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还有一个甚至想要问帐篷怎么搭建更好,在哪里供奉祖宗灵位更加能够保佑他们的部落繁荣昌盛。
如此一来,莫郁倒是还真有点儿像是神童了——神神叨叨的那个神。
这么一打岔,之前的那种奇怪气氛果然就消失不见了。
康师傅松了口气,感觉很是高兴,直接就教人安排开饭了。
他今儿要招待蒙古王爷们,当然也就顺便要让莫郁这个小功臣一起吃饭了。
他刚刚已经把蝗灾将至的预言给传达下去了,跟着这个预言一起的是防治蝗灾的方法,可以说是搭配得宜,非常震撼,也具有奇妙的作用。
因为如果一个人迷信,那肯定就会相信这是上天的指示,还专门通过“神童”之口来传达这个“神谕”,是来拯救他们的,那必须得听从他们的安排。
而如果一个人不迷信,他不会相信什么“神童”“神谕”的这一套,但是他会相信科学——科学就是赤峰这边儿已经有蝗虫了,那么山东还会远吗?
原本蝗虫这种灾害也并不是全国一起爆发的。
赤峰这边儿因为天气较为寒冷,所以虽然也出现了蝗虫,但是并没有那么肆虐——所以说蝗虫这玩意儿邪门呢。
它是个活物儿,知道找暖和的地方钻——山东那边儿的气候就挺好,正好可以收割一波儿,美美吃饱一顿,然后还能产卵留下后代……
可不比这塞外苦寒之地好上许多?
所以说,谁说蝗虫没有智慧的?
人家这不是很聪明吗?
反正莫郁感觉,这种准确地找到合适的地点开吃、繁殖的能力,实在堪称王道,一般人都比不了呢。
总之,莫郁的法子直接把迷信的和不迷信的全部都一网打尽了。
这样推行下去,肯定就会顺利不少。
说不定,这一次的大蝗灾就能顺利熬过去,然后之后的那个□□也能免就免——少死点儿人总是好事儿的,哪怕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能活多长时间……
莫郁心念一转,正想着自己最近好像也没有哪里特别不舒服,到底还死不死的时候,却忽然感觉自己的手臂被人抱住了。
再低头看时,却是十六阿哥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
也是,既然是饭点儿,那所有人都要回来的,只不过他刚刚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想法里无法自拔,所以才没有发觉大殿里的情形又发生了变化而已。
见到十六阿哥的眼圈儿又有点儿红,莫郁正想着问一句是不是刚刚他建议给王嫔的那两个礼物他们还是不满意。
没想到十六阿哥直接开口道:“刚刚听说默哥儿你回了大殿面见皇阿玛,还以为你又惹事儿了,幸好不是。”
十五阿哥正跟在他身后,闻言摇了摇头道:“十六你是不是又发昏了。默哥儿哪里会惹事儿,他只会办好事儿才是。”
说到了这里,十五阿哥顺口问道:“默哥儿听说你方才进献了好些个治理蝗虫灾害的方法。真是厉害,能不能再给我们说说,这中间的道理?”
好么,十五阿哥是个好学的。
不过也幸好如此,算是暂时摆脱了蒙古王爷们的“魔爪”——不得不说,蒙古王爷们真是太热情了。
回答了一个问题,还有下一个问题等着。
反正他们能够让莫郁这里永不落空就是了。
好在之前回答的问题他们都很满意,对着莫郁一直竖大拇指,对着康师傅也是一叠声的溢美之词,弄得康师傅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虽然夸的是莫郁,可这是他最看重的孩子,夸莫郁就等于夸他了。
虽然不是他亲生的,可是这孩子也算是他看着长起来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亲自发掘出来的,那可不就都是他的能耐了。
总之,他们林家这小娃娃哪儿哪儿都好,可不能给你们蒙古拿去当什么吉祥物……
哦,要说吉祥物,咱们这儿也可以啊。
康师傅当机立断,又给莫郁咔咔上了一通封号,搞得他这“神仙”人设是愈发稳了。
作者有话要说:
啊啊啊!四年等一天的特殊日子!提前了足足五分钟更新(喂)!
大家晚安,下个月见哈哈哈!
第111章 晋封
因着康师傅这次出巡塞外的行程安排得相当充实,可以说不是在出巡的路上,就是在行宫接见蒙古那些王爷们,所以作为一个伴驾人员的莫郁居然根本就没有感觉到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之间农历六月很快就过去了。
农历七月,是历史上山东省要发生蝗灾的时间。康师傅一边儿继续往北走,一边儿继续按照他之前排好了的日程忙碌着。
只是如果你稍微仔细地观察一番,就能够发现,他多少还是有些心不在焉。
康师傅之前听了莫郁的心声又设计让莫郁亲口说出来这个“神谕”,然后马不停蹄地按照莫郁传授的治理蝗虫的方法在整个山东省内筹备、戒严,就是想要把这一场灾难消弭于无形。
但若是根本就没有这场灾难呢?
那不就尴尬了?
