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而赵云和徐晃两人,一个负责前军,一个负责后军。
赵云负责的是前军,所以他率领的军队在河套平原南方。
一旦有人往南边逃,赵云这边的人就率领军队围追堵截。
而徐晃负责的自然是后军,河套平原的北方,也就是阴山山脉以北。
那里有几个固定的出口,是河套平原和阴山山脉之间唯一可以通行的路径。
所以徐晃率领大军驻守在这几个重要关隘,可以直接将往北逃的人阻杀。
虽然没有形成四面围堵,但实际上这批人也不可能往东逃,因为往东逃是昭国的大本营,那是自取死路。
而如果往西逃,那就是往西凉的方向逃窜,那边羌族人居多,往那边逃环境只会越来越恶劣。
所以实际上,在杨秋发兵到河套平原之后,这群人习惯性地往南北两个方向逃窜。
因为此时此刻,他们并不知道南北两边已经有人在守株待兔了,就等着他们到来围杀。
所以,杨秋从五月初到达这里之后,她这一个月就一直在河套平原上征战杀敌,整整一个月都没有闲下来过。
再加上脑子里面有地图,随时可以确定敌人在哪里,所以这一整月,草原上面的匈奴人还有鲜卑人直接被杀得闻风丧胆,四处逃窜。
而等到他们哭天抢地地往南北两个方向逃跑的时候,赵云和徐晃两个人又带领着手下的兵卒对其围杀袭击,直接将这群人杀得崩溃绝望。
这一天,杨秋还在外面征战,昭国这边却有官吏赶到了大营这里,然后送来了两封急信。
而在大营这里,目前主持军政大事的人是贾诩,因此他马上知道了昭国目前的情况,原来是李儒秘密到来了。
而其中一封信也是李儒写给贾诩的,所以打开信封之后,贾诩一看完信封里面的内容,他整个人就笑出了声。
“文优兄此计甚妙,这种时候,我昭国怎能缺席呢?”
于是当天下午杨秋回来之后,贾诩就立即将李儒的信件内容交到了杨秋手里面,然后顺便说了一下汉廷那边的情况。
“宦官和党人这一次是绝对不会妥协,他们两边必定会发生巨大冲突。不管是哪一方胜利,这对昭国来说都不是好事儿。
汉廷越混乱,对我们才越发有利。大王,李儒之策甚好,我昭国添一把火,让汉廷那边越发动乱起来。
最后让整个天下分崩离析,这对我们来说才是最有利的事情。”
李儒之策就像他和董卓说的那样,和昭国配合起来,昭国先发兵洛阳,然后让汉廷那边恐慌起来。
这种时候,他们只能征召董卓带军过来保护洛阳。
当然,这天下也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儿,昭国又凭什么帮助董卓呢?
李儒自然在信件里面写出了他们的诚意。
一旦董卓能够入主朝廷中枢,董卓一方将会把洛阳府库里面的一半财宝送至昭国。
“文和,以你对李儒所知,他恐怕不是什么守信之人,更何况洛阳的财宝,对吾来说吸引力并不大。”
这番话瞬间让贾诩笑出了声。
“李儒一直都知道昭国富裕,从一开始他就知道这一个交易诱惑不大。
所以大王看的这封信不过是董卓同意的信件内容,而李儒亲自给某写的信,那才是他真正的意图,大王不妨一观。”
这话说完,贾诩就将李儒亲自给他写的那封信交到了杨秋的手里面。
于是,杨秋展开一看,她脸上慢慢露出了笑容。
“李儒这是想要利用董卓?你确定他能成功。”
在这封信的内容里面,李儒对贾诩明说了自己的想法,他要的就是关西之人进入朝堂中枢。
如若不成,那就乱了这天下,绝对不会让这群关东之人继续作威作福。
虽然按照历史线上发生的事情,最后的结局确实是大汉分崩离析,但眼下不是事情不一样了吗?谁知道李儒是何想法。
“大王,李儒此人,某不能说十分了解,但也能稍稍探知他的想法。
李儒这人谋略顶级,以他的才能,完全有能力入主朝廷中央。
然而关西之人数年来都被打压,没有多少人能够进入朝廷中枢掌握大权,而李儒的祖先曾经也经历过这种情况。
就算惊才绝艳,也没有能力在这世道出头。所以李儒最害怕的不是失败,而是一辈子默默无闻,永远不为人所知。
所以他要干就要干轰轰烈烈的大事儿。董卓已老,其实李儒深知,西凉军未来根本无法主政天下,但他依然选择辅佐董卓。
盖因为关西已无其他人可以统帅西凉军。所以明知这是必死之路,他依然要轰轰烈烈败一场。”
贾诩眼带叹息,缓缓分析着李儒的心思。
杨秋听完沉默了一会儿,这分明就是想要报复一场吧。
有些人活着愿意默默无闻,有些人生来就想要做轰轰烈烈的大事,无所谓失败。
而东汉关东本位的政策,一开始就和关西之人离心离德,常年掌握不到权力,并且还被欺压多年,那自然是有报复心理的。
目前昭国的土地还不够多,所以这几年举行的考试完全是按照名次来进行。
未来地盘扩大了,看来也得注意一下每个地方的名额分配,这要是不注意,未来必定是分裂的导火索。
“那就赌一场,就算李儒到时候反悔,这也没关系,反正现在关东不是我们的重心,李儒也不可能带领着西凉军来攻打昭国。
但我要加一个条件,财宝既然对方都愿意给了,这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但是洛阳既然注定生乱。
让李儒将兰台的藏书典籍全部都交给昭国。告诉他,我会利用这些典籍未来给汉朝修史,文和觉得,他听了是乐意还是不乐意?”
