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有佳鱼
林家是底蕴很深厚的世家大族,很多规矩都是刻在骨子里头的。
比如“食不言寝不语”,这是最基本的规矩。
所以,哪怕是“接风宴”和“端午宴”二合一的这种欢乐的宴会,席间也没有人说话。
对此,封氏和甄英莲也适应良好。
她们甄家之前原本也是阔过的,甄士隐虽然人不太靠谱,遇到事儿了就出家了事,但是有一说一,家产还是挺丰厚的。
甄英莲没有被拐卖之前,甄家还是有几个奴仆使唤,也是“太太”“姑娘”地做着的。
既然是这样的人家,那家教肯定也错不了的,所以,她们俩吃放的时候也是十分安静。
一时间,整个席面儿都安静的很,连咀嚼的声音都听不见,只偶尔听见些盘碗接触的声音。
莫郁一开始也习惯性地遵守着这个规矩,吃饭的时候就安安静静地吃饭,不怎么说话。
但是今儿不知道是不是刚刚跟林如海说话说得兴奋了,还是因为人多热闹,一时有些上头,莫郁便就首先开口,打破了沉默。
他轻咳了一声,成功吸引了在座众人的注意之后,就笑着起身,对着众人作了个揖道:
“老爷、太太、姨妈、姐姐们,恕我无礼,只因我有话要说,憋在心里不吐不快,这才斗胆打扰诸位用餐,且请恕罪,暂时听我一言。”
他这一弄,早把几个女眷都逗得哈哈大笑,林如海也颇有些忍俊不禁,却偏偏还要撑着佯装镇静,正色道:“既然这么着,那就说吧。我们都准了。”
贾敏、小黛玉、封氏和甄英莲也俱都笑着点了点头,小黛玉因笑得厉害,已经滚进了甄英莲的怀里,贾敏也跟封氏手拉手笑成一团,倒是让莫郁有点儿社死的意思了。
不过他的心理素质这两年也更强了一些——老实说,出去打工跟一只宅在家里就是不一样,至少这心理素质都跟康师傅那儿练习过了。
再遇到其他的场合,那简直就是没有什么难度啊好吧。
所以,他只微微一笑,就决定结束内耗,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反正今儿他的目的就是“彩衣娱亲”,博大家一笑那不是正好了吗。
见莫郁如此反应,众人笑得愈发厉害,但是莫郁却也完全不受影响,甚至还又轻咳了一声,十分正色地开始了他的演讲。
“今儿是封姨妈跟甄姐姐第一天到家,咱们这个‘食不言’的规矩是不是可以暂时先放一放,只要别含着一口饭或者一口汤说话就行吧?”
贾敏笑得已经接不上气,还是小黛玉挣扎着起来说了一句:
“既然这么着,那我就替老爷、太太、姨妈和甄姐姐说了,准了。”
莫郁傲然点头,然后款款坐下,一副“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意思。
众人笑得愈发开怀,也因此“破冰”成功,开始了跟寻常人家一样的边吃边聊的进程。
封氏夫人对此尤其有感触,觉得默哥儿这孩子真是懂事得让人爱到不行——估计是怕她们母女俩初来乍到感觉拘谨,这才搞了这么一出儿,就冲着这孩子的心,她们母女也肯定不会受啥委屈啊。
虽然她们家之前因为英莲的事儿搞得很是凄惨,特别是英莲自己被人拐走,反复发卖,吃了很多苦、受了不少罪,本来还担心人家看不起,现在看来,遇到了林家人,算是她们苦尽甘来,以后都是好日子了。
想到这里,封氏夫人的眼圈儿又红了,她女儿甄英莲在旁边儿也被她感染,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把莫郁弄得愈发紧张了起来——当然,这紧张是他装出来的。
不夸张一点儿,怎么能够达到“彩衣娱亲”的目的呢。
虽然封氏和甄英莲跟他们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既然贾敏跟她们认了干亲,那这俩以后就是他跟小黛玉的姨妈和表姐了。
其实血缘不血缘的,也真的没有那么重要了。
还是得看人。
有血缘的不一定就保险——不信你看贾府那一帮子人?
