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那年我携你来昭国,亲自请你喝了一瓶葡萄酒。如今倒是你请我喝了。
看你的样子,莫不是就打算一直待在昭国,想要辅佐那位昭王问鼎天下了?
文和,以你的见识,难道你觉得昭国未来真的会是赢家吗?”
贾诩知道自己这位老朋友的心结,他笑着说了这样一件事。
“文优兄,以前我是不相信天命的,哪怕昭国富裕,人才济济,看着欣欣向荣,我也不敢肯定未来的赢家会是我们。
因为昭王所做的事情,简直就是与天下的士族为敌,这条路不好走,谁都看得明白。
可是这一次,昭王带我去河套平原征战之时,我亲眼目睹,昭王在战场上简直就像杀神一般,那是可以媲美西楚霸王的勇武。
若仅是如此,西楚霸王最后不也失败了吗?可是这位昭王在战场上寻找敌人的时候,你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李儒摇头,他只是慢慢喝着手中的那杯酒,心中感到一种苦涩。
明知道自己的前路是悬崖,但他只能继续走下去。
“难道如世祖当年天降陨石了?”李儒疑惑地问道。
贾诩笑着摇头。
“我可以确定,我们这位昭王打仗就算没有斥候,那也能随时找到敌人在哪里,粮草在哪里。
我甚至都不知道昭王是怎么发现敌人的,就好像她知道敌人在某个方向,只要带着大军前去征战就行。
虽然昭王说的是她耳朵异于常人,能够听到远处的声音,但我觉得……”
话说到这里,贾诩笑着喝了一杯酒。
“昭王必有异人之处,这样的能力,在战场上定会无往不胜。
我之前试探过曾经属于黄巾军的波才,听说那位大贤良师曾经能够预测未来,而我现在有种直觉。
昭王必定是天命之人,有些事情太难以解释了……”
第118章
中平六年,七月。
昭国赫然从壶关发兵,大军从太行陉直接往南而下,目标直指洛阳。
当然,洛阳周围有八大关,所以敌人虽然发兵南下了,但洛阳还不至于马上就会陷落。
只是昭国在汉灵帝刚刚去世且朝廷内乱的时候发兵,其意图不言而喻,对方就是要趁乱攻打洛阳。
这种内忧外患的时候,理论上大家应该团结一心,共御外敌,至少先得把敌人解决了才应该在内斗。
但这世界上,所有的教训道理都在书上面写着,却没有一个人会谨记历史教训来办事儿。
哪怕外敌强大,但内斗是绝对不可能停止的,反而还要赶紧斗出个结果,这样才能整合权力解决外敌。
至少宦官还有何进一系的人都是这么想的。
所以两者斗得越发厉害了,已经到了图穷匕首现的地步,而朱儁的大军已经快要接近洛阳,眼看着就要兵谏了,宦官哪里能够坐以待毙。
于是,这群人开始谋划除掉何进,只要何进死了,那他们宦官就赢了。
而此时的何进虽然因为宦官焦头烂额,但他也得到了一封邮雍州发过来的急信。
这是董卓对何进写了一封言之恳切的密信:
卓闻昭国来犯,京师现处倒悬之危。
每念先帝对臣之重用恩宠,臣时刻感怀,泪不能止……
今昭国虎视,且有宦者乱政,臣具一腔报国之心,唯愿天下太平,恳请大将军予臣机会,使臣得驱昭国铁骑,护我大汉天下之安危。
臣不胜感激涕零。
虽然宦官是头号敌人,但如今南下发兵的昭国也确实让人忧虑。
只是,董卓在这个时候恳请出战,何进有些拿不稳主意,毕竟他已经召集朱儁带军进京了,再把董卓征召过来,是不是有点危险?
何进做事向来犹豫不决,越是大事儿,越是没办法果断作出决定,于是他召集了一群幕僚过来进行商谈。
如今敌国在策,究竟应不应该同意董卓率军前来应敌?
陈琳郑泰当即就劝说何进不要让董卓率军前往洛阳,说董卓狼子野心,进京必成祸害。
“诸君所言吾何尝不知,只是敌国在侧,西凉兵卒精锐强悍,汉失幽、并二州之后,再无精锐骑兵,今昭国铁骑虎视眈眈,可有他法克制敌军?”
此言一出,陈琳郑泰也露出了为难之色。
这个时候和之前的历史线上还不太一样,那时候董卓进京不进京确实可以掰扯一下。
而现在的问题是,董卓可以不进京,但必须得想办法抗衡昭国的敌军,不然人家骑兵可以直接横扫过来。
原本汉朝的骑军并不弱,但事情坏就坏在,杨家军建立昭国之后,并州的骑兵已经完全成为了昭国的骑兵,再也无法对朝廷支援。
而原本的幽州突骑也是汉军骑兵的重要来源,那里的乌桓骑兵经常被征召过来和汉军一起征战。
可是这几年,昭国在北方不断蚕食幽州,乌桓人不是投降就是逃亡漠北,根本没办法再补充汉廷这边的骑兵。
这就导致,汉灵帝过去那几年虽然一直在募集兵卒,但其实训练出来的都是步兵,装备好一点那也是重甲兵,所以偌大的朝廷根本没办法训练一批精锐的骑兵出来。
因为骑兵的首要源头是要有充足的马匹,而这个源头直接被昭国堵死了,唯一的源头只能是西凉骑兵,那边自然也是盛产马匹的。
但关键是,羌人之乱并没有停止,所以虽然董卓这几年每年会给朝廷中央补充一些马匹,但实在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建立一个庞大的骑军。
这也是陈琳郑泰沉默的原因,他们也希望拉其他帮手过来保护洛阳安危。
结果算了一下周边的情况,俩人发现竟然只有董卓的骑兵可以和昭国的骑兵抗衡一下了。
这情况简直叫别无选择!
