白:“当初进出口商行建立之初,勇王主子给圣祖爷的折子里就说进出口商行是协助朝廷统筹管理调度出口货物、兜底水军器械军饷之资、购买外洋粮食赈济国内饥荒这三件事。
当时朝廷上有很多老大人说这是与民争利,勇王曾与老大人们约定,进出口商行对外经营,对内只经营助农商行,为种地收粮兜底,这是因为民以食为天,百姓手里没钱用不起农械,这是拿商行的钱补贴百姓。除了这家赔钱商行之外不再插手国内之事,除非有圣旨要求短时间调度国内商务平稳物价,否则视作与民争利,接受弹劾,接受户部查账审查等一系列处罚。
您这是国内事,进出口商行不能插手,一旦插手朝廷就要查账,您是知道的,有些账就怕查,所以这料子不能借给您。不仅我不敢答应,商行上上下下都不会答应,就是旁边的水军也不会答应。”
这就是推脱之词,然而吴老板在江南呼风唤雨,在山东威风不起来,特别是旁边还驻扎有水军,更是没法子。
他心一横,让工人夜里偷偷开工,白日工坊里空无一人,掩人耳目。他也知道这法子不能一直用,商场如战场,看他不顺眼的人多着呢,觊觎他家业的人也多着呢,必须打通勇王府的关系,请勇王府世子给山东港的公主写信把库存借给自己!
他不是没想过伪装成外商来买进出口商行的货物,然而朝廷里面对这事儿看管得很严,户部是不许一个铜板的税钱逃出国内,一旦别发现,户部就把这些逃税的人敲骨吸髓,严重到甚至九族流放宁古塔。
他回到苏州,正准备礼物送到京城,眼下看,必须打通勇王府的关系,这家王府是京城里面分量最重,也最难攀附的一家,要是都能打通这家关系,日后的好日子就来了。
在他想用旁门左道的时候,就有同行来找他想办法,说勇王世子不收礼。和他商量要不走走其他王府的路子,比如说庄王府。
吴老爷说:“走其他王府的路子也行,但是这是隔靴搔痒……”
“老爷,”管家急匆匆进来,看了看这里坐的几个客人欲言又止。
吴老爷皱眉:“说吧,这几位老爷也不是外人,有话尽管说。”
“老爷,刚收到的消息,扬州的孙老板和广储司郎中勾结,挪用广储司缎库中的丝绸被发现了,如今皇上震怒,处置了广储司的几个郎官儿和看守缎库的人,钦点了总管大臣庄亲王为钦差,下江南来办案了。”
“什么!”
满屋子的人都惊呆了!
吴老爷觉得血气翻腾,手脚都是抖的,大声说:“他怎么敢去挪用内务府的库存,他怎么敢啊!”
其他几个人大哭:“他这是害了大家啊!”
江南这地方无风还有三尺浪,他居然把钦差引来了!
吴老爷跌坐在椅子上,管家给他顺着气,吴老爷说:“为今之计,只有赶紧和他撇清关系。”
其他几个人都点头:“对对对,现在赶紧和他撇清关系。”
吴老爷接着说:“召集大伙赶紧聚一聚,商量怎么应对钦差,这次都别藏着掖着了,家里有什么好东西都拿出来,喂饱了钦差大臣才安全啊!”
几位客人互相对视一眼,小声说:“钦差办公,直扑扬州去了,扬州那边才叫急呢!咱们……”
“糊涂!”吴老爷气地拍扶手:“消息从京城传来最快两天,坐汽船四天就到苏州,苏州离着扬州不算远,最迟三天后庄亲王就到了,现在不拿出个章程来怎么办?你们也想和内务府那群人一样发配到关外吗?”
几位客人吓得唯唯诺诺不敢说话。
这时候在何园,十六阿哥领着十三阿哥家的弘昌弘晓和海棠他们吃晚饭。他们两天前就到了,广储司也是京城那边在钓鱼执法。
十六阿哥也在感慨真有鱼儿会上钩,真有人敢倒卖内务府的东西,就是把四哥气了个半死,对着他骂了半天。
他不敢再在京城呆着,赶紧领着侄儿来到了苏州,钦差队伍让他们慢悠悠地赶来,海棠要动用的其实不是钦差队伍,也不是自己带来的侍卫,而是杭州将军和驻防杭州的八旗驻军。
海棠跟十三家的两个孩子说:“江南好呀,虽然不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但是这个时候江南各处也有可看的地方。等这件事办完了,你们兄弟几个可以去周围逛逛看看。”
弘昌和弘晓点头应下来。
十六阿哥把碗放下,弘晖就问:“十六叔不吃了?”