杨秋嘴角微微上扬,眼中露出一抹狡黠。
这话一说出来,贾诩都笑出了声。
“文优兄应当不会介意,大王倒是准备得好,这汉天下都还没有亡,大王就想给他们修史了。”
贾诩的笑声让杨秋想到了蔡邕,还得再加一个条件,让对方把蔡邕一家人到时候送过来。
接下来,杨秋一行人自然准备回昭国。
当然,这并不是撤军,徐晃和赵云还是留在这里。
虽然这一个月的时间,他们已经剿灭了大半的鲜卑匈奴精锐,但不代表这场战争打完了。
要想彻底占据河套平原,这场仗还能再打几个月,直到把残留的敌人全部都赶出去,让这群人再也不敢来。
所以,杨秋并没有让自己下面的兵卒撤军,只是带着一部分精锐先行回到昭国,而她留下了秦峰和马青在这里继续杀敌。
回到马邑县之后,杨秋旋即与李儒会面,双方就接下来的计划展开商谈。
对于杨秋另外提出的两个要求,李儒自然都应允了。
其实,作为一个读书人,李儒本就天然有着保护藏书典籍的念头,故而这一要求让他答应起来并不困难。
只是对于另一个要求,他尚存一丝疑问。
“蔡邕去往何处,于朝廷大局并无影响。所以,我想询问昭王,何时能让人带蔡邕过来?”
“若是你们西凉军自身安危都不能保证之时,又或者是董卓意外去世,那便是蔡邕到来的时机。”
此言一出,李儒的表情瞬间阴沉下来。
“昭王仿佛很有自信,笃定西凉军会输?”
杨秋直接轻笑着端起手中茶杯。
“君又何必生气?此茶为昭国所产,烹煮之法极为简单。
抛去了以前煮茶的各种杂物,所以此茶香气扑鼻,无有杂物之味混浊,让人能清晰品尝到纯正的茶香。
而非如以往那般,不知喝的是茶还是其他杂味儿。
而如今汉室天下,各方权势争斗其中,各自盘根错节。想要除去某方势力,让行政命令通达,实则层层阻挠。
哪怕杀得了一人、两人、上千人,但这大汉天下依然只能继续腐朽下去。
因为从一开始,这群人就已经混浊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法根除。
就像是喝茶一样,若一开始就混杂太多味道,实际上茶味已经和其他混浊在一起,永远无法知晓清香的茶味是何等滋味。
而君目前的这杯茶,却是最纯正的茶香,完全没有任何杂物混浊。
所以,汝觉得,西凉军真的会赢吗?”
有些事情,大家心知肚明。
这上上下下的利益已经连接在一起,不是换个天子,换个掌权之人就能改变这天下的。
所以杨秋的造反就相当于另起炉灶,自己单搞一套制度,所有的事情都是重新开始,没有任何旧的势力掣肘。
她可以在昭国大刀阔斧地进行各种改革,不会有不长眼的拖后腿,就算真有,那也只属于小部分,其势力完全可以清除。
但这大汉的天下制度已经腐朽不堪,上上下下的人都是利益团体中的一员。
想动他们的利益,那就是动他们的命,必定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所以董卓入京成功,他也改变不了这个天下。
更要命的是,就算董卓愿和关东那群人媾和,人家也不会答应。
他们这群人可以用很多方法使绊子,比如让西凉军得不到粮草,又或者让洛阳的粮食价钱大涨。
只用搞这些小小动作,董卓就别想好过。
因为这里是别人的地盘,所以对方有很多方法可以玩。
这个道理李儒又何尝不明白?很多事情心知肚明,只是实话说出来伤人而已。
“昭王所言,也许很有道理,但有些事情不试上一场,又怎知必定会失败?
未来究竟是何结局,昭王就拭目以待便是。至于蔡邕,若真到那一刻,某自会让人将其送来。”
李儒面色凝重,说完便转身离去。
离开大殿之后,虽然谈判成功,但李儒的心情却并非特别好。
明天他就会启程离开,所以在那之前,他还是去见了自己的老朋友贾诩一面。
“几年未见,文和你倒是长胖了些许?”
见到贾诩的第一眼,李儒就率先说了这样一句话。
贾诩笑着招手让对方坐下,然后这一次他给对方倒了一杯酒。
“昭国美食太多,某实在是馋嘴,这才胖了些许。倒是文优兄似乎这几年累瘦了?”
李儒喝了一口香甜的葡萄酒,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