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恐龙花
但实际上,两个人都提早出门了,因为他们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先行观察一下长安。
长安实行了宵禁制度,钟鼓楼和重要街道上的街鼓都会按时通知时间。
所以想要精确了解时间,其实每天都有人在鼓楼上通知,真正做到了晨钟暮鼓。
整个长安城是从五更两点开始结束宵禁的,那时候各个地方的鼓楼都会敲响,做到让全城人都知道时间。
而这一天从此刻开始,长安城就开始热闹了起来。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方向既然都是凌霄楼,所以自然都要去东市。
诸葛亮是从荆州出发的,经过南阳,再通过武关,最后才到达长安。
在这一条路线里面,只有后面一部分路程才进入到昭国,所以诸葛亮并不知道昭国对道路建设情况。
因为这几年的重心是修建长安,周边的道路驿站虽有所修建,但还不足以让诸葛亮侧目。
不过今日,诸葛亮将自己全副心神都用在了对长安的观察。
朱雀大街是长安的主城道,非常宽广。
据兄长所说,这种水泥在一天之中就能凝结成固态,再通过特殊的铺设方式,整个道路极其平整,不会因为下雨变得泥泞不堪。
毕竟在当今天下,大部分路都还是泥土路,一旦下雨之时,道路必定变得泥泞不堪,一脚踩上去浑身都是泥水。
难怪修建速度如此之快,毕竟按照以往的三合土,凝固十天也许都要十天半个月。
不过此刻,诸葛亮观察的并不是这条道路的平整度,他此刻已经行走许久了,让他诧异的是整条道路的干净程度。
虽说在关东之地那边,大的城池每天都会有人清洁,但实际上,一整座城市里面,总是会有一些地方臭味熏天的。
更何况这些年战乱颇多,城池里面总会有一些乞丐聚集的地方。
这群人身上不只是脏乱,因为他们没有有正规的地方解决生理问题,所以某些地方有屎尿味道,其实并不稀奇。
因此在关东之地,士族子弟其实并不喜欢从牛车上下来。
因为一旦下来,不只是鼻息间能闻出一些让人一言难尽的味道,甚至那双脚都可能踩到一些难以置信的东西。
继续向前行走,诸葛亮已经离开朱雀大街前往东市的方向。
整个长安城南北走向的大街有十二条,东西走向的道路有十五条。
朱雀大街是最宽的一条,不过其他走向的街道也很宽敞,至少能允许十辆以上的马车并行通过。
在这条路上,诸葛亮闻到了桂花的味道,不久之后,他就发现了道路两边种植的桂花树。
大概因为目前是八月的原因,所以周边其他花草此刻并没有盛开的类型,而是静静地生长着,也许春日里面会很绚烂美丽。
至少诸葛亮已经看到桃树了。
差不多行走了一个时辰,诸葛亮已经来到了东市周边,他确定自己一路上没有看到乞丐,更没有看到插标卖首的穷苦人家。
卖儿卖女这种现象,在关东之地并不稀奇,甚至被人挑挑拣拣,有些父母想把儿女卖出去,最后都找不到买家。
诸葛亮不相信昭国没有穷苦之人,但似乎在长安就很难看到。
虽然昨日兄长已经说过,昭国几乎每个郡县都设置了慈幼院,但是昭国的财富真的能够支持这么庞大的国家运转吗?
这财富又是如何来的?仅仅是因为粮食的高产吗?
这个疑问不止是诸葛亮在想,另一边快要行走到东市的司马懿也做出了此种疑问。
作为标准的士族子弟,不管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都不是纸上谈兵之人。
他们甚至都管理过家族里面的财务往来,非常清楚钱财粮食在现实生活当中有多重要。
不管是庶民百姓,世家大族,又或者一个国家,没有足够的财富支撑。
庶民百姓会饿死,世家大族会渐渐没落,一个国家更是会因为缺钱而分崩离析,天下大乱。
所以昭国为什么在这数年之中变得如此富裕强盛,这个问题其实关东之地的人也想不明白。
甚至由于数年的战乱,关东之地的某些诸侯还强行下达过命令,暂时不许购买昭国那边昂贵的物件。
虽然他们还没有学过经济学,但隐隐感觉除了人才的流失,还有大量的财富都要流失到昭国了。
因此,后知后觉的某些关东士族豪强想要大量带着财富逃离之时,却基本找不到机会跑了,若一定要走,只能老老实实把财宝留下来。
“难道是将那些乞丐流民都杀了,所以才看不到一个乞丐。”
司马懿率先做出了此种猜测,随即又笑着摇头。
那位昭王至今还在各大关隘上允许关东之地的流民进入昭国,目前依然在开垦荒地,招揽流民。
由此可以推测,看不到乞丐的原因,只能是这群人在昭国分到了田地,又或者成为了工匠。
昨日他询问了一下杨修,昭国的工坊是何等情况,然而杨修却不知道内部情况。
昭国的工坊四处都有所建立,再加上还有许许多多的矿产,据说知道这个具体数据的人只有昭王和田孟举。
而田孟举不过年仅三十岁,就已经是昭国审计司的司长,外面的人甚至笑称此人是计相。
到达东市之后,二人都感受到了长安城的热闹,果然这里是人群聚集最多的地方。
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每家商户都有伙计在门口大声吆喝,而每家商户门前都挂着各种各样的广告招牌,上面有醒目的店铺名字。
