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214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更何况,家族恐亦看好关东诸侯,文若断不会违背族老之意。

  奉孝,汝为郭家旁系,不为家族所累。吾亦不会强求汝留于昭国。

  大王昨日亦曾言,奉孝若有所好奇,尽可继续在昭国游历,所以接下来汝有何打算?”

  郭嘉还是给出了昨日的答案,他还要再继续游历一番,荀谌自然没有阻止,而是让其继续再昭国游历。

  杨秋是不会强留郭嘉的,这倒不是因为郭嘉不重要,而是因为郭嘉的性格强留下来,恐怕只会双方闹得不愉快,

  不过贾诩不一样,因为此人换老板的速度在历史上极其快,他是无所谓哪个人当老板的,只要自己日子过得好就行。

  所以郭嘉和贾诩的策略绝对不能一样,哪怕最后的结果是郭嘉离开,也只能大大方方的送其离去。

  大不了到时候表现一下自己的大度。

  不过荀攸又不一样了,历史上虽然没有一直换老板,但其实他的政治立场也挺灵活的,荀彧是反对曹操称公,但是荀攸却并不反对。

  所以不同的人就得弄不同的策略。

  说起来,荀攸现在已经在长安了,杨秋此时正在给贾诩写一封信,让他以后想办法把荀攸捞出来控制在身边。

  做完这件事情之后,又有一个好消息来了。

  长安又送了一批书籍过来,李儒这个人说到做到,将大量的典籍都往昭国送来,并且这一次,蔡邕也被李儒送过来了。

  杨秋都震惊了,这个时候蔡邕怎么会愿意过来,所以她主动来到了蔡邕面前,想要询问一下蔡邕是怎么来的,难道是被李儒强迫的吗?

第133章

  当然,此时的杨秋已然安然回到了马邑县。

  这一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间流淌至夏日六月,骄阳似火,那股子炎热就像蒸笼一般笼罩着大地。

  大街小巷之中的百姓们纷纷换上了轻薄的衣裳,那衣衫在微风中轻轻飘动,似在与暑热做着抗争。

  此时,离开数年的蔡邕再次踏上这片土地,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震惊,马邑县竟扩建了数倍之多。

  上次他看到的那道城墙,如今已然摇身一变,成了内城墙。

  在新建的城池之中,两边的屋舍高大,很是壮美。

  然而,最吸引人目光的却是这新建市坊的商贾兴盛景象。

  只见这一条街道热闹非凡,往来的商贩们就像一群活力四射的表演者。

  他们有的涨红了脸,扯着嗓子大声吆喝着自家货物的优点;有的则笑容满面,热情地向过往行人展示着商品。

  而百姓们呢,在这热闹的街道中穿插往来,他们或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笑风生。

  或在摊位前精心挑选着心仪的物品,整个街道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这座新城是杨秋命人精心修建的,主道路极其宽阔,按照唐朝时期的建筑风格设计,中间的道路直接宽达一百米,数十辆马车并排而行都绰绰有余。

  出于对往昔的怀念,杨秋还特意让人修建了绿化道。

  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在夏日阳光的照耀下,那些鲜花尽情绽放,看着别有一番美丽。

  当初,下面的官吏曾向杨秋提议,是否要另建一座都城。

  杨秋当时直接拒绝了,毕竟,未来不可能建都在马邑县,现在若按照都城规划来建设,实在是不合适。

  然而,马邑县暂时又是官吏汇集的中心,于是她果断决定直接在外城不断扩建。

  刚好,原来的马邑县城池狭小,扩建极其简单完全不需要拆迁,如今外面的占地面积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来的城池。

  至于未来的都城选址,昭国上层官吏们彼此心照不宣,那必定是长安。

  所以,杨秋也并未在昭国大兴土木,只是按照正常的规划继续扩建马邑县。

  蔡邕坐在马车之上,透过车窗望着这座鲜花盛开的城市,看着往来商贸的兴盛之景。

  看着周边百姓与小贩们脸上洋溢着的欢快神情,蔡邕的心中不禁涌起万千感慨。

  如今,汉廷那边一片混乱,似乎唯有昭国这片土地还能寻得一时的宁静。

  战乱带来的后果实在是太过惨烈了,它像一头凶猛的野兽,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安宁与幸福。

  长安那边,因为战火的蔓延,商贾们胆战心惊,都不敢轻易做生意了。

  曾经繁华的大街小巷如今变得冷冷清清,再也看不到昔日那热闹繁华的景象。

  不仅如此,长安城内到处都有重兵把守,由于西凉骑兵剽悍粗鲁,他们在大街小巷中横冲直撞,时常有百姓被他们欺辱的惨状。

  迁都长安之举,并未使这片土地获得安宁。

  断绝了与关东那边的赋税往来之后,想要让长安这边的官吏们自给自足,使朝廷正常运转,让官吏和兵卒们按时领到俸禄,已然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便董卓手段强硬,长安城内依旧物价飞涨。

