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虽然都知道这种条约以后随时都会撕毁,但在那之前,该争取的利益就必须争取到。
于是,两边的谈判迅速进入到了尾声阶段,刘宏这边可谓是步步退让,事实上承认了自己旁边有个昭国的存在。
在这种情况下,杨秋自然给了汉廷一个面子,让他们给凉州的汉军送粮。
毕竟再不送粮食,这群汉军就要疯狂往两边攻击了。
不管是董卓还是孙坚,把人逼急了,结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杨秋只需要达到谈判结果,而不是真的歼灭这两批人,事实上羌人和匈奴人也没这个能力。
毕竟这两人可都是狠人,手底下的人也都是猛将。
在杨秋看来,此时的曹操、刘备都还没有成气候,现在手底下的兵都算不上是自己的亲兵,目前还属于没有根基的阶段。
但董卓和孙坚不一样。
董卓手底下本来就有一批亲信,很多兵卒原本就是凉州那边的子弟,大家利益趋同,疯起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不宜惹得过火。
至于孙坚,当初参加黄巾起义,他自己就在家乡募集了一批兵卒,也算是个小军阀。
所以杨秋觉得,除了不能把他们逼急,提前打一场大战,还得提前给他们挖个坑,让他们内部再乱一下。
因此,杨秋把荀谌喊到了身边,讨论一下如何坑人。
总不能在这次事情过后,让董卓和孙坚专注对付她杨家军吧?
虽然这俩本身就有西羌这个战场牵制,但凡事总有例外不是?
还是先下手为强比较保险。
“将军,你还记得当初关于孙坚谶纬之语的传言吗?”
当杨秋说出自己的目的之后,荀谌先是开口说了这样一句话,杨秋立即点头。
她自然记得这事儿,毕竟她当初还没来得及出手,结果就有人先给孙坚泼了一盆污水。
那时她还在奇怪,这事儿是谁干的?
而此时此刻,荀谌回答了杨秋这个一直以来的疑问。
“董卓其人,暴戾骄横,野心勃勃。
当初关于董卓的谶纬之言流传于洛阳之后,天子当时起了疑心,想把董卓调回来,废了他的兵权。
然而董卓当时拒绝了,可以看出,他对朝廷非常防备,此时就已经产生了隔阂。
而没过多久,天子就换了一个方法,将孙坚此人调到了西羌的战场上,其目的就是为了防备董卓。
以董卓暴虐排除异己的性格,他绝对不会容忍孙坚留在凉州的战场上监视防备他?
可是过去这几个月以来,这两方竟然没有产生冲突,反而还在合作共同对抗羌人,这实在是不正常。”
“所以我便想到了关于孙坚的那一通谶纬之言,当时我也曾猜测是不是董卓一方出手污蔑?
但我现在可以肯定,这也大约是孙坚一方的自污之举。
将军,时移世易,人心易变,没人不想更上前一步,也没人希望自己手中的兵权被剥夺。
所以孙坚和董卓能够和谐共处,必定达成了某种共识,此二人绝不是汉室忠臣。
如此,何不将其野心彻底膨胀起来?”
这个猜测杨秋一开始倒是没想到,但想一想董卓和孙坚在历史上的轨迹,这猜测又不能说错,完全合情合理。
这世上哪有那么多忠臣?
天子威严还在,汉家天下依然统治稳固,那大家都是忠臣。
而一旦大家看到了出头的机会,每个人心中的野心都会膨胀起来。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有什么方法能把这火烧得越来越烈呢?
杨秋不过思索一瞬,她马上就眼睛亮了起来。
她想,她知道该送什么礼物了。
于是杨秋准备了两封信,分别送给了董卓和孙坚。
送给董卓那一封信的大致内容是,天子刘宏身体不好,皇子年幼,需要大臣辅佐,但如果是皇子辩登基,朝廷势必会放弃凉州,而刘协年幼,正好掌控,所以一计送给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
至于孙坚那封信,内容就更简单了,介绍了一下什么叫做州牧制度,并且提议“废史立牧”。
杨秋就不信,这样还不能挑起他们的野心。
第98章
荀谌的猜测无误,当初孙坚率领一万多大军奔赴西羌战场,必然要面对地头蛇董卓一行人的不满。
要处理不当,可能连性命都难保。
所以当初孙坚和程普不仅让孙坚自污了一番,而且还在暗中派人先与董卓透了口风。
表示他们这一行人完全会听从董卓的指挥,并且暗示关于孙坚的谶纬之说是他们自己搞的,
他们这群人来这凉州并非为了抢权,而是陛下下达了圣旨必须遵从,实际上他们自己并不想在此耗费时间,一有机会就会赶紧离开。
反正这话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他孙坚不想按照皇上的剧本行事,不想与董卓内斗,大家最好井水不犯河水,各自相安无事。
这私底下透口风的行为自然不可能马上让董卓一行人相信,谁知道这话是真是假,是不是让他们放下防备之心?
