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毕竟昭国现在没有言官这个系统,杨秋也根本没有建立,所以下面的人有想法,也根本没有渠道来到她面前劝谏。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嘉今日实在是班门弄斧,见识浅薄。”
说完这话,郭嘉主动给自己重新倒了一杯烈酒,然后一饮而尽。
这一次因为有所准备,所以郭嘉并没有剧烈咳嗽,只是依然被烈酒烧得满脸通红。
杨秋见此,她主动提出了邀请。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奉孝既然崇尚自由,何不留在昭国,与吾等一同构建一个全新世界。
待到那时,奉孝之所言所行,诸君只会赞一声名士风流,又岂会言其离经叛道?”
掌握了规则的制定权,那么其所言所举就是人人效仿的名士风流,又何必忧心为世所不容呢?
当然,郭嘉应该没有这种忧虑,但他的想法应该只是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是他的自由,别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那他也不会干涉。
他喜欢的散漫并不需要别人也遵守。
而杨秋是要拉他入伙,改变这个世道的规矩,郭嘉自然也听懂了,他的眉目之间不再带着轻慢之色,反而开始陷入了思索之中。
“自周礼确立以来,历经春秋至秦汉,皆以圣人智慧治理天下,礼仪忠孝已然奠定这世间规矩,世世代代,后人相继传承。
大王若欲改变此世道,谈何容易?”
在昭国待了这么久,就算不能查看到昭国的秘密武器秘密工坊。
但就凭借市面上繁华的商贾,乡里之间红润健康的庶民,都能看得出来昭国如今的强大。
这样的强大依托于昭国精锐的兵卒,强大的军事,也依托于昭国年年丰收的农事。
如此,昭国的商贾才能兴盛起来,才能藏民于富,让百姓渐渐走上温饱穿暖。
可是,这样的富裕又能持续多久呢?昭国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法治理这个天下,将以前的礼法规矩似乎都要抛去,那么未来动乱起来又将怎么办?
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抛却以前等级森严的礼法,只要杨秋这位昭王出事,昭国动乱的几率比外面要大得多。
郭嘉自己是崇尚自由,性子也放荡不羁又散漫,但若是全天下的人都这样,那么天下之人,还懂得尊卑礼仪吗?还能够安心的接受统治吗?这是郭嘉所怀疑的问题。
他毫不怀疑昭国能通过目前的手段越来越强大富裕,但未来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实在是让人无法想象,至少郭嘉能看出很多动乱的根源。
其实这也没错,无数个封建王朝建立,都会总结前朝失败的原因。
有的归咎于后宫干政,所以直接让后宫的女人不要干政,有的归咎于宦官干政,于是后来又开始控制宦官……
再后来又发现武将权力太高,所以直接来了个军事阉割歧视武将。
因此,后来的王朝就不断打补丁,仿佛只要将历史上动乱的根源堵塞起来,王朝就能够千年万年了。
所以后来的体制就变得越来越僵化,到最后把自己变成了一头怪兽,僵化到差点亡国灭种。
“那么奉孝是觉得昭国走不到胜利,还是觉得昭国走到胜利之后,未来依然会走上动乱灭亡?”
这话问得很直接,郭嘉如今和这位昭王打了这么久的交道,也发现了这位昭王做事儿颇有些直来直往。
因此,郭嘉的回答也很干脆。
“天下诸人,皆有私利,大王若改变了世道的规矩,建立了新的王朝,但天下的士族却没有享受到更多的利益,未来这群人必定会恢复旧制。
大王所做的改变,也许只会消失在这漫漫历史长河之中,犹如王莽旧事,许是昙花一现……”
这意思也很明显,郭嘉认为,就算昭国能够在一时的强盛之中问鼎天下,建立新的王朝。
但若是天下之人觉得自己得到的利益要比以前的制度少,一旦杨秋不能掌控天下,又或者杨秋已经逝去。
这天下的人必定会恢复旧制,也就是说新的动乱生起。
这倒是思考的非常深刻,强行的进步若不能适应当下的经济体制,必然是会倒退回去的。
所以杨秋还是准备的称帝,而不是搞更先进的制度,因为生产力关系不匹配,郭嘉虽然不懂这句话,但他显然方向已经考虑对了。
所以有生之年必须要提升科技,不把生产力关系改变,郭嘉的担忧是必定会发生的。
那么,该如何解答郭嘉这一个问题呢?
这也许关系到能不能将这个人留下来,这个回答至关重要。
第131章
“奉孝,友若,不妨去书房一趟,我有一件东西想给你们看看。”
这话说完,杨秋就命令自己的亲卫去取东西,一炷香之后,三个人来到了书房。
郭嘉和荀谌其实都不知道杨秋要做什么,只是觉得专门来到书房外面还有重兵把守,似乎是要讲一件很机密的事情。
可是这个问题值得这么隆重吗?
哪怕是荀谌,此刻都没有理解大王的想法。
毕竟郭嘉的疑问他和大王早就讨论过,没有任何一项新的制度能够让一个王朝万世不灭。
王朝更替本来就是一件注定的事情,所以荀谌并不纠结这件事情。
而郭嘉的纠结无非是,轰轰烈烈一场变革,最后还是回到旧制,是否无意义,是否白折腾?
