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毕竟有些事情需要慢慢试探,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波才也不敢贸然直言。
但此刻,波才试探出了自己想要的结果,他把自己心中最大的那个困惑问了出来。
“师傅,你让冀州黄巾军大半都加入了杨家军,还让那些人在并州分到了田地,重新编户齐名。
你还同意冀州的黄巾军可以慢慢加入到杨家军里面。
弟子若未揣度失当,此岂非欲使冀州黄巾军融合到杨家军?师傅,弟子实难解其意。
黄巾军乃师父多年呕心沥血所建基业,缘何自今年举义之后,师父似失往昔之锐气,反而对杨家军恭顺有加,如臣事君一般。”
若不是刚刚那一番试探,张角表现得很随和,言语当中表达出了随便言谈的态度,其实波才也不敢问得这么直接。
他对张角还是非常尊重的,就算张角做出的有些决定他不是十分理解。
但他的第一反应也不是愤怒不满,而是困惑。
这个困惑在以前可能会压抑在心底,然而随着诸多黄巾军聚集到冀州,波才渐渐发现。
黄巾军并没有试着稳固自己的根基,反而其他各方的渠帅好像都在开始勾心斗角,争夺利益。
什么事情都能吵上几天,就算最后分配了不同的利益,依然会有一大堆不满。
波才有一种直觉,再这样继续下去的话,他们黄巾军不用汉军再来平叛,自己就会内斗走向死路。
所以波才想要找到出路,他想让大家好好合作,但其他人好像都对他的想法嗤之以鼻。
而且一旦他退后一步,这些人就会马上抢夺他手中的利益。
因此,波才才在这个时间点来到并州,因为他发现了一件其他人都不曾关注的事情,那就是冀州的黄巾军正在慢慢融入杨家军。
这个过程有些缓慢,但经过波才调查得到的消息,若是再按照这个趋势进行下去,以后冀州黄巾军就可能会消失了。
这可是大贤良师亲自带出来的军队,为何大贤良师无动于衷?
就算波才不想争斗,但若是其他黄巾军渠帅偷偷诱惑他手底的下属,并且还让自己的手下加入其他黄巾军阵营,波才都觉得自己忍不了。
他实在不明白,大贤良师是怎么忍了这件事情的。
甚至好像不只是忍了,还是在刻意纵容引导。
张角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的困惑,他淡淡笑了一下。
有句话眼前人说得没错,他身上是真的失去了那些锐气和血性,整个人看着异常平和。
“吾仅有三言回答你。
吾确信黄巾军改变不了这个世道的格局。
吾深信杨家军能改写未来的世道!
而令冀州黄巾军融入杨家军,实乃彼等存续的唯一路径。”
此话一说完,波才整个人大惊失色。
为何张角说得这么肯定,虽然只是简单的三句话,但里面透露出的信息量太大了。
“师傅,可否明说一下?”
为什么黄巾军没有未来,为什么认为杨家军能改变这世道,又为什么认为黄巾军有必死之局?
这都是足以让人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的大问题,可是张角只是淡淡一笑。
“我回答不了你,因为我的答案你不会认同,真正的答案需要你自己寻找,你想要什么样的未来,这才能决定你找到什么样的答案。”
此话一说,张角就疲惫地赶人离开了,波才见状也不好意思再留下去。
因为来之前,张角身边一直伺候的人就已经警告过他。
说大贤良师入冬之后身体一直困乏疲惫,经常都在喝药,所以让他不要打扰太久。
此时的波才还不知道,张角的身体正在不断衰败,每日里面清醒的时间越来越少。
而张角将自己余生的精力都放在了太平经的修改上,他希望自己临死之前完成这件大事。
若按照原来的时间线,张角其实已经死了。
但由于他提前改变了未来的道路,所以暂时只处于衰败边缘,还能撑一阵子。
至于其他地方的黄巾军,若是以前,张角可能会强求。
可是他现在已经明白,若是一开始都有各自的私心,那么他这个大贤良师只是一个口号,一个让他们聚拢实力的方便之门而已。
而他已经无力再管这些事情,唯一坚持的执念,那就是将新的太平经写好。
于是,波才带着一肚子的疑问离开了张角住着的院子。
等他再次见到杨秋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波渠帅面上略显疲惫,莫非是行路匆匆,未曾休息好?”
波才下意识地摇头,他对杨秋并没有轻视,从知道杨家军之后,最开始是好奇,到后来就是对强者的尊重了。
所以此时此刻,波才也没有拐弯抹角,他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
“将军从不插手冀州几方黄巾军的争斗,是不是觉得我等毫无未来,所以没有任何价值值得拉拢?”