十六阿哥摇头,他现在的胃口没以前好了,他抽毒的后果出现了,就是他的胃出了毛病,太医诊断后让他少吃,胃袋太弱,吃的重口重油和量大就会难受,时间长了胃就救不回来了。
十六阿哥也没解释,就跟海棠说:“九姐姐,弟弟这会去吧。”十六阿哥和弘晖带着弘昌他们出门,晚上直奔码头,码头有神武门侍卫控制的汽船,他们直接上船,为了安全,每人单独乘坐一船,再配一些水性好的侍卫,一起赶往孤山行宫,坐镇接下来的多地抓捕和审讯。
按道理说码头上的事情,特别是晚上有点船队出港,这些混混们会告诉官府和别的帮派,但是霍大头他们没说,不仅没说,还帮着遮掩。
得知新来的这人是王爷,联想到他们那晚上碰到了藩王印,这是真遇上贵人了,将来就是跟着贵人,也比在码头上坑人强!如今他们兴奋得睡不着,偏还不能说,想笑还要偷着笑,忍得脸都要扭曲了。
晚上三更半夜,苏州码头有大量船只靠岸,船上载着马匹,上岸后这些人披坚执锐,马身上都携带着马灯,分出几路,其中一路来到城门前。
守城的官吏看到夜里有整齐的灯光往这里来就警觉起来,立即询问是何方来人,下面回答说是受了杭州将军命令来苏州公干,要求立即开城门。
苏州的官员瞬间震动,来到城门上看了用篮子提上来的文书等,还有钦差庄亲王的印信盖在上面。
江南的官员都彼此认识,下面带队的也确实是杭州驻军里面的头目。大家往日见面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这时候一群人在城墙上,一队人在城墙下,城下的驻军杀气腾腾地说:“速速开城门,若是走脱了要犯,尔等以从贼处置!”
这帽子扣得太大了,大家都看着江苏布政使和巡抚等人。这几个人也不知道这门该不该开,拉锯之下到了后半夜,城外的多路大军已经完成了任务,因为城门一直不开,这些人飞速包围了几处城门,防止有人潜逃。
城上城下一直对峙,直到天亮,城下催着赶紧开门,城上的官员才下令开门。
八旗驻军在向导的引导下直扑苏州多名富商家中,而此时吴老爷家已经被控制了起来,城中的一些大户人家也都被海棠的侍卫和城中的混混给控制了。
海棠跟驻军将领说:“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一晚上都没能进城?”
这将领先是认罪,再把苏州的各级官员告了一遍,甚至怀疑他们给城内的要犯通风报信!
海棠冷哼:“可不是通风报信吗?本王本来不想在江南露面,要不是本王出手及时,这吴家的藏书楼就毁于一旦,看来人家通风报信的速度很快。本王看了看,这里面有不少孤本呢,烧毁了太可惜啊!”
海棠说话的时候,秀丽和秀美让驻军把一箱箱的书籍从楼上抬下来。外面各处在贴封条,吴家的家产等着入官拍卖。
这时候秀美带着两个侍卫进来,把搬着的盒子送到了海棠跟前,秀美说:“这些都是投名状。”
海棠掀开盖子,拿出最上面的一份,署名的人海棠不认识,但是上面写的内容很劲爆,写的是一个某位宗室王对一个男人情有独钟,对这个男的掏心掏肺,上面列举了给这个男人置办了多少产业,两人秘会的地方在哪儿。海棠先是捂着自己的眼,辣眼睛啊!再捂着心,觉得心口疼,连胃都是疼的。
她甚至没法问秀美看了没有,觉得对不起侄女,没法跟十四交代。十四,不是姐姐没照顾好你闺女,是姐姐真的没想到啊!
出差居然有工伤!
这要是真的,都没法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