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我来当 第242章

作者:恐龙花 标签: 女强 历史衍生 基建 BG同人

  今日抵至长安,吾着实震惊,昭国与吾之所想大不相同,不知君有何感想?”

  两个人作为外地人长途跋涉来到长安,自然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更何况又这么巧在城门外面相遇,所以彼此之间都想结识一番。

  等到诸葛亮与司马懿进入城门之内登记好信息之后,两个人已经互相各称表字,约好了明日见面。

  毕竟二人一路风尘仆仆,现在身上都沾染着泥土的气息,不好好沐浴一番,都不好意思在长安这座充满着香气的城市游览。

  至于二人住的地方,区别倒是很大,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

  按照长安的传统,东贵西富,所以东边的里坊主要居住的是达官贵人。

  而诸葛亮去的是西边,他投靠的是自己亲人。

  他的兄长诸葛瑾于半年前来到昭国,目前打算参加昭国今年秋季考试。

  至于诸葛亮为何在此时到来?这自然是因为诸葛瑾到达长安之后,他在信件当中告诉诸葛亮。

  长安城极其繁华,他决定以后在昭国出仕。

  并且他还极力邀请诸葛亮亲自来长安一趟,让诸葛亮亲眼看看长安是什么样子。

  至于司马懿,他投靠的不是亲人而是故旧,这一个故旧就是杨修了。

  当年杨秋占据关中之地后,长安朝廷的大臣们全部都关到了一起,后来更是统一关到了一处监狱进行劳作。

  反正杨秋也不要他们的命,谁愿意投降,谁就先放出来,

  杨彪作为弘农杨氏的族长,大汉朝曾经的三公,董卓朝廷曾经的重臣,他自然是无法投降的。

  那岂不是抹黑家族名声,让天下人耻笑。

  不过人都是会变的,随着关东之地出现两个汉天子,大家都称自己是正统,彼此之间战乱不休的局面持续到三年以上之后。

  弘农杨氏也不得不为自己家族的发展而考虑了。

  而此时的昭国经过三年休养生息,关中之地已经被治理得非常繁华。

  再加上随着长安城的修建,更是能够看到昭国的强大。

  于是就在去年长安城修好之后,弘农杨氏与昭国做了一个交易。

  杨彪低调投降不进行宣传,对方自囚于家族,而弘农杨氏愿意退出弘农郡,把家族迁徙到长安附近,以此彻底让出函谷关的控制权。

  虽然昭国占据关中之地后,早就让昭国的军队控制这个地方了。

  但是弘农杨氏毕竟在这个地方生根繁衍了几百年,你都不能想象他在这个地方有多大的能力。

  整个家族退守到长安周围,以此换取杨家子弟参加昭国考试的机会。

  因此就在去年秋季,杨修参加了考试,成功荣获了第一名。

  而目前杨修在长安廷尉府担任侍郎。

  “仲达,多年不见,今日见你甚是欢喜。这乱世之中,时常听闻故人在战乱中丧生,好在我们还能相见。”

  杨修见到司马懿非常激动,毕竟是年少时候的朋友。

  过去这些年,关东之地因为战乱丧失了太多人,常常令人伤感。

  此时已经天黑了,司马懿是在上午到达,所以他已经沐浴一番换了一身新衣。

  两个人坐在会客堂里面聊天,下人们开始摆上美酒佳肴,司马懿此刻也是颇为感叹

  “德祖,年少之时我们还约定,以后要一起在官场上一展宏图,做出一番大事业。

  然而谁能想到大汉现在变成了这个样子,如今还成立了一个昭国。来之前我怎么都不会想到,关中这个地方已然如此繁华,长安更是让人惊叹。

  那位昭王实在是雄才大略,竟以一个女子之身做到了这种程度,而她现在还如此年轻,实在是让我觉得,恐怕天命真的在一女子身上。”

  这话刚刚说出口,杨修就赶紧开口了。

  “大王确实厉害,但你若在外面感叹一女子能够做到如此程度,长安之人恐怕会怒瞪于你。

  女子怎么了?女子厉害就很稀奇吗?这种话在长安的大街小巷就能听到。你也应该知道,过去几年,每年秋季考试都有很多女子获得官身。

  在昭国,女子做官是一件平常事。你若在那里惊叹,外人会觉得你没见识,觉得你心胸狭隘。

  更别提这话涉及到大王了,长安之人对大王甚是崇拜,容忍不了周围有人嘲讽辱骂,有人直接对你动手都有可能。”

  这番话一说出来,司马懿忍不住想要问一问这位旧友的想法。

  “德祖,你可曾见过那位大王?她究竟是怎样的人?另外,长安城内可有什么避讳?