这话问得太过直接,让杨秋都愣了那么几秒钟。
波才在黄巾军当中还是有点名气的,毕竟在汉军打胜仗之前,波才曾经击败过皇甫嵩和朱儁,这足以说明波才是有点实力的。
但波才具体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当然没有留下具体事迹让杨秋探究。
所以面对眼前这个过于直接的人,杨秋笑着反问了另一句话。
“渠帅觉得黄巾军能在冀州安稳待多久?”
这一个问题瞬间让波才后背一冷,他几乎有些惊恐地问向了眼前的人。
“将军的意思是,黄巾军接下来根本不可能安稳待在冀州,是因为大家内斗吗?”
“是也不是,内斗会损害彼此的实力,让大家自相残杀,然后会给敌人可乘之机。
但最重要的原因是,汉军明年一定会来重新讨伐,可能有人觉得他们可以打赢这场硬战。
可是,不管是从南边来的黄巾军还是从东边来的黄巾军,这一路上都是靠抢劫粮仓,抢夺坞堡财产,这才保证了大家一步步汇合到冀州。
而接下来黄巾军占领了几个郡,杀了一批贪官污吏,任命了官吏重新恢复农桑。
希望能在冀州安稳下来,期望以后像朝廷那样可以收取赋税。
我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你们到时候绝对收不到足够的赋税,我现在就问一句话,渠帅能搞清楚自己现在占据的土地有多少人口,多少田地吗?”
“你们让那些官吏交出名册,然后让他们再来帮你们管理土地人口,以后再让他们帮你们收赋税。
当然,你们也杀了其中一些贪官污吏,以为这样就可以杀鸡儆猴,然而这群人只会联合汉军将你们黄巾军围杀!”
现实生活就是这样,你敢让他多交赋税,他就敢要了你的命。
你当然也可以用杀人来惩罚,但杀一两个毫无作用,杀得太多,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屈服,但屈服的是那群没有实力的人。
但凡手中有刀有钱有粮,这群人一定会激烈反抗,再联合外面的人反攻。
所以杨秋现在对冀州这地儿没有想法,世家大族真的太多了,利益关系盘根错节。
就算地盘打下来了,接下来治理过程都可能被这群人玩死。
除非不断杀杀杀,并且这些人的反抗毫无作用。
就像之前在雁门郡实施的政策那样,他们疯狂反抗,然后杨秋大开杀戒。
两边不死不休的将另一方彻底杀死或者赶走,这才意味着结束。
而黄巾军其实是妥协了,把自己的财政权人事权全部都让渡了出去,至于什么立法权监督权……那是根本没有。
这还谈什么未来?
轻轻松松就能被那群人最后给玩死,更何况这些人还在搞内斗。
波才听完杨秋的接连询问,整个人已经脸色变得惨白。
他的确有些许军事天赋,然而在治理这件问题上,那他是实在摸不着头脑。
如果以前没有人提醒,他根本不会在意到这些细节,可是在杨秋的连番询问下,波才已经意识到了他们黄巾军最致命的问题是什么了。
这一刻,波才下意识地求救了起来。
“将军,黄巾军的出路是什么?我不是问所有黄巾军,而是问我治下的黄巾军是否有其他路可以选。”
“渠帅似不经意间略过了加入杨家军之策,想来是不愿屈居人下,俯首称臣。
那么,余下的出路,或为逃山林为贼寇,或继续流离失所,或寻觅一汉军与世家大族力所不及之地,以便实际掌控土地与人口。
当然,若渠帅能整合其余黄巾军,并倾注大半心力实际治理冀州,或许亦有一线可能。”
波才觉得哪一种方法都希望渺茫,当然捷径杨秋一开始就说了。
但他不愿意俯首称臣,于是波才失望而去。
这种结果杨秋倒也不奇怪。
人嘛,总是有那么点心高气傲的,做一方渠帅当老大,自然要逍遥自在得多。
还没到绝境,干嘛要对另一个人俯首称臣?
更可况,那甚至还不是当老二。
这种失去手中权力的感觉,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而里屋里面的荀谌几乎听完了整场对话,他缓缓走了出来。
“将军,昔夏禹之兴,顺天应人,奠定华夏之基;商汤之革,除暴安良,开创商朝之业;周室之替,礼乐崩坏,然亦启春秋战国之序。
及至汉代,高祖斩蛇起义,承秦之弊,行宽厚之政,开疆拓土,威加海内,奠定汉室基业。此乃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兼具之果也。”
杨秋一时之间迷惑。
啊?这是想要说什么。
第76章
等到荀谌拐弯抹角引经据典点了一大堆话,最后,他终于说出了自己的重点。
“将军宜乘此时之机,观天时之宜,察地利之便,揽人和之盛,立下国号,奠定基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