但荀谌知道,昭国工坊里面产出的越来越多的东西,他确定这种东西会给未来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荀谌是觉得有意义的。
两个人端坐在书房里面,杨秋接过自己亲卫递过来的东西,然后开始将两个木支架撑开,最后将一幅巨大的地图挂到了众人的面前。
没错,这是杨秋自己画好的世界地图。
之所以没有一早就展露出来,那是因为现在的世界地图具体有哪些国家?杨秋自己都还没有考据清楚。
所以只能把地形画出来,然后再来查典籍,根据过去这些年东汉王朝与周边国家的交流,这才能够慢慢拼凑出目前地球有哪些国家。
“这是……”
荀谌震惊地一下子站了起来,汉朝的地图,这两个士族出身的人当然都见过。
然而杨秋展开的这幅巨型地图,不只是把周边国家的地理位置画了出来,还将许多荀谌都不知道的地方也画了出来。
当然,因为有丝绸之路的交流,大家都知道汉朝周边有许多小国,这件事情并不稀奇。
但杨秋画出来的整幅地图,直接让荀谌和郭嘉发现,原来他们汉人所占领的地方竟然在这个世界上只属于一小部分,而这个世界竟然有这么广阔,有这么多不知名的国家。
“没错,这就是真正的天下,而你们看到的蓝色地方都是大海,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是一个巨大的球体,我们汉人所占据的陆地,在这世界上,只能算是一小块地方,这才是真正的天下!”
要说后来的宋朝和明朝,其实和外面国家的交流挺多的,毕竟海运很发达,那时候已经有外国人坐船来交流了,所以那个时候的士大夫阶层知道天下很大。
但在汉朝这个时间,海运还没有发达到这个程度,这个时候还主要是陆路运输,所以国际贸易主要还是丝绸之路。
这条路横跨欧亚,这一路上有无数国家,但和汉朝交流频繁的主要是西域诸国。
而远在西边的罗马帝国现在在汉朝这边被称为大秦,这时候汉朝人也知道,西边有一个国家很发达,但再往罗马帝国往西走,汉朝这边就没记载了,毕竟太远了。
至于阿三,西汉的时候被记载为身毒,东汉的时候已经称其为天竺了,所以这些靠得近的国家,像荀谌和郭嘉这种士族出身的人,自然都有所了解。
可是这种了解都没有地图的冲击力大,因为只有亲眼看到这个地图,才能知道自己有多渺小。
一个人的眼界有时候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的,当打破这个认知之后,人的所思所想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大王为何拥有这天下地图?何人所绘制?”
郭嘉的心中经历了一番震荡之后,他直接好奇的问了出来。
在这个年代,能拥有一个州郡的地图,那就是很非凡的人家了。
但是昭王却能直接拿出天下地图,郭嘉倒不觉得昭王会在这个时候戏弄于人,所以这幅地图大几率就是真的。
但以昭王的年纪,肯定不是昭王走遍天下绘制出来的,那么这地图究竟是如何绘制出来的?
“吾师所绘制,他游历天下,精通天文历法,所以绘制了这天下地图。”
杨秋面不改色的说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不能解释的就归结于吾师。
这个答案让郭嘉挑了一下眉,倒是没有再深究下去,反而忍不住细细观摩上了这幅精致的地图。
真是令人惊讶,原来这天下比他想象中还要大。
“漠北草原,广袤无垠。然匈奴、鲜卑之人,为何惯于南下劫掠,而非北上?观其地形,似亦无山川阻隔,缘何总是与汉人过不去?”
观摩了地图一会儿之后,郭嘉忍不住问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奉孝觉得幽州是否依然很寒冷?此刻中原地区已经穿上夏衣了吧?”
郭嘉下意识的点头,随即立即猜到了杨秋的言下之意。
“大王之意,乃越往北行则越发寒冷。即便北边存有偌大一块陆地,实则并不适宜人生存。
故而,这些人唯有南下劫掠,盖因我汉人之地富饶充足,物资丰盈,可为其生存之所需?”
杨秋微笑着点头。
接着,荀谌指出了罗马帝国以西的一大块区域,那里算是未来的欧洲了。
“那么这块地方是否适宜人居住呢?”
那是汉朝没有记载的地方,荀谌对此感到很好奇。
“北边之地依旧严寒,然中间此块区域气候倒是宜人。此地现今居住着众多人口,其长相与吾辈汉人截然不同。
有人生而红发、黄发,亦有人天生蓝色、绿色眼眸,与吾等容貌全然相异。”
接着,荀谌和郭嘉又问了孤悬海外的那块美洲地区,杨秋只能解释这个地方的地形是什么样子,确定有人口居住。
至于这地方的人有什么特色,那真的是不知道,毕竟这地方的历史从记载开始,就是数尽的屠杀灭亡。
所以这地方古代是什么情况?那是真的搞不清楚。
最后,这群人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南方,杨秋亲自介绍了赤道周围的特色。
“此地无春夏秋冬之分,唯夏季终年常在,常年炎热不堪。
而此处人口或应存在,但其生存状态估计仍处于打猎捕鱼、采集野果之境,吾不能十分确定,但大抵如此。”
将地图上的位置介绍得七七八八之后,杨秋笑着指向了南边那块儿两个人还一直还没问的区域,那是南半球的大洋洲。
“此处四季刚好与我们相反,吾等处于冬季之际,此处正值夏季。至于此块地方是否存有国家,我不能确定。”
这种陌生的在书本上从未见识到的知识,让郭嘉和荀谌很是激动,两个人都想了解的再清楚一点,所以杨秋在又回答了好几个问题之后,发现有些事情自己已经不好解释了。
于是她只能再把一个盒子打开,将一个简单的地球仪拿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