于是,在发现众人都想不出办法如何解决昭国敌军之后,何进同意了董卓的请求。
作为大将军,他有权利决定军国大事,自然也有权利征召董卓带兵前来保护洛阳安危。
因此,最后的结果还是变成了董卓带军进京。
而此时,因为杨秋和董卓达成的协议,其实董卓的大军早就已经准备好了。
在发出信件之时,西凉军就已经往河东郡前进,最后屯兵在了河东郡附近。
而接下来,董卓只要等待何进那边的同意就行。
结果,一件大事儿发生了。
洛阳兵变,何进被杀,袁绍以及袁术带军杀进皇宫,宦官挟持幼帝逃亡。
而此时的董卓也刚好接到了何进死之前发出来的命令,同意董卓率军进京。
“明公,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今大将军已陨,朝廷必生内乱,此时正是我吾辈辅佐汉室,使朝廷回归正道的时候……”
李儒的声音都激动了起来,没想到还有这种天降好运的时刻。
他之前期望的是宦官斗死何进,而他们西凉军可以趁机率军赶往洛阳,然后诛灭宦官之后执掌朝政。
没想到宦官和党人直接斗争到了这种程度,如今宦官带着天子出逃,这种时候,简直是天赐良机。
老天爷都在推着他们西凉军一步步走上高位。
不信命的李儒都觉得,如今老天爷站在了他们关西之人这一边。
于是接下来,按照历史上的轨迹,董卓带领着自己的精兵营救了天子刘辩还有陈留王刘协。
此时的董卓拥有了救驾之功,手上还带着精兵强将,天子和陈留王也都在他的手里,这样的董卓,谁能够阻挡其进京?
所以西凉军简直是志得意满入主了朝廷中枢,然而接下来,董卓却发现了一件让他头疼的事情。
大将军虽然已经死了,何氏家族也覆灭了大半势力,他也接手了洛阳周围的兵卒。
但何太后还活着,那群清流党人也还活着,这群人简直就成了他的绊脚石,阻止着他登上权力的中心。
毕竟按照汉家天下的制度,何太后依然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朝政,而这群清流党人支持的也是天子回归。
所以刘辩这位天子的位置依然稳得很,他董卓的功劳虽然很大,但绝对凌驾不到朝臣之上,更没办法抗衡何太后。
一旦太后施压,联合朝廷其他势力将西凉军赶出去,那他所做的所有事情都将功亏一篑!
迟则生变,目前他是可以利用西凉军逼迫朝臣低头,但时间久了,这群人就可以反过来施压于他了。
于是董卓和李儒商讨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废立天子,拥立刘协登基。
于是刚刚平稳的朝堂又内乱了起来,这一个废立之举直接让朝堂大乱。
当然,此时的昭国已经撤兵,从董卓进京之后,那些财宝一送过来,昭国就直接撤兵了。
至于典藏书籍之类的,这个时候自然不合适往外送,所以还得再等一等。
九月,在经历一番斗争之后,整个洛阳完全被董卓的西凉军给控制,朝廷大臣敢怒不敢言。
于是所有的事情依然没有发生变化,刘辩被废,刘协登基。
而袁绍奔走于冀州,董卓则自封为相国,开始征召天下名士进京。
权力已经得到了,接下来就是要让朝廷稳定下来,所以接下来的政策必然以宽和为主,并且还得将权力下放出去,形成以为他董卓为权利中心的新的利益群体。
于是,年底之时,黄琬为太尉,杨彪为司徒,被强行征召来洛阳的荀爽又从光禄勋变为司空。
这时候的董卓是在分享权利的,希望这群新拉拢的人能够和他一起执掌天下,所以他又封了一大批官员出去,想要让这群人稳定这个天下。
但是,党人费了这么大的力气,暗地里一直支持何进铲除宦官,好不容易他们这群清流党人能够回到权力中心了,结果杀出了董卓这样一个拦路石,直接将他们的成果全部抢去,让他们没有分享到丝毫胜利果实。
这种情况岂能让这群人甘心?
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必生动乱。
这世上没有谁会甘愿把权利送出去,一时的妥协只是暂时的和平而已,所以一场暗地里面的策划正在秘密进行,而此时的董卓还并不知道。
这一年的年底。
颍川郡,荀氏家族聚居在高阳里,有几架牛车缓缓驶向了这一个地方。
此时新年的气氛已经非常浓厚了,外面冰天雪地。
牛车到达目的地之后,一个颇为年轻的士子从牛车缓缓而下,守在门口的下人立即上前笑着迎接了过来。
“郭郎君,家主已等候许久,请随某来。”
那位被唤作郭郎君的人,生就一双熠熠如星的眼眸,瞧上去甚是年轻,身形略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