  我今日结交了一位朋友,约好了明日见面,你跟我讲讲在长安的注意事项,免得我犯错。”

  这本来就是杨修准备嘱咐朋友的事情,毕竟昭国和关东之地习俗已经差异巨大,若不做个提醒,可能会闹出笑话。

  “仲达勿要着急,我先从长安城的规划开始讲起……”

  两个人秉烛夜谈的时候,诸葛亮在梳洗一番用完暮食之后,也随自家兄长去了卧房里面说话

  至于为什么是卧房,自然是因为诸葛瑾颇有些拮据。

  在长安这座寸土寸金的城市,花钱租住一个单人间,已经颇有些价格昂贵了。

  更何况诸葛瑾还要平日里面花钱结交朋友参加些许宴会,还需要买书籍了解一下昭国过去几年考试的内容。

  所以居住房屋这事上自然是能省则省了,诸葛亮到来也只能和兄长住在一起。

  此时,诸葛瑾也在对自己这个兄弟介绍长安城的规划。

  “整座长安城都进行了全新的规划,面积比原来的长安城要大三倍。基本上所有的地方都推倒重修了,而长安城是依照里坊制来规划的。

  整个长安城以朱雀大街为中心,直接把整座城市划分成了东西两个部分。其中,每个坊大小不同,不过都在二十公顷以上……”

  西汉时候的长安,鼎盛时期城市人口也只有二十多万。

  那时候城内主要居住的是达官贵人,普通百姓是很少的,就算居住的有,那大部分也是普通侍卫奴婢家属,大量的平民百姓其实是居住在长安周边的陵邑里面。

  然而昭国规划的长安城不一样,扩建了三倍以上的城市,不只是面积增大了,还扩建了许多平民百姓居住区。

  目前长安只有五十万人口,但这还没有到它的极限。

  因为长安城内部的一些里坊区,虽然规划修好了城墙,但其实里面还没有开始修建完毕,目前还在缓慢修建之中。

  当然,这缓慢的修建主要是等待买主。

  目前有大量的豪强士族从关东之地投奔而来,好多人都在长安花了大笔钱购买宅院,买下了位置可以自己出钱修建规划。

  可以说,长安现在的繁华程度完全不缺买主。

  若待在长安,你会发现天底下有钱人居然这么多,想要竞争下一块地修个宅院,有时候还得打通一下关系。

  听完兄长对长安的简单介绍,诸葛亮问出了一个许久的疑问。

  “兄长,昭国建都长安,其建设规模比前汉时期的长安扩大了三倍。前汉时候的长安,还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才修建了若干宫殿,花费多年才筑起长安周边城墙。

  然而昭国却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修建出如此大规模的城市,我今日看到普通农户脸上洋溢着笑容,城里也很是繁华。

  似乎建设这么大的城市,居然没有劳民伤财,也没有民怨沸腾,这让亮有些困惑。”

第159章

  “你不是喜欢管仲吗?管子曾言,若岁凶旱水泆,民失本,则修宫室台榭,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故修宫室台榭,非丽其乐也,以平国策也……”

  当年管仲辅佐齐桓公的时候,有那么一年,齐国发生大旱,百姓流离失所。

  管子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便是修筑宫殿,从国库当中拨款,雇佣穷苦百姓前来劳作。

  如此一来,宫殿不仅能够修成,百姓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进而解决温饱问题。

  这实际上就是通过修建基础建设来发展经济的方式。

  大量的工程建设使得穷苦百姓不但可以获得就业机会,还能够通过工钱增加消费,从而促进经济活跃起来。

  诸葛亮自然立即想明白了这个道理。

  只是过去十年,他见到的是关东之地百姓战乱所承受的苦楚,见到的是大量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的悲惨,就连军队都有人相食的情况。

  所以哪怕已来到关中之地,发现了昭国繁华,他的思维也还没有转过弯来。

  只觉得百姓参加这样繁重的徭役,肯定会荒废农事,怎么会没有民怨呢?

  然而经过兄长点拨,他几乎立即想明白了原因。

  “兄长,所以昭国的传闻是真的,粮食这几年都是高产,路上几无饥饿冻死之人?

  而修建长安之事,工匠们都得到了丰厚的工钱,且并不耽误昭国农事?”

  诸葛瑾笑着摇头。

  “粮食高产这事儿确实是真的。你明日去长安城的米行、布行逛一逛,看一看长安城的物价,就能知道长安人的生活情况。

  至于是否有饥饿冻死之人,说实话,昭国这么大,总是有一些人照顾不到的,所以这话有些夸张。

  至于参与修建长安城的工匠们,我能肯定工钱丰厚这事儿是真的,因为我真的和长安城参与修建的一些工匠们聊过。”

  昭国粮食高产,兵甲锋利,难怪能拨出大量的钱财修建长安城。

  只是,诸葛亮还有一个疑问。

  “据说前面几年,长安城并没有大肆修建,反而是在地龙之后,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修好了,为何会如此之快?”

  这个问题,其实当初诸葛瑾来到长安之后也思考过。

  “其实这事儿兄长也还没弄明白。毕竟兄长年初而来,还没有进入官场了解更多消息。

  你也看到了长安有多巍峨壮丽,想必跟昭国这几年重视培养的工匠有关?长安朱雀大街上铺设的水泥路,据说是这几年研发出来的。

  那水泥路平整、光滑、坚固,马车行驶在上面没有丝毫抖动。这样的路若是修遍天下,恐怕整个天下就要变样。

  因此兄长猜测,昭国重视的工坊,这几年必定有一些新东西,在修建长安城这件事上出了大力气。”

  当天晚上,诸葛亮与司马懿几乎彻夜难眠。

  翌日,二人从各自居住的地方出发,然后纷纷前往了凌霄楼。

  长安太大,两个人都还不熟悉,也只有这个长安的地标建筑适合作为两人会面的地方。

  当然,初次来到长安的士族子弟,基本都会选择来这里。

  因为这个地方更好结交士族子弟,打听长安情况,迅速融入长安圈子。

  双方约定了上午巳时见面,也就是早晨的九点左右。

上一篇:森茉莉养鱼手札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