简直就像是在全天下人的面前承认了自己之前判断失误,创造了一个虚假的“神”,着实是自打脸面了。
这可不是一般的丢人了,其实都算是政治事故了。
所以,要说他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他甚至都开始焦虑万一没有蝗灾发生,要怎么把这个事儿给圆过去了。
当然,其实他心里同时还有些窃喜——要是根本就没有蝗灾,那其实不是更好?
他到底是个有些仁爱之心的君王,比起自己的脸面,果然还是百姓的性命更加重要。
如果没有蝗灾,那么就算自己的脸面被按在地上摩擦,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这可是件大好事儿啊。
于是,在这么样一种纠结复杂的心情之中,日子继续往前走。
终于到了七月中旬。
山东省那边儿终于传来了消息,蝗灾,还是来了。
一开始,只是一小部分地区的庄稼地里出现了蝗虫,然后这些东西就开始飞速增多。
不过几天的时间,山东省境内的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蝗虫。
好在这一次大家早有准备,大部分的百姓都有至少两三种对抗蝗灾的办法。
有按照唐朝那位姚丞相的法子绕着田地挖掘深沟,然后在里头点燃柴火,把蝗虫们引诱过来烧死的。
有按照后世那位顾彦的法子用艾草等几种草药制成特殊的“药水”洒在庄稼地里把蝗虫们熏走的。
还有些村里有水塘、河流,养着些鸡鸭鹅的地方,直接把这些家禽放到田地里,用的正是“一物降一物”的法子。
毕竟一只鸡一天能吃十好几只蝗虫,一只鸭子更是能吃好几十只,至于鹅,这种在村里头称王称霸的大佬,甚至能吃上百只……有这些“大杀器”,还怕啥蝗虫啊。
当然也有人直接上手抓的……这就是要看每个人的体力和速度了。
反正大家各出奇招,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灭蝗虫大战,甚至还有人研制出了用蝗虫做菜的方式。
其实这个事儿,莫郁算是始作俑者。
然而他的确也没有刻意如此,之前不过是在诸多治理蝗灾的方法中顺带着提了一嘴,根本就没有展开细说。
因为有种理论说,蝗虫单独或者零散出现的时候,是没有毒的。
但是一旦成群结队地出现,也就是大家所定义的蝗灾的时候,它们的体内就会产生出来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
这种物质其实是有毒的。
人吃了就会中毒,也不知道是什么原理,反正还是有点儿危险就是了。
因为这个原因,莫郁就没有把这个方法当成一种治理蝗灾的方法专门提出来。
只是在介绍其他方法的时候,顺便提了一句。
但是没有想到,就这么一句话,居然就提前催生了一类美食的产生。
蝗虫宴。
这就不得不佩服人民群众的智慧了。
他们居然真的研制出来了让蝗虫的毒素消失的方式——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家对于蝗虫灾害太过于痛恨的原因,反正听说这玩意儿弄好了可以吃,那就真的有人花了些心思研究了。
还别说,真就有人找到了方法,把蝗虫这个让人看了就害怕厌恶的东西变成了食物。
众所周知,只要是某一种东西变成了食物,那么它们肯定就会很快速地被消耗。
蝗虫毕竟也是优质蛋白质,只要吃过了,就能够get到它的好,前提是作法没有问题,人也对这种蛋白质不过敏,不然也是个问题。
反正,这一次蝗灾虽然来势汹汹,但是不过半个多月就被消灭了。
算是有史以来消灭得最快的一次了。
当然,好言难劝该死的鬼,总是有些大聪明觉得没有看到蝗虫之前,这些提前预防准备的事儿都是瞎弄。
他们不但自己不准备,还要嘲笑那些认真准备的人。
觉得他们都是傻子,朝廷说什么就信什么,真是单纯好骗。
特别是七月份都快过了一半了,传说中的蝗虫灾害也没有来,更是坐实了他们之前的猜测。
什么“神谕”,什么“预知”,都是骗人的吧?
听说不过就是个四五岁的小娃娃说出来的,他们万岁爷和那么多王爷、大人们居然还都信了,真是……
那些相应朝廷号召做好了防治蝗虫灾害准备的乡邻们更是遭到了他们的大肆嘲笑——这些人原本就是些惯常会掐尖儿的。
兴致一上来,说的什么难听的话都有。
这种情况之下,连地方的知县、知府们也有些按捺不住了,都感觉万一最后是虚惊一场,那恐怕真是个灾难了。
反正这次蝗灾要是没来,下次再想动员这些老百姓们干点儿啥事儿,那肯定就是不可能的了。
朝廷的什么政策命令肯定也是颁布不下去了。
其实他们担心的这事儿,无非就是朝廷公信力的问题。要是真的谎报了灾情,那真的会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了。
这种“狼来了”的故事,之前也发生过,如果多来两次,那肯定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于是在众人的忐忑之中,蝗虫终于还是来了。
大家当即打起了精神,一边儿奋力抗蝗虫,一边儿终于松了口气,就跟一直等着的靴子终于落地了一样。
知县、知府们十分开心地把这个好消息报告给了康师傅——当然不是说蝗虫来了是个好消息,是说蝗虫来了,但是他们战胜了蝗虫是个好消息。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