  董卓曾愤怒地杀掉了一批商人,可后来换成了西凉军自己的人掌管商贾后勤,这群人贪婪无比,依旧囤货居奇,哄抬物价,根本无法使物价回归正常。

  再加上董卓又命朝廷铸造小钱,并强行用这些小钱给官吏兵卒发放军饷俸禄,导致市面上充斥着大量的小钱。

  百姓们见状,无奈把货物囤积在家中,连东西都不愿再卖了。

  这导致,西凉军直接带着军队在周边烧杀抢掠,天下已然乱得不成样子。

  蔡邕看着这一切,只觉得这大汉王朝仿佛已经陷入了疯狂的深渊。

  他仿佛看到百姓们在苦难中挣扎,那痛苦的神情让他心如刀绞。

  再这样下去,百姓们将被逼得走投无路。

  当然,董卓对蔡邕颇为赏识,还给他升了官,可是蔡邕的内心无法安宁。

  原本,蔡邕并未想过要来昭国,在他心中,自己始终是大汉之臣。

  然而,蔡邕结识了一位才华横溢的少年,此人名叫王粲。

  这少年年仅十四岁,却有着超越年龄的聪慧。

  蔡邕看着他,仿佛看到了一颗闪耀着光芒的新星,他认定这少年前途无量,甚至觉得他的才华必将超过自己,恨不得将自己所有的书籍文章都赠予对方。

  二人结成忘年之交,每日谈天说地,仿佛是认识多年的朋友,而蔡邕对王粲的欣赏之情也与日俱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蔡邕渐渐开始担忧起来。

  王粲身材瘦弱,时常头痛咳嗽,时不时都在喝药,那痛苦的模样实在让人心疼。

  蔡邕舍不得这样一位才华非凡的少年过早离世。

  他想起当初卫仲道在昭国看病的情景,知晓昭国的医工医术要比汉廷这边高超一些。

  于是,他便苦口婆心地劝说王粲来昭国检查身体。

  王粲自幼身体孱弱,再加上其貌不扬,长到如今这般年纪,身材依旧瘦小,他的心中难免有些自卑。

  所以,当蔡邕说昭国有可能治好他的病时,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毫不犹豫地决定来此一趟。

  然而,王粲在昭国并无亲友,蔡邕自然放心不下对方独自前来。

  于是,他决定亲自护送王粲前往。

  作为汉朝的官吏,蔡邕要出远门,董卓知晓后并未有何意见,毕竟此时两边关系还不错。

  但李儒却另有想法。

  他此时已与贾诩私下结成了联盟,而且杨秋那边也说过,未来要把蔡邕这老头子送到昭国去,保住他的性命。

  眼看时间不多了,李儒便打算干脆这次将蔡邕等人一并送走。

  于是,他让护送典籍藏书的人顺便护送蔡邕一行人离去。

  在这过程中,蔡邕的队伍中又多了一个人,这人那便是大名鼎鼎的华佗。

  华佗原本是单独出行,他心中怀着对医术的执着追求。

  随着这几年商队贸易的往来,昭国的消息像一阵风一样越来越多地传到了中原地区。

  华佗听闻昭国医工医术高超,能救治许多疑难杂症,心中不禁涌起强烈的好奇心。

  对于这位挚爱医术的人而言,他决定亲自去昭国一探究竟。

  在路途之中,华佗与蔡邕、王粲不期而遇。

  因为华佗曾经给王粲诊断过病情,所以双方交谈之后,发现彼此目的地相同。

  最后,华佗便在蔡邕和王粲的邀请下,一同前往昭国。

  此时,蔡邕还在感叹马邑县的变化,一旁的王粲已然惊叹出声。

  “蔡公,之前您说昭国繁华,我并未全然相信。哪怕这一路当中的传舍城池都修建得颇为广大,我也不觉有何奇特之处,只觉得昭国的美食和新奇事物多了些罢了。

  但今日来到这马邑县,我方才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这昭国竟有着一番繁荣昌盛的大国气象,而我大汉朝廷却陷入内斗之中,百姓流离失所,思及此,心中不由得一阵痛心……”

  王粲这一番叹息,又何尝不是蔡邕的心声呢?

  两边的对比实在太过惨烈,一边是和平安宁、繁荣昌盛,一边却是血腥残酷、破败不堪。

  那景象就像一幅鲜明的画卷,一边是绚丽的色彩,一边是灰暗的色调,任谁见了,心中都会难过。

  两位敏感的文人心中此刻思绪万千,而一旁的华佗则兴致勃勃地观望着昭国新奇的景象。

  随着马车缓缓前行,繁华的市坊渐渐远去,他们又进入了另一处内城。

  此处虽然仍有马车来来往往,百姓也在道路之中前行,但却并不喧闹。

  道路两旁修建着高大的建筑,上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牌子,似乎有许多官署设置在此处,难怪这里如此安静。

  不过,华佗感兴趣的并非这些官署,而是前方那一座巨大的医馆。

  那医馆高大地矗立在那里,华佗立刻转过头,对着旁边的两人请求道。

  “蔡公,王君,能否让马车在前面停一下?我看到前面那个巨大的牌子了,上面写着马邑医馆,这应该就是昭国最厉害的医工聚集之地了,我定要去看一看……”

  蔡邕和王粲顺着华佗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一个巨大的牌子。

  这里的医馆与上次见到的位置不同,显然是新修的。

  他们都深知华佗对医术的狂热,其实王粲此行也是为了检查身体,但眼下直接去医馆不太合适,蔡邕决定先带王粲去拜访昭王。

  对于华佗的请求,蔡邕与他商定好了晚上见面的地方,这才让华佗下车前往昭国的医馆,而他们的马车则继续前行。

  毕竟,他们后面还跟着大量的书籍,这些书籍需要董卓这边的兵卒负责运送,所以还与昭国这边的官署亲自交接。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