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因此过去这几个月,除了工匠们获得了一大笔酬劳,就连很多寒门出生的读书人也在这次灯会当中挣了一笔小钱。
毕竟,既然要猜灯谜,那总是需要读书人准备谜题,再加上还要题字,这总算给一些寒门出生的读书人给了一笔挣外快的机会。
各大酒楼都非常豪爽大方,尤其是有创意能制作出精美灯笼的人,那更是给钱给得爽快。
当然,除了举办灯会比赛,猜灯谜这种活动,当天晚上还有盛大的放烟花庆祝仪式。
这种事情自然就不需要普通老百姓参与了,会有专人去放烟花。
除此之外,还有从七月初就开始举办的蹴鞠运动,各个郡都派出了一个队伍来进行比赛,八月十五那天就会决出冠军。
这项运动从三年前开始形成惯例,到现在每个郡都希望在这个比赛当中获得名次。
除此之外,还有民间举行的打马球运动。
这项活动参与人数要少一些,毕竟能够进行这项活动的人,平时要有马匹练习。
那至少是属于有钱人了,算是贵族的活动。
当然,打马球比赛男女是分开的,长安许多贵族子弟组成了不同的队伍,平日里面约在一起了就会比赛玩一玩。
而外地来的人若是想要尽快的融入长安士族子弟阶层,那么参加这种运动是最快的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方法能尽快融入长安的士族子弟阶层。
新修的长安城里面,在东市这里,由昭王亲自吩咐,王烈亲自提字的凌霄楼在去年年底已经彻底修建完成了。
这座凌霄楼占地面积一公顷,相当于有一万平方米。
当然,最中央的凌霄楼占地面积没这么大,它周边有一些附属建筑群,包括一些马厩、车舆库、仓库、厨房与膳房,以及茅房等。
而最中央的凌霄楼是主体建筑,这座楼占地面积有一千多平方米,高度有十丈左右,相当于有三十多米,共有五层楼。
它是长安城一座相当宏伟的建筑。
至于为什么此处聚集了长安士族子弟,因为凌霄楼一楼专门为读书人敞开大门。
有才华的读书人可以通过写诗作赋做题猜谜等方式,进入凌霄楼一楼。
而在这里,一群读书人可以谈天说地,可以写诗作画,可以舞文弄墨。
又或者讨论时政大事,又或者进行辩论,再或者直接去一楼大堂中央演讲,对自我言论宣传推广。
当然,这种事情人人都有欲望。
所以想要上前去,要么交钱,要么抄写完好一百本书。
至于贫寒的读书人,若是连写诗作赋的才华都没有,那就只能在凌霄阁外面进行抄书活动。
每次抄写 一百本书,就能够获得一个月去凌霄楼的资格。
所以一楼就是一个供读书人交流谈论的地方,在这里的人可以高谈阔论,结交朋友。
当然不能进行人身攻击、言语辱骂,只能在学识上进行辩论。
至于二楼和三楼,那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里面放了许许多多的书籍。
众人可以在这里免费看书,但不能带走,当天看完当天放回,第二天可以继续来看,所以二楼和三楼要保持安静。
而到了第四楼,这里是长安月报的寮房,王粲带着自己的下属在此地办公。
因为地处东市,再加上一楼又常年有各种辩论,所以可以收集到很多最新消息作为新闻。
长安月报的内容偏向于市民百姓,它不是官方的公文邸报,更偏向于对昭国各个地方情况的介绍。
报纸会经常刊登一些诗词歌赋,偶尔也会介绍一些市井传闻,更多的时候是负责向民众科普一些医学农学美食类的小知识。
当然,很多时候还会刊登长安要举行的各种活动,比如蹴鞠、打马球又或者灯会之类的活动。
至于国家大事,这个一般在得到官方授意之后会进行宣传。
所以平日里面,长安月报主要是做一些市井生活之类的宣传。
目前月报还有专门的栏目刊登故事小说,可以说内容渐渐变得丰富多彩。
因此,凌霄楼就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读书人聚集地,表现优秀的甚至能够直接得到王粲赏识,然后刊登其作品在报纸上。
若是作品足够优秀动人,甚至有可能一举成为长安名人。
当然,若是才华足够突出,还有可能被举荐。
不过昭国现在的举荐也只是在一些官署那边实习几个月,真正要成为官吏还是要参加正式考试。
但这种机会还是让人很欣喜,所以凌霄楼让读书人趋之若鹜,都想在这里被人看到才华,也希望在这里能够一展抱负。
至于五楼,那里是登高望远的地方,平日里面不会招待人。
但若是有一些重量级人物到来,有时候会在这里招待客人。
比如一些闻名天下的顶级大儒名士,他们是有资格到五楼去休息登高望远的。
一般这种时候,都是蔡邕王烈这样的身份来接待人。
而最近长安城就有一种传言,据说顶级大儒郑玄将会来长安了,说不定还能赶得上中秋节赏月。
不过这都是些市井八卦传闻,长安人每天都会在酒楼之中听到各种新鲜的传闻。
就算是关东之地的大儒来了,还不是要拜倒在我长安的魅力之下。
至少这两年,长安人突然就生起来了这种自信。