除此之外,为了照顾大量百姓不识字的问题,商铺门前都还会挂着一张巨大的布帛制作的图案。
上面画的画表明这家店铺卖的东西是什么,帮助百姓们购物。
诸葛亮在这东市当中四处观察,长安城的货物比关东之地要丰富多了,不过诸葛亮最先注意到的却是大量的胡人以及西域人。
虽然早知道昭国在占据凉州之后恢复了西域通商,不过诸葛亮真没想到,眼下能在一条路上见到这么多西域人,毕竟西域人的长相区别太大了。
至于长安的胡人,诸葛亮观察到这里还有胡人专门的店铺,这倒难怪昭国这几年边境没有出问题,似乎将胡人管理得很好。
当然,东市里面的繁华热闹已经是在预料之中了,让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惊奇的地方是,
在东市里面购物的人,不管是普通的平民百姓,又或者是西域的商人,再或者是周边的胡人,再又或者是明显的官吏士族子弟。
不管他们的身份阶级区别有多大,在东市购物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有特权,会因为哪一个官阶高的马车到达之后,周围人都得让开。
在这块地方,来来往往都是马车行人,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让周边的人让开,反而有各种巡逻在周围维持治安,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闹事儿。
所以哪怕是一辆普通的货车和官吏的马车相遇之时,那也不会有普通货车避让官吏的马车先行通行的事情。
反正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谁在前面谁先走,不会因为任何人妨碍交通。
这种事情在关东之地是不会出现的。
商人的身份是低贱的,遇到官吏士族的马车,必定要赶紧退让在周边恭敬地让这些车通过,然后再行离开。
这就是昭国商贾兴盛繁荣的原因吗?对商人如此看重,商人的地位似乎在昭国没有那么卑贱,莫非这就是昭国强盛的秘诀?
司马懿和诸葛亮心中都生起了疑问,然而此时已经快要到达两个人约定的时间了。
所以两人都不在东市继续逗留,而是先行去凌霄楼,有些事情可以待以后慢慢观察。
而在长安城这边热闹地准备中秋节的时候,当初下达通知的杨秋却并不在长安。
外界的人以为杨秋去了太原那边视察工坊。
然而实际情况是,杨秋现在已经到达了汉中之地,目前正带着自己的人打算前往益州。
没错,杨秋这次要带兵攻打益州。
过去几年,把关中之地还有凉州彻底理顺控制好之后,杨秋就带着自己的心腹着手准备攻打益州了。
这个计划已经筹备了数年,当初埋的线也在此刻准备好了。
益州之地易守难攻,毕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想要动兵攻打并不容易。
更何况一旦率兵攻打,大量的粮草准备,实际上是会惊动益州之人的。
只是当年埋下了若干个棋子,左慈早就成为了刘焉的座上宾,在益州混得风生水起。
因为和益州当地的士族豪强交好,所以左慈还在益州修建了许多道观。
而这些道观早就有策反的人以及准备好的粮草。
所以杨秋带兵去攻打益州,一部分粮草已经在益州的道观里面放好了。
当然在规划好的行军路线上,从年初开始也已经慢慢放置好了一些粮草。
至于汉中之地,从当年将令狐邵派过来之后,汉中之地的士族豪强早就已经秘密投靠了杨秋。
只是汉中这边一直是装作中立,有时候被刘焉拉拢,有时候被昭国拉拢,看起来像个墙头草。
实际上,因为对汉中经济资源的控制,汉中之地早就已经倒戈。
之所以没有明面上占据过来,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偷袭益州。
因此杨秋虽然动兵了,但实际上却是在年初之时慢慢分批带兵前往汉中。
而汉中之地自然隐瞒了消息,长安这边甚至都没有运送过粮草。
因为军队所需要的粮草,其实是汉中这里准备,所以益州那边甚至连点风声都没听到。
而杨秋这次带的将领分别是褚燕和太史慈。
过去数年,褚燕带着的兵常年在太行山剿匪,守着太行八陉,所以褚燕非常擅长在山区作战。
当然,褚燕手底下的兵也非常适合在山区作战,而益州之地山路崎岖,正适合有经验的人来这里。
至于太史慈,过去数年他主要负责训练辽东水军,手底下已经培养了一批擅长水战的兵卒。
而过去几年,辽东水军也是打了好几场胜战,主要是对倭国那边发动了一些作战。
当然,倭国不堪一击,杨秋目前已经派了邓广去倭国岛屿上面寻找银矿,正在慢慢彻底控制倭国岛屿。
所以杨秋这次带的是这两个人,毕竟两人都算是特殊兵种了。
至于军师,杨秋这次带的是荀攸和李儒。
等到军队行军之后,令狐邵负责控制后方汉中之地,李儒则负责汉中周边的军事布置,所以真正去益州的人是荀攸。
“大王,益州最新消息,刘焉二子已经打起来了。”
荀攸的脸上难掩喜色,杨秋也在此刻露出了笑容,好时机呀。
第16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