但有了这一番试探保证,至少避免了一开始就冲突的局面,两边都很克制,试探着彼此的目的,看看大家是否真能做到相安无事。
毕竟董卓也不想此时就撕破脸,只要孙坚不过分,那他就能够容忍对方的军队暂时驻留在凉州。
所以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从孙坚带着一万多人抵达凉州之后,董卓和孙坚两方的人都在警惕防备着彼此,但还真没闹出什么冲突来。
每次关于西羌战场上的事务,孙坚这一行人从不插手,更不会主动做出挑衅之举,完全按照董卓一方的安排行事。
就算董卓完全冷落他们这一批人,不让他们上战场建功立业,孙坚这一行人也毫无意见,权当在原地驻扎休息。
如此有自知之明的行为,没让董卓挑出任何毛病,董卓也终于放心下来。
毕竟要是孙坚真闹事,这一万的军队打起来还是要花费些时间的,多结交盟友,少树立一个敌人,这是正常人都会做出的选择。
因此在之后的时间里,两边真正做到了友好为邻,以及共同糊弄天子刘宏。
毕竟在西羌的战场上,其实董卓现在根本就没认真打仗,只要这批羌人不过分,他完全按照自己养寇为重的剧本在表演。
前辈们的经验早就告诉他,失去了兵权,那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而他的谶纬之说也早已经让天子越发猜忌他,所以董卓非常清醒,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当然,这也没到造反的程度。
只要天子不过分逼迫,他就还是汉朝的忠臣。
要是逼得他无路可选,他就会和羌人联合起来造反,做这件事情董卓根本就不会犹豫。
因此,最后就是两边互相僵持,刘宏派了孙坚过来,再然后孙坚这个小子竟然也想跟他演同样的剧本,也害怕到时候被朝廷卸磨杀驴。
因此两个人直接合流一起演戏糊弄,不过他们怎么都没想到,天子是不敢对他们做什么了,结果羌人和匈奴人竟然突然发兵将他们围困在了中间。
当时董卓就大怒了,这群羌人和他合作得好好的,结果进攻竟然不透露风声,这演戏总得双方一起演吧?
这突然袭击是想砸场子吗?
当时董卓和孙坚都打算紧密合作突围出去了,毕竟断了粮道,粮仓里面的粮食也就剩最后两个月。
这要不突围出去,大家都得等死,
好在羌人那边在围攻之后,马上派人传消息,让他们再忍让一两个月,中间不会断粮,到时候羌人和匈奴都会撤兵。
这种通知自然是让人无法完全相信的,但羌人和匈奴人私底下都给他们送了粮食,这就让孙坚和董卓一起纳闷了。
马上,他们就听到了朝廷那边和杨家军谈判的消息,知道了杨家军现在被朝廷称呼为昭国。
于是这两个人就懂了,和他们没什么关系,不过是为了阻止他们前去洛阳支援而已。
因此,现在只需要好吃好喝地在原地等待结果就行。
至于朝廷和杨家军的谈判结果,董卓和孙坚不是很关心,就算这两方谈判不成功又打起来,只要他们两家还有粮食可以吃,那都跟他们关系不大。
除非朝廷这边传旨派他们一定要突围出来。
但问题是,路都被堵了,这旨意也传不到,所以孙坚和董卓两方军队直接当起了观众吃瓜看戏。
要万一朝廷就这么完了,他们立即起兵为汉家天子报仇。
要两边谈判成功,到时候再看天子那边会不会对他们下达旨意?
所以,董卓和孙坚他们完全就是悠闲地等待着结果。
后来听说河东郡北部被割让了,朝廷那边允许了昭国大部分要求,这两人就懂了,刘宏这个天子没希望了。
一个没有血性没有魄力的天子,事实上最容易被强硬的武将瞧不起。
而当强硬的武将手底下有几千甚至上万的精锐兵卒时,大家的心里都会有一种叫做野心的东西悄悄膨胀起来。
虽然这两人都还没想好他们的未来应该是什么样子,但有一种本能就是抓紧手中的权力,让自己更加强大。
杨秋的这两封信就是在谈判尾声结束之后送过来的,那时候朝廷和杨家军的谈判情况,基本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所以这两人接到反贼递过来的信件,他们还以为杨家军是想拉拢他们一起造反,这两人嗤笑了一声,他们现在还没打算造反呢?
毕竟这汉室天下也就只是失去了一个并州而已,其他地方还没有反叛,大家现在可不觉得杨家军值得投靠,
抱着看笑话的心思,这两人分别在自己的大帐里面拆开了信件,看看对方究竟会以何种筹码来拉拢他们?
结果拆开信件看完内容之后,这两人的表情都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女将军是何意图?”
董卓的大帐里面,把信件拆开看完之后,董卓的注意力瞬间被这句话给吸引住了。
他是很有野心,想要权倾天下,但以他现在的能力,好像还没办法掌控朝廷中枢吧?
这女将军虽然暗示了天子刘宏活不长久,还撺掇他以后扶持皇子刘协登基,可关键问题是。
他一个西凉军阀哪里有资格插手下一任天子的选择,这女将军是不是太看得起他了?
没错,此时的董卓虽然手下有数万兵卒,但他能想到的最好出路就是一直当个军阀,控制在凉州这里,让天子不敢轻易地对付他。
至于更进一步,那也是天下诸人皆反,到时候他董卓再跟着大家一起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