毕竟在过去五年,关东之地陷入内乱,百姓流离失所,长安却变得越来越繁华,人口越来越多,实在是让人忍不住骄傲。
虽然三年前发生了一场小地震,让关东之地那边的人嘲讽了许久,认为他们昭国得位不正被上天惩罚。
然而这地震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地震过后,长安的修建速度瞬间就加快了。
不过两年的时间,偌大的长安城就修好了。
这是一座崭新的长安城,比曾经的长安城还要大三倍,可谓是雄伟华丽至极。
经历了几年战乱的长安人,他们自己都难以想象,不过是五年的时间,长安竟然能够发生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此规模庞大的建筑,从进入城门那一刻,就能感受到一种巍峨壮丽的感觉。
这是一座欣欣向荣的城市,带着数不清的活力,车水马龙,商贾兴盛,那都是长安最小的优点。
他们长安现在有全天下最好的医馆,有全天下最大的大学,更是当今天下最大的城市。
如今长安人口已经达到了五十万,可谓是繁华热闹至极。
司马懿在经历过数个关卡,在一张精致的纸张又盖下一张印章之后,他终于来到了长安城外。
毕竟身为昭国以外的子民,没有昭国的户籍信息,想要顺利来到昭国,从第一个关口开始就要验证身份信息。
每进入一个关隘就要进行盖章登记,若是在中间哪个关隘发现缺了一个印章,那么此人必定要立即关押起来。
因为对方没有走正常的程序,说明此人身份有异。
所以司马懿来到长安可谓是经历了重重关隘。
只是,尽管在心中有所准备,知道昭国过去几年修建了新的长安,知道昭国商贾兴盛繁荣,也知道昭国的长安修得巍峨壮丽。
毕竟过去这一年,关东来往的商人已经将长安城夸赞得无与伦比。
然而真正见到长安之时,司马懿才明白那些商人们为什么对长安的夸赞如此夸张。
因为有些东西只有亲眼见到,才能知道这所谓的巍峨壮丽究竟是何等样子。
毕竟在那之前,司马懿以为长安的繁荣也就跟洛阳差不多。
毕竟司马懿从小在洛阳长大,亲眼见证了大汉朝的洛阳有多繁华兴盛。
他以为长安再怎么繁华,也就跟洛阳差不多而已,毕竟是关中之地,一个穷困潦倒的地方。
就算现在和平安宁,又能繁华到哪里去?
只是站在城门这里,看着远处那巍峨高耸的凌霄楼,看着门口这修建得雄伟大气的城门,司马懿第一次有了自己见识浅薄的感觉。
“这位郎君,你肯定是外地人吧?”
司马懿本以为有人在和他说话,转过头一看,却发现旁边不远处有一个长身玉立的郎君站在那里微笑和人说话。
此人穿着一身儒服,宽袍大袖,头上又带着一顶冠,应该是士族出身。
“老人家是怎么猜到的?是因为我的服装和昭国服装不太相同吗?”
少年郎的语气很是温和,挑着担子的老人家瞬间就笑了。
“这倒不是,你们这些读书人基本都是这种穿着,昭国的服装并不统一,从服装上并不能判断出身地点。
但是从眼神上却可以判断,若是昭国之人,一般不会在城门外逗留许久,认真观察长安城,因为当地之人都已经习惯了长安的繁华壮丽。
但外地人不一样,每次外地的读书人或者商人过来,都会在城门外面震惊许久。
老人家这话说得有些不好听,但我觉得你们这些读书人应该最开始是瞧不起我们昭国的,没想到我们昭国也能如此繁华美丽。”
说话的老人家挑着的担子里面,放着的是一些玉米。
这是近几年传到关中的一种粮食,而老人家很显然要挑到城里面去卖。
这样一个普通的老人家,提到昭国之时难掩骄傲之情。
即使是面对他们这些士族子弟,明明应该有阶级区分,却没有丝毫惧怕。
至少在关东之地,那些农户们见到他们这些穿着儒袍的读书人,都会下意识退后避让。
根本不敢上前来攀谈,更别说这种下意识地炫耀了。
不过少年郎的脾气很好,他甚至还微笑点了点头。
“老人家你说得没错,我确实是外地之人,刚刚也确实很震惊,之前也觉得长安不会有多少繁华,但现在却觉得自己见识颇为浅薄,让老人家见笑了!”
此言一出,老人也笑了起来。
“你倒是个有见识的郎君,有礼有节,老人家我先走了,你再慢慢看。”
这话说完,老人带着一脸笑意往进城方向排队了,而刚刚说话的少年郎却感叹出声。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昭国真是令我大吃一惊,果然兄长让我来是对的,只有亲眼见到,才能明白许多事情是其实是想象不出来的。”
此言一出,一旁的司马懿突然兴起了结交的心思,他觉得此人气质不凡,必定也见识不一般。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在下河内司马懿,表字仲达。今日初临长安,未知阁下如何称呼?”
“在下琅琊诸葛亮,字孔明。想必方才吾与那位老者的一番交谈,被君听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