他们跟贾敏倒是有血缘的。
不过这血缘关系除了给贾敏带来伤害之外,还带来了什么呢?
一说起来就要拿之前没有把贾敏送进宫里头给康师傅做妃子而是下嫁给林如海做嫡妻说事儿。
主要是要强调他们贾家对贾敏有多好,多疼爱,甚至都不舍得让她进宫去为家族做贡献。
毕竟贾家的几个姑奶奶,她们的亲事那可都是有非常明确的政治目的的。
之前冷子兴跟贾雨村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就说过,荣国公夫人贾母跟已故荣国公贾代善一共有两个儿子、四个女儿。
让人惊诧的是,这六个孩子都是贾母一个人生的。
就问你牛不牛。
而且生这些孩子的时候,她还是荣国府的冢妇、实际当家人。
她的婆婆也是出自权贵大族世家的嫡出姑娘,管家的手段也是厉害的很。
而且她自己都说她刚刚嫁进来的时候是做的重孙子媳妇儿,也就是跟东府里头那位蓉大奶奶一样,是鄙视链的最底层。
从这个阶层爬到食物链的最顶层那可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
不说是个奇迹,也差不多了。
而且在“升职”的时候,甚至还兼顾了家庭,生了六个孩子,这怎么一算也得十来年的时间吧。
而荣国公贾代善死的早,说是连贾赦、贾政都记不清楚他的样子,那肯定是不到十岁的孩子。
所以说,贾母的这一生,从嫁给荣国公贾代善开始,就每年生一个孩子,一直生到贾代善死了,也是牛皮。
关键是这中间也没有耽误她管家、甚至她还成功坐稳了荣国公夫人的位置,不得不说,真是个人物。
现在就是这样的人物,你说她把最疼爱的小女儿远嫁姑苏,是为了这个小女儿的终身幸福,谁会相信?
毕竟这个时代虽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毕竟是那么远的地方,根本避免不了盲婚哑嫁的可能性。
可以说,贾敏就是为了家族的利益才远嫁姑苏的。
那个时候林家的世袭爵位已经无了,林如海虽然占着个列侯世子的虚名儿,但是身上根本什么爵位都没有,虽然说在读书,但是科举的事儿,只要一天没有考完,谁知道结果会如何呢?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事儿还少吗?
隔壁省的大才子、现在给小黛玉做西席的蒲松龄老先生不就是如此吗?
明明童子试、县试的时候都挺好的,还是头名来着,结果到了乡试的时候,一下子就翻车了。
而且还不只翻了一次,是一次又一次。
最后考了一辈子都没中,还是到了晚年康师傅给送了一个安慰奖,不过拿到没多久他人就过世了……
就,真的挺难的。
所以,贾敏跟林如海的这个婚姻在贾府看来就是豪赌,算是想要从勋贵武将世家往“书香门第”的文化人家庭转型的一大步尝试。
那个时候贾母早就已经掌权,整个荣国府都是她说了算的。所以,她应该是权衡了利弊之后,才给贾敏这个最小的女儿选择了这样的一门婚姻。
赌赢了,那她们贾家还能继续续航一代人,赌输了也没关系,就舍着一个小女儿,于家族来说,也不算太大的损失。
毕竟贾敏她们这一辈儿有足足四个姑娘呢。
贾敏是最小的一个,当然要进行尽量多的尝试啦。
她前面的三个姐姐,有嫁进亲王府做格格的,有嫁进其他两大家族做冢妇的,还有到外省大员做正房的,已经在联姻的路上走挺远的了。
那三个姑娘都是走的稳妥路线,到了贾敏这里,当然就可以豪赌一场了。
只不过贾敏运气好,最后居然赌赢了罢了。
作者有话要说:
嘿嘿嘿,大家五一快乐呀!
说好的肥壮的一章奉上,明天早点起来跟上章精修。
第173章 花会
贾敏一开始也对贾家心存幻想,认为自己应该跟姐姐们不一样,是被家里真心疼爱着的。
至少她亲妈贾母是非常疼爱她的,不然也不会给她选了林如海这么好的一个结婚对象。
相比嫁给其他权贵家族或者直接被送到王府做格格的姐姐们,贾敏觉得她能够嫁给林如海做嫡妻已经很好了。
她的三位姐姐年纪比她长了几岁,却一个个都英年早逝,有的甚至连子嗣都没留下,可见这王公贵族也好、世家大族也罢,都不是好相与的地方,还不如她这样远嫁他乡、偏居江南一隅,倒有些岁月静好的意思了。
被贾家的做法三番五次地恶心加上被莫郁的心声反复洗脑之后,贾敏总算是清醒了过来。
如果说贾敏原本因为感情上没办法跟原生家庭切割,所以总想着跟娘家拉拉扯扯、往来交际一番,聊以慰藉心中对亲情的渴望的话,经过了这两年的时间,她差不多已经完全做到了“断舍离”。
现在再回想起之前,连她自己都有些不好意思。
好在林家剩下几口人都是双商在线的,根本没有人笑话她,她这才彻底放下了,对待贾家也就愈发淡淡的了。
不过这世界上的事儿就是这么让人无语,贾敏对贾家倒是放下了,但是贾家对她倒是放不下了。
不论是一开始的热情接风,还是后来一次又一次地托人来请贾敏和林如海带着孩子上门吃席,反正贾家一直都想着跟林家走动起来。
这中间尤其是以贾母为代表。
不得不说这老太太不愧是从几十年的宅斗经验中厮杀出来的,着实很会玩弄人心。
她要是想要CPU谁,那真是防不胜防。
这也是贾敏一直摇摆了两年左右的时间才终于跟贾家断干净了的原因。
按理说,贾敏的双商都一直在线的,就是遇到贾家的事儿,脑子容易糊涂。
这个症状跟康师傅倒是挺相似,都是因为感情弄得自己不理智了。
也算是“同是天涯沦落人”了。
也偏巧俩人呢都来找他这个“小神仙”来解惑,贾敏倒是好办,一早就已经想通了,康师傅那边儿就要麻烦很多了。
不过原本康师傅的心情问题也不归莫郁管,自有后宫嫔妃和满朝文武管着,至少有林如海在,那就不用太费心思了。
莫郁看着贾敏现在明显高兴轻松的表情,想着万一要是她还跟原著里头那样跟贾家走得很近,那一准儿要被缠上,绝对没有可能像现在这么轻松了。
毕竟,贾家现在就是一条马上就要沉了的船,谁沾上谁倒霉——都沦落到连续两代靠着女儿们的婚姻维持体面了,这种世家大族,可真是有够无语了。
现在元春已经离开了宫里,跟着她老公去封地了。老一辈儿的姑娘只剩下了贾敏,就算是想要扒着贾敏吸血,也得看林家人愿不愿意了。
原本林如海、莫郁,甚至是小黛玉都打定了主意,若是贾家做的太过分,他们肯定会出手捞贾敏出来。
幸好贾敏悬崖勒马,跟他们家保持了一定的安全距离了,要不然,还真不太好说结局如何了。
莫郁借着饭后大家在花厅闲坐喝茶闲聊的功夫,一个人靠在椅背上发呆,一不留神就又翻动起了系统零零六给他提供的各种八卦。
毕竟贾家已经沉默好久了,这有点儿不太像是他们的作风,总感觉他们在悄悄憋一个大的……明明都已经是只能维持表面儿的光鲜了,还总是想要瞎折腾,这是为什么呢?